陳冬梅
摘? 要:地名是人類歷史研究的活化石,本文通過對潼南縣地名用字的考察與分析,從語言學的角度分析地名構成。
關鍵詞:構詞角度;地名用字;特殊用字
[中圖分類號]:H1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20)-06--03
一、緒論
地名是不同歷史時期不同民族社會活動的產(chǎn)物,是一個地域的歷史見證和文化積淀,是一座城市的歷史年輪和生活軌跡,是一種用特定的語言形式承載的特殊的文化現(xiàn)象,是人類歷史的活化石。從某種意義上說,“地名是人類蓋在大地上的圖章,地名的歷史同語言一樣古老”[1]。地名研究有助于我們了解民族的生存環(huán)境、生活方式、風俗習慣、文化心理、軍事活動、交通變化、經(jīng)濟生活、政治變革等諸多方面的內(nèi)容。同時,“地名是人類各個歷史時期人類活動的產(chǎn)物,它隨著社會的發(fā)展而發(fā)展、演變”[2]
二、潼南縣概況簡介
潼南縣位于四川盆地偏東,永川地區(qū)西北部。東靠合川,東南抵銅梁,大足,西南鄰安岳、遂寧,北連蓬溪。潼南縣古為梁州蜀郡梓州路遂寧,蓬溪兩縣屬地。據(jù)《禹貢》載:“梁州,商時為蜀國,秦為蜀郡”此間一直無正式獨立稱。直到民國元年(公元1912年)由四川軍政府批準,中央核定,始設縣治于舊梓潼鎮(zhèn),定名為東安縣。民國三年(公元1914年)擬即定名為潼南縣。
潼南縣屬淺丘地帶。地質結構成土母質,境內(nèi)百分之八十是棕色泥巖,飽質粉砂巖。耕地多為砂質壤土,適宜農(nóng)作物生長。境內(nèi)多淺丘,形狀各異。如帽,如葷,如波,如斗,星羅棋布,環(huán)顧有情。丘坡大多平緩,呈臺梯狀,多梯土旱作,少數(shù)丘頂有水田。丘間溝谷縱橫,犬牙交錯,多水稻田。涪江、瓊江及其支流沿岸多平壩,宜種水旱兩熟作物。[3]
三、潼南縣地名用字分析
根據(jù)1983年《四川省潼南縣地名錄》統(tǒng)計數(shù)據(jù)得出:潼南縣共有地名3905個,重名有954個。其中地名用字共有831個。出現(xiàn)在100次以上的共16個有:家、大、溝、灣、塆、隊、子、橋、壩、廟、石、龍、寺、山、房、坡。
3.1部分通名用字分析
3.1.1沖
沖作為地名用字是一個方言,運用了兩個義項:一為沖擊;二為山區(qū)里的平路。在潼南縣地名中,有22個帶有“沖”字的地名。如:鑼鼓沖(涪江沖擊地,水沖浪打其聲如敲鑼打鼓)此地名采取的沖擊意。北魏酈道元《水經(jīng)注·淇水》:“水出山側,頹波漰注,沖激橫山?!碧圃Y《小回中》詩:“水石相沖激,此中為小回?!睕_擊的義項一直被保留下來,而在地名用字中,也運用了這個義項。另一類地名采用的是山區(qū)里的平路的義項,如劉家沖、駝子沖。駝子沖是因為那塊平地形似駝子,因而取名駝子沖?!皼_”作為地名,在嚴陣《牡丹園記》中就有記載:“以往在這條沖里,住著小夫妻倆,男的叫長庚,女的叫白妹?!痹诖司渲校瑳_作為地名用字使用。在近現(xiàn)代文學作品中,也有類似的用法。張?zhí)煲怼度f仞約》二:“那些高高低低的山一一圍成一個馬蹄鐵的樣子:像一個大妖怪用兩個膀子圍著,只在兩手尖端留下一個口子讓別人走進沖里來?!痹阡峡h的地名中,大多使用這兩個意義表示人的聚集和居住。
3.1.2衖(弄)
《爾雅·釋宮》:“衖門謂之閎?!北玖x為小的街巷。楚辭屈原《離騷》:“不顧難以圖后兮,五子用失乎家衖”。第二個義項同弄,胡同的急聲和音?!芭庇幸粋€義項為方言詞,小巷、胡同。此為后起義。讀作lòng,不讀nòng。王力《古漢語字典》:同“巷”,小巷,胡同。在《說文解字》中作“皆在邑中所共也?!薄稄V韻·釋宮》:“與巷同?!闭f文云:“在道中所共也?!痹谝陨狭x項中,皆為在潼南縣中,引申為地名用字,如周家衖。此地有一道狹窄的通道,旁多周姓人家聚集,因此得名。
3.1.3咀
音jǔ,《廣韻》慈呂切,《說文口部》:“咀,含味也。從口,且聲?!北玖x為含而味之,即放入嘴中細嚼品味。此時咀與嘴在意義上已相接近,讀音相同。《中華字?!贰熬祝糇?,同嘴?!薄稘h語大字典》:“同嘴,口的統(tǒng)稱?!笨梢姮F(xiàn)在的咀讀zuǐ時,與嘴等同。且在使用的過程中,逐漸引申為突出且與嘴相似的物體的含義。很多地方都普遍接受這個含義,如著名的廣州的“洲頭咀”、香港的“尖沙咀”等。在潼南縣的地名中,大都采取突出且與嘴相似的物體或嘴的含義,尤其是動物的嘴,以此來對地名進行命名。如:回頭咀(溪河迂回處之小咀)。蛇形咀(地形似蛇的嘴巴突出,故名。)老鴰咀(山形似老鴰咀,老鴰就是烏鴉,嘴大喜歡鳴叫,性情兇猛。)山龍咀(山咀,林木青蔥,其形如龍,故名。)在現(xiàn)代地名中,咀是因其所指為物體突出貌而被借用到一些同樣有突出形態(tài)的自然地貌中,這是人們在長期生活中約定俗成的,帶有地域性色彩。不僅代表了地貌特色,也反映人們的認知情況和思維習慣。[5]
3.1.4壩
音bà《集韻》:“壩,平川謂之壩。”《玉篇土部》:“蜀人謂平川曰壩?!贝酥^壩的本字。清人張慎儀的《蜀方言》記載:“地平而寬曰壩。”由此可見,“壩”字是我國西南地區(qū)典型的地貌特征?!拔覈髂弦粠ХQ山間平地為壩子,許多壩子里建起的村落就以壩為通名?!?[6](李如龍,72頁)在潼南地區(qū),壩字作為地名用字,主要分為兩類:一類是平地。中國自古以來都是以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為主要的生產(chǎn)方式,靠山而居,其在住址選擇上,常以地域的平地優(yōu)先,與此同時可以開墾田地,從事農(nóng)業(yè)活動。如趙井壩(曾屬趙姓居住此壩,宅旁有水井,故稱。)在潼南縣最多的以壩為通名的地名中,大都是家族聚居。如周家壩,高家壩,融入了豐富的姓氏文化。由江河中泥沙沖擊形成的地帶。潼南縣玉溪區(qū)兆河大隊中,兆河壩就是如此,又如曹家壩外梁(涪江沖擊平壩,其邊緣之脊梁地帶,故稱。)一類是攔河堵水的建筑物或保護堤岸的水工建筑?!皦巍北咀忠沧鳌皦巍薄犊滴踝值洹ね敛俊罚骸把咭?,今人為堰埭曰壩?!薄蹲謪R·土部》:“壩,障水堰也。”后來“壩”字簡化成“壩”,與壩子的壩字在讀音和字形上無異。用壩字表示攔河堵水的建筑物。羅家大壩水庫中的壩也是這個意思。在我國壩工歷史上,攔水壩本不叫壩,而是叫:“堰,埭、陂、碣”等字。如著名攔河壩“都江堰”。北宋時期表示“攔河壩”的壩字才開始使用。[5]
3.1.5坪
《說文·土部》:“地平也。從土,從平,平亦聲。”《漢語大字典》:釋義有三:一為平坦的土地,泛指山區(qū)和丘陵地區(qū)局部的平地;二為我國西北地區(qū)的黃土高原階地或臺地,多是良好的農(nóng)耕場所;三為單位名。在潼南縣地名中,根據(jù)潼南縣的地貌,坪字意為平坦的土地。大都融進姓氏文化命名。如羅家坪,羅姓居住在此坪。黃桷坪,因此坪長有一棵大黃桷樹而名。
3.1.6灣
灣字在潼南地名中共出現(xiàn)566次,其中547次作為通名使用,灣字,從水,從彎,彎兼表聲,形聲兼會意字?!稄V韻》:“灣,水曲也?!北玖x是水流彎曲的地方。后有海岸凹入陸地的含義。[7](中國地名通名集解135)在內(nèi)陸地區(qū)多表示溝谷、河流、村落山口等接近水域的地方。潼南縣境內(nèi)有兩條主要的河流:涪江和瓊江。因此在潼南縣地名中,灣字都與水有關。玉溪區(qū)米心公社的大橋灣,因灣中的石橋而命名。河流內(nèi)彎曲地帶的地勢、土質較好,先民常選與河流邊住家,并在此開墾荒地,耕種。梅子灣,灣內(nèi)有一棵大梅子樹命名。蘿卜灣,因灣內(nèi)多種蘿卜得名。
3.1.7塆
塆字出現(xiàn)306次,297次作通名使用。從土,從彎,形聲兼會意字。在《中國地名通用名集解》中,指山溝里的小塊平地。塆是一個描寫地貌的方言字。常指處于山坳的村落。在潼南縣地名中,如豬槽塆,山溝里的平地,因地形像豬槽而得名。杉樹塆,塆內(nèi)杉樹成林得名。此“塆”字與“灣”不同,指陸地山間的彎曲地低平處。麻石塆:塆內(nèi)石頭斑點麻密。
在潼南縣地名中,塆與灣有混用的情況。如東西塆:此灣由東向西延伸,故名。頭塆:深溝數(shù)灣之首。這種情況應該引起當?shù)孛裾旨跋嚓P政府的重視。
3.1.8家
姓氏地名居多。家是潼南縣地名用字使用頻次最高的字,高達1252次,其中1250次作為專名使用。以家字命名,與明清時期的川渝移民政策有很大的關系?!墩f文·寶蓋頭部》:“家,居也。從寶蓋頭,豭省聲。”本義為養(yǎng)豬棚。有居家才能養(yǎng)豬后引申指①一戶的住所。“古公亶父,陶復陶穴,未有家室?!雹诩彝?,家族,即以婚姻和血緣關系為基礎的社會單位組織“百畝之田,勿奪其時,數(shù)口之家可以無饑矣?!痹阡峡h地名中,使用以上兩個義項居多,家的其他義項就不一一列舉了。潼南縣的地名以“家族姓氏+家”命名居多。在清代的湖廣填四川的移民政策中,外省移民舉家入川墾業(yè)。移民來到新地方,既不知該處叫什么名字,也不知道別人把這里叫什么名字,于是,大家都以自己的家族來命名所“插占”之地。這樣的地名命名方式是非常自然而普遍的。[7]在潼南縣地名中,姓氏+家命名的地名主要有以下三種情況:某姓世居:如吳家坪,吳姓世居此坪。表所屬關系或由某姓所建:何家廟子,曾有小廟,何姓集資所建。某姓聚居:鄭家溝,鄭姓聚居此溝。
3.1.9
音lún。崙的類推簡化字。地名用字。崙,《說文新附·山部》:“崙,崑崙也,從山,崙聲?!薄抖Y記·曲禮下》:“地中央曰崑崙?!变峡h地名中是山名。小山:脈由大山分支、故名。大山:上有顯教寺,右有蚌殼石,中縫流泉不竭,西有七星石,現(xiàn)己毀。
3.2地名結構
3.2.1雙音節(jié)偏正型
根據(jù)現(xiàn)代漢語的定義偏正型合成詞前一詞根修限制后一詞根??蓪峡h的雙音節(jié)地名分為以下三種情況:一為表示事物特征的形容詞性詞根語素修飾限制表示地形的詞根語素。二為方位詞詞根語素修飾限制表示地形的詞根語素。三為表示姓氏的詞根語素修飾限制表示地形的詞根語素。
(1)表示事物特征的形容詞性詞根語素修飾限制表示地形的詞根語素?!按蟆薄ⅰ靶 ?、“新”、“舊”等表示相反意義的形容詞詞根語素。例如:大壟、大廟、小溝、小塆等地名是表示該地形的占地面積大小以及聚居規(guī)模的大小。大字修飾限制壟、廟等詞根語素,表示他們占地面積大的特征;小修飾限制溝、塆等詞根語素,表示占地面積小的特征。類似“大、小”的形容詞性詞根語素還有“新、舊(在潼南縣中,多用老表示與新相反的含義。)”例如:新橋、新灘?!靶隆毙揎棙颉?,表示新建的橋、新形成的灘。在新灘中,有時間上的新的意思。新灘是相比于原來的灘,較后形成的,是在時間上的新。老塆、老灘中,“老”字修飾塆,在潼南縣的雙音節(jié)地名中,“老”字表示的意義更傾向于時間久遠的意思,老塆就是因為此塆形成的時間長而得名。再如:高咀、矮坡,高、矮修飾限制后面的表示地形的詞根語素,表示它們的高度特征等等。表示形狀、動物某種屬性的形容詞性詞根語素。例如:圓坡、方碑等地名,“圓”修飾限制坡,表示坡的形狀?!胺健毙揎椣拗票?,表示碑的形狀。與動物相關的雙音節(jié)地名有兩種:一種是該地形似某種動物的某種特征,如鶴咀、猴溪。咀與嘴同,鶴修飾限制咀,表示的是該地地形像鶴的嘴巴一樣,由此得名。另一種是該地曾有某種動物經(jīng)常出沒于此,如兔灣,兔修飾限制灣,兔灣表示的是在此灣,有很多兔子經(jīng)常出沒,當?shù)厝藫?jù)此取名兔灣。
(2)方位詞詞根語素修飾限制表示地形的詞根語素。
在潼南縣的雙音節(jié)地名中,使用方位詞詞根語素修飾限制表示地形的詞根語素而構成的地名不多,僅此三例:上壩、后壩、后溝?!吧稀⒑蟆毙揎椣拗茐?、溝,表示在該壩的上面和后面,這里的上是針對空間位置而言的。是針對于以此壩為參照物,以地勢高低來表示的方位。上壩是表示此壩中的地勢高的部分;后壩、后溝則表示以此壩或者此溝為參照物,表示此壩各部分前后的位置關系,是在同一水平地勢的基礎上進行描述的。
(3)表示姓氏的詞根語素修飾限制表示地形的詞根語素。
如:唐灣、曹塆、曹灣、林灣、錢塆、何壩等地名,在潼南縣雙音節(jié)地名中,以表示姓氏的詞根語素修飾限制的表示地形的詞根語素,大多是由于某一姓氏的人聚居于此而得名。
3.2.2聯(lián)合性:
根據(jù)現(xiàn)代漢語定義聯(lián)合型合成詞是指“由兩個意義相近、相同或相反的詞根并列組合而成的詞。”在潼南縣的地名中,聯(lián)合型的雙音節(jié)地名有25個,其中分為以下幾類:①同義聯(lián)合:沱灣?!般睘榭梢酝4乃疄?,“灣”其中的一個義項是海岸凹入陸地,便于停船的地方。②類義聯(lián)合。如塘塆,塘有一個義項是堤岸,表示堤和壩,引申有是平地。塆指山中的平地。③偏義聯(lián)合。如:拗口,坳是山間的平地,“口”其中一個義項為出入通過的地方,如門口。“坳”與“口”聯(lián)合,拗口的語義指向為山或丘陵間的較低處,多為穿過山嶺的通道。無反義聯(lián)合。
3.2.3補充類:補充型合成詞是后一詞根修飾前一詞根。在潼南縣的雙音節(jié)地名中,僅此一例。埝上,埝是用土筑成的小堤或副堤、土埂(潼南多土?。[霞礊樵诒韧凉〉貏莞叩牡胤?。地名中的補充型與現(xiàn)代漢語中的補充型不一樣?,F(xiàn)代漢語中的補充型多表示某種目的或者結果,如提高、擴大;或是用于表示量詞性的,如花束,房間。[7]而在地名中的補充型,更像是偏正型的,但是又與偏正型有一些細微的差別。前一詞根與后一詞根的關系是修飾限制的關系。人們認知事物的時候,一般是先選擇比較明顯的特征來記憶,在地名中對應的就是地形以及該地周圍的標志性建筑,其次是以此為參照物,利用方位、形狀等其他因素來確定此地。因此,在此類地名中,表示周圍標志物的詞根語素才是中心,[7]相較之下,方位則是補充說明的。
3.2.4主謂型是前一詞根表示被陳述食物后一詞根陳述前一詞根這種結構成為主謂型合成詞。潼南縣中僅此一例。牛行:設過宿牛的棧房。在潼南縣地名中無動賓類的地名。
3.3.1三音節(jié)地名
潼南縣的三音節(jié)絕大對數(shù)都是偏正結構。分為兩類:
(1)第一類是AB+C型。即前兩個詞根語素聯(lián)合表義修飾限制第三個詞根語素。絕大多數(shù)都是此類。此類地名分為三種:AB結合可為姓氏+家、植物、動物、人工建筑。包子咀(小山咀,形似點心)
①姓氏+家聯(lián)合表義修飾第三個詞根語素。這種地名占大多數(shù),有以下幾種含義:一是某種姓氏的人,世代居住此地,由此得名。如:吳家坪(吳姓世居此坪)、諶家塆(諶姓世居此塆);二是當?shù)谌齻€詞根語素是廟、橋、祠堂、庵等表示的建筑物的詞根語素時,AB+C的結構表示此地的C是由某姓家所建或讓地所建或所屬。如譚家橋(譚姓捐墓所建)、郭家堰(郭姓所建)、蔡家咀(曾所屬蔡姓駐地)。三是某姓聚居于此。如鄭家溝(鄭姓聚居)、石家坪(石姓聚居),此類數(shù)量最多。四是居旁或曾居。如謝家壟(謝姓居于此壟旁)、肖家咀(肖家宅旁有一小山咀),解家灣(解姓曾居于此)五、因事。換家溝(據(jù)傳陳家用三塊麻布與顧家換得此溝)
②動植物型。此類地名多與動植物有關,大致分為兩類:一是與該地地形有關。如芭蕉塆(該地形似芭蕉樹),烏龜咀(形似烏龜)、老鷹巖;一類是與當?shù)匕l(fā)生的事情有關。如:姬魚壩(姬姓魚翁曾居于此);三是由于該動物經(jīng)常出沒,多為當?shù)厝藗內(nèi)︷B(yǎng)的家禽。如羊兒溝,野貓灣,陽雀壩等。與植物相關的地名分為當?shù)啬撤N植物很多或某種植物是當?shù)氐囊环N標志物。如柏樹灣、斑竹塆、蘿卜灣,皆為當?shù)胤N植了很多柏樹斑竹和蘿卜。又如黃桷樹(當?shù)赜幸豢命S桷樹得名),黃連坪(該坪有一棵黃連樹得名)
(2)第二類為A+BC型。即為前一個字修飾限制后兩個詞根語素聯(lián)合表義的整體。主要的有“大、小、高、矮、新、老、干、上、下、爛”以及一些表示數(shù)字、形狀的單音節(jié)的詞根語素修飾限制表示地形的詞根語素。如大石壩,小碼頭,上北禪、干河溝、花寨子等。數(shù)字突出表現(xiàn)為潼南縣的地名有很多由“雙”字修飾的地名,占數(shù)字類地名的20%,我們不妨在此稱雙字修飾的地名為雙字類地名。雙字類地名都符合A+BC的這種構造結構,如雙朝門(陳姓大門,并排開有兩道朝門。)雙天池(兩口古井眼,俗稱。)也有的雙字地名表示人們的一種愿望,實際上只有一條石壩。多音節(jié)地名大多為偏正結構,由于其內(nèi)部構成結構與雙音節(jié)、三音節(jié)地名相似,在此就不做單獨分析。
四、小結
地名是語言、地理、歷史與文化諸要素的綜合體,是人類生產(chǎn)、生活、交往和進行各種活動必不可少的工具,它濃縮和凝聚了一個民族文化多方面的內(nèi)容。對地名的探索與研究在不同學科領域都存在?!墩f文解字》云:“地名者,從地也,萬物所陳列者?!惫P者通過對潼南縣地名用字的研究發(fā)現(xiàn),“地名構成有一定的語法規(guī)律,地名用字的分布與民族方言用字的分布密切相關?!盵9]地名用字的繁瑣與命名由來等與諸多因素相關:如自然環(huán)境、人文歷史、地域方言等。對于本文中提到的個別結論帶有一定的地域性,其正確性也有待商榷。但在研究過程中發(fā)現(xiàn),潼南縣有個別地名用字互用的情況,如上文提到的塆與灣互用。這兩個字代表了不同的地理特征,本應區(qū)分開來。
參考文獻:
[1]范肅寧.北京和華盛頓:規(guī)劃·地名·文化[J].中國測繪,2004.
[2]王際桐.試論地名學的基本概念[J].地名知識,1982,(1).
[3]四川省潼南縣地名錄-四川省潼南縣地名領導小組-1983年3月.
[4]中國地名通名集解[M]. 中國測繪,2004.
[5]李如龍.地名與語言學論集[M].
[6]陳詩雨.重慶市萬州區(qū)地名用字探究[C].四川外國語大學,2018. 5中國地名通名集解135.
[7]周文德.重慶市政區(qū)地名用字考察[J].重慶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No.138,101-106.
[8]陶嘉慧.福建省建寧縣地名用字及地名命名方式研究[C].四川外國語大學,2018.陶佳慧.
[9]曾世英.地名工作中的語言文字問題[J].語文建設,1986,2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