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悅
在世人眼中,張居正是一位嚴厲務實的鐵腕宰相;而在家庭生活中,他卻是一位深沉慈祥的父親。
張居正一生有七個兒子,其中一子早年夭折,六子分別是長子敬修、次子嗣修、三子懋修、四子簡修、五子允修、六子靜修。張居正對孩子疼愛有加,六個孩子對父親也極為孝順敬重。
張居正重視家庭教育,正如他所說“本之以情,秩之以禮,修之家庭之間,而孝悌之行立矣,獨文與哉”。他認為,教化不僅僅來自學校的書本,家庭教育對子女的內心塑造和日常言行規(guī)范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長輩對后輩的影響不在于留給他們多少財富,而在于能否以自身人格啟發(fā)后人,“君子垂世作則,不在族之繁微,而視其德意之涼厚;不在貽之肥瘩,而卜其規(guī)模之恢隘。”
作為父親的張居正,極為推崇西漢名臣萬石君的教子風格,即對兒子管教極嚴。萬石君原名石奮,他教子有方,兒子們個個奮發(fā)有為,父子五人都做到年體兩千石的大官,漢景帝特賜號“萬石君”。當子孫犯了錯,萬石君既不動怒,也不怪罪他們,而是自己閉門思過,絕食自責。在萬石君的人生哲學里,兒子如果教育不好就是父親的過錯,當然他要懲罰自己。兒子們看到父親絕食受苦,心里萬分愧疚,便主動反省自己的過錯,然后向父親謝罪懺悔,萬石君這才原諒自己。為了給子孫們樹立良好的榜樣,萬石君對自己的要求非常嚴格:做官的子孫前來拜見他時,他一定要身著朝服接見,并且從不直呼其名;如果是和成年的子孫同席,無論多么輕松的場合,他都會正襟危坐。
張居正仿效萬石君,常常教育子女約束自己的言行,不能貪圖榮華富貴、追求金銀財物、忙于置辦家產,不許他們仗著自己的顯赫身份而結交各地官員、作威作福,更不許他們隨意收受銀兩或委托地方官為己謀取私利。他教育孩子們要和普通百姓一樣,遵守政府法令,依法繳納賦稅。每次散朝回家,他從來不談公事,有時兒子們談論國事,指點江山,張居正不但不贊賞,反而勃然大怒,他拿出漢代曹相國怒答其子曹窋?shù)牡涔蕘碛柍鈨鹤觽儭?/p>
父親的嚴格管教,讓孩子們敬畏有加。每次拜見父親,除非張居正主動詢問,否則兒子們只是靜靜地站在一旁,一聲不吭。每到深夜,張居正正襟危坐思考問題時,諸子無論壯少,都不敢上前侍奉父親,這或許有些不近人情,但正是因為張居正的嚴格家教,在他當政期間,“雖親子弟,無敢以毫厘干于官府。”即使兒子們登仕做官之后,張居正還不忘教導他們謹言慎行、嚴格自律。
公事之余,張居正時常搜集名著、美文對兒子們進行熏陶,以提高他們的文化素養(yǎng);為了應對應試教育,他甚至親自搜集全國各省的試卷,為孩子們講解點評;還廣召天下才俊與兒子們學習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