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蓓
摘? 要:勞倫斯既是作家,也是詩人。他富于創(chuàng)造力地利用象征手法,表現(xiàn)詩人眼里的畫作,恰到好處地揭示詩的主題,深化詩的形象。本文將以《鳥·獸·花》詩集中收錄的《蛇》為例,對其奇特的意象進行探究,與讀者一起用意象進行思維,領略詩歌語言對意象張力的獨特魅力和貢獻。
關鍵詞:意象;陌生化;象征
[中圖分類號]:I1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20)-06--01
作為二十世紀重要的作家,勞倫斯用他敏銳的視覺和深邃的洞察力,將他一生中經(jīng)歷的快樂和愁苦融入文學創(chuàng)作,最終贏得了巨大的聲譽。他在進行小說創(chuàng)作的同時,也在進行詩歌的創(chuàng)作。有人曾經(jīng)感嘆道:“假若勞倫斯只寫詩集,他一定會被看成是最重要的英語詩人之一。”
1923年《鳥·獸·花》的出版在現(xiàn)代派文學領域里有著劃時代的意義,其中收錄了勞倫斯在歐洲、亞洲和美洲游歷期間所寫的詩歌。他是一位崇尚自然世界的浪漫主義詩人,但他認為“這個世界比大多數(shù)浪漫主義者更加活躍”。他將自己對人類世界的感知擴展到一個神秘王國,那里有水果、樹木、花朵、野獸、鳥、魚和昆蟲,而浪漫主義者則認為這是人類的世界。他的詩句隨著他對視覺的自信和獨立性的增強而的越發(fā)自由和靈活。
“意”是詩人的思想、情感、意念、感性或文化內涵;“象”為及時物象、形象。對于這種積淀著深厚文化內涵或作家個人感情的物象,我們稱之為“意象”。在《鳥·獸·花》這本詩集中,動植物是隱喻和象征,勞倫斯通過它們來表達自己的心思、觀念和情感,《蛇》可以說是其中最負盛名和廣為人知的一首詩歌。
一、勞倫斯的語言使得意象產生陌生化的效果
在這首詩里,勞倫斯用敏銳的視覺描述了他在西西里島和一條金蛇的相遇。“氣候炎熱,我穿著睡衣,一條蛇爬向我的水槽,前去喝水。在巨大的黑色角豆樹的氣味奇特的濃蔭里,我提著大水罐走下臺階,必須等待,必須站住等待,因為他呆在我眼前的水槽邊。”詩人的語言雖然很簡單,可是他非常擅長單一意象的塑造,使讀者的注意力可以聚焦于奇特的視覺和嗅覺的體驗之中,顯示出語言建構和意象張力的完美結合。對于蛇的外觀,勞倫斯用語言的陌生化組合,帶給讀者新奇的語言體驗和審美感知——“黃褐色的松弛的肚子”,“松弛的長長軀體”,“從嘴里輕輕地彈出雙叉舌頭”,“他像土地一樣發(fā)褐,像土地一樣金黃,就像一條從大地的軀體中冒出來的燃燒的大腸”。
在這首詩歌里,古典神話、浪漫主義詩歌和《舊約》均有隱喻,詩人通過對比的方式,打破了很多文化里蛇的邪惡意象,使蛇的形象和敘事視角都具有了 “陌生化”的效果。在勞倫斯的筆下,這條金蛇有著優(yōu)雅和神秘的君王風采, “像一個皇帝,像一個流放的皇帝,廢黜到了地獄”。
二、勞倫斯語言的象征性和意象的塑造具有相關性
作家通過象征主義揭示心之感受,而不是外之所在。內心世界具有主觀性,外在世界具有客觀性。作為聯(lián)想的一種方法,象征要把主體此刻觀察到的事物,和之前所感受的客觀事物聯(lián)系起來,從而產生新鮮奇特的意境,象征正是來自另一時空、另一個維度的超自然體驗。勞倫斯在塑造蛇的意象時,沒有追求單純的明朗,也不刻意追求晦澀,而是追求半明半暗、撲朔迷離的效果。
勞倫斯聯(lián)想到自己好比柯勒律治長詩《古舟子詠》中的那個無緣無故殺死一只信天翁的水手。詩歌不符合任何標準的韻律或節(jié)奏模式,一旦我們開始大聲朗讀它,我們就會被它獨特和持續(xù)的韻律所牽引,這種韻律由反思、探索和斷言組合起來,是詩人自己對自己說話,時不時也意識到自己就是聽眾。
一個聲音在對他說話——“我所受的教育發(fā)出聲音,對我說,必須處死他。我身上的聲音說,假如你是個男子漢,你就該抓起棍棒,把他打斷,把他打死”。于是詩人“撿起笨重的木頭,啪地一聲砸向水槽”,沒有砸中蛇,而是讓蛇受到驚嚇而“倉促地擺動著”,“突然閃電般地蠕動了一下,進入了黑洞,進入了墻面上的裂縫”。值得注意的是,詩人在試圖殺死蛇的過程中,聽到“可惡的人類教育的聲音”。這個聲音象征的是基督教正統(tǒng)派的教義,其中蛇被視為誘惑人類犯罪的邪惡力量。然而,勞倫斯沒有相信自己最初的、異教徒的本能,后悔把蛇趕跑了——“我立刻感到懊悔。我想到我的行動是多么粗暴,多么卑鄙!我憎恨我自己,憎恨可惡的人類教育的聲音。于是,我失去了一次與人生的君主交往的機會,我必將受到懲罰,因為自己的卑劣”。
勞倫斯沒有采取膚淺的抒情和直露的說教,他主張情與理的統(tǒng)一,通過暗示、隱喻去曲折地表達自己的思想和復雜微渺的情緒、感受。盡管這首詩表面上側重于人與自然世界的關系,但它也巧妙地、不帶說教地探討了宗教偏見,正統(tǒng)教育的局限性和被禁止的誘惑,諸如此類的深刻問題。
三、結語
這首詩的結尾幾乎是在戲謔“另一個世界”和“另一種存在方式”的令人不安的景象,勞倫斯并沒有展示一個快樂的世界。沒有哪個詩集,更不用說哪一首詩歌,能充分反映出《鳥·獸·花》所涵蓋的意象、語調、主題、韻律形式的多樣性。《蛇》已經(jīng)激勵了無數(shù)業(yè)余詩人,并且證明了他們在創(chuàng)作方面做的努力是有價值的,因為對他們而言,寫作和表達情感的統(tǒng)一可以是單一的、自發(fā)的表意行為,自由的語言形式相當于真情實感的表達。哪怕只是一條普普通通的蛇爬向水槽前去喝水,幾乎所有的事物都可以成為詩歌合適的表意對象。
參考文獻:
[1]童慶炳.《文學理論教程》[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吳笛.《勞倫斯詩選》[M]. 桂林:漓江出版社,1995.
[3]David Perkins. A History of Modern Poetry [M]. Belknap Press of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79.
[4]Gamini Salgado. A Preface to D.H. Lawrence [M]. Beijing: Peking University Press,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