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真新
課外閱讀是小學生豐富生活經(jīng)驗,積淀人生智慧,提高自身素養(yǎng)的過程。那么,教師在指導小學生進行課外閱讀的時候,有哪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呢?
營造良好的讀書氛圍,使學生受到情感陶冶。一個喜歡閱讀的教師更容易帶出一批喜歡閱讀的學生。教師首先要在教學中利用適當?shù)臋C會營造良好氛圍,激發(fā)學生對課外閱讀的興趣。如在教學《福爾摩斯的推斷》時,我發(fā)現(xiàn)學生對福爾摩斯特別佩服,就不失時機地讓學生去收集、閱讀有關福爾摩斯的文章。學習了《嫦娥奔月》后,我讓學生收集《開天辟地》《女媧補天》等神話故事。教師有目的地進行課外閱讀指導,既能增強學生對課外閱讀的興趣,又能提高他們課外閱讀的質(zhì)量。
此外,開展讀書筆記評展、精彩詩篇朗誦會,以及利用影視作品開展影視主題活動,都是營造閱讀氛圍的好辦法,都可激發(fā)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使學生把課外閱讀當成一種自發(fā)性的行為。
面對各種各樣的書,小學生常常不知如何取舍,不知讀哪一本好,也不知如何去讀。教師如果不重視這些問題,學生很容易對閱讀失去興趣,引導小學生選擇合適的課外讀物要注意以下幾點。
小學生都具有好奇心強、好表現(xiàn)的心理特點。但是,小學生的認知水平、接受能力都有限。根據(jù)這些特點,我精心挑選經(jīng)典兒童讀物,如《海底兩萬里》《木偶奇遇記》《吹牛大王歷險記》等。這些經(jīng)典兒童文學書籍既是符合兒童心理和認知發(fā)展水平的課外讀物,又能凈化他們的心靈。
此外,我還將一些有時代特色的暢銷課外讀物推薦給小學生。這些具有時代特色的課外讀物中有許多流行元素,包括正義的感召、美好的幻想、過人的機智及天真的童趣等,適合學生閱讀。
張之洞曾經(jīng)說過:“讀書不得要領,勞而無功。”小學生課外閱讀隨意性大,教師要指導學生掌握閱讀方法,培養(yǎng)良好的閱讀習慣。
1.加強課內(nèi)外溝通,拓寬閱讀渠道。首先,我們要充分利用教材,拓寬閱讀渠道。在教學實踐中,我以課本為出發(fā)點,有計劃地拓展學生的閱讀視野,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如,教學《新型玻璃》前,我布置學生翻閱與課文相關的文章、資料等。學生遨游在知識的海洋里,學習興趣大增,課堂上競相發(fā)言。有的學生說:“我想蓋一所這樣的房子,它可以飛,可以潛水,還能帶我尋找新的世界?!庇械膶W生說:“我想讓每戶人家都裝上智能門鎖,把每個家庭成員的容貌、聲音、指紋等信息輸入電腦,它就能輕而易舉地識別主人!”
2.分類指導,提高閱讀效率。我根據(jù)小學生的年齡特點,指導學生對連環(huán)畫、童話、寓言、小說、科普讀物、優(yōu)秀作文、少兒報刊等讀物進行分類,采用不同的方法進行閱讀。此外,我還教給學生根據(jù)專題收集資料、寫摘要、做卡片的方法。
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習慣是閱讀教學的任務之一。良好的閱讀習慣可以使小學生樂意閱讀、有效閱讀、享受閱讀。在指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的過程中,我注意從這幾個方面培養(yǎng)小學生的閱讀習慣。
1.訓練讀書用眼的習慣。減少眼動次數(shù),逐步擴大閱讀視野,縮短注視字詞時間。這樣既能提高閱讀的準確性,又能提高閱讀速度,養(yǎng)成默讀的習慣。
2.訓練定時閱讀和限時閱讀的習慣。為了保證閱讀時間,我開設大閱讀課。每周安排兩節(jié)閱讀課,讓全體學生一起閱讀,我及時進行點撥、引導,提高學生的閱讀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