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東,張曉瑞*,潘治軍,李耀章,白馬恒,劉增亮,張亮,馬建兵
(1.陜西省榆林市第四醫(yī)院骨關節(jié)外科,陜西 榆林 719000;2.陜西省西安市紅會醫(yī)院膝關節(jié)外科,陜西 西安 710000)
膝關節(jié)骨關節(jié)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是老年人群中常見的疾病之一,據(jù)統(tǒng)計全世界范圍內約有2.5億人患有此病,KOA隨著人口老齡化和肥胖發(fā)病率的逐漸增加,其未來2年的發(fā)病率也隨之增加[1-2]。骨關節(jié)炎引起關節(jié)疼痛及活動受限,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膝關節(jié)置換術是治療晚期骨關節(jié)炎安全成功的最終手段,隨著KOA的發(fā)病率其手術量也逐漸增加。美國預測到2030年膝關節(jié)置換術量可能會增長174%,其生存率與患者的術后活動量密切相關。指導正確的活動量假體10年生存率可達90%以上,然而對于膝關節(jié)置換術后的個體活動量臨床醫(yī)生知之甚少[3-4]。有規(guī)律的個體活動可以改善肌肉力量、平衡能力和協(xié)調能力,有利于預防跌倒,對于置換術后的患者更為重要,因為跌倒而導致的假體周圍骨折或脫位是最嚴重的并發(fā)癥[3-4]。因此,臨床醫(yī)生對膝關節(jié)置換術后活動量的評估十分重要,國內常用計步器來評估活動量,但由于其具有時間長、費用高等缺點,給臨床醫(yī)師評估帶來諸多不便。國際體力活動問卷表(international physical activity questionnaire,IPAQ)是2001年制定的國際體力活動經典問卷表,該問卷表分為長問卷和短問卷,長問卷包括:職業(yè)、家務、交通、休閑四類體力活動和靜坐五個部分,短問卷包含七個問題[5]。本研究探討IPAQ長問卷表在膝關節(jié)置換術后患者群體的重測信度、效度。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在榆林市第四(星元)醫(yī)院骨科行膝關節(jié)置換術后隨訪的病例45例,其中男20例,女25例;年齡55~69歲,平均(60.22±5.42)歲。
納入標準:(1)根據(jù)IPAQ量表納入年齡為50~69歲之間;(2)單側膝關節(jié)置換術后半年步態(tài)正常者;(3)不伴軀體、精神、語言障礙及偏癱患者;(4)具有高中及其以上學歷;(5)同意進入該項隨訪研究的患者。排除標準:(1)雙側膝關節(jié)置換術;(2)高中以下學歷;(3)問卷表資料填寫不完整者;(4)伴有肝腎功能等重要臟器障礙限制患者體力活動者。
1.2 方法
1.2.1 研究工具
1.2.1.1 IPAQ IPAQ是國際上比較公認、使用較為廣泛的活動測量問卷表之一,適用人群15~69歲,分為長問卷和短問卷。長問卷包括職業(yè)、家務、交通、休閑四類體力活動和靜坐五個部分,共27道問題,詢問個體體力活動問題25道,個體靜坐情況問題2道;根據(jù)其不同類型活動、不同強度、活動時間進行詢問,并根據(jù)表1賦予的代謝當量(metabolism equivalent,MET)值計算某種活動的能量消耗(MET·min·周-1)[5],即某種活動能量消耗(MET·min·周-1)=某種活動表1中的賦值×平均每天活動時間(min)×每周活動天數(shù)(d)。
1.2.1.2 體力活動日記記錄表(physical activity,PA) 該量表已經用于全膝關節(jié)置換術后患者的活動量評測[6],具體方法:在術后對1周內體力活動的各項內容查閱活動能量表(見表2),再乘以不同體力活動時間計算該活動的能量消耗[7-9]。
表2 PA記錄表中各項體力活動屬性及MET賦值
1.2.2 研究方法 問卷填寫與收集:(1)受試者自愿填寫IPAQ,同時發(fā)放體力活動日記記錄表,每天睡前填寫當天的活動情況,共記錄7 d;受試者第8天再次第2遍填寫IPAQ和體力活動日記記錄表。(2)填寫質量控制:回收IPAQ長問卷量表時檢查受試者是否有遺漏,并隨機抽取問卷中的內容提問,受試者能正確的表達其意義,以保證填寫資料的真實性。體力活動日記記錄表于第2次填寫IPAQ量表時收回。
1.3.1 信度評價 包括內部一致性信度Cronbach’s α:Cronbach’s α>0.75則內部可信度高,重測信度通過前后兩次各項能量消耗的Spearman相關分析進行評價,即前后兩次ICC[10-11]。若ICC<0.4則組間信度較差,ICC>0.75則組間信度高,若ICC逐漸接近于1則組間具有較高信度。
1.3.2 效度評價 相關文獻報道PA記錄和Caltrac速度計在效度評價中應用較多,本研究采用PA記錄進行評價,計算IPAQ問卷和PA記錄的各項活動能量消耗的Spearman等級相關系數(shù)[12-13]。
2.1 內部一致性信度及重測信度 經過兩次IPAQ長問卷表調查不同體力活動能量消耗組間相關系數(shù)高,信度高(見表3)。
2.2 效度檢測
2.2.1 區(qū)分效度 區(qū)分效度指每一份量表對不同人群微小改變的區(qū)分能力[12-13]。根據(jù)IPAQ長問卷及其能量消耗賦值計算出每個受試者不同活動類型的能量消耗,將45例受試者的能量消耗值從高到低進行排序,根據(jù)四分法,將前25%的受試者和后25%的受試者進行分組,采用t檢驗進行不同類型活動的前后25%受試者進行統(tǒng)計分析,表示該量表具有一定的區(qū)分能力(見表4)。
表3 IPAQ長問卷表不同時間、不同體力活動能量消耗的ICC值
表4 IPAQ長問卷表中不同體力活動類型能量消耗的區(qū)分效度檢驗
2.2.2 內容效度 IPAQ長問卷與PA記錄表兩種量表在同一類型活動,經過Spearman相關分析后發(fā)現(xiàn)具有一定的相關性,其中步行活動間具有較好的相關性,Spearman相關系數(shù)為0.87,中度體力活動間相關性稍差,Spearman相關系數(shù)為0.7(見表5),且兩種量表在步行、中度體力活動、重度體力活動和總體力活動間呈正相關(見圖1~4)。
表5 IPAQ長問卷表與PA記錄表在同一體力活動類型間能量消耗的相關系數(shù)
圖1 兩組問卷表步行間呈正相關散點圖
圖2 兩組問卷表中度體力活動間呈正相關散點圖
圖3 兩組問卷表重度體力活動間呈正相關散點圖
圖4 兩組問卷表總體力活動間呈正相關散點圖
膝關節(jié)置換術正在越來越多地用來治療晚期膝骨關節(jié)炎,改善膝關節(jié)的活動功能,減少因關節(jié)炎帶來的疼痛。近年來,手術的成功與否已經從醫(yī)生的客觀評價標準轉移到患者記錄的結果評價標準上,比如術前疼痛及術后個體活動的滿意度,但是對膝關節(jié)置換術后的活動量的評價了解甚少。2001年制定的國際體力活動問卷表[5]是國際上比較公認、使用較為廣泛的活動測量問卷表之一,該問卷表分為長問卷和短問卷,短問卷包含7個問題:主要讓受試者回憶最近7 d內所做的劇烈體育活動,短問卷表中設問的活動類型不僅單一,而且對于膝關節(jié)置換術后患者來說短期內無法進行像有氧運動等劇烈的體育活動;長問卷包括:職業(yè)、家務、交通、休閑四類體力活動和靜坐五個部分,共27道問題,詢問個體體力活動問題25道,個體靜坐情況問題2道,能有效反應膝關節(jié)置換術后各種類型的活動。因此本研究探索IPAQ長問卷表評價膝關節(jié)置換術后患者群體活動量中的信度、效度研究分析。
本研究中選取50~69歲老年患者作為研究對象,主要是因為膝關節(jié)置換術多用于老年骨關節(jié)炎的患者,其次是國際體力活動長問卷適用人群為15~69歲。在研究信度方面,相關研究者[14-15]表明問卷表的信度水平與間隔不同時間有關,8 d左右的間隔時間信度高,而2~3周的間隔時間信度低。因此,此次研究我們選擇第8天進行第二次問卷表調查,通過前后兩次問卷組內相關系數(shù)ICC處于0.814~0.979間具有較高的可信度,該研究結果略高于Blikman等[16]人的研究(相關系數(shù)r=0.49~0.81),考慮主要與受試者對象的教育程度有關。本次研究納入受試者教育程度主要是高中及其以上學歷,Tomioka等[14]指出高等教育的受試者具有較高的可信度。
在效度研究方面:本研究通過區(qū)分效度和內容效度進行評價IPAQ長問卷表在膝關節(jié)置換術后活動量的效度,通過該表的區(qū)分效度檢驗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01)。通過與體力活動日記記錄表進行比較分析,得到良好的組內相關系數(shù),波動于0.70~0.87,該研究的結果與不同背景下IPAQ的重測信度和效度基本一致。Craig等[17]在12個國家中的成年人群中測試IPAQ,發(fā)現(xiàn)Spearman相關系數(shù)為0.66~0.91,Poppel等[15]在荷蘭成年人群中測試IPAQ相關系數(shù)為0.51~0.65,因此IPAQ長問卷表能夠較好地區(qū)分膝關節(jié)置換術后活動量的水平。
綜上所述,IPAQ長問卷表在膝關節(jié)置換術后患者活動量中使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為進一步指導膝關節(jié)置換術后患者活動量水平進行了有效的測量,但需要進一步多中心、大樣本量的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