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清
摘 要:在19世紀中后期,漢語中有關(guān)蒸汽機的名稱有很多,但這些名稱大部分使用時間并不長久,有的只是曇花一現(xiàn)。漢語中“蒸汽機”最早出現(xiàn)于1875年丁韙良編纂的《中西聞見錄》。“蒸汽機”來自日語,不過在日本現(xiàn)在已經(jīng)不太用了,然而,這個詞在中國一直使用至今,而且成為標(biāo)準(zhǔn)術(shù)語。
關(guān)鍵詞:蒸汽機;汽機
中圖分類號:TK24;N04 ?文獻標(biāo)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3-8578.2020.01.013
Abstract:There were many names of steam engines in Chinese in the middle and late 19th century,but most of these names were not used for a long time,and some were shortlived. The Chinese term “zhengqiji”(steam engine)is firstly recorded in William Alexander Parsons Martins Zhongxi wenjian lu(Scientific Magazine)in 1875.The term comes from Japanese,but it is no longer useful in Japan. However,the term has been used in China,and has become the standard term refer to this machine.
Keywords:steam engine
蒸汽機(steam engine)是一種由蒸汽驅(qū)動的機器。這種機器的發(fā)展歷程可以追溯到羅馬統(tǒng)治時期的埃及,那時有人發(fā)明了汽轉(zhuǎn)球(aeolipile),這是一種用蒸汽驅(qū)動渦輪使圓球旋轉(zhuǎn)的裝置。后來在17世紀又有人發(fā)明了用蒸汽作為壓力的抽水泵。到了1712年,英國發(fā)明家紐科門(Thomas Newcomen,1664—1729)發(fā)明的蒸汽機開始具有了商業(yè)用途,當(dāng)時主要用于礦井抽水,到1733年這種蒸汽機已有104臺投入使用。1781年,蘇格蘭工程師瓦特(James Watt,1736—1819)改進了紐科門蒸汽機,制造了新的蒸汽機,并申請了專利。瓦特的蒸汽機可以為機械提供動力,同時也可以在伐木、采礦中使用[1]。蒸汽機的發(fā)明催生出了西方的工業(yè)革命。這場轟轟烈烈的變革,極大地推動了人類文明的進程??上М?dāng)時國人對此了解不多,我們使用蒸汽機和制造蒸汽機已經(jīng)比較晚了。因此,本文考證有關(guān)蒸汽機的漢語名稱,也是在這樣的背景下進行的。這方面的考證,現(xiàn)在所能見到的成果不是很多,學(xué)者們的興趣集中在中國蒸汽機發(fā)展史這個主題上,其實名稱問題也十分重要。
我們先把時間倒回至17世紀。據(jù)李約瑟(Joseph Needham,1900—1995)考證,大約在1671年,來華耶穌會士南懷仁(Ferdinand Verbiest,1623—1688)和閔明我(Domingo Fernández Navarrete,1610—1689)根據(jù)汽轉(zhuǎn)球原理設(shè)計制造了一輛汽輪機車,并向康熙帝進行了演示,機車繞圈行走了兩小時[2]。但這種機車當(dāng)時的漢語名稱叫什么,推動機車行進的裝置又叫什么,李約瑟沒有說。
此后,在將近150年的時間里,中國很少有有關(guān)蒸汽機的信息。而這正是西方蒸汽機蓬勃發(fā)展的時期。一直要到19世紀上半葉,我們才在海歸華人或來華傳教士的漢語著述中看到了蒸汽機的一些信息。首先是1820年的《海錄》。該書是海外歸來的謝清高口述的,筆錄人是楊炳南。該書在《咩哩干國》篇中有這樣一段記述[3]:
其國出入多用火船,船內(nèi)外俱用輪軸,中置火盆,火盛沖輪,輪轉(zhuǎn)撥水,無煩人力,而船行自駛。
“咩哩干”即America之音譯,“咩哩干國”即美國。這段文字記述了謝清高在澳門聽聞的美國蒸汽輪船的情況。但這里將蒸汽驅(qū)輪誤認為是“火盛沖輪”。又過了兩年,即1822年,馬禮遜(Robert Morrison,1782—1834)在《華英字典》Part Ⅲ中立了“STEAMBOAT”這樣一個條目,該條的釋文如下[4]:
STEAMBOAT may be called 水蒸船 shwuy ching chuen.A boat impelled by steam,水蒸所使的船 chwuy ching so she teih chuen;滾水蒸氣所使走的船 kwan shwuy ching ke so she tsow teih chuen.
在這個條目中,馬禮遜解釋了steamboat是一種以蒸汽為動力的船,并將它譯作“水蒸船”,但還沒有蒸汽機的漢語名稱。到了1833年,又有人提到了“水蒸船”,而且還做了簡單介紹。那一年,《東西洋考每月統(tǒng)記傳》在十月號中有一則新聞,里面說[5]48:
孟買用炊氣船。(炊氣船,或曰水蒸船,即俗稱火船者是也。其用滾水之蒸氣而使機關(guān)轉(zhuǎn)行,令船快走,故名也。)近來英國之東地公司,有以炊氣船寄要書送至孟買。如此則二月可到,若用常船則需三四月之間方到。
這里雖然還沒有蒸汽機的名稱,但是提到“其用滾水之蒸氣而使機關(guān)轉(zhuǎn)行”。一年之后,《東西洋考每月統(tǒng)記傳》刊載了一篇介紹西方蒸汽機原理的文章。文章開頭說[5]166:
今在西方各國,最奇巧可羨之事,乃是火蒸水氣所感動之機關(guān)者。其勢若大風(fēng)之無可當(dāng)也?;蛴脼橥拼栖?,至大之工不借風(fēng)水力,行走如飛?;蛴弥斐刹计?,細妙之業(yè),無不能為。甚為可奇可贊,美妙之機也。
這里出現(xiàn)了“火蒸水氣所感動之機關(guān)”這一短語,這自然會使我們想到前面的“其用滾水之蒸氣而使機關(guān)轉(zhuǎn)行”這個句子,但現(xiàn)在不是句子了,是短語了,而且是個名詞性的短語,當(dāng)將句子改變成名詞性短語以后,它就成了一個用來指蒸汽機的名稱了。雖然名稱有點長,但了解其過程以后,就會感到它的產(chǎn)生是不容易的?!盎鹫羲畾馑袆又畽C關(guān)”這一短語是迄今為止筆者所見到的有關(guān)蒸汽機最早的漢語名稱。雖然我們覺得這個名稱有點長,但包含了這種機器的基本原理。
《東西洋考每月統(tǒng)記傳》上的這篇文章,不僅產(chǎn)生了蒸汽機的漢語名稱,而且介紹了蒸汽機的工作原理。文章有600多字,講解十分詳細,而且配有一幅示意圖。從內(nèi)容看,這種蒸汽機已經(jīng)不是紐科門的大氣蒸汽機(atmospheric engine),垂直汽缸的頂部不像大氣蒸汽機那樣是開口的,而是封閉的。也就是說,整個汽缸是密閉的。因此,向下推壓活塞的力,就不是先前大氣蒸汽機那樣用大氣壓力,而是用汽缸內(nèi)部的蒸汽壓力。這種蒸汽機就是改進后的瓦特蒸汽機(Watt steam engine)?!稏|西洋考每月統(tǒng)記傳》介紹這種蒸汽機,說明當(dāng)時在歐美,這種蒸汽機已經(jīng)取代了紐科門蒸汽機,成了蒸汽機中的主流。這是第一篇用中文介紹蒸汽機原理的文章①,在中外科技交流史上具有重要價值②。但是這篇文章沒有署名,而且沒有題目。更讓人奇怪的是,文章登了兩次,有一次有兩個頁面竟然還重印了?!稏|西洋考每月統(tǒng)記傳》為普魯士來華傳教士郭實臘(Karl Friedrich August Gützlaf,1803—1851)所編。他在編這本刊物時,還兼有另一份工作,這份工作還很忙,所以刊物常常處于無人管理的狀態(tài),特別是1834和1835這兩年,刊物中的問題很多[6]。但不管怎么樣,這并沒有影響有關(guān)蒸汽機這篇文章本身的意義,而且從詞源考證的角度來看,它還是首次出現(xiàn)有關(guān)蒸汽機漢語名稱的一份文獻。當(dāng)然我們也看到,這個名稱比較長,不能算是一個詞,只是一個短語。這么長的名稱自然需要簡化。一年之后,《東西洋考每月統(tǒng)記傳》載有一篇介紹火車的文章,題目叫《火蒸車》,文章也沒有署名。這篇文章以兩人對話的形式介紹了5年前英國利圭普(Liverpool)至曼者士特(Manchester)開通的火車運行情況。當(dāng)時英國的鐵路已經(jīng)建了好幾條,鐵路正在快速發(fā)展。文章將火車稱作“火蒸車”,將蒸汽機稱作“火蒸機”[5]186:
火蒸車,即蒸推其車之輪,將火蒸機縛車輿,載幾千擔(dān)貨,而那火蒸車自然拉之。二時之間,諸車走一百三十里路。
這里的“火蒸車”“火蒸機”都可以看作是在“火蒸水氣所感動之機關(guān)”這一短語的基礎(chǔ)上創(chuàng)制的詞,而“火蒸機”更可看作是這一短語的縮減。“火蒸機”是迄今為止所見到的漢語中最早用來表示蒸汽機的詞。不過這個詞后來并不見有多少人使用。合信(Benjamin Hobson,1816—1873)在《博物新編》(1855)中也沒有使用這個詞,而另行創(chuàng)制了“汽機”[7]:
汽機之勢有二,一曰高機,一曰低機。高機汽少而煤多,其費冗大而行疾,因水汽入柜用畢即放而出之。低機汽多而煤少,其行疾而不險。蓋以汽作工,復(fù)使汽為水,可以節(jié)減煤柴故也。凡高機之船,花旗多用此法,然一不謹慎每有甑裂殺人之患。英國向有例禁,車準(zhǔn)用高機,船只用低機。
“高機”指紐科門蒸汽機,“低機”指瓦特蒸汽機。因為紐科門蒸汽機在汽缸旁邊有一個高大的立柱,所以稱“高機”,而瓦特蒸汽機在后來的設(shè)計中取消了這個立柱,比較低了,所以稱“低機”。除了“汽機”外,合信還將蒸汽機叫作“火輪機”,不過這個詞不是合信首次使用,至少在10多年前就已有人在用了③。
《華英字典》《東西洋考每月統(tǒng)記傳》和《博物新編》這些書刊后來也傳到了日本,并產(chǎn)生了很大的影響。隨著書刊的流傳,里面的詞語也深深地影響了日語。文久二年(1862),堀達之助在《英和対訳袖珍辭書》中創(chuàng)制了“蒸気機関”(じょうききかん)一詞,他用該詞來對譯英語steam engine[8]236?!罢魵輽C関”看上去很像是《東西洋考每月統(tǒng)記傳》中“火蒸水氣所感動之機關(guān)”這一短語的縮略。上面說過,《東西洋考每月統(tǒng)記傳》曾將這個短語縮略成“火蒸機”,而堀達之助則將它縮略成“蒸気機関”。又過了幾年,日語中出現(xiàn)了“蒸気機”(じょうきき)一詞。明治七年(1874),宮里正靜在《化學(xué)対訳辭書》中第一次用“蒸気機”來對譯steam engine[8]235。這個詞的產(chǎn)生像是“蒸気機関”的簡化,同時也有《博物新編》中“汽機”一詞的“身影”④。日語中,“気”和“汽”都讀き,而且在這類詞語里,它們的意義是相通的⑤。所以當(dāng)時“蒸気機関”也作“蒸汽機関”,“蒸気機”也作“蒸汽機”。到了19世紀90年代,日語中又出現(xiàn)了“蒸気器械”“蒸気機械”(じょうききかい)這兩個詞。它們分別見于明治二十四年(1891)大摫文彥著刊的《言?!泛兔髦味辏?893)山田美妙的《日本大辭書》[8]236。這兩個詞的創(chuàng)制顯然受了“蒸気機関”的影響⑥。
現(xiàn)在我們再來看中國。上述這些日語詞大約于19世紀后半期進入漢語。19世紀70年代,漢語中先是出現(xiàn)了“烝汽機”一詞。1872年,在新教傳教士丁韙良(William Alexander Parsons Martin,1827—1916)編纂的《中西聞見錄》中,刊載了一篇蘇格蘭來華醫(yī)生德貞(John Dudgeon,1837—1901)撰寫的文章,文章介紹了以蒸汽機為動力的印刷機,題目叫“烝汽機印字摺疊法說略”[9]215,烝汽機即steam engine⑦。3年后,《中西聞見錄》便出現(xiàn)了“蒸汽機”一詞。1875年,該刊第33號登載了一篇未署名的短文,題目為“火浣布”。里面有這樣一些話[9]325-326:
火浣布……質(zhì)粗似麻布,積垢則置火中燒之,輙潔白如新。價亦不昂,各國常需之。或捶薄片以代紙或充油燈之燈心(點之不燼);或用以包裹蒸汽機之鐵筒(使熱氣不外透 )。
火浣布是用石棉纖維織成的布,可以用來防火。而這里的“蒸汽機”就是steam engine。這是該詞在漢語中首次出現(xiàn)的例證⑧。考慮到《中西聞見錄》此前出現(xiàn)過“烝汽機”,所以這里的“蒸汽機”可能是前面這個名稱的修改,因為“蒸”和“烝”意義相通。但更有可能的是,它是一個來自日語的詞。不管是“烝汽機”還是“蒸汽機”,我們都應(yīng)該把它們看成是與日語有關(guān)的詞。
雖然漢語中“蒸汽機”這個詞產(chǎn)生了,但當(dāng)時用的人并不多,因為當(dāng)時來自日語的這類詞不止這一個。在19世紀后半期至20世紀初,漢語中還出現(xiàn)了“蒸汽機關(guān)”“蒸滊機關(guān)”和“蒸氣機關(guān)”這三個詞:
蒸汽機關(guān):1888年顧厚焜《日本新政考》卷一:“蒸汽機關(guān)五臺,一百八十八半馬力?!盵10]
蒸滊機關(guān):1889年傅云龍《游歷日本圖經(jīng)》卷十二:“大坂造幣局金地金鎔解爐十二,銀地金鎔解爐四十七,鎔銅反射爐四,燒生爐七。其機器凡四百一十,內(nèi)有蒸滊機關(guān)五組,馬力百八十八有半?!盵11]
蒸氣機關(guān):1902年傅運森譯補《泰西事物起原》卷三:“又傳十六世紀時,西班牙海軍士官蒲拉斯科的迦雷創(chuàng)造不用帆櫂以火機行駛之船,獻于查路斯第五云,然蒸氣機關(guān),究未有供諸實用者?!盵12]2
這三個詞可以看作是日語“蒸気機関”或“蒸汽機関”在漢語中的三種不同形式。這三種形式,特別是“蒸汽機關(guān)”和“蒸氣機關(guān)”,在當(dāng)時的漢語中使用比較廣泛(即便到了20世紀30、40年代,它們在各類文獻中還時常能見到)。我們還發(fā)現(xiàn),在20世紀初,漢語中還出現(xiàn)了“蒸氣機”一詞,例如:
1902年傅運森譯補《泰西事物起原》卷三:“真正之蒸氣機,西歷一千七百六十四年英人瓦特始造之?!盵12]3
很顯然,“蒸氣機”來自日語“蒸気機”。所以“蒸氣機”和“蒸汽機”一樣,都是來自日語的詞。和日語一樣,漢語中的“氣”和“汽”也同音,都讀qì。在“蒸汽機關(guān)”“蒸氣機關(guān)”和“蒸汽機”“蒸氣機”中,它們的意義也是相通的。
除了上面所講到的這些詞語外,在19世紀上半期至20世紀中期,漢語中表示蒸汽機的詞還有許多,例如:
火機、火輪、火箱、機汽⑨、輪機、氣爐、氣機、汽罐、汽柜、汽爐、汽器、鐵馬、煙柜、火輪器、火氣爐、火水車、火煙輪、水氣機、往復(fù)機、火動機器、火爐機器、火輪機器、火輪氣機、火輪汽機、火輪汽具、火輪器具、火輪器皿、水汽機器、蒸氣機器、蒸氣引擎、蒸汽引擎。
這里列舉的詞雖然已有32個之多,但實際數(shù)量還遠大于此。這類名稱如此之多,從一個側(cè)面也可以說明當(dāng)時蒸汽機是一個熱門的或者是繞不開的話題,它可以看作是西方工業(yè)革命高潮之后在中國掀起的一股浪潮。
當(dāng)時,漢語中表示steam engine的名稱雖然有這么多,但并非都常用,最常用的其實只有一個詞,這個詞不是“蒸汽機”,而是“汽機”。前面已經(jīng)講過,“汽機”最早見于1855年的《博物新編》。從那時起,我們在各類文獻中經(jīng)常能見到這個詞。一些介紹蒸汽機的書也以“汽機”為名,例如《汽機發(fā)軔》(1871)、《汽機必以》(1873)、《汽機新制》(1873)、《兵船汽機》(1894)等。其中《汽機發(fā)軔》一書最為有名,影響十分廣泛。隨著這些書的傳播,“汽機”之名在當(dāng)時廣為流行,而且影響到后來的幾十年。1915年,《辭源》還將“汽機”立為正條,作為表示steam engine的正式名稱[13]27。此后,一些英漢詞典也多將steam engine譯作“汽機”。
但是,到了20世紀30年代,與《辭源》差不多規(guī)模的另一部大型辭書《辭海》不再將“汽機”作為正條,而是將“蒸汽機”立為正條,“汽機”只是作為副條出現(xiàn)在書中[14]?!掇o?!纷隽诉@樣的處置,其他工具書相繼效仿,這自然也影響到大眾。就這樣,“蒸汽機”的使用多了起來。到了20世紀中后期,“蒸汽機”在教科書、科學(xué)書刊中已是一個十分常用的詞了。后來一些權(quán)威詞典也推薦使用這個詞,例如中國社會科學(xué)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編纂的《現(xiàn)代漢語詞典》從1978年第1版開始就將“蒸汽機”立為正條,而把“汽機”當(dāng)作“蒸汽機”的簡稱收錄⑩。從2005年第5版開始到2016年第7版,該詞典已不再設(shè)立“汽機”,只設(shè)立“蒸汽機”這個條目。也就是說,從2005年開始,該詞典已經(jīng)不再推薦使用“汽機”,而開始推薦“蒸汽機”了。就這樣,“蒸汽機”的使用越來越廣了。
可以說,“蒸汽機”一詞源頭在中國,而形成在日本。在日本定型后,再傳到中國。進入中國以后,也不是一下子就“一詞獨大”,而是經(jīng)過一個漫長的適應(yīng)過程,才取代了其他詞語,成為如今漢語中表示steam engine的一個正式名稱,成為相關(guān)學(xué)科中的標(biāo)準(zhǔn)的術(shù)語。
注釋
① 有學(xué)者說:“1833年廣州出版的《東西洋每月統(tǒng)計傳抄》中已有介紹蒸汽機、火輪船的圖說?!保ㄒ娡蹂\光、聞人軍《中國早期對蒸汽機、火輪船的研究制造》,《自然辯證法通訊》,1981年第3期,第60頁。)《東西洋考每月統(tǒng)記傳》介紹火輪船確實是在1833年,但介紹蒸汽機的圖說是1834年刊出的,不是1833年。
② 這篇文章后來還被魏源的《海國圖志》引用,連文帶圖收錄在該書第八十五卷,見魏源《海國圖志》(岳麓書社,1998)第2027-2029頁。梁廷枏在《海國四說·蘭崙偶說》中也引用了這篇文章,見梁廷枏《海國四說》(中華書局,1993)第160-161頁。有學(xué)者說:梁廷枏在“書中蒸汽機工作原理的文字,為近代科技史上的重要資料”(見熊月之《西學(xué)東漸與晚清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236頁注釋①)。其實這份資料最早見于《東西洋考每月統(tǒng)記傳》,《海國圖志》和《海國四說》只不過做了轉(zhuǎn)引而已。當(dāng)然,轉(zhuǎn)引這段文字擴大了其影響力,這對西方蒸汽機知識在中國的傳播還是有積極作用的。
③ 《博物新編》中還有一幅介紹瓦特蒸汽機原理的示意圖,這幅圖要比《東西洋考每月統(tǒng)記傳》上的更為詳細。后來徐壽還根據(jù)這幅圖制成了輪船汽機的小樣,并給曾國藩進行了表演。這為徐壽等人后來制造“黃鵠”號輪船打下了基礎(chǔ)。“黃鵠”號是中國自行制造的第一艘輪船,它曾在長江上航行多年。詳見白廣美《中國自造輪船的先行者——徐壽》,汪廣仁主編《中國近代科學(xué)先驅(qū)徐壽父子研究》(清華大學(xué)出版社,1998)第305-308頁。
④ “汽機”這詞從中國傳到了日本,現(xiàn)在日本還在使用。
⑤ 有一種說法,日語中用來表示英語steam的“汽”是福澤諭吉最先使用的。他在《福澤全集·緒言》中說:“英語的Steam,歷來譯成‘蒸氣。但我想,能否把它縮成一個字呢?于是拿出所藏的《康熙字典》,不經(jīng)意地翻找火字旁、水字旁,在翻閱中看到一個‘汽字,注曰:‘水之氣。我覺得這個字不錯,就第一次使用了‘汽字?!币娡蹩朔恰稘h字與日本近代翻譯——日本翻譯研究述評之一》,《外語教學(xué)與研究》,1991年第4期,第45頁。
⑥ 上述這些日語詞,只有“蒸気機関”還在使用,其他詞語現(xiàn)在基本上已經(jīng)不用了。
⑦ 不過這篇文章除了題目和文后的附圖中使用了“烝汽機”外,正文中沒有使用這個詞,而是用了當(dāng)時十分流行的“汽機”一詞。
⑧ 《漢語大詞典》在“蒸”字條下未收“蒸汽機”,這不能不說是一個遺憾。由于這詞未收,該詞典也就沒有有關(guān)它的詞源信息,見該詞典第9卷第530-532頁。
⑨ 這個詞康有為使用過。據(jù)筆者考查,在1903至1905年間,他先后用了6次,都用來表示蒸汽機。本來從詞的結(jié)構(gòu)來看,它指的應(yīng)該是汽,不是機,但事實上,康有為就是用它來指steam engine。詳見《列國游記——康有為遺稿》(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
⑩ 說“汽機”是“蒸汽機”的簡稱,最早見于《辭?!罚?936)(第1159頁)。這種說法在后來的一些辭書中也經(jīng)常能見到,如《漢語大詞典》(第5卷第972頁)和《現(xiàn)代漢語詞典》(2002年以前的4個版本)。其實“汽機”產(chǎn)生在前(1855),“蒸汽機”產(chǎn)生在后(1875),前者不可能是后者的簡稱。晚清徐壽(1818—1884)認為,“汽機”是“水氣機”的簡稱,見徐壽《汽機命名說》,載《格致匯編》(格致書室)1876年春季卷第6頁陰面。
參考文獻
[1] Wikipedia. Steam engine [DB/OL].(2018-11-08)[2018-11-10].https://en.wikipedia.org/wiki/Steam_engine.
[2] 李約瑟.中國科學(xué)技術(shù)史:4卷2分冊[M].鮑國寶,等譯.北京:科學(xué)出版社;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238-239.
[3] 謝清高,口述;楊炳南,筆錄.海錄[M].安京,校釋.北京:商務(wù)印書館,2002:264.
[4] 馬禮遜.華英字典:第6卷[M].鄭州:大象出版社,2008:409.
[5] 愛漢者.東西洋考每月統(tǒng)記傳:道光癸巳年十月[M]. 北京:中華書局,1997.
[6] 黃時鑒.《東西洋考每月統(tǒng)記傳》影印本導(dǎo)言[M].東西洋考每月統(tǒng)記傳. 北京:中華書局,1997:7,10.
[7] 合信.博物新編:初集[M].上海:墨海書館,1855:22頁陽面.
[8] 惣郷正明,飛田良文.明治のことば辭典[M].東京:東京堂,1986.
[9] 丁韙良,等.中西聞見錄:四號[J].北京:施醫(yī)院,1872.
[10] 顧厚焜.日本新政考[G]//劉雨珍,孫雪梅.日本政法考察記.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11.
[11] 傅云龍.游歷日本圖經(jīng)[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238.
[12] 澁江保.泰西事物起原[M].傅運森,譯補.上海:廣智書局,1902.
[13] 陸爾奎.辭源:巳集[M].上海:商務(wù)印書館,1915:二七.
[14] 舒新城,沈頤,等.辭海[M].上海:中華書局,1936:1159,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