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如環(huán),武志峰
(內(nèi)蒙古醫(y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yī)院,內(nèi)蒙古 呼和浩特)
手術治療必然離不開手術器械輔助,且是清洗消毒合格的器械[1]。夜間手術器械因其不能及時被回收和處理,使得其相對長時間擱置,這種情況下器械上粘附的黏液、血漬、蛋白質(zhì)等干涸,還會形成保護膜,使得這類器械在清洗處理中難度更大一些,也會間接降低清洗消毒效果,如此一來不僅不能保障手術如期進行,還會縮短器械壽命,甚至是醫(yī)源性感染事故[2]。器械清洗前預處理是為了松解器械上所粘附的干涸的殘留物及污垢,確保在清洗時能全部清除污染物[3]。我院對隔夜手術器械的預處理方案進行了一些探討和研究,詳細報道如下。
選擇我院手術室手術所用的各類手術器械2400 件作為本次的研究對象,包括咬骨類、齒牙類、管腔類、取瘤鉗、活檢鉗等各類手術器械,隨機分配為A 組、B 組、C 組、D 組各600 件。所用的材料包括杰力試紙、堿性清洗劑以及多酶清洗劑、蛋白測試培養(yǎng)儀、蛋白測試棒、ATP 熒光檢測儀以及醫(yī)用防護服、手套等。
手術器械盡可能拆解,軸節(jié)處完全打開,再放在U 型器械架上。A 組不予預處理,直接置于清洗機內(nèi)實施清洗。B組以清水浸泡6 min,再置于清洗機內(nèi)實施清洗。C 組以多酶清洗劑預處理,以1:270 比例置入浸泡池,維持30~40 ℃下浸泡6 min,再置于清洗機內(nèi)實施清洗。D 組以堿性清洗劑浸泡預處理,以1:200 比例置入浸泡池中10 min,再置于清洗機內(nèi)實施清洗。4 組器械在預處理動作完成后均在自動清洗消毒機內(nèi)進行清洗、消毒,包括預洗、加酶主洗、初次漂洗、二次漂洗、消毒潤滑、烘干等流程。
①目測法:在結束所有器械的清洗流程后,隨機抽取各組器械中的200 件作為測試標本,應用帶光源放大鏡來目測觀察器械的齒牙處、關節(jié)處等,判斷器械表面無血漬、光潔、無水垢、無銹斑、無污漬為清洗合格。②ATP 熒光測試法:同樣隨機在各組清洗器械中抽取200 件器械測試標本,以配套ATP 檢測儀的采樣拭子,握器械手柄,在器械齒槽處、指環(huán)扣齒處、關節(jié)、表面等均勻、反復涂抹后,將采樣拭子置入食管,掰斷拭子上端速流閥,擠入試劑至試管內(nèi),震蕩洗脫,快速進行ATP Complete 檢測儀測試,15 s 后在顯示屏上讀取相對發(fā)光值(RLU),記錄RLU,且在RLU 低于45 時判斷為器械清洗合格。③殘留血測定:隨機抽取各組器械中的200 件作為測試標本,采樣部位包括器械表面、齒槽、軸節(jié)、吸引管內(nèi)壁等,在待檢部位滴清水幾滴,10 s 后以杰力試紙來蘸取水滴,觀察試紙的顏色改變,1 min 內(nèi)全部試紙或部分試紙變色,為陽性,即殘留血、清洗不合格。1 min 內(nèi)試紙顏色無改變則為陰性,清洗合格。④測試表面蛋白:隨機抽取各組器械中的200 件作為測試標本,取出采樣棒中的拭子,滴幾滴濕潤劑,以拭子擦拭待測部位,再插入采樣棒中按壓和震蕩,最后置入37 ℃培養(yǎng)箱內(nèi),45 min 后取出觀察液體顏色,顯示為綠色則清洗合格,顯示其他顏色則為清洗不合格。
①D 組器械目測合格率99.00%、ATP 熒光測試法合格率96.50%、殘留血跡檢測合格率96.00%、表面蛋白測試合格率98.00%,均明顯高于A 組、B 組、C 組,且這種差異非常明顯(P<0.05);②C 組器械目測合格率84.50%、ATP 熒光測試法合格率89.50%、殘留血跡檢測合格率87.50%、表面蛋白測試合格率91.00%,均明顯高于A 組、B 組,且這種差異非常明顯(P<0.05);③B 組器械目測合格率、ATP 熒光測試法合格率、殘留血跡檢測合格率、表面蛋白測試合格率稍微高于A 組,但這種差異不明顯(P>0.05),見表1。
表1 4 組器械清洗合格率情況比較[n(%)]
手術器械合格才能保證手術順利進行,并取得預期手術療效,反之不合格的手術器械則無法發(fā)揮其預期作用[4]。手術器械重復使用、每次使用后要徹底清洗消毒,這是院內(nèi)感染控制的關鍵環(huán)節(jié)。不合格的手術器械不能輔助手術操作,還會引起感染性醫(yī)療事故。手術結束后所有使用過的污染器械均需及時處理,要不然器械上粘附的污漬變干后則更難以清洗去除,尤其是器械管道、縫隙結構、軸結構等部位的殘留物、污漬去除難度很大,還會損壞器械保護層[5]。研究表明放置1 h 以內(nèi)的器械在常規(guī)清洗消毒程序下的清洗合格率可以達到99%,但放置1 h 以后的器械在同樣的常規(guī)程序下的清洗合格率僅為64%[6]。結束手術后的器械表面污染主要包括血漬、蛋白質(zhì)、黏液等,這些都是有機物,另外也有一部分病原微生物,若預處理不及時或措施不當,在隔夜擱置后會干涸形成保護膜,難以徹底清洗掉,如此還會影響后面的器械滅菌效果,在高溫干燥環(huán)節(jié)又會形成銹斑,進而導致交叉感染。
目前,醫(yī)院所用的器械清洗機均為操作簡單、高效、安全的設備,能避免清洗人員接觸到污染器械,且器械所攜帶的污染物也都能被限制在清洗機內(nèi),不會污染清洗場所及清洗人員[7]。但清洗機只能沖洗、噴淋,并不能刷洗,隔夜擱置的手術器械若未進行預處理就進入清洗機則難以達到預期的清洗目標,所以隔夜手術器械在清洗前有必要先進行預處理[8]。預處理方法有多種,本組對比了不預處理、清水浸泡、多酶清洗劑浸泡與堿性清洗劑浸泡共4 組器械的清洗效果,結果發(fā)現(xiàn)D 組(堿性清洗劑浸泡)器械的清洗合格率明顯高于其他3 組,而C 組(多酶清洗劑浸泡)器械的清洗合格率明顯高于A 組、B 組,這之間的差異明顯(P<0.05)。B 組器械清洗合格率稍高于A 組,但差異不明顯(P>0.05)。多酶清洗劑可以幫助更高效地松解、去除器械上粘附的黏液、血漬及蛋白質(zhì)等,再經(jīng)清洗機清洗后可去除殘留物,提高清洗質(zhì)量。堿性清洗劑具有表面活性劑作用,且其pH 高于7.5,能水解蛋白質(zhì),能通過皂化反應來分解脂類,對器械內(nèi)表面干涸的殘留物去除效率更高,對有機物、無機物均具有乳化、分解能力,清洗效率更高。
綜上所述,對于隔夜手術器械清洗前有必要先進行預處理,且采用堿性清洗劑預處理后器械清洗質(zhì)量最高,值得推廣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