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冬
摘 要 在園林綠化過程中,為了提高綠化效率,要重視提高綠化施工水平,通過應用有效的技術手段,不斷提高園林綠化施工質(zhì)量。基于此,結合工作實際,從施工現(xiàn)場處理技術、樹苗種植技術、后期養(yǎng)護技術3方面闡述了園林綠化施工技術,希望為相關工作開展奠定良好基礎,從而有效提高園林綠化工作水平。
關鍵詞 園林綠化;施工技術;研究
中圖分類號:TU986.3 文獻標志碼: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0.20.026
隨著新時期的發(fā)展,園林綠化工作項目不斷增加,為了保證綠化施工水平,在園林綠化建設過程中,需要采取有效的施工措施,全面提高施工現(xiàn)場處理技術水平,通過科學地分析樹苗種植技術,提高施工技術能力。因此,在實際分析過程中,應該做好全面研究,從而不斷提高園林綠化施工能力。
1 施工現(xiàn)場處理技術
1.1 綠化空間的設計
實施綠化施工需從空間設計入手,合理地構思和安排空間結構,使綠化工作有序開展。園林的空間綠化主要包括平面與立體兩方面的設計工作,具體實施時,需依托地方的文化特色,在實施綠化的同時兼顧傳承文化理念,從而較好地達成設計目的,優(yōu)化城市的環(huán)境風貌。
1.2 對綠化地點的整改
在正式開展綠化之前,需確定好待綠化的區(qū)域,并全面清掃。清掃需盡量保持原貌,不對既有的環(huán)境和設施構成破壞。水源是生物賴以生存的重要資源,因此在實施環(huán)境綠化時,首先需保證水源的輸送管道暢通,并適當設置進水及排水管道的高度,以此為后續(xù)實施排水工程提供前提基礎。此外,實施環(huán)境綠化需達到較高的標準,盡量為生物的生長創(chuàng)造良好的環(huán)境,設計人員也需重點設計和規(guī)劃地面,保證能夠均勻澆灌所有植物,為其提供必需的生長條件[1]。
2 樹苗種植技術
2.1 苗木選擇
為了確保苗木種類能夠最大限度地適合生長區(qū)域的環(huán)境,在確定苗木的種類時,應考慮種植環(huán)境的氣候、土質(zhì)及景觀需求等多方面因素,這樣才能有效提升苗木的生存率,降低成本損失。1)應以適地適樹為選擇標準,盡量采用本地的植物種類。施工人員應充分了解適合當?shù)厣L的植物種類,以及相應的種植知識,以科學的種植方法培育樹種,從而提高樹木的成活率。2)應傾向于選擇生命力強、未受到病蟲害破壞、根系較為發(fā)達的樹種,同時做好斷根相關工作。3)如果培植的是全冠的樹種或者成活率較低的樹苗,則需使用容器苗進行栽培,用專業(yè)的器具提前為幼苗模擬生長環(huán)境,并加入培養(yǎng)液,促進幼苗的根系在容器中快速生長,最后結合幼苗的生長情況再對具體種植的土壤進行調(diào)節(jié)。
2.2 苗木栽植季節(jié)的選擇
園林綠化施工過程中,為了提高樹苗種植水平,要合理地規(guī)劃種植時間,通常情況下,不同品種的苗木,其種植季節(jié)也有所差異。例如,落葉灌木或喬木(胸徑小于6 cm)要在春季栽植,等到土壤解凍后即可栽植;如果是胸徑大于6 cm的常綠喬灌木,可以選擇春季土壤解凍前施工,在施工過程中,要保證苗木根部帶有土球,這樣有利于保證苗木栽植的成活率。
2.3 改善土壤
在正式實施綠化施工前,需充分了解綠化的土壤,選擇適合土壤環(huán)境的植物種類,并根據(jù)植物的生長需求對土壤進行適當改善,從而使土壤最大限度地滿足植物的生長需求??墒褂眯袠I(yè)內(nèi)科學的檢測方法對土壤進行檢驗,并根據(jù)檢驗的結果有針對性地改善土壤的酸堿度、濕度等指標,使之符合植物的生長條件。植被種類不同,需改善的土壤也不同。如果種植的是喬木、灌木等種類,則需將種植深度控制在80 cm、60 cm及30 cm不等,而施肥也需與植物的種類相適應,通常會根據(jù)具體的植物類型選擇不同的肥料。植物類型不同,需要施肥的位置也各異。喬木的施肥位置在根部,需將肥料倒入5 cm深的土坑內(nèi),土坑需與喬木臨近,這樣便可促使喬木吸收養(yǎng)分。對于灌木或者草坪,則需全面均勻施肥,同時持續(xù)保持施肥,肥料施用于土壤表面即可,但不能產(chǎn)生施肥面積的遺漏,導致有些草木未受到肥料的滋養(yǎng)[2]。
2.4 植物挖取與移動
1)以科學的手段挖坑。先確定坑的中心,再由中心向四周挖,最終形成的坑直徑要多于土球直徑20~30 cm。需要注意的是,種植穴應呈圓形,底部土壤應保持松軟及平整。實施挖坑時,應注意將深層土壤與表層土壤分別存放。2)需使用科學的修剪技術。有效的修剪技術能夠大幅提升樹種的成活率。在具體應用時,需結合植物生長的不同階段使用不同的方式。植物在種植初期,則需重點修剪旁逸斜出的枝葉,這樣可減少枝葉過于繁茂而造成的水分流失。修剪針葉樹時,可重點集中修剪枯萎的葉子和損壞的樹枝,去除對生長不利的枝葉,從而提高植物對養(yǎng)分的吸收效果。如果植物生長過于繁茂,也需針對生長過密的部分進行修剪,從而提高植物整體的生長速度。對于植物根部的修剪,則需剪去受到損傷或者長期暴露在外的部分,避免受損部分感染面積擴大。3)栽培環(huán)節(jié)。需在土坑中添加足量的基肥,將其與土壤混合均勻,從而保證植物在移植后的生長效果?;赝習r,可在土坑中添加表層土,將土回填到圍堰以上。對喬灌木類型的樹木,應對其采取支撐措施,之后再補充足量的水。如果條件允許,應添加足量的生根水,這樣能夠最大限度地促進植物的生長。在栽植樹木時,應按照種植的平面圖栽植,具體的栽培順序為先大后小、先喬木、灌木,后地被、草坪等[3]。
2.5 施工定點放線
實施定點放線技術之前,應先深入把握設計規(guī)劃的目的和要求,并嚴格按照規(guī)劃的內(nèi)容落實。1)可將規(guī)劃中涉及的標志性建筑或者方格網(wǎng)作為基礎進行定點,并作出標志,保證標志位置的準確性。標記完畢便可核查驗收,通過后再開展后續(xù)的工序內(nèi)容。2)在大樹放線時,需充分考慮樹木外形與其所處位置的匹配性,不同的種植方法也需使用不同的放線技巧。如種植方法為規(guī)則式,則可規(guī)則排列樹穴,并使用白灰作為標記的用料;如果種植法為孤植,則需使用木樁對樹穴的位置進行標記,此外在木樁的表面標記樹木的具體參數(shù)和規(guī)格。3)使用自然式的放線方式,需保持曲線順暢潤滑,可使用白灰作為標記確定具體的范圍,分配樹木時需控制位置稀疏有序,呈現(xiàn)出不規(guī)則的藝術效果。4)如果需臨時變更樹苗的種類和規(guī)格,則需事先獲得業(yè)主、設計及監(jiān)管相關人員的批準,否則不能變更。
2.6 綠化植物的修剪和栽培技術
在植物種植之前,需先將幼苗修剪,使長度超出標準的幼苗修剪到1/2左右。修剪根系是防止出現(xiàn)病根或者長度超出標準的根系。對于喬木和灌木的栽培方案需嚴格按照設計要求,確定好植株間的距離,在兩個相鄰植株中間,搭配種植生長條件類似的植物類型,從而在保證成活率的同時,達到整體美觀的外觀效果。如果樹干高度超出15 cm,則需對根部進行透氣處理,通常每株4條。在填土完成后,便可實施澆水。實施草坪的鋪設,應科學控制好每塊草坪的間距,一般在2~3 cm,從而在完成鋪設工序后,有利于進一步對草坪實施后續(xù)的修剪。種植好的喬木應進行涂白等保護措施,并對較高的灌木采取一定的支撐手段,從而促進其健康生長[4]。
3 后期養(yǎng)護技術
對樹木實施科學的養(yǎng)護,有利于在植物生長期間保證理想的生長效果,后期的養(yǎng)護工作主要可從以下4個方面著手。1)集中治理病蟲害。具體可根據(jù)病蟲害的類型和破壞程度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如使用化學藥物等,但應嚴格控制好農(nóng)藥的使用量,按照規(guī)定的用量和方法使用,避免造成對人員及其他生物的負面影響。2)定期增加肥料??梢缘租浀仍貫橹魇┓?,如果有條件還可使用農(nóng)家肥料,以保證植物生長期間得到足夠的養(yǎng)分。有條件的種植區(qū)域還可使用打吊針的方式進行后期維護,從而增強植物本身對病蟲害的抵御能力,減少受到病蟲害侵襲的可能。3)定期除草、澆灌。灌溉苗木時,一般灌溉的土壤深度保持在20 cm左右,苗木的生長狀態(tài)最好。4)為了避免來自外界的破壞,可通過立牌警示的方式加以提醒,以具有藝術性的言語形成廣告牌,提倡文明保護綠植環(huán)境,禁止不文明行為的發(fā)生。必要時還可設置圍欄等防護措施,從而保證綠植環(huán)境不被外力破壞。
4 結語
隨著園林綠化水平的不斷提高,為了進一步保證綠化工程質(zhì)量,相關施工人員要不斷學習更加先進的施工技術,科學采取有效的施工措施,以此才能不斷提高園林建設水平。
參考文獻:
[1] 溫俊靈.園林綠化施工及園林綠化植物栽植技術分析[J].四川水泥,2019(12):149.
[2] 周建斌.園林綠化立體綠化工程的施工技術分析[J].四川水泥,2019(12):152.
[3] 劉培君.園林綠化施工及園林綠化植物栽植技術分析[J].現(xiàn)代園藝,2019(20):204-205.
[4] 黃玉煙.園林綠化施工與養(yǎng)護管理技術分析[J].建材與裝飾,2019(23):83-84.
(責任編輯:劉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