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常蘊
摘? 要:現階段,許多教師對“體育興趣”的理解還停留在表層認識上,體育課的進行還多以較為單一的運動為主,學生的主動參與性不夠,體育興趣還未真正形成。真正的體育課應要讓學生帶著興趣去主動參與,從運動中獲得樂趣,進而在追求樂趣中完成教育的功能。因此,要實現高效的課堂教學,需要有正確的指導思想、選擇合適的教學內容、采用合理的教學方法,幫助學生產生樂趣,進而培養(yǎng)“體育興趣”,養(yǎng)成一生的運動習慣,樹立終身體育意識。
關鍵詞:興趣? 體育? 課堂教學
中圖分類號:G80-05?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2813(2020)01(c)-0072-02
1? 以興趣為導向課堂教學構建的重要性
1.1 改善學生單一的身體運動,讓學生真正愛上體育課
單一的身體運動是單調無味的,重復地進行單一的身體運動學生會產生厭學的心理,不利于學生的身心發(fā)展,構建以興趣為導向的課堂教學,將枯燥無味的身體運動加以“興趣化”,將教學內容融入體育游戲及體育競賽,在玩中學,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學生參與興趣,同時還能實現從“要我練”到“我要練”過程的轉化,筑“興”固“趣”,讓學生真正愛上體育課。
1.2 有助于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真正實現高效的課堂教學
教師簡明風趣的講解以及趣味十足體育游戲能夠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亦師亦友的師生關系往往是最受歡迎的,興趣化課堂教學有助于建立以民主、平等、理解、尊重為基礎的積極合作關系,從課堂的主導者轉變?yōu)橐龑д撸寣W生真正成為教育過程的主體,同樣,在教學上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去設計多樣化的教學內容,培養(yǎng)和愛護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導學生探索精神和創(chuàng)新思維的發(fā)展,充分考慮學生的個體差異性因材施教,真正實現高效的課堂教學。
1.3 有助于樹立終身體育的意識
對于小學生而言,主觀上還沒有積極參加體育鍛煉的思想,意識不到體育鍛煉可以帶來的樂趣和益處。較為單一的教學方式還容易讓學生產生厭倦情緒,通過興趣化課堂教學,讓學生體會運動過后的充實感和動力感,讓學生在比賽中體驗得分后的欣喜若狂,培養(yǎng)體育興趣,潛移默化的在教學中樹立學生的終身體育意識。
2? 以“興趣”為導向的課堂構建
興趣化教學,就是以“趣”字為引領,構建“運動技術游戲化、體能發(fā)展有趣化、學練形式多樣化”的體育課堂教學模式,將所學內容融入到體育游戲中,在游戲中學習技術,在體能練習中鞏固技術,在學練形式多樣化中運用技術,實現運動技術的真正掌握。體育興趣是學生參與活動的催化劑,是學生主動參與運動的一種心理傾向,是實現高效課堂教學的重要因素。
2.1 教學內容興趣化
以“體育興趣”為核心元素的課堂教學中,最關鍵的是如何將“體育興趣”滲透到“技能的形成和體能的發(fā)展”中。在小學階段,不同年齡層次的學生有不同的興趣愛好,根據適齡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特點,設計不同的教學內容。1~3年級為充分活動階段,教學活動多以游戲、比賽等具有一定情境的身體活動為主;4~6年級學生體育技能已有一定的基礎,內容設計多以體現運動能力、富有技術含量的游戲和比賽為主,小學高年級還可增設一些對抗性的游戲。雖然整個小學階段學生興趣不夠穩(wěn)定,但以“興趣”滲透為導向,以“技能學練志趣化、體能發(fā)展有趣化、學練形式多樣化”為策略,并采用“體育游戲、形式多樣、情景創(chuàng)設”等方式來應對單調、枯燥無味的內容,轉移學生對單調活動和枯燥無味的項目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打造興趣課堂。
2.2 教學形式多樣化
2.2.1 正確引領,激發(fā)興趣
引導式教學是較為常用的教學方式,通過引導啟發(fā)學生思維,通過探索理解體育知識和技能,在教學中,教師應用風趣簡潔的語言對學生進行引導,讓學生明確教學目的及體育帶給身體的改變,從而激發(fā)學生的體育興趣。
2.2.2 鼓勵評價,提升興趣
體育課是以身體實踐為主的一門學科,具有特殊的授課形式和教學環(huán)境,學生在練習時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問題,良性的語言鼓勵可以提高學生克服的困難的堅定決心,體會到技能成功的喜悅,從而深化學生的體育興趣。
2.2.3 情境教學,鞏固興趣
根據教材內容設定不同情境,讓學生從學習伊始就產生一種代入感,營造生動具體的場景,給學生以態(tài)度體驗,能夠有效的幫助學生理解學習內容,并在情境中層層遞進,逐漸掌握運動技術。將一切枯燥乏味的內容與游戲相結合,營造不同的情境讓學生體驗,鞏固學生體育興趣,樹立終身體育意識。
3? 實現高效的課堂教學
3.1 以“興趣”為導向
興趣是學生主動參與運動的催化劑,也是學生最好的“引導者”,培養(yǎng)學生的“體育興趣”是實現高效課堂教學的先決條件。首先要選擇適合的教學內容,教學內容是學生進行體育活動的主要載體,也是培養(yǎng)和發(fā)展小學生體育興趣的主要途徑之一,因此,應根據不同年齡段特點選擇發(fā)展選擇適合的課程,著力于培養(yǎng)學生興趣的同時還能發(fā)展學生運動能力的教學內容上,如低年級跑單元,在基本掌握跑步姿勢的基礎上進行圖形跑、自然地形跑、團隊協作跑等趣味性強,同時又抑郁控制的體育項目。讓小學生充分享受體育的樂趣,重點培養(yǎng)小學生與體育活動之間的親和力,點燃心中愛運動的火苗。小學高年級已經具備了一些運動的基本技術,體育興趣更多集中在技術性強、有一定比拼和對抗的項目上,因此適時的開展一些同場對抗性、隔網對抗性的比賽將是不錯的選擇,一方面可以滿足小學生掌握體育技術與技能的需要,另一方面還可以培養(yǎng)小學生對于體育活動的中心興趣,為其樹立終身體育思想做準備。
3.2 多元化的教學方法
教學方法是達成教學目標的途徑之一,適合的教學方法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時對體育教學質量水平的提升也有著重要的作用。傳統(tǒng)體育教學方法較為固定主要有語言法、直觀法、完整法與分解法、教具輔助法、糾正錯誤法、游戲與競賽法等。常用的現代體育教學方法有情景教學法、自主學習法、探究式學習法、發(fā)現式學習法、合作學習法、領會教學法、成功教學法、愉快教學法等。將傳統(tǒng)教學方法與現代教學方法相結合,針對學生的個性化需求選擇適合學生身心特點的教學方法,可以較為充分地調動學生的熱情、培養(yǎng)學生的體育興趣,達到預期教學效果?,F實教學中體育教師往往會形成自己偏好的教學方法,但這種慣性教學方法在面對不同年齡段,不同需求性的學生時卻不能通用,不能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因此,體育教師一定要充分了解不同的體育教學方法,學會在教學過程中靈活運用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做到教學方法新穎靈活、效果好、吸引力高,讓學生對于每一堂課、每一次體育活動都充滿期待。
4? 結語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加之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布,現今體育教學趨勢是以發(fā)展學生個性,培養(yǎng)學生體育興趣,調動學生積極性為主,體育課堂要由以往平淡的“跑、跳、投”轉變?yōu)椤坝信d趣的參與”,繼而發(fā)展為“有興趣的主動參與”,這對課堂、教學方式、教師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從學生實際出發(fā),構建興趣課堂,選擇“適合”的教學方式,真正實現高效的課堂教學。
參考文獻
[1] 汪小妹.小學體育教學中興趣的培養(yǎng)與疏導研究[A].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教育科學研究所.《教師教育能力建設研究》科研成果匯編(第七卷)[C].2018.
[2] 劉運生.陽光體育背景下濟南市中小學生體育興趣現狀調查與對策研究[D].山東大學.2013.
[3] 何錄蘭,譚朕斌,李儒新.普通高校體育專業(yè)學生厭學現狀的調查與分析[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6(10):1402-1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