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型冠狀病毒病毒的產(chǎn)生對武漢市、湖北省甚至是整個中國都帶來了不小的影響,探尋事件產(chǎn)生背后的深層原因,進一步落實到青少年的道德與法治教育的工作中,是筆者想要著力思考和解決的問題。
【關鍵詞】新型冠狀病毒道德意識責任感承擔義務
2020年伊始,武漢華南海鮮市場的四名病例打破了人們原本平靜的生活,短短幾天的時間,新型冠狀病毒迅速侵占整個中國,一場全民抗疫戰(zhàn)斗迅速打響。在抗擊疫情的同時,更應該帶給我們更加深入的思考,作為一名道德與法治一線教學人員,這場無硝煙的戰(zhàn)斗更值得我們省思在今后的教學中如何加強對青少年的道德與法治教育。
一、新型冠狀病毒疫情背后的社會原因
一個事件的產(chǎn)生,背后可能有多種原因,但本文主要探析的是新型冠狀病毒同青少年的道德與法治教育意識之間的關系。故此,醫(yī)學等方面的角度我們暫且不考慮,僅從社會原因這一方面來進行闡明。
(一)人類內心中的好奇感
每個人都是一名好奇寶寶,人類從出生開始,便會周圍的世界充滿了好奇與探求的欲望。新型冠狀病毒病毒的產(chǎn)生,源于華南海鮮市場,在那里,有很多的野味在出售,為什么會有這樣的市場存在?因為人類有這樣的需求,而存在這些需求的人,有一部分人是因為保持著對野味的好奇心而去嘗試的。這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人們對野味趨之若鶩。
(二)人類對自然的不斷征服與挑戰(zhàn)
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是經(jīng)歷了一個不斷的變化過程的。人類最初社會生產(chǎn)力極其低下,生產(chǎn)工具也比較落后。因此,對大自然、對天地都秉持一種敬畏的態(tài)度。隨著人類社會的不斷發(fā)展,逐漸從自然界中不斷獲取人類需要的物質資料,我們逐漸開始改造自然,但在改造的過程中,人類內心的欲望不斷強大,逐漸試圖挑戰(zhàn)并征服自然。而在挑戰(zhàn)與征服的過程中,不免采用了一些不當?shù)姆绞脚c手段。在對待野生動物的捕殺與買賣過程中,一些人無所不用其極,肆意妄為,沒有任何的人性和底線可言。
(三)一些人的道德意識不強,加速了病例的傳播
原本只是在武漢市的海鮮市場發(fā)現(xiàn)的病毒,2020年1月17日開始,存在4例病毒。但是,截止到2020年2月4日,湖北省已累計13522人數(shù),死亡人數(shù)414人。十八天的時間,數(shù)據(jù)已翻了好幾倍。為何被感染人數(shù)會如此激烈地上升?除卻醫(yī)務人員緊缺、醫(yī)療器械不足等客觀原因,民眾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民眾的道德感意識不是很強,沒有對他人生命的敬畏感,疫情發(fā)生時期,正值中國的春運時期,武漢的很多民眾都想要趕回老家探親訪友,沒有意識到自己的出行會給他人的生命、家庭甚至整個社會、國家?guī)碓鯓拥膿p失和災難。因此,如果民眾能夠早日有一點警覺意識,保持對他人、對自己生命負責任的態(tài)度,病例的傳播速度便會大大降低。
此外,除了武漢市民之外,還有一些不良的商販在疫情發(fā)生之后仍然販賣野生動物,,或者有的民眾則不聽從專家的建議,進行親友之間的聚眾活動。據(jù)權威媒體報道:群眾聚集活動導致的疫情傳染不在少數(shù)。這些事例都無不表明民眾的道德意識較弱對疫情的傳播有著很大影響。
二、加強青少年道德與法治教育的幾個方面
(一)善待動物,同自然和諧相處
從遠古時代到當今日益發(fā)達的文明社會,歷史的車輪不斷向前。遠古時期甚至封建社會,人類生產(chǎn)力發(fā)展水平極低,人類敬畏自然,尊崇自然。隨著生產(chǎn)力的不斷發(fā)展,人類內心當中的欲望在不斷膨脹、擴張,欲望得不到滿足,源源不斷地從自然界中探尋、索取,希望得到更多,開采更多,可以滿足自身各方面的滿足感,甚至自以為是地認為,我已經(jīng)對自然進行了征服,我們人類無所不能,大自然在人類面前無能為力。對待大自然中的動植物、礦產(chǎn)、山川、河流采取了各種形式的開采,絲毫不考慮后果,嚴重背離可持續(xù)發(fā)展理念。1988年發(fā)生洪災、2003年非典的大肆侵襲、禽流感病毒、非洲豬瘟……歷史經(jīng)驗告訴我們,人只是自然界中的一部分,人類對自然界中物質資源的獲取必須符合一定的規(guī)律,遺憾的是,在人類已知“蝙蝠身上攜帶多種病毒并且可以跨種傳播?!钡那樾蜗?,野味市場依然存在,野味需求量有增無減,人類真的再一次嘗到了“人禍”的苦果。在人類天真地以為自己可以將自然界掌握在自己手中的時候,也再一次感受到來自然界的無情“報復”。這也真正地印證了恩格斯在《自然辨證法》中談到的:“我們不要過分陶醉于我們人類對自然的勝利。對于每一次這樣的勝利,自然界都對我們進行了報復?!比祟惏。拼齽游?,又何嘗不是善待我們自己?
(二)善待英雄們,善待他人
一場疫情,讓我們見證了萬千百態(tài)。有人把媽媽和外公都借給大家,獨自一人在家過節(jié)。有人把六歲的孩子扔在家里,夫妻雙雙奔赴前線,穿著厚厚的防護服、戴著護目鏡,汗水早已將衣服浸濕,幾個小時連續(xù)工作,身體將近虛脫。這些醫(yī)護人員們正是將自己的生命置之度外,在抗疫的最前線同死神搶人。出于對醫(yī)護人員的尊重與敬意,四川等多地出臺對于醫(yī)護人員子女的優(yōu)惠政策,在醫(yī)護人員子女中高考可以加分這一問題上,許多學生提出了不同的意見和聲音,在他們看來這是一種極不公平的表現(xiàn)。中高考一分都可以拉開很多差距,何況是10分。學生的聲音引發(fā)了我的思考:從學生的角度來看,他們重視成績,希望有更為“公平”的競爭環(huán)境。但是,在這樣的特殊時期,如若沒有醫(yī)護人員們廢寢忘食地在一線拼命,我們又怎么可以安心地宅在家里進行線上教學,汲取知識的力量呢?他們也是有家庭,有孩子的人,他們也有自己的老人需要陪伴、照顧。他們選擇了義無反顧沖在最前沿,守護著我們的健康,真的是所有的歲月靜好,都是有人在替我們負重前行。所以對待犧牲自己,拯救他人生命的人,我們不光應當給予口頭的尊敬,更應該發(fā)自內心地感謝他們,是他們的努力和前仆后繼,才有我們的安寧。
試想,如果人人都只為自己考慮,所有醫(yī)護人員都呆在家里不去救人,會發(fā)生什么慘狀,我們還有安寧之日嗎?對他人的辛苦多一份理解與尊重,對他人多一份善待,不也是在善待我們自己嗎?
(三)善待生命,擔當使命
一場疫情,讓中國力量和速度再次被世界感嘆:短短十多天時間“雷神山”“火神山”醫(yī)院建成。方艙醫(yī)院投入使用,全國多個省份緊急調派醫(yī)療隊前往武漢支援,全國上下,眾志成城,共同迎接這場沒有硝煙的戰(zhàn)爭,他們是這個時代“最可愛的人”
前方有人在拼命,后方依然有“短板”拉扯著這些人的努力。湖南一女子于1月13日前往武漢,并留宿在離疫情發(fā)源地——華南海鮮市場僅2公里的酒店。她卻隱瞞了這一事實。隨著時間推移,該女子一家3代9口人,相繼被確診感染。經(jīng)公安局民警反復做工作,她才道出去過武漢的事實。
“千里之堤毀于蟻穴,百尺之室焚于星火?!?00個人里,有80個人同仇敵愾,嚴防死守;18個人麻木不仁,無所畏懼;2個人極度自私,到處禍害。那么這80個人的努力就會經(jīng)過那18個人,葬送于那2個人的手中。
在疫情面前,總有一些人覺得無關緊要,也總有一些人想抓住這“難得的機會”大賺一筆,黑心口罩、謊報行程、隱瞞病情……類似的事件太多,生命、責任、正義這些字眼在她們眼里似乎遠遠沒有金錢重要?,F(xiàn)在的中學生,已經(jīng)開始有了對于生命問題的思考,對生命的意義也在試圖進行探尋,但還沒有形成比較清晰的認識。死亡這個字眼似乎離他們很久遠,在面對疫情這樣的環(huán)境下,他們可能仍然沒有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雖然在七年級的道德與法治教育中也對學生進行了生命觀的教育,但在數(shù)據(jù)面前,學生對生命的無價性感受尚淺,如若學生真正地有體悟、有深刻地感受,便不會對“醫(yī)護人員子女加分”這一政策的實施持有比較激烈的態(tài)度,便也能真正意識到這項政策的用意。
三、立足當下,著眼長遠
作為一線中學道德與法治教師,讓學生的思想受到鼓舞,更為重要的是落實在行動上,體現(xiàn)在擔當自身的使命與價值上。疫情肆虐,醫(yī)護人員挺身而出,小區(qū)保安堅守崗位,社區(qū)志愿者們勇挑重擔,我們又該做到什么?如何為抗擊疫情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甚至疫情過去了,在以后的生活中,我們如何承擔自己的責任,變得對他人、社會、國家更有利?這才是最終我們要著力面對和解決的現(xiàn)實問題。
面對疫情,有的同學不噤會問:“我們又不是醫(yī)生,又不會治病救人?!拔覀冊趺纯梢詾橐咔樽鲐暙I,實在是有心無力呀。其實,抗擊疫情,不僅僅是醫(yī)護人員這一個群體努力便可以取得良好成效。終南山、李蘭娟等醫(yī)療團隊的艱辛奮戰(zhàn)、各省市人民的物資捐助、口罩加工廠人員的不懈工作、志愿者團隊的勇敢執(zhí)著、清潔工人的任勞任怨、全國人民的安家駐扎,所有這一切,都是抗疫工作取得重要成效的不可或缺要素。
在防護疫情取得重要成效的關鍵時期,更愿這張沒有硝煙的戰(zhàn)斗能夠給予我們更多的思考,幫助初中生在這人生的關鍵時期樹立更好的三觀,將來也能成為祖國的棟梁之才,成為對國家、社會有用的大寫的人!
作者簡介:張榮芝,中共黨員,山西文水人,1991年5月生,中學二級教師,現(xiàn)任教于福州時代中學八年級道德與法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