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浩云
在20世紀中國畫壇上,有不少女畫家技法嫻熟、功力深厚、個性鮮明。但由于各種原因,有的漸漸淡出了人們的視線,導致當今很多藏家對她們比較陌生,作品被市場嚴重低估。代表性畫家有以下幾位:
王叔暉(1912-1985),現(xiàn)代著名工筆重彩人物女畫家。字郁芬。她出身于書香門第,受家庭熏陶,自幼喜愛繪畫。1927年輟學,自學繪畫,1928年加入由金城發(fā)起創(chuàng)辦的“北京中國畫學研究會”,為徐燕蓀的入室弟子,畫藝大進,后以賣畫為生。新中國成立后,進入人民美術出版社任職,并為北京畫院畫師,期間創(chuàng)作了大量藝術作品,深受廣大讀者喜愛。上個世紀60年代初,她的連環(huán)畫《西廂記》獲第一屆連環(huán)畫創(chuàng)作一等獎,1981年全國第二屆連環(huán)畫創(chuàng)作評獎活動中獲連環(huán)畫工作榮譽獎。80年代初王叔暉應郵電部之邀創(chuàng)作了《西廂記》郵票,該套郵票問世后,受到海內外集郵愛好者的廣泛好評,并被評為當年的最佳郵票。
在藝術市場上,王叔暉的作品很早就在市場上流通,上世紀90年代國內藝術品拍賣興起后,王叔暉的作品偶有露面,價格尚可。1996年她的《夜宴圖》在中國嘉德拍賣會上以2.2萬元成交,同年,她的《倚石沐春圖》在北京翰海拍賣會上以1.2萬元拍出。近幾年,王叔暉的作品在海內外市場上露面更少,2010年《貴妃醉酒》在北京誠軒獲價35.84萬元;2013年《桐蔭玩樂》在朵云軒獲價17.25萬元;2014年《琵琶仕女》在恒盛鼎獲價28萬元,同年,《梁紅玉》在翰海獲價9.2萬元;2019年,其作于1938年的《庭院仕女圖》在北京榮寶以63.25萬元成交(圖1)。王叔暉是一位很有成就的工筆重彩女畫家,國家文物局規(guī)定她的精品不準出境。所以,王叔暉的作品具有很高的欣賞和收藏價值,未來市場上漲空間巨大。
陸小曼(1903-1965),現(xiàn)代海上著名女書畫家,也是民國時期的海上才女,著名詩人徐志摩的妻子。陸小曼起初拜劉海粟為師,之后的1929年積極參與中國女子書畫會的籌備工作,此后成為中國女子書畫會的早期會員。1931年底徐志摩飛機失事以后,陸小曼痛定思痛之余,拜賀天健為師學習山水,拜陳半丁為師學習花鳥,從此專事畫畫。就這樣,陸小曼臥薪嘗膽、一心畫畫,十年后,終于在1941年在上海大新公司舉辦了個人畫展,受到參觀者的相當好評。此后又在1949年、1955年以優(yōu)異的繪畫水平,兩次入選全國美展,并于1958年加入上海美術家協(xié)會,后正式成為上海中國畫院的專職畫師。傳世作品有《江邊綠陰圖》《歸樵圖》《黃鶴樓圖》等。
在上個世紀90年代的藝術市場上,陸小曼的作品并不熱門,偶有亮相,價格不高。2001年她的《臨黃鶴山樵山水》在上海敬華拍賣會上以2.2萬元成交,價格尚可;2003年她的《秋江晚渡圖并草書》成扇被上海崇源拍至2.42萬元,同年,《山水》和《人物》在朵云軒拍賣會上出人意料地以8.47萬元和9.02萬元成交。近幾年,陸小曼的作品價格有較大幅度的上揚,2010年,《秋江晚渡》成扇在北京傳是獲價61.6萬元;2011年《梅屋圖》在翰海獲價41.4萬元;2012年《仕女四屏》在中國嘉德以46萬元成交;2013年陸小曼《行書七言聯(lián)》在嘉德獲價23萬元;2014年《寒林圖》在蘇富比獲價37.5萬港元,同年《晚渚輕煙》在上海工美獲價80.5萬元,為陸氏作品最高價(圖2);2019年,她作于1952年的《春江樓臺》在上海嘉禾拍出25.3萬元。若以陸小曼的才能和藝術成就衡量,她應是僅次于吳青霞的人物,但目前兩者價位相差懸殊,加上陸小曼與徐志摩又是夫妻,題材不錯,后市潛力巨大。
周煉霞(1909-2000),現(xiàn)代海上著名女書畫家、詩人,與吳青霞、沈云霞合稱“民國三霞”。字紫宜,號螺川,人稱煉四娘,書齋名“螺川詩屋”。9歲隨父移居上海,14歲從尹和白習畫,后拜鄭壺叟為師。17歲從朱古微學詞,后又從蔣梅笙學詩,不久,有《嬰鳴詩集》面世,人嘆奇才,艷稱她“金閨國士”。
周煉霞擅長繪畫、書法、詩詞,繪畫精于古裝仕女、花卉,畫風格清新,設色明凈,詩詞多佳句。她的畫風和詩風氣息相通,若與她本人相比,則有“畫如其人”和“文如其人”之感。周煉霞繪畫成名很早,1934年她與馮文鳳、李秋君、陳小翠、吳青霞等一起建立了“中國女子書畫會”,并出任上海錫珍女校國畫教師;1936年其畫作獲加拿大第一屆國際藝術展金獎。上個世紀40年代已享譽海上。新中國成立后周煉霞為上海中國畫院首批畫師。
周煉霞的作品早在民國時期就在市場上流通,可惜的是,之后漸漸被人淡忘。上世紀90年代初國內藝術品拍賣興起后,周煉霞的作品在市場上基本看不到,至90年代后期她的作品偶有亮相,但在市場上屬于冷門人物。近幾年,她的作品在市場上時有亮相,價格一般,2010年《玉骨冰肌》在上海天衡獲價17.3萬元;同年,《荷花鴛鴦》在北京翰海以16.5萬元拍出;2011年《燭搖紅影》成扇在朵云軒以14.9萬元成交;2014年她與吳湖帆合作的《荷花鴛鴦》在朵云軒拍出1045萬元的天價,但這很大程度上沾了吳湖帆的光;其個人獨立創(chuàng)作作品目前最高價者為2018年華藝國際秋拍的《國色秾華》,成交價207萬元。
吳淑娟(1853-1930),近代著名女書畫家。號杏芬女士,安徽歙縣人。在清末,吳淑娟的繪畫已有很高的成就,并享譽海內外,清宣統(tǒng)二年(1910),吳淑娟的作品參加了在羅馬舉辦的意大利博覽會,意大利王后對她的繪畫非常欣賞,以重金全部買下收藏于皇宮。民國四年(1915),又集生平杰作百條幅,用照相玻璃版印刷成一部畫冊,發(fā)行國內外,中外報界爭相發(fā)表專評文章,許多國家博物館稱之為“近世空前之作”。
應該講,吳淑娟無疑是近代女畫家中的杰出代表。遺憾的是,新中國成立后,吳淑娟漸漸淡出了人們的視線,其作品很少在市場上露面。2005年她的《山水》手卷在蘇富比估價僅4萬—6萬港元,上拍后受到藏家的踴躍競投,以22.83萬港元成交,高出最高估價3倍多,兩年后,此作又被長風推出,獲價35.2萬元,價格比2年前上漲了50%;2011年《蘭草卷》被佳士得推出,獲價40萬港元(圖4);2013年《孔雀圖》被西泠印社拍至13.8萬元,同年,《香草潤珠卷》在北京保利獲價59.8萬元,創(chuàng)吳淑娟作品市場最高價;2014年《秋聲詩意十二開冊》在翰海以9.2萬元成交。
陳小翠(1907-1968),現(xiàn)代著名書畫家、美術史評論家,已故舊文學家陳栩園的女兒。師從楊士猷、馮超然學習繪畫。1934年與馮文鳳、李秋君、顧青瑤發(fā)起成立了著名的“中國女子書畫會”。她因文筆了得,還擔任《女子書畫會刊》編輯,還常在賀天建主編的《國畫月刊》上發(fā)表文章。新中國成立后,陳小翠同周煉霞、吳青霞、陸小曼、陳佩秋一起為上海中國畫院首批畫師??上绱瞬排?,卻在動亂的年代中因不堪忍受侮辱而跳樓自盡。傳世作品有《翠鸞寫韻》《涉江采芙蓉》等。
在藝術拍賣市場上,陳小翠的作品進入拍賣屬于比較晚的。2003年她的《荷花》立軸在嘉德拍賣會被拍至2.53萬元,《四景花鳥》四屏在朵云軒拍賣會上以4.95萬元成交;2004年《竹足烹茶》成扇被天津文物拍至1.76萬元,《書畫格景》扇面被朵云軒拍至1.98萬元,兩把扇面能有如此成交價實屬不易;2005年陳小翠的《雙相斗酒圖》扇面被上海崇源拍至1.32萬元;《桐蔭避暑》立軸在嘉德拍賣會上以4.18萬元成交。近幾年,陳小翠的作品已成為各大拍賣行的固定拍品,價格有一定上揚,2010年《玉樓人醉杏花天》成扇(圖5)和《清平詩意圖》成扇在北京傳是分別拍至22.4萬元和20.16萬元;2013年陳小翠與王福闇合作《嬰戲圖·隸書》成扇在蘇富比獲價10.63萬港元;2014年浙江六通推出《花卉》獲價6.9萬元。
侯碧漪(1900-2005),號雙湖女史,大風堂門人,一生活了104歲,僅次于107歲的宋美齡,在女畫家中絕對算是高壽了。侯碧漪為名門閨秀,受家庭熏陶,自幼即喜丹青,初師吳觀岱、孫寒崖,詩文書畫大進,后得到張大千、王師子的指教,書畫益精,被稱為“三百年來閨閣中少有的手筆”。新中國成立初期,上?;I建中國畫院,她與李秋君、陳小翠、周煉霞、吳青霞、陸小曼、龐左玉、陳佩秋、張光等九人成為進入畫院的第一代女畫師,可見侯碧漪的繪畫實力。在最近的拍賣市場上,常有合款為張大千與侯碧漪的作品拍得高價。作為張大千的弟子,他們師生間的情誼篤厚,留下很多佳話。侯碧漪擅長花鳥,取法徐黃,下逮新羅,人物仕女,力摹晉唐,作品頗有大風堂風范。然而,她的作品在市場上價格很低,2005年她的精心之作《牡丹》在嘉德以6.6萬元成交,同年,《金碧荷花》在上海敬華獲價4.62萬元;2010年《紅妝照水》在匡時國際獲價17.9萬元(圖6);2012年《蘆雁圖》在嘉德獲價1.7萬元;2014年《錦麟》在書畫藝拍(香港)以4.37萬港元成交;2019年,其于1959年所作的《飛天、菩薩 》(二幀)以21.85萬元成交。從上可看出,侯碧漪的繪畫被市場嚴重低估,后市有待藏家挖掘,值得關注。
在筆者看來,以上女畫家代表了20世紀女畫家藝術的最高成就。此外,像潘素、蕭淑芳、顧飛、江采、沈云霞、潘靜淑、龐左玉、康同壁、馮文鳳、顧青瑤、郁風、張坤儀、胡潔青、傅益瑤、楊春華、王美芳、徐樂樂等女畫家也各具特色、各有成就。筆者堅信,隨著中國藝術市場的成熟和藏家鑒賞水平的提高,女畫家作為一大書畫收藏板塊和一大專題無疑是有“金”可“淘”的,特別是不少女畫家至今被市場嚴重低估,所以,投資和收藏她們的作品,相信日后會給你意想不到的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