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軍榮
隨著英語運用的廣泛性,目前社會對英語的閱讀能力要求越來越高。在現(xiàn)在的各類各級考試中,閱讀是考試的主要部分,而且閱讀題比例越來越高。正所謂“得閱讀者得天下”,閱讀是重中之重。從學生長遠發(fā)展的角度出發(fā),閱讀能力關系到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影響到學生知識的獲取,關系到學生英語思考的能力,關系到學生知識面的拓展,甚至可能關系到學生這一生對英語學習的態(tài)度。
那么,怎樣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呢?筆者認為,學生掌握知識、技能的過程一般來說要經(jīng)過四個階段:感知教材→理解教材→鞏固知識→運用知識。這是一個由淺入深的、逐步深化的、循序漸進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應該擺脫傳統(tǒng)的分析課文、語法課的教學模式。在教學實踐中,筆者經(jīng)過不斷的摸索和探討,逐步形成了“導→讀→練”的教學模式。下面具體進行闡述。
如果學生的感性認識豐富,理解書本就比較容易。為了理解和掌握知識,學生必須有感性認識作基礎。新課導入的環(huán)節(jié)中所開展的話題,最好是學生比較感興趣的,這樣學生的感性認識比較豐富,才能引起師生的共鳴,拉近學生和教師的距離,為創(chuàng)造熱情的、活躍的、和諧的課堂氣氛打下基礎。
這個活動有四個目的:1.激發(fā)學生的閱讀動機;2.激活和提供必要背景;3.引出話題;4.為進一步閱讀解決理解上的語言障礙。新課導入的好壞,關系到學生在學習下一個步驟的投入的狀態(tài),應該讓學生帶有充滿期待的心情,進入興奮的狀態(tài)。俗話說“A good beginning is half done”就是這個道理。
比如外研版七年級下學期Module9 Unit2 He decided to be an actor閱讀,這節(jié)課主要是介紹Willian Shakespeare,那么這節(jié)課的導入話題,我們就可以選取一些電影的片段,例如《羅密歐與朱麗葉》的經(jīng)典片段,在觀看視頻的同時學習到一些常用的英語語言,而且愛情這個話題也是學生非常感興趣的。熱情活躍型的課堂氣氛更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提高學習的效率。
1.粗讀。粗讀即粗略地閱讀全篇。這是為掌握文章大意梗概所用的閱讀方法。在做一些主旨大意題的時候,例如尋找main idea、mainly talk about、the purpose of...等題目的時候就采用粗讀法。
2.尋讀。為了尋求特定問題的答案,找出問題中關鍵詞,以此為線索快速在文章中尋找與此問題相關的段落、語句,對照比較,確定答案,只需找到相應的信息即可。必要時可使用排除法。
3.細讀。細讀即為了理解全文內(nèi)容和細節(jié)而進行詳細的閱讀,掌握全文大意、文體、情節(jié)、細節(jié)、寓意等。例如在做詞義猜測題,我們就要認真尋找如that is、that means,逗號,破折號……等提示語。在比如做一些細節(jié)理解題,我們就要帶著問題回到原文,找到相應的語句進行判斷和對比、斟酌,找出最佳答案。
值得注意的是閱讀的過程因人而異。由于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生活經(jīng)歷,對篇章、語句的理解也不盡一樣,即使是同齡的孩子也由于存在學習的方法和閱讀習慣、興趣等的差別,使閱讀過程中出現(xiàn)這樣或那樣的問題。常見的有以下兩種比較典型的問題。
(1)逐字逐句的閱讀。這種閱讀方式不但大大減緩閱讀速度,而且必然阻礙學生對使整體文本的理解,會讓學生對文段不求甚解。比如外研版九上Module11 Unit2閱讀Tonight I am more than happy to read out the winners of the photo competition中的more than,如果只孤立地認為可解釋為“超過”的意思,就可能導致對整個句子的理解錯誤。學生中常有這種現(xiàn)象,把一個詞組分拆開來,每個詞意思都懂得,但一旦把這些詞組組裝起來,甚至放在長句套短句的主從復合句中就更加難以理解了。對一些長、難句缺乏語法框架結構的認識,因而出現(xiàn)閱讀但是不理解的現(xiàn)象。對此的解決策略是:對影響語篇理解的長、難句,必要時進行句子分析,“定謂”非常重要,也就是通過確定謂語動詞來劃分句子,找出主干的謂語動詞,再找出從句的謂語動詞,分析句子的主謂賓等成分有助于對句子的理解。
(2)忽視了根據(jù)上下文線索猜測詞義的能力。有的學生閱讀過程中一遇到句子中有生詞,便迫不及待地翻字典,這實際上是一種不動腦筋的行為。因為他用手的動作代替了大腦的思考,而且容易造成閱讀理解過程中的脫節(jié)。
閱讀的過程應該包括以下四個環(huán)節(jié):①快速瀏覽(skimming),確認文章體裁、主題、結構;②細讀問題,確認題目類型,并在文中找出問題關鍵詞;③認真閱讀(scanning)文章,比較選項關鍵詞,確認答案(文中劃出相關證據(jù));④反復比較,排除干擾項,甄選出最佳答案,核對答案對錯。
練分為讀中練和讀后練兩種:1.讀中練:在閱讀過程中,教師可以就課文提問題。提問可以是記憶性問題、理解性問題、應用性問題、創(chuàng)造性問題、評價性問題,學生在閱讀和回答過程中,加深對文本的理解。2.讀后練:讀后通過設計思維導圖給學生掌握文本的框架結構,加深對全文的理解。為了提高閱讀能力,提高閱讀的分數(shù),筆者幫助學生歸納考試中閱讀理解的題目的類型有以下四種:細節(jié)理解題,推理判斷題,主旨大意題,猜測詞義題。并總結錯誤選項錯因:過大過小,張冠李戴,大同小異,因果顛倒,偷梁換柱,無中生有,以偏概全。學生掌握了閱讀題目的規(guī)律和特點,才能提升考試答題的技巧,才能啃得下閱讀這一大塊蛋糕。
總的來說,在具體的閱讀教學實踐中,教師應該是學習對象的激活者、示范者、指揮者以及管理者。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體,教師應該注重課堂氣氛和教育節(jié)奏的把握,多歸納總結閱讀方法和做題技巧,有意識地向?qū)W生傳授正確的閱讀策略,并進行針對性的系統(tǒng)訓練。教師應引導學生進行適量的課外閱讀,有的放矢地幫助學生提高閱讀理解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