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文,歐陽漢,周純武,張紅梅,宋穎,包福男,劉侃,徐曉娟
我國乳腺疾病發(fā)生率呈逐年上升的趨勢,乳腺癌已成為女性惡性腫瘤首位,發(fā)病年齡也日趨年輕化,未來十年的發(fā)病率仍然持續(xù)上升,其治療效果取決于早發(fā)現(xiàn)、早診斷和早治療。目前乳腺癌篩查影像學方法眾多,如何選取最佳影像學檢查方法尤為重要。在眾多影像學檢查手段中,乳腺X線攝影仍是篩查乳腺癌的重要手段,也是首選的影像檢查方法,但易受乳腺組織重疊等因素的影響造成假陽性和假陰性[1]。近年來隨著影像設備的不斷發(fā)展,數(shù)字乳腺三位斷層攝影技術(digital breast tomosynthesis,DBT)的出現(xiàn),減少或消除了組織重疊和結構噪聲的影響,提高乳腺病灶的檢出率[2]。MRI檢查可以通過不同掃描序列多層面多方位的掃描,顯示出病灶形態(tài)學的細微結構,而增強掃描可顯示病灶的血流灌注及強化等特點,為乳腺癌疾病診斷提供重要信息[3]。本研究通過大量影像數(shù)據(jù)的回顧性分析,對比全數(shù)字化乳腺攝影(full field digital mammography,F(xiàn)FDM)、DBT及單純MRI診斷乳腺病灶的檢出率,評價不同檢查方法的診斷效能。
1.一般資料
搜集本院253例行乳腺檢查的女性患者的病例資料,年齡27~70歲,平均49.8歲,≤40歲45例,≥50歲114例。有乳腺癌家族史患者為26例,無乳腺癌家族史患者為227例?;颊呔蠨BT和MRI檢查,行手術治療或活檢手術。病例納入標準:①臨床以乳腺疼痛或可觸及腫塊等因素進行就診,需要進一步影像學檢查;②行影像學檢查前未經手術治療;③所有檢查最終經病理證實。病例排除標準:①孕婦、哺乳期患者;②磁共振對比劑過敏及體內有金屬植入物患者;③不能配合檢查的患者。
2.檢查方法
采用Selenia Dimensions數(shù)字乳腺機(美國Hologic豪洛捷公司)進行照射,將253例女性患者在標準模式下行乳腺三維斷層攝影,自動選取kV及mAs,每次拍攝時間3~5s,照射采用COMBO模式,同時獲得2D的乳腺頭尾位(CC位)圖像、內外斜位(MLO)圖像和3D斷層圖像。圖像存儲于工作站,高年資醫(yī)生對乳腺圖像進行盲法分析。
采用GE Twinspeed signa hdxt 3.0TMR儀掃描,乳腺專業(yè)線圈,患者取俯臥位,使用三點法非對稱回波水脂分離(IDEAL)FSE T2WI、橫軸面擴散加權成像(DWI)、乳腺評估容積成像(volume imaging for breast assessment,VIBRANT),具體參數(shù)見表1。對比劑選用釓雙胺(Omniscan)及生理鹽水溶液,劑量為0.1mmol/kg,注射流率為2.0mL/s,動態(tài)采用VIBRANT技術,注射對比劑前進行蒙片掃描,動態(tài)增強掃描共掃描9期,每次掃描時間57s左右,連續(xù)9次掃描??倰呙钑r間為7min左右。
表1 乳腺MR掃描參數(shù)
3.圖像分析
掃描數(shù)據(jù)傳送至工作站,依據(jù)2013年第五版美國放射學會MR乳腺影像與數(shù)據(jù)報告系統(tǒng)[4](ACR BIRADS)標準,由兩位高年資醫(yī)生(工作年限超過5年)對所有乳腺影像資料進行盲法閱片,并得到一致結論。三種影像學圖像分析均需觀察病變的位置、大小、形態(tài)、密度/信號、鈣化、邊緣、皮膚、乳頭、腋窩淋巴結等。MRI還需觀察和測量表觀擴散系數(shù)(ADC)、時間-信號強度曲線(TIC)及早期強化率(EER)。數(shù)字X線乳腺圖像主要觀察病變形態(tài)(圓形/橢圓形、分葉形、不規(guī)則)、邊緣(清楚、模糊、遮蔽狀、毛刺狀)以及伴隨征象(微鈣化、結構扭曲、血運增加、血管穿入等)。MRI圖像根據(jù)Fischer[5]評分標準進行評分(表2),累加Fisher分值(表3)。分別根據(jù)第五版BI-RADS對病灶進行診斷分類,影像診斷結果采用二分類法,BI-RADSⅠ~Ⅲ類為診斷陰性,BI-RADSⅣ~Ⅴ類為診斷陽性(表4)。以手術或者活檢病理結果為金標準,將乳腺FFDM、DBT及MRI圖像報告結果與病理結果進行對比分析,對乳腺良惡性病變形態(tài)學特征進行評價。
4.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MedCalC 15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分析,通過ROC曲線分析評估不同影像檢查方法的診斷效能,并通過Z檢驗比較各檢查方法的AUC。以病理診斷結果為金標準,通過受試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線下面積(area under curve,AUC)分析FFDM、DBT及MRI對術前乳腺病變的診斷效能,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表2 Fischer評分表
表3 MRM-BIRADS分類
1.病理結果
253例患者的病理結果:乳腺癌141例,其中浸潤性導管癌79例,浸潤性導管癌+導管原位癌41例,導管原位癌11例,髓樣癌2例,浸潤性小葉癌4例,黏液腺癌2例,導管內乳頭狀癌2例;良性病變112例,其中纖維腺瘤38例,腺病25例,導管內乳頭狀瘤25例,炎癥12例,脂肪瘤8例,壞死伴感染4例。
2.FFDM、DBT、MRI診斷結果
乳腺癌的FFDM、DBT、MRI圖像見圖1。253例乳腺疾病患者中,F(xiàn)FDM檢查中有22例乳腺癌診斷為良性,20例良性病變誤診為乳腺癌,F(xiàn)FDM診斷乳腺癌的ROC曲線AUC為0.826(95%CI:0.773~0.870)。DBT檢查中有11例乳腺癌診斷為良性,16例良性病變誤診為乳腺癌,DBT診斷乳腺癌的AUC為0.897(95%CI:0.852~0.931)。MRI檢查中有6例乳腺癌診斷為良性,18例良性病變誤診為乳腺癌,MRI診斷乳腺癌的AUC為0.884(95%CI:0.838~0.921)(表5,圖2)。DBT、MRI診斷乳腺癌的AUC大于FFDM,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Z=4.518,P=0.0007;Z=4.150,P<0.001),DBT與MRI診斷乳腺癌的AUC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Z=1.729,P=0.0839)。
表4 不同檢查方法的的BR-RADS分類結果 (例)
表5 采用三種類型圖像對乳腺癌的診斷效能
近年來,乳腺癌的發(fā)病率逐年增高。其病因機制尚未清楚,有研究表明乳腺癌的發(fā)生、發(fā)展與年齡、遺傳、生育等因素息息相關,并認為乳腺癌的發(fā)病高峰為50~54歲,而年齡超過55歲時乳腺癌發(fā)病率呈降低趨勢[6]。目前,乳腺癌影像檢查方法較多,如數(shù)字乳腺X線攝影、乳腺超聲檢查、乳腺MRI檢查、乳腺PETCT檢查、乳腺介入檢查、錐形束乳腺CT等檢查。數(shù)字乳腺X線攝影因操作簡單、費用較低及檢查時間相對短,禁忌證少,在國際上被認為是乳腺癌的首要影像學診斷方法[7]。但正常腺體組織會重疊在乳腺腫塊,會影響對腫塊位置、形態(tài)及邊緣特點的觀察,導致漏診或不必要的活檢,所以常規(guī)數(shù)字乳腺X線攝影對病灶診斷的敏感度和特異度均有待提高[8]。
MRI檢查有對軟組織分辨力較高、無輻射等特點,尤其乳腺鉬靶檢查有疑問的病例,MRI能給出較為準確的定性診斷。乳腺MRI鑒別良性腫瘤主要從兩方面評價,一是病灶的形態(tài)學特征,二是病灶增強的血流動力學特征。圓形或分葉狀、邊緣光滑,斑片狀強化或不強化以及病灶早期強化率較低,表現(xiàn)為持續(xù)升強化的時間-信號強度曲線模式,這些特征往往與良性病灶相聯(lián)系;不規(guī)則形狀,邊緣強化或線狀強化,病灶早期強化速率快而明顯,中晚期強化率降低一般考慮為腫瘤[9]。目前研究表明,漸進型曲線多為良性,廓清型多為惡性,而平臺型良、惡性病變有重疊。僅僅依靠時間-強度曲線的類型對乳腺良、惡性進行判斷是不足的[10]。
圖1 女,52歲,病理證實為浸潤性導管癌。a)FFDM左乳CC位圖像;b)DBT左乳CC位圖像(箭);c)FFDM左乳MLO位圖像;d)DBT左乳MLO圖像;e)MRI增強顯示左乳強化病變,內見成簇環(huán)狀強化(箭);f)TIC曲線初始像快速強化,延遲期呈平臺型。
圖2 FFDM、DBT、MRI診斷乳腺癌的ROC曲線。
鑒于上述情況,本院推行DBT技術用于乳腺癌的臨床診斷,DBT技術可以清楚的顯示腫塊的邊界和形態(tài),測得腫塊的大小更為可信[11]。DBT可以顯示斷層圖像或電影形式播放斷層圖像;與二維數(shù)字成像或模擬成像技術相比,在減少或消除組織重疊顯示可能隱藏病變方面有明顯優(yōu)勢[12],利于邊緣形態(tài)、邊緣是否浸潤、周圍腺體組織有無結構扭曲等重要征象的觀察,對良惡性的鑒別提供依據(jù)。對于腫塊的顯示,DBT能清晰的顯示邊緣。DBT大大改進了傳統(tǒng)乳腺攝影的局限性,可以減少假陽性,降低召回率,提高病變檢出的特異性,增加乳腺癌的篩出率,輻射劑量符合安全要求[13]。本研究對比上述三種影像技術的診斷能力,單純FFDM診斷乳腺癌的敏感度為84.2%,而DBT及MRI的敏感度分別為92.3%、95.6%,DBT及MRI的敏感度明顯優(yōu)于FFDM;而DBT的特異度為85.5%,MRI的特異度為84.5%,DBT的特異性高于MRI檢查技術。此外MRI檢查時間較長,單純MRI平掃無法對病變進行診斷,增強掃描有較高的假陽性率[14],費用相對昂貴,禁忌癥相對較多而受到一定限制。
本研究經驗有限,不能深層次分析FFDM、DBT、MRI在乳腺不同BI-RADS分級中不同疾病的具體分析,此外國內DBT檢查目前僅用于診斷性檢查方法而非乳腺疾病篩查,選取的臨床病例有一定限制,有待今后需大樣本數(shù)據(jù)分析DBT是否可應用于乳腺篩查。
綜上所述,DBT檢查技術更為經濟適用,檢查相對安全,乳腺癌篩查能更好提高檢出率,該影像技術對致密型乳腺腺體病變診斷的診斷符合率、特異度均較占優(yōu)勢,可作為今后臨床早期診斷乳腺癌的一種推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