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風蕭水寒的烏江畔,項羽只身一人,對抗著整個世界。力戰(zhàn)之后,自刎而亡。
那一刻,他不是失敗者,而是孤獨的霸王。
項羽出生于楚國貴族,胸懷浪漫主義,用天真的幻想來對待世界,甚至提出要與劉邦單挑定天下。他是不適合在秦末的亂世中生存的。他“力拔山兮氣蓋世”,更適合生活在遠古的神話時代,抑或是在古代的希臘城邦。他不是一個冷冰冰的權力掌控者,在他身上,我們仍舊能看到兒女情長。他會為自己的駿馬不再奔跑而嘆息,他也會為了虞姬的自刎而哭泣。他像比他更早的亞歷山大大帝一樣,善于征服土地與軍隊,追逐著“俄刻阿諾斯”的大海,卻無法真正掌管一個帝國。他們能成霸王,卻終究難成帝王。
項羽的失敗,是時代使然吧。他的性格不合于那個時代。誠然,他也有一系列缺點,但缺點也使他的人格完整。他對抗著人生與命運。與其用一生的不快換取一個帝位的尊號,不如就像彗星般劃過歷史的天際,哪怕毀滅,也與星辰同在,與日月同輝?!膀K不逝兮奈若何”,迎接他的必然是失敗,但他的靈魂已然永生。
項王不渡烏江,除了自身羞愧難當以外,也許還有對那個時代的失望吧。他受夠了劉邦一次又一次的欺騙。自己一腔孤勇與浪漫,在那個時代已難覓知音了?,F實一次次擊破他的幻想。一代霸王,也終究感到無力了。
而他到底是自刎還是戰(zhàn)死?我想,很多人都希望他是自刎吧。他讓我想到《悲慘世界》中執(zhí)著四把劍的安灼拉,他們都像一朵盛開的花,巍然佇立在最后的堡壘。雖然肉身已亡,但英雄的精神是殺不死的。
也許,我們也應該有那么一份坦蕩與直率吧,我們終其一生所要努力的,不是去改變時代,而是使自己不被時代改變,始終在自己心中留一塊處女地。
后人評項羽,都認為他無法放下傲氣,但若是放下霸王本色,舍掉那一世戰(zhàn)魂,那么,他是不是會變成另一個劉邦呢?
罷了,百年功業(yè)皆為土。項羽是放不下,劉邦是拾不起,不如就這樣吧,保持自己的人格,不為別人改變。“時不利兮”也好,“大風起兮”也罷,都是獨一無二的,瀟瀟灑灑走一遭人世間,不負此生,就心安了。
陸奕丞:江蘇省宜興中學高二(1)班學生
編輯 張秀格 gegepretty@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