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維浩
許多昆蟲本身沒有進攻能力,為了生存下去,它們不得不想出許多巧妙的方法來保護自己。
一般來說,為了使敵人不發(fā)現(xiàn)自己,一些昆蟲身體的顏色常與周圍環(huán)境的顏色相似。然而,有的昆蟲卻不是這樣,它們的體色比周圍環(huán)境更加醒目、鮮艷,在很遠(yuǎn)的地方也能看見。
也許你會認(rèn)為它們的這種行為是在自殺。當(dāng)然不是這樣,其實,“炫耀”自己的顏色,也是一種自衛(wèi)戰(zhàn)術(shù)。
有一種昆蟲叫刺蛾,它的幼蟲俗稱“洋辣子”“刺毛蟲”,是一種害蟲,危害著林木。
“洋辣子”身上長著五顏六色的斑紋,鮮艷奪目,但一般的鳥兒卻不會捕食它們,人們也不敢隨意觸碰它們,因為“洋辣子”身上長著很多有毒的刺。
有的同學(xué)說,這怕什么,我見過的毛毛蟲可多了。不過,這種洋辣子”的刺非常厲害,它會引起皮膚的紅腫和劇烈疼痛;如果我們不小心吃了這種刺,它對胃壁還有刺激作用。同學(xué)們見了這種毛毛蟲千萬不能用手去捉它哦。
褐尾毒蛾也是一種會危害樹木的害蟲。褐尾毒蛾整體呈黑灰色,而毒蛾幼蟲身體上有一條由紅斑和白點構(gòu)成的條紋,在紅斑上還有一撮褐色的細(xì)毛,蟲體末端還有兩個紅色的大斑點。這些色彩鮮艷的褐尾毒蛾幼蟲從不怕暴露自己,招來敵害襲擊。
對于鳥類來說,褐色毒蛾幼蟲是送到嘴邊的肉,可是大多數(shù)鳥類并不喜歡吃這種“食物”。因為褐色毒蛾幼蟲受到驚嚇和刺激時,身體末端的兩個紅色大斑點就會鼓起,變成兩個肉瘤,肉瘤上的毒腺孔就會分泌出有刺激性的毒液。而且它身上的細(xì)毛也有毒,皮膚一旦被刺,就會紅腫發(fā)癢。
褐尾毒蛾幼蟲的顏色實際上是它對敵人的警告,隨時都在提醒敵人:別碰我,危險!
許多同學(xué)都見過小瓢蟲,也很喜歡它。
小瓢蟲時常穿一件紅色的帶黑點的“衣服”飛舞在花草之間。它的腹部扁平,背部隆起,像被切成一半的小豆粒,顯得嬌小可愛。
小瓢蟲的這件“外衣”不僅美麗好看,還具有警戒作用,可以嚇跑其他昆蟲,連一些鳥兒也不敢去碰它一下。
小瓢蟲受到驚動時就會昏死過去,足部關(guān)節(jié)會流出一種氣味難聞、味道很辣的黃色液體。凡是吃過小瓢蟲的鳥兒,再也不會去吃它,因為它們記住了,這種顏色的小家伙可難吃了!
有一種捕食性昆蟲叫胡蜂,以蠅類為主食。胡蜂的體形不大,它的身上長著黑黃色條紋,這種顏色被其他動物視為非常危險的信號。
胡蜂的螫針往往要比蜜蜂厲害得多,而且它可以一口氣連刺數(shù)次。由于胡蜂的螫針十分厲害,凡是被胡峰蜇過的人和動物就常常躲開,不敢接近。
由于胡蜂有著厲害的自衛(wèi)“武器”,又有特殊的花紋,使敵害望而生畏。許多昆蟲,如食蚜蠅、虎天牛、麂蛾等都用與胡蜂相似的顏色來嚇唬敵人,保護自己。
美麗的金鳳蝶翩翩飛舞,給萬紫千紅的春天增添了無限的情趣。金鳳蝶花紋艷麗,后翅有明顯的尾突,非常美麗。金鳳蝶是一種完全變態(tài)的昆蟲,成蟲的形成要經(jīng)過卵、幼蟲、蛹三個過程。它的幼蟲長得肥肥胖胖,綠色的身體上有許多黑色條紋,條紋上面還有許多橘紅色的斑點。金鳳蝶幼蟲沒有一點進攻、自衛(wèi)能力,但它從不躲躲閃閃,而是大模大樣地在胡蘿卜、香芹菜等植物的花上盡情吮吸花蜜。鳥兒卻不喜歡捕食這種長得肥肥胖胖的昆蟲。金鳳蝶幼蟲鮮明的色彩是向敵害發(fā)出一種警告,因為它一受驚嚇就從前胸伸出臭腺來嚇唬侵犯之?dāng)?,同時釋放出強烈的臭味,鳥兒難以忍受這種臭氣,只好放棄眼前的美餐,從此不再去捕食金鳳蝶的幼蟲。
生物學(xué)上把這種具有臭腺、毒刺等的動物所具有的鮮艷體色和斑紋稱為警戒色。
金鳳蝶幼蟲化蛹時,常常因環(huán)境的光線明暗不同而形成顏色深淺不一的蛹。在光線充足的地方形成的蛹呈黃綠色,在靠近陰影中形成的蛹呈深綠色。蛹再經(jīng)過羽化,就變成了我們見到的美麗的金鳳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