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正浩
(重慶交通大學土木工程學院,重慶400074)
在橋梁結構的模型試驗、現場檢測和長期健康監(jiān)測中,有關測試傳感器在結構中的優(yōu)化布置問題已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為了確保檢測系統(tǒng)的測試和辨識結果的準確性和正確性,進行傳感器的最優(yōu)數目選擇和測點定位優(yōu)化設計是必要的[1]??紤]到橋梁監(jiān)測系統(tǒng)中的經濟性,對傳感器的安裝數量總是把控在一定范圍以內。因此,如何從有限測點內采集到有效、更能反映橋梁真實狀態(tài)的數據,是大跨度橋梁健康監(jiān)測的關鍵技術之一。
從理論上來說,結構健康監(jiān)測系統(tǒng)的傳感器越多,對結構的靜力和動力特性反映結果也就越精確,但考慮到傳感器以及傳輸和接收設備等的費用,一般只能使用有限數量的傳感器。所以,如何兼顧有效性和經濟性,即用最少的傳感器獲取橋梁較為全面、準確的結構參數信息[2]。
鵝公巖軌道懸索橋結構安全健康監(jiān)測系統(tǒng)傳感器測點布置主要根據:運用有限元軟件建立全橋模型并分析其靜力特性,進而得出在各荷載組合工況下的主梁豎向位移、應力、索力的變化趨勢,找出主梁豎向位移、主梁應力、索力等極值或最值點,結合各類結構構件在橋梁結構安全中的重要性和傳統(tǒng)經驗布置方案,確定出鵝公巖軌道懸索橋靜力特性豎向位移、應力、索力傳感器的測點位置。
鵝公巖軌道專用橋位于既有鵝公巖長江大橋上游約45m(邊緣)。橋梁起點樁號YDK39+589.429,終點樁號YDK41+239.929,大橋全長1650.5m。大橋采用與既有大橋對孔布置的橋型方案,主橋采用600m 主跨自錨式懸索橋方案,主橋跨徑組合為50+210+600+210+50=1120m,共5 跨。西邊跨連接于P13 塔,東邊跨連接于P14 塔。橋面寬度22m。主梁為鋼梁- 混凝土梁混合結構,主墩為鋼筋混凝土結構。
3.1.1 計算荷載
(1)恒載
①結構自重:混凝土容重取25KN/m3;鋼材容重取78.5 KN/m3。
②二期恒載:人行道及欄桿重量14 KN/m;防撞護欄12 KN/m;計入軌道、通信、信號、照明、消防等專業(yè)荷載后,全橋按100KN/m 計算二期恒載。
③預應力:錨下張拉控制應力:σcon=0.75fpkσcon=0.75fpk;松弛率ρ=0.035ρ=0.035,松弛系數ζ=0.3ζ=0.3;錨具回彈按單端6mm 計;金屬波紋管:μ=0.25μ=0.25,k=0.0015k=0.0015。
④混凝土收縮及徐變;按照《公路鋼筋混凝土及預應力混凝土橋涵設計規(guī)范》計算;徐變齡期取20 年。
(2)活載
①列車豎向靜活載:兩線軌道,8 節(jié)編組,軸重150KN,不考慮折減。
②列車豎向動力作用:列車豎向活載包括列車動力作用,該列車豎向活載等于列車豎向靜活載乘以動力系數。(1+μ)(1+μ) 動 力 系 數 為:(1+μ)=1+2840+600x0.8=1.035(1+μ)=1+2840+600x0.8=1.035。
③列車橫向搖擺力:按相鄰兩節(jié)車四個軸重的15%計,取值為150×4×15%=90KN。
④人群荷載:取2.5KN/m2。
3.1.2 荷載組合
本文依據《鐵路橋梁鋼結構設計規(guī)范》和《鐵路橋涵鋼筋混凝土和預應力混凝土結構設計規(guī)范》對結構構件的驗算要求,根據《鐵路橋涵設計基本規(guī)范》對設計荷載進行荷載組合,分為主力組合和主力加附加力組合兩種。在設計荷載組合工況時,軌道橋僅考慮主力與一個方向(順橋或橫橋方向)的附加力相結合。
為了有效分析橋梁結構的受力狀況,鵝公巖軌道懸索橋計算分析采用Midas/civil(2019 版)平面有限元分析軟件。
目前,對于健康監(jiān)測系統(tǒng)的傳感器布置,往往是按照以往經驗的常規(guī)布置,但是實際中對于每座具體橋梁的有限測點布設位置是不一樣的。鵝公巖軌道懸索橋長期健康監(jiān)測系統(tǒng)包含主梁位移、應力,索力監(jiān)測。大橋靜力分析采用Midas/civil 有限元分析軟件,從而得到橋梁在運營期間的受力狀況,根據受力特點來設計傳感器的布置方案。
大橋在運營期間主梁因荷載作用使梁體產生撓曲變形,較大的撓曲變形量會對橋梁的正常使用性造成較大的影響。所以,為了確保橋梁在各種荷載作用下的正常使用,對橋梁各控制截面的位移變形進行實時監(jiān)測是必要的。本文采用Midas/civil 有限元軟件建立鵝公巖軌道懸索橋模型,通過模型分析得出在各種典型荷載組合作用下的主梁豎向位移圖,如圖1。
圖1 各組合荷載下主梁豎向位移沿縱橋向分布圖
在各種荷載組合情況,橋梁存在縱向位移、豎向位移和橫向位移,其中主梁的豎向位移是這三種位移量中數量級較大的,當豎向位移量過大時,對軌道懸索橋在通車時的使用性能影響明顯。因此,在橋梁健康監(jiān)測位移的監(jiān)控中,重點關注豎向位移的監(jiān)測。從模型得出在各典型荷載組合作用下,產生主梁的豎向位移最大值的荷載組合為組合II,從組合II 可以看出存在7個極值點。大致位于橋縱向邊跨L/2 和中跨L/4、L/2 和3L/4 處??紤]Midas 計算結果和傳統(tǒng)經驗,得到鵝公巖軌道專用橋主梁豎向撓度監(jiān)測截面選擇為:A、主橋中跨:L/8、L/4、3L/8、L/2、5L/8、3L/4 及7L/8;B、主橋邊跨:L/4、L/2 及3L/4。
監(jiān)測應力的目的在于通過對結構的控制部位和重點部位內力的監(jiān)測,研究結構的內力分布、局部結構及連結處在各種載荷下的響應,為結構損傷識別、疲勞損傷壽命評估和結構狀態(tài)評估提供依據。
圖2 各組合荷載下主梁上緣、下緣應力沿縱橋向分布圖
由圖2 看出,橋梁始終在受壓狀態(tài),主梁應力最大的荷載組合為組合II,但并未超出鋼梁的容許值。應力監(jiān)測點應布置在應力最大值截面處(100m,910m)處,即大致邊跨L/2 處(105m、915m)應布置應力傳感器。主橋鋼箱梁為全焊結構,焊縫處受力情況較為復雜,且均在受壓狀態(tài),因此根據傳統(tǒng)經驗把主梁應力監(jiān)測截面選擇為:A、主橋中跨:根部、L/4、L/2 及3L/4;B、主橋邊跨:根部、L/2 及結合段。
吊桿是懸索橋的重要組成部分,必須具備抗疲勞性能、耐久性和良好的抗腐蝕性,吊桿拉力的變化直接反映橋梁結構受力狀態(tài)的變化。通過對索力的監(jiān)測,不僅能為從總體上評估大橋的安全性和耐久性提供依據,同時也能檢測鋼索的錨固系統(tǒng)和防護系統(tǒng)是否完好、鋼索是否銹蝕等。鵝公巖軌道專用橋吊索索力監(jiān)測擬采用錨索計,吊索索力在各種典型荷載組合下的對比如下圖3。兩邊吊索情況一樣,所以只列出了1-61 號單元。
圖3 各組合荷載下索力沿縱橋向分布圖
從圖3 中可以看出對于吊索的拉力,在組合II 時最大。在各荷載組合下第一根吊索(單元號1)的拉力最大,以橋的跨中劃分,左半跨橋在單元5,8,11,18,21 處存在吊桿拉力的極值點,這些索力變化的轉折點對吊索索力影響較大,應布置索力傳感器。最后確定鵝公巖軌道懸索橋的索力測點布置,全橋共布置16 個索力測點,具體方案如下圖4:
圖4 索力傳感器測點布置圖
本文根據鵝公巖軌道懸索橋的靜力監(jiān)測內容,采用Midas/civil 軟件建立鵝公巖軌道懸索橋的有限元模型,從模型得出在各種荷載組合作用下豎向位移、應力和索力的變化趨勢,得出在各荷載作用下各參數的最值或極值測點,綜合考慮各構件在橋梁結構安全中的重要性和監(jiān)測項目的經濟性,確定出鵝公巖軌道懸索橋豎向位移、應力和索力測點傳感器的優(yōu)化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