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文
這里總結(jié)出的方法一共是13 種關(guān)于炒菜的技法,分別是滑炒技法、水炒技法、軟炒技法、生炒技法、清炒技法、抓炒技法、煸炒技法、熟炒技法、爆炒技法、小炒技法、干炒技法、避風(fēng)塘炒、拔絲之技法。這13 種技法各有特色,需要認(rèn)真體會和琢磨。
是將加工成丁、絲或者片狀的原料,上上漿之后,再將食材入油鍋滑熟,然后鍋中留少量的油,急火爆炒,出菜時適當(dāng)勾芡。這種方法非常實用,炒出的肉絲或者肉片非?;?。
水炒就是說炒菜的時候只用水而不用油,此法一般針對的是炒雞蛋,需要慢火推著炒,無需翻動。成菜鮮嫩色澤非常好看,經(jīng)典的菜品是水炒雞蛋。
軟炒又稱濕炒,主要是指將蓉泥類的食材,或者蛋、奶制品等液體食材,用中火炒制成熟的方法,炒時,先將原料用湯或清水?dāng)嚿?,或加全蛋或加蛋清,或用濕豆粉等攪拌均勻,然后入鍋大火熱油迅速翻炒至熟,這種技法來源于川菜。
生料直接下鍋,既不用事先腌制,也無需上漿掛糊,在鍋內(nèi)調(diào)味,旺火沸油,快速煸炒至肉類原料變色、蔬菜原料斷生即出鍋,成品汁少,入味,鮮香脆嫩。這是最常見的一種炒法,但是刀工一定要好。
清炒是取用質(zhì)地新鮮、柔嫩爽脆的烹調(diào)原料,食材單一、無配料,經(jīng)加工或采用適當(dāng)?shù)妮o助措施,滑油或焯水后,投入有少量底油的炒鍋中旺火或中火迅速翻拌,加入調(diào)味料成菜的烹調(diào)方法。重點就在一個“清”字,食材單一,但是加工要精細(xì),比如說清炒各種青菜。
抓炒是將質(zhì)地新鮮、脆嫩的動物性原料比如說大蝦,經(jīng)過細(xì)加工后,掛糊炸制,然后置適量底油的鍋中炒制,最后調(diào)味芡汁,屬于宮廷菜式,比如說抓炒大蝦,口味略有酸甜,口感外酥里嫩。
這種技法在一般的飯店里比較常見,比如說炒肉絲的時候,有時候老板會問你是不是要“干煸”的,如果要,廚師會把肉絲入油鍋中過油,等肉絲打卷后撈出,這時候肉已經(jīng)熟透了,然后重新回鍋和其他輔助食材一起炒制,炒制的時候速度快,急火爆炒,出菜后口感爽滑。
熟炒技法一般是先將大塊的原料通過煮、燒或炸的辦法加工成半熟或全熟,然后改刀成片或者塊,然后重新回鍋炒制,炒制時一般加醬,代表作就是很多人喜歡吃的回鍋肉,出菜有醬味而且口感酥脆。
一般須先將原料先略沖炸一下,使其處于斷生半熟狀態(tài),然后再下鍋炒制,保證菜品的脆嫩,爆炒根據(jù)主料性質(zhì)不同,有的需要上漿,有的不需上漿。關(guān)鍵就是食材在炒之前要保證食材質(zhì)地脆嫩,然后要急火爆炒。
小炒在湘菜中較為常見,小炒是單一技法,是在餐館酒樓中一般使用小鍋小灶、小形狀的食材、小份量、不焯水、不過油,盡最大努力保持菜肴原汁原味,一次或兩次成菜。“小炒”菜肴在烹飪過程中,必須達(dá)到熱、快、干、香的成菜效果,方能突出小炒菜的特點和風(fēng)味。小炒肉、小炒仔雞都是小炒中的代表。
干炒是將不掛糊的小形狀的原料,放入八成熱的油鍋中迅速翻炒,炒到外面焦黃時,再加配料及調(diào)味品,這些調(diào)味品一般都是帶有辣味的豆瓣醬、花椒粉、胡椒粉等等,待全部鹵汁被主料吸收后,即可出鍋。出菜的特點是干香、酥脆、略帶麻辣。
這個很多人就不知道了,這里所謂的“避風(fēng)塘”其實指的就是蒜蓉和面包糠,就是用蒜蓉和面包糠作為輔料來炒制主食材。避風(fēng)塘炒技法來自香港,代表菜品就是香港的避風(fēng)塘炒蟹,這種技法的特別之處在于它的甘口焦香,脆而不煳,蒜香味與豆豉味完美結(jié)合,達(dá)到了一種口味上的舒適和平衡。
對于這個技法,大家只能說是見過,各種拔絲菜肴也吃過,但是一般人操作不了。這是糖與主食材之間相互配合的一種技法,也是炒制技法發(fā)揮到極致之后的一種體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