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傳鋒
網絡學習空間指由教育主管部門或學校認定的,融資源、服務和數據為一體,支持共享、交互和創(chuàng)新的實名制網絡學習場所。其建設的主要指標有:支持多種類型資源的管理、精準的教學服務與管理、個性化的學習、大數據挖掘與分析、多角色的互動以及實名制等。在“互聯網+教育”不斷深入推進的背景下,網絡學習空間已成為高校實施信息化教學的重要支撐平臺,特別是在后疫情時期教學新常態(tài)背景下,加快推進網絡學習空間建設具有更重要的現實意義。
高校網絡學習空間建設技術路線選型
當前高校對于網絡學習空間的系統(tǒng)技術選型主要分為2類,一類是弱資源類產品,主要包括自主開發(fā)的在線課程平臺、購置的偏技術型平臺以及依托智慧教室的信息化教學平臺等,這類產品的共性是:功能上基本具備網絡學習空間的特性,但數字資源數量明顯不足,開放程度低;另一類是平臺型產品,是以超星、雨課堂以及智慧樹等綜合類平臺為代表的網絡學習空間產品,該類型產品功能全面,一般由在線課程資源平臺、課堂教學組織終端以及教學服務與管理系統(tǒng)3個部分構成,可以滿足多類型資源分享與管理、支持線下與線上混合式課堂教學組織、支持互動和面向過程的教學服務、管理、教學大數據挖掘與分析功能等。
高校網絡學習空間建設存在的問題
1.無統(tǒng)一的建設規(guī)劃與頂層設計
在多數高校中,網絡學習空間的建設主要由教務部門負責,推進難度較大。網絡學習空間涉及教學組織、數字資源整合和存量系統(tǒng)數據互通等多方面,需要適配多類型的應用場景,因此,網絡學習空間的建設需要學校層面頂層的規(guī)劃與多個部門協同推進。
2.網絡學習空間應用場景較單一
因對于網絡學習空間的不同理解,部分學校將單向內容輸出的在線課程系統(tǒng)界定為網絡學習空間,該類型系統(tǒng)基本無師生互動環(huán)節(jié),線上教學與線下教學應用場景結合度不高,應用場景單一。
3.師生網絡學習空間使用習慣需要培育
信息化教學開展水平的重要指標是師生基于網絡學習空間開展教與學的習慣是否得到有效培養(yǎng)。在多數高校中,由于制度性或推廣力度等問題,導致師生使用網絡學校空間頻次、粘度較低,師生對網絡學習空間的使用未形成行為習慣。
網絡學習空間建設思路
根據教育信息化發(fā)展的新形勢,結合當前線上與線下教學深入融合的新常態(tài)背景,網絡學習空間建設思路如下。
1.統(tǒng)一設計,形成完整的建設方案
要建設一個適用性較強的網絡學習空間,全面實現一人一空間的目標,需要結合學校自身的特點與現狀,設計應用場景面向、功能模塊構成、資源流通方式和數據挖掘維度等,確保建設的網絡學習空間達到師生能用且主動用的目的,有較強的使用粘性,降低網絡學習空間的推廣成本。
2.支持線下課堂,提高建設效益
網絡學習空間應能夠橫向支撐普通多媒體教室的智慧化改造。賦能線下教學是網絡學習空間應用的重要方向,多媒體實現教學方式、教學評價和教學管理的信息化有2種途徑,一是對硬件改造,增加智能設備實現數據采集與供給,該種方式成本較高;另一種方式是購置智慧化、支持線下教學的網絡學習空間(教學終端),通過整合師生手機終端,來擴大多媒體教室設備邊界,使其支持互動、翻轉、智能考勤以及資源共享等功能。
3.支持多類型數字資源管理,共享
網絡學習空間須支持多種數字資源的分類管理與分角色管理,向上兼容已購置的在線課程平臺,向下支持師生自建的各類數字資源的上傳、下載與分享,通過網絡空間的建設,有效整合校內外各類數字資源,發(fā)揮資源整體的聯動效應,提高資源使用效益。
4.支持精確的教學服務與管理
網絡學習空間的建設須有教學服務與管理模塊,且能與教務系統(tǒng)互通數據、形成聯動,能夠面向教與學全過程實現大數據的生成與挖掘分析,為學生個性化學習網絡空間生成、教師教學策略安排、支撐教學管理和預警,助力教育教學、管理和服務的改革發(fā)展。
5.支持移動端應用
面向學生碎片化學習場景、師生跨平臺交互場景以及翻轉課堂場景,網絡學習空間須支持手機、平板電腦等硬件終端,支撐師生快速部署智慧課堂和翻轉教學等場景。
網絡學習空間建設是教育信息化建設的重要內容之一,對于支撐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改革、終身教育有著重要的意義。當前,是各高校加快推進網絡學習空間建設的一個重要窗口期,各高校應面向教學新常態(tài),抓住機遇加快推進建設,開辟信息化教學新篇章。
基金項目:重慶市教委高等教育教改項目(203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