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 暉
(遼寧師范大學,大連 116029)
提 要:教師課堂話語是一種機構(gòu)話語,它的主要功能以任務為導向,以傳遞知識為主,而師生關系的構(gòu)建和維系有利于信息和知識的傳遞,因此構(gòu)建和管理和諧的師生關系也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元話語是元層面的話語行為,它不提供命題信息,而是關注使用中的話語和交際雙方,并對話語進行反思性的組織和管理,體現(xiàn)交際參與要素之間的互動關系,人際互動性是其根本屬性。元話語的對話性和交際互動本質(zhì)決定它在人際關系構(gòu)建中的話語資源作用。本研究以Spencer-Oatey的人際關系管理理論為分析框架,運用話語分析的方法分析考察教師是如何運用各類元話語資源來構(gòu)建課堂動態(tài)身份特征,維護教師與學生各自的面子,實現(xiàn)師生之間的平等互動,以期構(gòu)建和諧的師生關系,最終實現(xiàn)知識傳遞與和諧關系的共現(xiàn)。
任何言語交際活動都有兩大基本目的:傳遞信息和維系人際關系(Watzlawick et al. 1967:54)。課堂話語是一種機構(gòu)話語,主要功能是以任務為導向,以傳遞知識為主,而師生關系的構(gòu)建和維系有利于信息和知識的傳遞。因此,構(gòu)建和管理和諧的師生關系也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師生關系不僅僅是一種教與學的工作關系,也是一種人際層面上的互動關系。那么該如何管理師生人際關系?近年來,當代人際語用學理論開始關注語言使用中的人際關系管理和評價等問題(Locher, Graham 2010:5; Haugh et al. 2013:1)。在傳統(tǒng)禮貌和面子研究的基礎上,Spencer-Oatey提出有效管理人際關系的人際和諧管理模式,并提出語用學研究中的“關系轉(zhuǎn)向”(Spencer-Oatey 2008:32)。人際關系的維系與管理離不開交際主體對語言的選擇。
隨著對語言元層面研究的不斷深入及研究成果應用到英語教學中,對英語教師課堂元話語和元語言言語行為的研究也逐漸引起學者的關注(封宗信 2005:24,王明利 2007:27,謝小平 2009:96,姜暉 2015:847,Tang 2017:2)?!霸睂用嬖捳Z是人類語言的一個普遍現(xiàn)象,具有自反的特征,是人們用語言來談論語言本身。言說者通過元話語關注使用中的話語和交際雙方,并對話語進行反思性的組織和管理。元話語不提供命題信息,而是體現(xiàn)交際參與要素之間的互動關系,人際互動性是其根本屬性。元話語的交際互動本質(zhì)決定它在人際關系構(gòu)建中的話語資源作用。雖然近幾年有少數(shù)學者開始關注課堂元話語的使用與語用功能(閆濤 張麗云 2013:59,郭紅偉 2014:60),但關于元話語與師生和諧關系的構(gòu)建和管理還沒有系統(tǒng)的研究。本研究基于人際關系管理模式,旨在分析高校英語教師如何通過課堂元話語的選擇在知識講授中管理師生人際關系。
元話語最早由Harris(1959:28)提出,后由Williams把它定義為“關于寫作的寫作”(Williams 1981:226)。由于元話語本身的開放性、模糊性、語境依賴性和多功能性(Adel 2006:21),所以中外學界對元話語的分類和識別始終沒有達成共識,先后出現(xiàn)狹義、廣義、人際和反身性4種不同的分類模式(冉志晗 冉永平 2015)。Hyland (2005)繼承廣義模式中關于元話語人際意義的實現(xiàn),提出被中外研究者廣泛采用的人際元話語模式。Hyland 認為,元話語從本質(zhì)上體現(xiàn)交際中各要素之間的互動關系,是語篇中用來協(xié)商互動意義并具有反身性的語言表達,因此他把元話語分為信息引導式元話語和人際互動式元話語(Hyland 2005:45),具體分類見表1。
表1 人際元話語分類
引導式元話語主要關注文本中的語篇內(nèi)部特征和話語的組織方式,包括過渡標記、結(jié)構(gòu)標記、內(nèi)指標記、證源標記和語碼標記,旨在通過文本引導讀者/聽者關注命題信息的組織與邏輯關系等;人際互動式元話語傳達作者/說者對命題信息以及讀者/聽者的看法和態(tài)度,包括模糊語、強調(diào)語、態(tài)度標記語、介入標記語以及自我提及語,主要關注作者/說者如何與讀者/聽者進行互動,體現(xiàn)的是人際關系。雖然目前大多數(shù)的元話語研究都集中在書面語篇,尤其是學術(shù)語篇中,但是元話語在口頭語篇中也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
人際關系是人們在言語交際互動中形成的一種動態(tài)的關系狀態(tài)。面子和禮貌是與人際關系密切相關的概念,也是傳統(tǒng)語用學關注的重點,但傳統(tǒng)的禮貌和面子研究都是從靜態(tài)的角度去研究人際關系(冉永平 劉平 2015:2)。Spencer-Oatey認為,“面子”一詞似乎主要關注說話者自己,而關系管理意味著交際雙方的利益都受到關注,得到平衡(Spencer-Oatey 2008:16)。針對傳統(tǒng)語用學對人際關系問題研究的不足,她認為關系研究應考慮關系工作中的社會—認知因素,個體的關系構(gòu)建和維系離不開社會文化認知因素的影響。為此,她提出比禮貌和面子論更宏觀的人際關系管理模式(同上:32)。該理論以面子和禮貌為基礎,以人際和諧/不和諧為取向,旨在構(gòu)建和諧的關系管理模式,主要包括3個方面:面子管理、社會權(quán)利與義務權(quán)管理和交際目標管理。該理論主張,從語言選擇的人際功能綜觀及互補的角度來考察人際交往中的語言選擇和人際關系管理。
根據(jù)關系管理理論,人際關系要考慮到社會和個人兩個層面,師生關系實際上包括社會關系、工作關系和自然人際關系。和諧的師生關系不僅會給學生帶來情感上的親近,同時在知識的掌握、回顧以及技能的發(fā)展等方面都有很好的正面效果。
但是,和諧的師生關系和課堂講授又會造成一定的矛盾。首先,為某些教學任務的完成,教師會實施一些言語行為,而這些言語行為會對學生造成面子上的傷害,如要求學生集中注意力,讓學生回答問題或者改正學生的錯誤等。在實施這些行為時,教師會有意識或者無意識地表現(xiàn)出權(quán)勢,這會在師生之間造成一定的社交和心理距離,對學生情感上產(chǎn)生負面的影響,破壞和諧舒適的課堂氣氛。其次,雖然師生關系對課堂教學有很重要的影響,但對此研究者的關注還不足,其中一個原因在于“關系”是一個抽象的概念。在課堂語境中,教師如何既要保持自身的主體身份,同時還要與學生保持協(xié)商、友好和親近的和諧人際關系。人際關系管理中“管理”一詞的使用意味著人們在進行言語交際時會有意識( 有時也會無意識) 地對他們與交際對象之間的關系進行調(diào)節(jié)和管理,概括起來就是通過語言的使用來促進和維護或威脅和諧的人際關系和社會關系。在課堂語境中和諧的師生關系可以通過教師有意識地選擇恰當?shù)脑捳Z來實現(xiàn)。
本研究選取“外教杯”全國大學英語教學大賽全國總決賽教師的教學視頻,以Spencer-Oatey的人際關系管理理論為分析框架,運用話語分析的方法分析考察教師是如何運用各類元話語來構(gòu)建課堂動態(tài)身份特征,維護教師與學生各自的面子,實現(xiàn)師生之間的平等互動,以期構(gòu)建和諧的師生關系,最終實現(xiàn)知識傳遞與和諧關系的共現(xiàn)。
本研究選取第一、第二屆 “外教杯”全國大學英語教學大賽總決賽10名教師的視頻。這些教師用20分鐘時間為現(xiàn)場15-20名學生上一堂完整的教學課,教學步驟和教學活動完整,上課環(huán)境接近真實的教學環(huán)境。首先將10名教師約200分鐘的教學視頻轉(zhuǎn)寫成文本格式,然后根據(jù)Hyland (2005:45)的元話語分類標準進行人工標注。之后運用話語分析方法,并結(jié)合人際關系管理模式,通過對不同教學環(huán)節(jié)中的教師元話語進行詳細分析,旨在解釋說明教師是如何通過各類元話語的使用來管理和諧的師生關系。
作為機構(gòu)話語的教師話語,既要完成知識講授的教學目的,同時還要實現(xiàn)師生之間的人際互動。人際關系管理所包含的面子管理、社交權(quán)與義務管理以及信息傳遞結(jié)構(gòu)與交往目的管理體現(xiàn)在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因此,本研究采用整體分析的視角,選取課堂導入、提問回答反饋、新課講授和作業(yè)布置4個教學環(huán)節(jié)從整體上分析教師如何運用各類元話語實現(xiàn)和諧的師生關系管理。
4.21 課堂導入環(huán)節(jié)
在課堂導入環(huán)節(jié)中,教師的目的是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和興趣,讓學生參與到接下來的課堂活動中,因此在導入話語中,教師就會有意識地選擇各類元話語來管理師生之間的關系,拉近和學生之間的距離。例如:
① T:Now I want to ask you a very simplequestionfirstly. Do you know whatmyprofession is?What ismyprofession? What ismyjob?
Ss:A teacher.
T:Yes,of course, a teacher.You might thinkit is a little na?ve. That question isa little na?ve.Butother than a teacher,I alsohave two other roles: as a translator and a part time tour guide, part time, ok.So let me shareone of my translation experiences withyou.
在例①中,教師首先用Now I want to ask表明自己的話語意圖,引出今天的話題是向?qū)W生提出問題。教師的提問一方面會給學生參與權(quán)和話語權(quán),另一方面會對學生的面子造成一定的威脅,產(chǎn)生壓力。面子在交際互動過程中在參與者之間形成,所以面子又和交際中的身份與角色密切相關。因此,教師用第二人稱介入標記you直接呼喚學生,鼓勵學生參與互動,讓學生體會到自己在交際活動中的參與者角色,而不是被動的接受者。強調(diào)標記very 和態(tài)度標記simple表明問題的難易程度,避免給學生心理造成壓力:唯恐回答不上來而傷害學生的負面面子。自我提及語my表明這3個問題都是和教師自身經(jīng)歷相關,讓學生覺得親切,這樣可構(gòu)建教師和學生之間的同伴親和關系。而且教師的3個問題(Do you know what my profession is?What is my profession? What is my job?)是3個意義相近的問句,尤其是profession換成job單詞的選用,明顯是教師為使學生更明白自己的問題而選擇的語詞提示,這會減少學生因為不明白問題而不知道如何回答的尷尬,可以保護學生的面子。其次,在學生回答問題后,教師用強調(diào)標記of course表明對學生答案的贊同和采納,增強學生的自信心,維護學生的正面面子。You might think強調(diào)教師對學生的期待,認為學生對教師所言應該有共識,針對教師的問題應該有自我評價,說明教師認為學生是知識共建的平等參與者。在這里,教師在使用態(tài)度標記navie時,是對自己素質(zhì)面子和身份面子的威脅,教師采用模糊限制語a little 來減緩面子威脅,用but引出自己的其它社會角色,加強自己的素質(zhì)面子和身份面子。最后,使用let me share和you和學生分享自己的經(jīng)歷,縮短和學生之間的距離,實現(xiàn)情感趨同,構(gòu)建自己和學生的同伴關系。最后,結(jié)構(gòu)標記so,firstly,now的使用標識教學話語的邏輯框架和教學流程,體現(xiàn)出教師作為組織者的身份。
在導入環(huán)節(jié),教師恰到好處地既考慮到自己的面子和學生的面子,給予學生平等參與的社交權(quán),而不是把自己的想法和觀點強加給學生,尊重學生的平等權(quán)和交際權(quán),體現(xiàn)師生之間相互理解、尊重和融洽的和諧師生關系,同時也構(gòu)建自己組織者和同伴型的教師身份,既完成導入環(huán)節(jié)的教學目的,又為后續(xù)和諧課堂作出鋪墊。
4.22 提問和反饋環(huán)節(jié)
提問與反饋是課堂講授中的重要部分,通過提問,教師不僅檢驗學生對知識的掌握,而且給予學生參與的機會和話語權(quán),但提問也是威脅面子的言語行為,尤其是一對一的提問。對學生的回答教師給予的反饋包括正面反饋和負面反饋,負面反饋會威脅到學生的正面面子。因此,教師在給予反饋時就要策略性地選擇語言,以保護學生的面子。如例:
② T: While he explained the new Alpha Go to us, did he use any new technical terms?
S: Numbers?
T: Yes!
S: ...
T:Oh, sorry. No. The technical terms. The language of computers.
S:Sorry.
T:Yes. That isa bit changelling,because we don’thave the background knowledge of the computers.Right?It’sOK!It’slikesearch tree, neural network, neuro-like connections.
在這個提問反饋環(huán)節(jié)中,學生在聽到問題后,第一次詢問教師這個問題是否是關于數(shù)字方面的,在得到教師肯定的答復后,說出一個數(shù)字。教師在聽到學生的答案后,在給予否定反饋之前,用sorry及時糾正自己的言語失誤,對學生表示歉意,同時用the language of computers解釋the technical terms,引導學生進一步回答問題,維護學生的正面面子。教師的道歉雖然威脅自己的正面面子,但也充分體現(xiàn)出師生平等的關系,并沒有樹立“知識權(quán)威”的形象,讓學生有親近感。其次,當學生因為自己沒有想出答案而再次說sorry的時候,該道歉本身也是對學生自己面子的損傷,對此,教師及時用a bit challenging中a bit這樣的模糊限制語來明確問題的難度,降低學生的心理挫敗感,然后在解釋問題有難度的原因時用we將自己和學生包括在內(nèi),拉近彼此關系,化解學生找不到答案的尷尬,以維護學生的社會面子及緩解學生的緊張情緒。Right和OK!都是結(jié)構(gòu)標記語,是話題結(jié)束的標記,教師通過使用這些結(jié)構(gòu)標記預示這個話題的結(jié)束,降低學生的尷尬和緊張情緒,維護學生的面子。最后,教師通過語碼標記語like舉例子給出問題的部分答案,目的是鼓勵學生繼續(xù)思考,體現(xiàn)出知識的協(xié)商構(gòu)建與學生的交際互動參與。
在這個提問反饋環(huán)節(jié)中,教師有效地維護了學生的素質(zhì)面子和社會面子,構(gòu)建教師謙虛平和的形象,有利于管理和諧的師生關系,并在維系關系的同時,實現(xiàn)知識的協(xié)商構(gòu)建,完成提問—反饋環(huán)節(jié)的教學目的。
4.23 課堂講授環(huán)節(jié)
和諧關系管理理論指出,威脅人際間管理的不僅僅是面子和社會交往權(quán)利因素,交往目的同樣會影響交往中的人際關系。新課講授是課堂教學的核心部分,該部分的主要教學目的是傳遞新知識,所以教師話語結(jié)構(gòu)應該具有邏輯性和交互性,明確信息內(nèi)容和結(jié)構(gòu)。同時教師也要為學生提供交際的機會,讓他們參與到課堂知識協(xié)商構(gòu)建中。例如:
③ That told us thethirdreason, thelastreasonI want to sayis PR has credibilityaccording tothe paragraph,andadvertising does not.Why? How do we understand that part? For example, if I tell you that, I’m a very excellent teacher, so outstanding and so well-known, you will not buy it, right?At least, you will thinkI am just showing off.Butif that gentleman is telling you that I'm a great teacher, and he will recommend all of you to take my class.
在例③中,首先,教師用表示標識序列和目的的元話語the third, the last,I want to say表明自己的教學意圖,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話語結(jié)構(gòu)的合理安排也是對學生平等權(quán)的一種體現(xiàn),可以降低學生信息處理的壓力,最大限度地使學生受益,易于學生構(gòu)建有條理的知識結(jié)構(gòu),能夠達到可理解性的信息輸入,從而有助于新知識的吸收。否則,如果課堂話語結(jié)構(gòu)混亂,條理不清,學生不能理解,這樣師生都處于情緒焦急狀態(tài),則不利于師生和諧關系的構(gòu)建。其次,教師使用證源標記according to 來表明觀點的來源,提高信息的可信度,突出教師專家權(quán)威的身份,使學生更易于信任教師所講授的知識。之后,用兩個修辭問句why和how do we understand that part引發(fā)學生思考新觀點的原因,同時修辭問句不需要回答也保全學生的負面面子,減輕學生聽到問題時的心理焦慮和緊張。語碼標記for example引出例子啟發(fā)學生思考,盡量避免學生因不知道答案而丟面子的情況發(fā)生,在某種程度上可增強學生的素質(zhì)面子,并且教師用I(自己)作為例子向?qū)W生解釋新知識點,易于學生接受,同時也可構(gòu)建自己和學生的同伴身份,有利于和諧的師生關系。最后,教師通過you will think強調(diào)教師對學生認知的態(tài)度和評價,認為學生和教師應該有共識,將學生已經(jīng)視為話語參與者,但又避免觀點武斷,用at least緩和、保全自己的正面面子。同時,轉(zhuǎn)折連詞but引發(fā)相反的觀點,輔助反義疑問句,給予學生交際互動的機會去思考。
在此新課講授階段,教師通過話語結(jié)構(gòu)的合理安排,使學生明確授課目的和內(nèi)容,給予學生足夠的話語權(quán)和平等權(quán),并建立自己知識權(quán)威和同伴關系的身份,在和諧的環(huán)境中很好地完成講授新課的任務。
4.24 總結(jié)與任務環(huán)節(jié)
總結(jié)部分是教師對教學主要內(nèi)容的回顧,教師會以知識共建者的身份和學生一起總結(jié)所學的知識點,同時在布置任務時會考慮到學生的面子,表現(xiàn)對學生的尊重。例如:
④What do we do today?Wecomprehend the text and the structures,and then wegrasp the techniqueslikethe numbers, technical terms and metaphors.So all these thingsare useful in writing an exposition.So, please usethem inyourassignment.Please watchseason 1 of “Person of Interest”andwrite a short composition of 300 words.Please make use ofall those techniques thatwehave talked about in the class,andhave a serious reflection into the future role of AI in human society.You’rethe younger generation,you havea voice in the future. Make use of that and have a serious reflection upon it.
在這一環(huán)節(jié),教師首先用修辭問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發(fā)學生思考,召喚學生一起參與到課堂回顧中,體現(xiàn)出交際雙方的平等性。同時教師采用包含學生的第一人稱復數(shù)we,仍然把自己看作是和學生處于同等的知識構(gòu)建地位,共同參與整個教學活動,因此也拉近師生間的距離,顯得更親切。and then, so, and 等都是用來組織語篇信息順序,展現(xiàn)出話題的轉(zhuǎn)換,使總結(jié)和作業(yè)顯得有條理。like語碼標記語的使用為學生提供更多的信息,讓學生更明確教師話語。在布置作業(yè)環(huán)節(jié),教師一般會使用直接祈使句,祈使句的使用體現(xiàn)出教師的身份,對學生的面子和平等權(quán)有一定威脅,這里教師采用please在祈使句句首的形式,來減緩對面子和平等權(quán)的威脅程度,明顯可見教師的和諧人際增強傾向,更好地營造和諧的課堂氣氛,構(gòu)建和諧的師生關系。最后,教師采用you這樣的介入性標記,直接用第二人稱使受眾學生參與到話語中來,展現(xiàn)出對學生平等權(quán)的尊重,使交際雙方處于平等關系里,有利于構(gòu)建和諧的師生關系??隙▽W生作為社會群體的身份屬性,維護積極面子,在和諧的環(huán)境中完成總結(jié)和任務布置。
從以上分析我們可以看出,元話語的使用貫穿整個教學活動的各個環(huán)節(jié),滿足不同的人際需求和教學目的,面子和身份構(gòu)建是和諧關系管理的首要因素。在課堂語境中,教師和學生的情感,以及對彼此面子的維護與威脅都是影響教學效果的重要因素。陳新仁指出,“語用身份具有動態(tài)性和可變性的特征,即語用身份在交際過程中會隨著語境的變化而變化”(陳新仁 2013:27)。身份的構(gòu)建通過言語來實現(xiàn),教師通過元話語的使用來維護自身的社會面子,構(gòu)建自己多元的教師身份和人際身份。Norton指出,“任何時候當交際者進行交流時,他們不僅在交換信息,同時也在構(gòu)建‘我是誰’以及‘我與社會其他成員有何關系的自我身份意識’”(Norton 1997:24)。
相同元話語實現(xiàn)人際管理的不同方面,不同元話語實現(xiàn)人際管理的相同方面,這也體現(xiàn)出元話語的復合功能特性。教師元話語的使用也反映出教師的元語用能力,元話語是語言使用者有意識的策略選擇,具有很明確的目的性,體現(xiàn)出較強的元語用意識。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多樣化地選擇與使用元話語反映出教師積極的元話語意識,意在有目的地營造一種具有交際性、商討性與互動性的人際氛圍,建構(gòu)和諧的課堂師生關系。
在關系管理模式理論框架下,本研究分析高校英語教師如何通過使用各類元話語在課堂中維系與學生的和諧人際關系。通過分析教師在課堂不同環(huán)節(jié)的元話語使用,我們發(fā)現(xiàn)課堂講授和社會人際關系密不可分。教師通過使用不同類別的元話語,最大限度地使學生受益,維護學生的面子,減少教師話語行為對學生的驅(qū)使性,力求與學生主體之間以平等的地位進行交流和互動,維護和諧的師生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