遲米妮
星期六我起了個大早,央求爸爸媽媽帶我尋訪長干里。
長干里緊挨著大報恩寺塔,街道寬廣明亮,路兩側(cè)排列著高大整齊的梧桐樹,為人們遮陽避雨。南邊是一條小吃街,走在街上,香氣撲鼻。前面是壯麗的明城墻,右面是潔白的長干橋,橋頭有劉伯承爺爺親筆題名的三個綠色大字——長干橋。過了這座石拱橋,便是長干里。
長干里是南京的源頭,南京的第一座城池,相傳由范蠡所筑,直到明清之際遺跡猶存。那一片高地,人們稱為“越臺”。我好奇地問:“爸爸,這看似不起眼的街巷,到底有著怎樣的故事呢?”
“相傳,在古代,長干里一帶有兩家人門對門做著鄰居,一家有個男孩,另一家有個女孩。孩子倆從小就在一起玩耍,男孩騎著竹馬跑來跑去,女孩也歡快地跟在后面嬉戲打鬧。女孩看到樹上結(jié)了許多青梅,非常喜歡,男孩便摘了許多送給了女孩。后來男孩女孩長大了結(jié)為夫妻,他們相敬如賓,白頭到老?!卑职帜托牡卣f著故事,我聽得入了神。
“還有很多大詩人來過這里呢!”媽媽補充道,“李白曾在長干里游歷居住,還寫下‘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同居長干里,兩小無嫌猜的美妙詩句?!薄芭?,原來青梅竹馬、兩小無猜的故事,就是出自這片美麗的土地呀!”我忍不住插嘴道。
“是啊,到了清朝年間,這里改名為長干故里……”
我一邊聽著爸爸媽媽講述長干里的歷史由來,一邊漫步在街巷,不禁感嘆:南京真不愧是六朝古都,步步都能成詩,巷巷皆有故事!
指導(dǎo)老師? ?周鷺
游覽名勝古跡,挖掘成語典故。學(xué)習(xí)小作者,做生活中的有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