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鴻召
中國現(xiàn)代革命幾十年風雨歷程,付出了幾代人的青春熱血和生命代價。其中,革命婚姻里的悲歡離合,嚴格說來屬于革命人生的個人隱私內容。在此歷史深處,總有一些疼痛的出血點,用什么態(tài)度和角度去探究對待之,考量著學術良知和道德品質。
“臨時夫人”是一種帶批判的傳說
所謂“臨時夫人”,是傳說在革命隊伍里,經(jīng)由組織安排男女雙方形成臨時婚姻,女性充當臨時夫人。這與大革命失敗后,共產(chǎn)黨轉入地下斗爭狀態(tài),為了革命斗爭需要,男女雙方經(jīng)由組織安排組成“臨時家庭”不同,而是一種“臨時婚姻”,是一種赤裸裸的性關系。如果說“臨時家庭”是假扮夫妻,真實同事,為了迷惑敵人,掩護革命行為;那么所謂“臨時夫人”傳說的是男女雙方在“臨時婚姻”中的性行為,可以沒有家庭生活,只有性關系。
1948年4月,沈容隨新華社臨時總社遷移到河北西柏坡附近的東柏坡,在此工作期間,她聽到一件讓她難以理解的事?!霸瓉碓谘影驳臅r候,有兩位蘇聯(lián)專家或聯(lián)絡員,他們提出要在延安給他們找兩位‘臨時夫人,言明回蘇聯(lián)時不帶回去?!庇袃晌慌勘惶糁辛?,“蘇聯(lián)人走時給她們留下一筆錢”。沈容晚年回憶,“我從來認為戀愛、結婚是神圣的,自由的,怎么可以由組織分配,而且還是臨時的?真是不可思議?!髞砦疫€聽說,日本共產(chǎn)黨的領導岡野進在延安也娶了一位臨時夫人。她倒是和日本人學了日語,后來成為一位有名的日本問題專家”。1
抗日戰(zhàn)爭時期到延安的蘇聯(lián)專家有三類:一是以塔斯社記者身份派駐延安的共產(chǎn)國際聯(lián)絡員孫平(彼得·弗拉基米洛夫),報務員李文(列昂尼德·華·多爾馬托夫)、電報譯員鮑里斯·華·阿列耶夫、伊戈爾·華·尤任等人;二是以野戰(zhàn)外科醫(yī)生身份派駐延安,同時肩負著為中蘇兩黨擔任情報聯(lián)絡任務的醫(yī)生阿洛夫(安德烈·奧爾洛夫);三是以蘇聯(lián)《消息報》記者、蘇聯(lián)中央紀錄電影制片廠攝影師身份到訪延安的羅曼·卡爾曼。當時,蘇聯(lián)與中華民國政府之間建立正式外交關系,蘇聯(lián)與延安之間屬于黨派交往,中共是共產(chǎn)國際的會員單位,接受共產(chǎn)國際的領導。1939年5月,卡爾曼在延安停留時間不到一個月,有翻譯張郁廉陪同,蕭三也前前后后參與其事,沒有緋聞產(chǎn)生的空間。1942年5月,孫平、阿洛夫同機抵達延安工作,其他技術人員此前分期分批來到延安。1945年9月抗戰(zhàn)勝利,孫平等人的情報工作小組就陸續(xù)離開延安。阿洛夫隨中共中央機關,從延安到西柏坡,1949年3月到北平才受命回國。
據(jù)馬海德之子周幼馬聽其母親周蘇菲回憶,毛澤東在北平香山雙清別墅宴請阿洛夫醫(yī)生,算是為其餞行?!把缯堖^后沒幾天,我和你父親去西郊機場送阿洛夫上了飛機。到西郊機場送行的還有阿洛夫在延安時的女秘書等人。從此以后,阿洛夫便杳無音信了?!?2這里所說的“女秘書”,可能就是傳說中的“臨時夫人”。
阿洛夫是蘇聯(lián)人,畢業(yè)于莫斯科第一醫(yī)科大學,獲醫(yī)學博士學位。他曾參加蘇芬戰(zhàn)爭、蘇德戰(zhàn)爭,具有豐富的野戰(zhàn)救護經(jīng)驗,是蘇聯(lián)頗負盛名的野戰(zhàn)外科專家。1942年5月,年僅37歲的阿洛夫奉斯大林之命來到延安,為中共中央領導人提供醫(yī)療服務。延安給予他高規(guī)格的政治待遇和生活待遇,“有關部門為他配備了專職炊事員、勤務兵,在蘇聯(lián)待過幾年的女干部則被派去給他當翻譯兼秘書,毛主席還特意贈送他一匹小黃馬”。他在中央醫(yī)院負責外科工作,也在中央衛(wèi)生所門診,經(jīng)常為中央領導治病。他在醫(yī)院設立教學基地,培養(yǎng)外科大夫和戰(zhàn)地救護人員,1944年6月28日和29日,《解放日報》連續(xù)兩天刊登阿洛夫的先進事跡。同年7月,他被評為陜甘寧邊區(qū)醫(yī)務界“特等勞動模范”,邊區(qū)政府副主席李鼎銘將毛澤東手書“模范醫(yī)生”的錦旗授予之。工作之余,阿洛夫過著一種高調生活。他豢養(yǎng)一條狼狗,名為“涅滅茨查巴剌衣”,意思是德國鬼子。星期天則騎著馬,帶著狗,外出打獵。在延安的外國友人中,阿洛夫的這種生活方式,當時就受到正義人士的批評指責。
1943年5月10日下午,阿洛夫和女秘書兼翻譯帶著寵物狗在延河邊散步,遇到老鄉(xiāng)的狗。狗與狗之間撕咬起來,眼看著自己的狗要吃虧了,阿洛夫竟然掏出手槍助陣,當場把老鄉(xiāng)的狗打死了。站在旁邊的女秘書則嗲嗲地說要帶狗到醫(yī)院包扎傷口云云。此事被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xié)會駐會作家蕭軍看到,憤憤不平,專門致信毛澤東,認為“蘇聯(lián)友人來替我們服務我們是感謝的,但有一些不自覺的‘優(yōu)越感我們有責任提示給他們這是必要的”。蕭軍書信用詞很克制,日記里就很不客氣地斷定,“這是個有些流氓性的外國人” 。3
岡野進,又名林哲、野坂參三,日本共產(chǎn)黨領袖,1940年3月從莫斯科取道延安回日本,因戰(zhàn)爭形勢所迫滯留延安,從事反法西斯戰(zhàn)爭研究,發(fā)起成立“日本工農學?!?,協(xié)助八路軍開展日軍俘虜教育轉化工作,一直到抗戰(zhàn)勝利后才回國。在延安期間,他向八路軍敵工部提出要一位秘書幫忙工作,組織上同意了,安排懂日語的莊濤擔任其秘書。時隔不久,兩人就公開同居,招來很多人的非議。這種沒有名分的婚姻,如其說是組織安排,倒不如說是個人選擇。
1944年7月,美軍中緬印戰(zhàn)區(qū)軍事觀察組進駐延安。他們以美國軍方觀察員身份,帶著挑剔的眼光來到這個共產(chǎn)黨主政的地方。在一次晚會上,觀察組成員瓦·格雷斯對一位中國姑娘眉目傳情。周恩來告訴觀察組組長包瑞德:我們反對這種調情行為,除非兩個人是真心相愛。包瑞德馬上警告格雷斯,如果再發(fā)生這種事情,他就得離開觀察組。
中共領導的革命隊伍,在戀愛婚姻問題上是有原則,講紀律,論立場的。
與阿洛夫同時來到延安的孫平,就是一個道德完善的典型。據(jù)當時延安俄文學校學員郁蘭回憶:“孫平常駐中國工作,正需要學習中文。由于當時我在學習俄文,俄文學校的黨組織就讓我在課業(yè)之余去教孫平學中文,同時也可以在教他中文的過程中,提高我的俄文程度。之所以選派我,組織上說因為我年紀小,單身的外國人不會對我有越軌動機。還囑咐我,如果他有什么不軌行為可以告訴組織來處理。從1943年至1945年期間,我和孫平之間互教互學約有兩年左右的時間。我接觸到的孫平這個蘇聯(lián)人很和藹很本分,他就像我的父親一樣待我,沒有絲毫的不禮貌舉動?!?孫平住在“文化溝”(大砭溝),俄文學校位于清涼山北麓的丁泉砭,秋冬時節(jié),他們相互教學結束后,天色已晚,遇到延河漲水,孫平就同馬夫一起護送郁蘭騎馬過河。此情此景,郁蘭終身難忘。
革命隊伍里由于工作需要,組織上確有安排男女搭檔,尤其是女同志協(xié)助男領導工作生活的情況,但涉及戀愛婚姻關系,始終遵循著雙方自由自愿的原則。1937年初,在八路軍蘭州辦事處,組織上找到王定國,說謝覺哉同志身肩重擔,工作繁忙,身邊沒人照顧,“希望你能過去,同謝老一起生活,主要任務就是照顧謝老的身體” 5。22歲的王定國欣然接受組織安排,來到54歲的謝老身邊,由同志到夫妻。1938年1月,擔任中共中央組織部長的陳云流鼻血舊疾復發(fā)。中組部秘書長鄧潔受命到陜北公學女生隊去挑選護理人員,最后選中歷史清楚、政治可靠的中共黨員于若木(于陸華)。三個月后,他們宣布結婚。對此,于若木致信遠在國外的長兄說:“病人與看護的關系轉到了夫婦的關系。雖然他大了我十四歲,但是我對自己的婚姻很滿意。他是一個非常可靠的忠實的人,做事負責任,從不隨便,脾氣很好,用理性處理問題而不是感情用事?!?6
組織安排,工作需要,是為革命隊伍里男女戀愛婚姻牽線搭橋,是否戀愛結婚,還要尊重本人意愿。結婚之后,婚姻是否幸福持久,白頭偕老,則取決于雙方德行操守和忠誠維護程度。
林彪擔任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校長期間,組織安排幫助解決婚姻問題。當一名抗大女學員被帶到校長室后,女學員以為是校長找她談工作,靜靜地等著校長發(fā)話。可是,干巴巴地等了好一會,突然,林彪說話了,當頭一句就是:“我們結婚吧?”一點思想準備也沒有的女學員頓時愣住了,當她明白過來確是林校長向她求愛時,哭著推門而出,邊跑邊喊:“我不干!我不干!” 7此事就此作罷。
1937年10月,抗大六隊隊長黃克功與學員劉茜戀愛后,強迫婚姻不成,槍殺女方。陜甘寧邊區(qū)高等法院公開宣判黃克功死刑,震驚延安上下。黃克功公審大會上,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張聞天講話,強調“戀愛是基于雙方同意的自由行為。強迫,威脅,甚至用殘忍的手段去殺害對方的生命,這是資本主義社會反動意識的作祟。這絕不是一個共產(chǎn)黨員應有的行徑” 。8在民族戰(zhàn)爭生死存亡的關頭,他希望青年們不談戀愛最好,如果戀愛不能避免,就必須遵循正確的戀愛觀去發(fā)展。隨后,毛澤東在抗大專門講述革命隊伍里的戀愛問題,進一步強調戀愛必須遵循三項原則:一是政治一致,二是雙方自愿,三是不妨礙工作。要提倡工作第一,絕不能戀愛第一,更不能“若為戀愛故,萬事皆可拋” 。9
所以,“臨時夫人”一說,實際上是革命隊伍里有正義感的人們,對于個別外國專家不道德行為的一種嘲諷,也是對個別涉外工作女同志處事不周,行為不檢的一種惋惜,表達的是一種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的痛恨怨懟情緒。
“杯水主義”是一種獵奇的誤讀
所謂“杯水主義”,是俄國社會主義革命勝利初期,一小部分激進分子在革命的旗號下,鼓吹消滅家庭,婦女國有化,認為在共產(chǎn)主義社會,滿足性欲的需要就像喝一杯水那么簡單。這種極端無政府主義思潮曾經(jīng)引起部分青年思想混亂,并導致一定范圍和一定時期性生活的放縱。列寧曾經(jīng)指出:“這個出名的杯水主義完全不是馬克思主義的,甚至是反社會的?!?0蘇維埃政府曾經(jīng)采用嚴厲的手段,對這種“杯水主義”思潮及其行為進行批判和彈壓。
中國現(xiàn)代革命首先是思想革命、政治革命和社會革命,直接表現(xiàn)為一系列的解放運動,運動中涌現(xiàn)出大量的叛逆者、逃亡者和理想追求者。走出家庭,叛逆社會,拋棄“三從四德”的舊式道德倫理,是青年知識女性踏上革命道路的必然開始。這場革命從來不提倡性解放、性自由,但在舊倫理已經(jīng)被委棄,新道德還沒有建立起來之際,婚姻自由與性自由也曾一度被曲解過。
大革命時期的湖南郴州,有一批熱血青年投身革命?!斑@些男女學生白天走上街頭巷尾或深入農村,開展宣傳發(fā)動工作,晚上回來卻是又唱又鬧,瘋瘋癲癲的。夜間男女也不分,幾個人擠在一張床上,深更半夜還吵吵鬧鬧的。……他們以為現(xiàn)在解放了,男女平等了,男女也可以不分了?!?11這種極端行為很快就被革命組織制止了,進入革命根據(jù)地時期,革命隊伍就逐漸建立起婚姻制度、結婚紀律、戀愛條件,強調革命道德,在條件可能的情況下也很注重結婚儀式。
1931年11月,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執(zhí)行委員會第一次會議討論通過婚姻條例,明確規(guī)定,“確定男女婚姻,以自由為原則”,“實行一夫一妻,禁止一夫多妻” 。12中央紅軍長征到達陜北后,一度沿用該婚姻制度。1939年4月,陜甘寧邊區(qū)政府頒布《陜甘寧邊區(qū)婚姻條例》,共22條。該條例依據(jù)“民權主義之根本精神與陜甘寧邊區(qū)之實際情況”而制定,“男女婚姻照本人之自由意志為原則。實行一夫一妻制,禁止納妾”。“男女結婚須雙方自愿,及有二人之證婚。”“結婚之雙方得向當?shù)卣蚴姓埱蠼Y婚登記,發(fā)給結婚證。”“有配偶者,未經(jīng)離婚,不得重為結婚。”13 1944年3月,該婚姻條例經(jīng)修訂歸并為15條,重新頒布,增加大生產(chǎn)運動中動員一切社會力量參加生產(chǎn)勞動內容。1946年4月,陜甘寧邊區(qū)政府頒布新的《陜甘寧邊區(qū)婚姻條例》,共16條。
處在戰(zhàn)爭環(huán)境,這些法律條文的執(zhí)行是有一定限度的。為了提高革命隊伍的戰(zhàn)斗力,延安時期對革命同志的戀愛婚姻還有嚴格的組織紀律要求,尤其是共產(chǎn)黨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隊伍里,有比法律更堅硬的戀愛結婚條件,形成不可逾越的戀愛政治規(guī)矩。主要有“二五八團”和“三五八團”之說。前者為:25歲,8年軍(干)齡,團級干部;后者為:男女雙方必須有一方是團級干部,雙方都是黨員且有3年黨齡,雙方年齡之和為50歲。這些具體的組織規(guī)定,是各地各部門自行擬訂的,執(zhí)行中也時常因人而異,因事而異。比如,當時駐守在米脂的八路軍三五九旅規(guī)定的婚姻條件就寬松得多:紅軍時期入伍的連以上干部、抗戰(zhàn)時期入伍的團以上職務,年齡在28歲以上,即可就地解決婚姻。
“蘆溝橋事變”后,出任抗大政治部主任的莫文驊感覺到,隨著革命女青年的到來,婚戀情況也多起來。為了不影響學習,他在征得毛澤東的同意后,抗大政治部做出決定,要求學員學習期間不準談戀愛、不準結婚??墒遣痪?,抗大一位校領導干部沒有報告,就與女學員結婚了。毛澤東一紙手令,將該領導撤職,并降一級使用。后來,抗大發(fā)生黃克功案件,大家知道問題嚴重了,對戀愛結婚的紀律要求更加嚴格。
八路軍一二九師深入晉察冀地區(qū),在與日偽軍的“掃蕩”與反“掃蕩”斗爭嚴酷環(huán)境中,執(zhí)行嚴格的戀愛婚姻“二五八團”條件管控,平時的民主生活會,整風運動中的思想清潔、組織審查,開展廣泛的批評自我批評,對照檢查,人人過關。早已進入青春期后的大齡青年,普遍都經(jīng)歷過性壓抑的集體生活?!霸谲妳^(qū)規(guī)定那種所謂‘團級以上干部才準結婚,因此一般青年在未達到團級干部而進行戀愛則認為是不正確的、思想意識不良的,被批評。縱或兩人情投意合也不能解決,這樣引起許多同志差不多普遍的不滿,影響到情緒的不安、工作的消極,甚至發(fā)展到動搖地步。曾有過因戀愛不能解決而自殺的,有一個指導員(平遙的,系高中學生),估計自己不能升到團級干部,而永無結婚的可能,因而提出退黨……” 任何規(guī)章制度都是針對具體問題的,制度執(zhí)行起來只能一視同仁。通過思想疏導,紀律教育,整風運動,以及自我修養(yǎng),革命隊伍的青年男女絕大多數(shù)都能夠接受戰(zhàn)爭現(xiàn)實,遵守戀愛婚姻制度。
全面抗戰(zhàn)爆發(fā)后,中共領導的安徽省抗敵后援會各縣流動工作隊30余人,三分之二是大學生,青年男女們整天在一起難免會產(chǎn)生好感和愛戀之情。遇到這種情況,主持工作的幾位共產(chǎn)黨員就會召開民主生活會,組織開展思想斗爭,將這種“小布爾喬亞世界觀”批得體無完膚,“那陣勢簡直就是斗地主,直到兩個人痛哭流涕,表示一定‘痛改前非”。
丁玲率領西北戰(zhàn)地服務團從延安出發(fā),到山西抗日前線進行戰(zhàn)地服務。團員之間過著軍事化生活,每周一次集體生活檢討會,開展批評自我批評。
1937年5月,駐留延安作深入采訪的美國記者海倫·斯諾(尼姆·威爾斯)發(fā)現(xiàn),“清教主義、禁欲主義以及斯巴達主義的哲學,主宰著延安的一切”?!盁o論男女,魯莽、放肆,也屬禁忌之列,這種習俗,至今仍然如此。對女性來說,試圖引人注目的言行,都被看作‘政治上的不可靠。在這支道德上極端拘謹、紀律非常嚴明、為革命不惜犧牲一切的軍隊里,一切羅曼蒂克式的風流韻事,不得不盡量避免。”14延安革命隊伍集體生活的原則,是團結緊張,嚴肅活潑。周末時間,男女青年有交際舞會,但男女交往必須遵守嚴格的紀律和規(guī)矩。
有研究者認為,1938年以前,“延安男女青年的交往還比較自由,十月革命后蘇俄科倫泰夫人的‘杯水主義一度流行,一些重要干部率先‘與傳統(tǒng)作徹底底決裂,上行下效,‘打游擊和‘革命的戀愛成為新生活的一項標記”。顯然是一種誤解和誤讀。
亞歷山德拉·米·柯倫泰(1872~1952),1914年參加布爾什維克黨,1917年進入黨的中央委員會,1920年擔任黨的婦女工作部部長,1922年從事外交工作,曾任蘇聯(lián)政府駐瑞典大使,被稱為世界第一位女大使、女權主義者先驅。她在自己的小說中描寫的“杯水主義”現(xiàn)象,被中國讀者誤解為作者的生活主張。其實,柯倫泰本人不是提倡“杯水主義”,相反,她是在自己的革命生涯里,切身感受著革命所帶來的婚姻迷亂,并提出深刻的批評和反省。造成“杯水主義”的原因,一則革命生涯常分手,生死未卜,朝不知夕;二則革命侵占了幾乎所有的個人生命空間,個體性欲的解決,“我們只是利用所許給我們的那極短的幾個鐘頭內的自由——(絲)毫沒有束縛,也沒有責任……當然的,時??傆袀魅静〉奈kU”。她驚嘆的不只是肉體的痛苦,而是真實情感的流失,幸福愛情的淪喪。她憂患的是革命對人性的異化,集體行為對個人情感的擠軋與扭曲。如果科倫泰夫人是一位倡導“杯水主義”者,那么,列寧在抨擊并彈壓“杯水主義”現(xiàn)象時,怎么可能容許她留在蘇聯(lián)政府擔任要職呢。
1937年4月,學校春假期間,北平燕京大學十位同學結伴,沿著埃德加·斯諾走過的路線到訪延安。當初陪同斯諾到陜北,然后留在革命隊伍里,改名為黃華的同學王汝梅,熱情接待他們,安排他們白天遍訪中共領導人和延安名流,晚上與新朋故舊海闊天空,無所不談。其中涉及泛化“打游擊”的話題。在窯洞里昏暗跳動的蠟燭光影中,大家自由自在地坐在土炕上。外交部負責接待的王友平介紹說:“結婚,這里是再也自由不過的事,沒有什么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也不必換戒指、登報啟事,只要登記一下就可以同居了。雖然結婚容易,但是結婚以后彼此要負責任,不能再與別人談戀愛。已婚者在沒有離婚前,若是再愛別人,法律要處分他的。有些男女為了要多享受幾次戀愛的滋味,今天和這個好一陣,明天又和那個好一陣,老是不結婚,這樣一來,這個為之不安,那個為之彷徨,這是戀愛場中的游擊戰(zhàn)?!边@種戀愛階段在所難免的憂慮不決、游移不定現(xiàn)象,不違規(guī),沒犯法,可能影響不好?!斑@種戀愛場中的游擊,是一種毛病,不是一個好現(xiàn)象。我們共產(chǎn)黨不能允許毛病侵犯到自己的身上來,勇敢地打退這不良的風氣了?!?15當時,陳賡、溫濤等都在場,大家有問有答,其樂融融。
青年學生初次進入革命隊伍,在學習生活中對于“游擊戰(zhàn)”這個軍事概念感覺很新奇,于是活學活用,泛用化用到幾乎所有生活工作領域。
至于個別男女之間出現(xiàn)的婚外通奸行為,是個人道德敗壞,生活腐化,革命隊伍始終堅決批判之,懲罰之,清除之。
“扔孩子”是一種不敬的妄議
革命婚姻中的健康男女,在不具備有效節(jié)育手段的情況下,自然就有懷孕、生育現(xiàn)象。戰(zhàn)爭環(huán)境,行軍途中,遇到婦女生產(chǎn),無法撫養(yǎng)孩子的時候,只有把孩子托付給當?shù)乩相l(xiāng)。這種令人揪心的情景,被有些學者稱為中共有組織安排的“扔孩子”的傳統(tǒng),是有悖于歷史事實,也有違于學術良知的。
中國現(xiàn)代革命戰(zhàn)爭曾經(jīng)以消滅對方有生力量為手段,曠日持久的戰(zhàn)爭對于雙方所消耗的人口資源都是巨大的。于是,盡快補充兵源,保護兒童,就顯得非常重要。早在1930年12月,江西中央蘇區(qū)就頒布了保育兒童的決定。1938年7月4日,在延安成立陜甘寧邊區(qū)戰(zhàn)時兒童保育分會,作為全國性組織的分支機構,負責收容流亡兒童,以及抗日將士子女。按總會規(guī)定,所有被收容的孩子每月發(fā)給生活津貼5元,到1939年5月增至6元 16。1941年1月,陜甘寧邊區(qū)政府頒布新的保育兒童決定,其中明確規(guī)定,“嚴禁打胎。有特殊情形,經(jīng)醫(yī)生證明及當?shù)卣鷾?,才可?jīng)醫(yī)生打胎;私自打胎者以犯罪論”。私生子與一般嬰兒享有同等待遇?!爸軞q以前之嬰兒,無論由母親養(yǎng)育或雇人養(yǎng)育,每兒每月均發(fā)保育費10元;周歲以后的嬰兒,領取半成的伙食糧費,并發(fā)給保育費5元,不領伙食費者仍發(fā)10元。” 17每月10元的概念,除去物價上漲的因素,就賬面數(shù)字而言,是八路軍師長的雙倍標準。這個時期,八路軍津貼每月標準是:戰(zhàn)士1.5元,排長2元,連長3元,營團長4元,師長5元,毛澤東主席和朱德總司令的津貼也是每月5元。
“兒童是民族的后代,是新中國的建設者,是我們婦女的快樂和幸福?!?18延安和陜甘寧邊區(qū)兒童都可以享受保育和免費教育的權利,但限于條件并非每個孩子都能夠寄托在托兒所或幼兒園。
不能墮胎,只有生育。戰(zhàn)爭環(huán)境,條件簡陋,知識女性接受革命婚姻后,幾乎都要經(jīng)歷血淋淋的生產(chǎn)事實,有的甚至是生死考驗。革命女青年們作為妻子和母親,在為人類繁衍生育所經(jīng)受的苦難與折磨,流血與傷心,是男同志們和其他非親身經(jīng)歷者所難以想象的。作為女人,她們承受了別人難以承受的苦痛;作為母親,她們付出了別人不能付出的慈愛。
1928年5月至1937年8月,賀子珍與毛澤東的婚姻,是在井岡山斗爭、中央蘇區(qū)反“圍剿”和長征途中度過的。九年婚姻,賀子珍懷孕生育六次,只有李敏一個孩子養(yǎng)大成人,其他都夭折或托付給老鄉(xiāng)了。“她生孩子生怕了!” 19不僅嚴重損害了自己的身體,患上貧血癥,暈倒在抗大廁所里;而且被迫抱送給老鄉(xiāng)托養(yǎng)的孩子,一次次撕扯著她的母愛之心。1949年11月,賀子珍委托妹妹賀怡到贛南尋找曾經(jīng)托付失聯(lián)的孩子,不料賀怡遭遇車禍去世,此后賀子珍不愿再提往事。
1937年1月23日深夜,西路軍后勤部隊從甘肅臨澤守衛(wèi)戰(zhàn)中突圍出來,向倪家營子方向轉移,靠攏紅三十軍駐地。部隊走到一個叫三沙里嘴子的地方,又遭到馬家軍的襲擊。農歷寒冬臘月,河西走廊滴水成冰。在伸手不見五指的夜晚,遠處隱約傳來敵人騎兵紛至沓來的嘶喊聲,張琴秋卻要臨產(chǎn)了。情急之中,戰(zhàn)友們紛紛打開自己的背包,用雙手舉起被子,如同一頂帳篷,將產(chǎn)婦圍在里邊。醫(yī)生以最快的速度完成接生任務?!皨雰航瞪?,盡管衛(wèi)生員馬上脫下自己的衣服,并把藥箱里所有的棉花都抓出來,迅速地包裹嬰兒,但嬰兒始終沒有發(fā)出啼哭聲?!?20摸著漸漸失去熱量的新生兒,醫(yī)生無法挽救這個小生命,來不及征求產(chǎn)婦意見,就吩咐身邊的人,就近扒一個小坑,將死嬰埋葬了。軍情緊張之極,這個小生命是男是女都沒顧得上看。沒有擔架,剛分娩后的張琴秋只好由大家攙扶著走。拂曉前,當突圍部隊快要抵達目的地時,張琴秋因產(chǎn)后失血過多,又沒有休息而昏迷過去。從此她就再也不能生育了。
這些為人之母的革命女性,不是沒有母愛之心,而是陷于母性與革命性的兩難矛盾困境。但革命對于革命者來說,總是第一位的。于是,就出現(xiàn)了將孩子送給老鄉(xiāng)臨時撫養(yǎng)或永久撫養(yǎng)的事情??上?,陜北老鄉(xiāng)們家里的條件之簡陋,又往往是出乎想象的。這更成了年輕母親們的心痛,因為孩子畢竟是從自己身上掉下來的肉呀。
石瀾在延安整風運動中生下孩子,但覺得最痛苦的是生下孩子后又被迫送走孩子?!?943年我生了第一個兒子以后,用乳汁哺育了將近一個月,當嬰兒第一次向我發(fā)出天使般的微笑時,我是多么地陶醉??!但就是在這時,上級卻通知我,要我把嬰兒送給別人,而且聯(lián)系好了,送給王家坪附近的一戶農民。因為舒同要到前方去,我必須隨他同行。這是大局,我別無選擇。當我把自己的幼兒,從懷中用雙手托起交給一個陌生農婦時,我的心都要碎了。我這個年僅26歲的小母親支撐不住自己的身體,昏倒在農婦的家門前。” 21當她強忍著心痛,整理好行裝,卻并非要上前線,而是被懷疑是特務,將她隔離審查。
在戰(zhàn)爭中分娩,在斗爭中送走孩子,所有這些無可選擇的經(jīng)歷,無可奈何的經(jīng)驗,在消耗革命女性颯爽英姿的同時,更煎熬著她們的母愛之心?!案锩峭纯?,其中也必然混有污穢和血,決不是如詩人所想象的那般有趣,那般完美;革命尤其是現(xiàn)實的事,需要各種卑賤的,麻煩的工作,決不如詩人所想象的那般浪漫……” 22戎馬倥傯,曠日持久的中國革命戰(zhàn)爭,使得每一段革命婚姻的背后,幾乎都隱藏著辛酸血淚;每一個被送養(yǎng)托付給老鄉(xiāng)的孩子背后,都飽含著革命母親撕心裂肺的不忍和疼痛。在這樣一個特殊而敏感的學術話題面前,任何尋章摘句的戲說難免不是一種褻瀆,任何獵奇涉艷的調侃難免不是一種輕狂不敬,任何不負責任的指責都難免不是一種學術失范行為。
(作者為上海社科院文學研究所副所長)
責任編輯 崖麗娟 王嵐
注釋:
1.沈容:《紅色記憶》,第97頁。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2005年版。
2.周幼馬:《我的叔叔阿洛夫》,《縱橫》(京),2013年第2期、第3期。
3.蕭軍日記1943年5月14日?!妒捾娙返?9卷第103頁。華藝出版社,2008年版。
4.郁蘭:《我在延安生活時期那些難忘的往事》,http://www.sinotimes.com/487/up_art/p21.htm。
5.參見蔣巍、雪揚《延安女性風景》,第171頁。作家出版社,1996年版。
6.于若木致其長兄于道泉信,1939年5月28日。見《陳云年譜》,上卷第219~220頁。中央文獻出版社,2000年版。
7.莫文驊:《莫文驊回憶錄》,第349~350頁。解放軍出版社,1996年版。
8.參見舒湮《戰(zhàn)斗中的陜北 · 延安行》,第40~41頁。文緣出版社,1939年版。
9.參見何啟君《情系延安》,第53頁。新華出版社,1998年版。
10.[德]克拉拉·蔡特金:《筆記摘抄》,見《回憶列寧》,第5卷第45頁。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11.曾志:《一個革命的幸存者——曾志回憶錄》,上冊第51~52頁。廣東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12.《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婚姻條例》(1931年11月28日公布),見《中央革命根據(jù)地史料選編》,下冊第194~195頁。江西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13.《陜甘寧邊區(qū)婚姻條例》(1939年4月4日公布),見《陜甘寧革命根據(jù)地史料選輯》,第1輯第40~41頁。甘肅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14.[美]海倫·斯諾:《我在中國的歲月——海倫·斯諾回憶錄》,第303頁。中國新聞出版社,1986年版。
15.任天馬:《活躍的膚施》,第27~28頁。上海雜志公司,1938年版。
16.《陜甘寧邊區(qū)戰(zhàn)時兒童保育分會一年來的工作總結和今后工作的方針》《新中華報》(延安),1939年7月28日。
17.《陜甘寧邊區(qū)政府關于保育兒童的決定》(1941年1月),見《陜甘寧革命根據(jù)地史料選輯》,第1輯第80頁。甘肅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18.《祝戰(zhàn)時兒童保育會成立一周年》,《新中華報》(延安),1939年3月10日。
19.王行娟:《賀子珍之路》,第227頁。作家出版社,1991年第2版。
20.謝燕:《張琴秋的一生》,第120頁。中國紡織出版社,1995年版。
21.石瀾:《我與舒同四十年》,第93~94頁。陜西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22.魯迅:《二心集·對于左翼作家聯(lián)盟的意見》,《魯迅全集》,第4卷第233頁。人民文學出版社,1981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