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錦錦
“十月二十二,偉大的那一天,嘩啦啦砸開了鐵索鏈,咱們的鄭州解放了!翻開霧云見晴天。市民十六萬,受苦又受難,盼來了共產(chǎn)黨拯救咱……”這是現(xiàn)存于鄭州市檔案館的《鄭州解放之歌》的歌詞,見圖1。這首歌被一位鄭州老人張純潔哼唱了整整71年。
圖1 鄭州解放之歌詞譜(張純潔提供)
那么,這首歌當年是怎么唱響的?歌曲背后都有哪些鮮為人知的故事呢?
1948年10月22日24時,新華社從鄭州前線發(fā)出急電,“我中原人民解放軍于今日占領(lǐng)鄭州。守敵向北面逃竄,被我軍包圍于鄭州以北黃河鐵橋以南地區(qū),正殲擊中。鄭州為平漢、隴海兩大鐵路的交點,歷來為軍事重鎮(zhèn)……”第一時間向全國傳遞出鄭州解放的消息。當時還是中學生的張純潔才15歲,“我從來沒吃過那么好吃的大米,也就是在那時,我和同學們都學會了《鄭州解放之歌》。后來我才知道,只有鄭州才有解放之歌,別的城市都沒有,據(jù)我猜測,很可能是寫歌的人在南下或東行的戰(zhàn)斗中犧牲了”。
在張純潔的記憶里,1948年10月22日下午,鄭州天氣非常晴朗,大街小巷都淹沒在歡樂的海洋里,到處是慶祝解放的人群。
從這天起,張純潔和同學們每天吃過飯就列隊去大同路東頭的原國民黨綏靖公署大禮堂學唱歌、學秧歌,跟軍管會的同志一起上街宣傳,書寫標語和張貼“保護民族工商業(yè),恢復社會秩序”的布告,他們還將解放軍愛護群眾的紀律排練成小話劇進行宣傳演出。“從此,一切都和過去不同了,大家都由衷地感覺到幸福。鄭州到處散發(fā)著朝氣蓬勃、奮發(fā)向上的氣息……”這是1988年在紀念鄭州解放40周年征文活動中,張純潔的獲獎文章《難忘的一天》中的一段話。
張純潔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學會了《鄭州解放之歌》。他回憶說,當時教他們唱這首歌的是一名軍管會的干部,他們感覺歌曲歡快流暢、朗朗上口,一上午就學會了。特別是他們幾十個人一起合唱時,高亢有力,振奮人心。此后,他們這些青年學生就走到大街上,排著隊,打著小紅旗,邊走邊唱這首《鄭州解放之歌》,有很多過往的群眾駐足觀看,有的還跟著吟唱。張純潔說:“當時這首歌經(jīng)常響徹街頭巷尾,在鄭州解放兩三年后還能聽到有人在唱呢。”
1988年10月6日,在鄭州即將迎來解放40周年之際,張純潔的文章《難忘的一天》在《鄭州晚報》刊載,文章的開頭,就是這首歌的第一段。當時,正在籌備解放40周年文藝晚會的鄭州電視臺文藝部主任王耿看到這篇文章之后,邀請張純潔去試唱、錄音,并根據(jù)錄音整理出了《鄭州解放之歌》詞曲。在鄭州解放40周年文藝晚會上,開場演唱的就是這首《鄭州解放之歌》。
實際上,《鄭州解放之歌》有三段歌詞,但在鄭州解放40周年的時候,張純潔對第二、第三段的歌詞已記得不太完整。為了個別字詞的準確性,在此后的10年中,他一直苦苦回想著,多次到檔案館、圖書館翻閱查找相關(guān)資料,并通過聯(lián)絡(luò)“鄭州解放戰(zhàn)友會”的老同志幫助回憶,直到1998年鄭州解放50周年時,張純潔才將整理完整的《鄭州解放之歌》交給了鄭州市委。
新中國成立時,張純潔還是個初中生,如今已成耄耋老人。尋找失傳的《鄭州解放之歌》,他用了整整十年;為了宣傳、教唱這首歌曲,他奔走呼吁20年。鄭州這座既古老又年輕的城市,因為這個老人的執(zhí)著,多了一件近代文物。
1998年10月13日,《鄭州解放之歌》被《鄭州晚報》完整刊載。2009年這首歌被鄭州市檔案館永久收藏,紫荊山、碧沙崗公園里的合唱團還把這首歌作為經(jīng)典曲目,并于2012年10月,被重新錄制,放到視頻網(wǎng)站傳播,這首老歌重新煥發(fā)了青春。
退休后的張純潔老人自費印了上萬張歌單傳發(fā)給市民,只要一有機會,他就到學校、公園教唱這首歌。抑揚聲調(diào)里珍藏著他對家鄉(xiāng)鄭州的深深摯愛,也唱響了一個城市重獲新生的榮光時刻。他說這不僅是為了懷念過去,更是享受如今的幸福生活。
偉大時代呼喚偉大精神。我們唯有保持革命戰(zhàn)爭年代的精神,才能永保共產(chǎn)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堅持堅定執(zhí)著追理想、實事求是闖新路、艱苦奮斗攻難關(guān)、依靠群眾求勝利,讓紅色精神放射出新的時代光芒,把革命先輩開創(chuàng)的偉大事業(yè)不斷推向前進。
(作者單位:鄭州市檔案館? 來稿日期:2019-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