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豪妍,薛 雪,劉 浩,麥銳楷,湯慶發(fā)
(1 廣東食品藥品職業(yè)學院,廣東 廣州 510520;2 南方醫(yī)科大學,廣東省中藥制劑重點實驗室,廣東省中藥制劑技術工程實驗室,廣東 廣州 510515)
巴戟天(Morindaofficinalis)為茜草科(Rubiaceae)多年生攀援木質(zhì)藤本植物巴戟天(MorindaofficinalisHow.)的干燥根,始載于《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為“四大南藥”之一,具有補腎陽、強筋骨、祛風濕的功效,被譽為“補腎陽之要藥”。臨床上用于治療陽痿遺精、宮冷不孕、月經(jīng)不調(diào)、少腹冷痛、風濕痹痛和筋骨痿軟等癥,是歷代醫(yī)家常用藥物之一[1-3]。
鹽炙是巴戟天最傳統(tǒng)的炮制方法之一,制后專入腎經(jīng),溫而不燥,以補腎壯陽為主,且作用緩和,久服多服無傷陰之弊[4]。巴戟天炮制前后藥性和藥效發(fā)生了變化,必然是伴隨成分的變化而產(chǎn)生的,故本文采用蒸餾水、95%乙醇和氯仿三種溶劑巴戟天和鹽炙巴戟天,HPLC法考察鹽炙前后化學成分的變化。
Agilent 1260高效液相色譜儀,美國安捷倫科技有限公司;PL602-S電子天平,瑞士Mettler Toledo公司;HH-S4數(shù)顯恒溫水浴鍋,江蘇金怡儀器科技有限公司;N-1100旋轉(zhuǎn)蒸發(fā)儀,日本東京理化機械株式會社;CA-1111冷阱,日本東京理化機械株式會社。
巴戟天藥材來源于廣東德慶,經(jīng)南方醫(yī)科大學藥用植物學教研室劉傳明副教授鑒定為巴戟天MorindaeofficinalisHow.的干燥根。乙腈和磷酸為色譜純,三氯甲烷為分析純,均購自廣州化學試劑廠;水為去離子水。
巴戟天鹽炙品參照《中國藥典》制備:稱取約300 g巴戟肉與6 g食鹽。向食鹽中加入少量水使完全溶解。將食鹽水與巴戟肉混合,攪拌5 min,悶潤5 min至鹽水被完全吸收。放入蒸制容器中,武火加熱,待“圓氣”(即蒸制容器周邊往外冒蒸汽的狀態(tài))時改為文火,蒸制70 min后取出,60 ℃下干燥2 h。未炮制品與炮制品各取少許留樣,其余分別粉碎。
2.2.1 水提巴戟肉與水提鹽巴戟供試品溶液的制備
分別稱取巴戟肉和鹽巴戟10 g于200 mL圓底燒瓶中,加入100 mL蒸餾水浸泡30 min。在80 ℃下水浴回流1 h。分別抽濾,濾渣留樣。濾液使用旋轉(zhuǎn)蒸發(fā)儀在60 ℃下分別蒸干。加入少許蒸餾水,在50 ℃ 100 Hz,超聲復溶50 min。轉(zhuǎn)移到2 mL容量瓶中,加水定容至2 mL。使用0.45 μm微孔濾膜濾過,取續(xù)濾液,即得。
2.2.2 醇提巴戟肉與醇提鹽巴戟供試品溶液的制備
分別稱取巴戟肉和鹽巴戟10 g于200 mL圓底燒瓶中,加入100 mL 95%乙醇浸泡30 min。在80 ℃下水浴回流1 h。分別抽濾,濾渣留樣。濾液使用旋轉(zhuǎn)蒸發(fā)儀在60 ℃下分別蒸干。加入少許蒸餾水與95%乙醇,在40 ℃ 100 Hz,超聲復溶30 min。轉(zhuǎn)移到2 mL容量瓶中,加95%乙醇定容至2 mL。使用0.45 μm微孔濾膜濾過,取續(xù)濾液,即得。
2.2.3 氯仿提巴戟肉與氯仿提鹽巴戟供試品溶液的制備
分別稱取巴戟肉和鹽巴戟10 g于200 mL圓底燒瓶中,加入100 mL氯仿浸泡 30 min。在80 ℃下水浴回流1 h。分別抽濾,濾渣留樣。濾液使用旋轉(zhuǎn)蒸發(fā)儀在60 ℃下分別蒸干。加入少許95%乙醇,在40 ℃ 100 Hz,超聲復溶30 min。轉(zhuǎn)移到2 mL容量瓶中,加95%乙醇定容至2 mL。使用0.45 μm微孔濾膜濾過,取續(xù)濾液,即得。
色譜柱5C18-AR-II(4.6 mm×250 mm,5 μm);流動相為乙腈(A)-0.2%磷酸水溶液(B);梯度洗脫(0~10 min,5%A;10~14 min,5%~37%A;14~25 min,37%~41%A;25~35 min,41%~42%A;35~70 min,42%~50%A)。體積流量1.0 mL/min;進樣量 5 μL;檢測波長277 nm;柱溫30 ℃。
精密吸取5 μL供試品溶液,注入高效液相色譜儀測定,記錄70 min的色譜圖,對各峰面積進行積分。
2.5.1 水提巴戟肉和水提鹽巴戟在炮制前后的成分變化情況
經(jīng)考察比較巴戟肉和鹽巴戟的水提物色譜圖后發(fā)現(xiàn),巴戟肉經(jīng)鹽炙后,出現(xiàn)了新的色譜峰6.05 min(X1)與8.14 min(X2),且X2峰面積是X1峰面積的149%;峰面積減少的峰是18.16 min(X3),峰面積減少了73%。
圖1 水提巴戟肉與水提鹽巴戟HPLC圖譜比較
2.5.2 醇提巴戟肉和醇提鹽巴戟在炮制前后的成分變化情況
經(jīng)考察比較巴戟肉和鹽巴戟的醇提物色譜圖后發(fā)現(xiàn),巴戟肉經(jīng)鹽炙后,出現(xiàn)了新的色譜峰5.89 min(Y1)與7.87 min(Y2),且Y2峰面積是Y1峰面積的772%;峰面積減少的峰分別是18.18 min(Y3)、26.61 min(Y4)、27.77 min(Y5)和31.75 min(Y6),分別減少了88%、51%、47%和42%。
圖2 醇提巴戟肉與醇提鹽巴戟HPLC圖譜比較
2.5.3 氯仿提巴戟肉和氯仿提鹽巴戟在炮制前后的成分變化情況
經(jīng)考察比較巴戟肉和鹽巴戟的氯仿提取物色譜圖后發(fā)現(xiàn),巴戟肉經(jīng)鹽炙后,出現(xiàn)了新的色譜峰5.98 min(Z1)與8.04 min(Z2),且Z2峰面積是Z1峰面積的524%;峰面積減少的峰分別是24.97 min(Z3)、25.55 min(Z4)和26.60 min(Z5),分別減少了83%、82%和61%。
圖3 氯仿提巴戟肉與氯仿提鹽巴戟HPLC圖譜比較
中藥炮制是古人對中醫(yī)長期臨床用藥經(jīng)驗的總結(jié),是古代醫(yī)家才能巧智慧的直接體現(xiàn),有一定的實踐性和科學性。鹽,是日常生活中常見的調(diào)味品之一,最早收載于《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列為中品,性味咸、寒,入胃、腎、大小腸經(jīng)。以鹽為輔料的鹽制法是中藥炮制的常見方法之一[5-6]。
巴戟天經(jīng)鹽炙后,95%醇提取樣品中Y1和Y2處的峰面積在鹽炙后有明顯增加,分別是62倍和33倍;而16 min后的共有峰峰面積都呈現(xiàn)不同程度的減少。水提取樣品中X1和X2處的峰面積在鹽炙后有明顯增加,分別是4倍和150倍;而16 min后的共有峰峰面積都呈現(xiàn)不同程度的減少。氯仿提取樣品中Z1和Z2處的峰面積在鹽炙后有明顯增加,分別是72倍和58倍;而16 min后的共有峰峰面積都呈現(xiàn)不同程度的減少或變化不大。
綜上所述,巴戟天在鹽炙前后成分發(fā)生了較大的變化,此成分變化需要采用對照品進行進一步的確認和研究,并結(jié)合藥效變化,探尋成分和藥效之間的聯(lián)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