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約作者/《建約車評》 孫利
2020 年初,“新冠突襲”擾動汽車供應鏈,引發(fā)“蝴蝶效應”。一輛汽車1 萬多個零件,只要有一個沒有及時到達生產線,汽車就無法下線。如今的汽車供應鏈早已經是全球化供應鏈,即便是個別企業(yè)的停擺,也會引發(fā)供應鏈網絡新一輪的“蝴蝶效應”。在中國最重要的春節(jié)假期,國人甚至放棄了走親訪友的傳統(tǒng)習俗,足不出戶,居家抗疫。很多辛勤的汽車人已經早早開始遠程辦公,開電話會議,和供應商視頻討論交貨計劃,而4S 店的銷售員們,正在家里一刻不停地拿著手機和客戶溝通,拍視頻,甚至直播講解。從2 月中下旬到3 月份,在繼續(xù)嚴防嚴控的前提下,整個汽車供應鏈上的正式復工復產有序展開。但顯然,這一次疫情不僅對供應鏈生產,對全國各個層面的影響是全方位的。這給供應鏈的協(xié)調管理和恢復工作帶來了更大的難度。
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14 天是一個關鍵的數字。這被判斷為病毒的最長潛伏期。一直以來的防控是以14天為一個周期來做準備。在復工時間上,絕大部分省市主要的復工時間在2 月10 日。
從前兩個月疫情分布來看,有三個明顯的地理分界線:全國(湖北省除外),湖北省(武漢除外),武漢市。當前疫情分布的不均勻性,決定了后續(xù)疫情發(fā)展和結束的時間節(jié)點也不一致。社會生產和活動的恢復節(jié)奏也將有所區(qū)別。企業(yè)需要有相應的準備。
還有一個需要特別注意的省份,就是汽車產量第一大省廣東省,自2 月以來的疫情也不容小視,一度確診量僅次于湖北。廣東省也是汽車消費大省,尤其是新能源車,對車市的產量和銷量均有一定影響。
疫情仍在動態(tài)中發(fā)展。在不確定性面前,不能排除極端情況出現,企業(yè)需要緊跟趨勢,隨時做好動態(tài)調整的準備,尤其是要有“底線思維”和“極限準備”。
中國汽車供應鏈已經成為一個復雜的全球化供應網絡。精益生產模式在發(fā)揮其高效、精益的生產效率的同時,也給供應鏈的韌性提出了巨大的挑戰(zhàn)。
突發(fā)事件對供應鏈造成的“蝴蝶效應”般的擾動在過去一再重演。但顯然,這一次疫情不僅對供應鏈生產,對全國各個層面的影響是全方位的。這給供應鏈的協(xié)調管理和恢復工作帶來了更大的難度。
具體到供應鏈企業(yè)端,人員復工難、生產管理難、供應鏈上下交流難、財務運營難將是供應鏈企業(yè)共同面臨的問題。
供應鏈上個別企業(yè)的停擺,可能造成連鎖反應,引發(fā)新一輪供應鏈危機,這對企業(yè)的應急管理能力提出了重大挑戰(zhàn)。
從復工時間節(jié)點上,除了湖北省,其他大部分省份的生產復工時間在2 月10 日左右。
汽車行業(yè)作為勞動密集型行業(yè),企業(yè)員工數量多,人員構成分散,尤其是在生產端,跨省勞務人員多。全國各地的疫情給人員的穩(wěn)定帶來了極大的不確定性,偶然性的病發(fā)將帶來額外的管理難度,企業(yè)需要做好前期調研和應急管理。
員工的歸屬地、身體狀態(tài)、回程路線、到崗時間等信息需要企業(yè)做到及時跟蹤管理。對于來自湖北省的人員,需要更長的觀察和隔離時間。
很多企業(yè)已經通知員工先行在家遠程辦公,通過靈活的辦公策略和線上技術支持,降低傳染風險。對外省尤其是湖北省的回城員工,要求先隔離14天。
但是,不同于職能管理部門人員可以通過遠程辦公,生產線的工作需要大量人員在現場聚集式工作。
近年來,春節(jié)之后的招工難愈發(fā)突出。此次疫情的爆發(fā),將影響到原務工人員的返程規(guī)劃,甚至部分勞務大省的務工人員可能取消外地工作的計劃。再加上目前政府對聚集性活動的限制,大型的招聘活動將會取消,企業(yè)可能面臨招工無門的窘境。
對于大企業(yè)而言,人員儲備多,調整余地更大。但是對很多中小型企業(yè)而言,十幾個員工的缺崗,可能就會造成企業(yè)無法運轉的困境。
“新冠”病毒傳染性強,隱蔽性高,一旦發(fā)現病例,“一人確診,全組隔離”,這會給生產秩序帶來嚴峻的挑戰(zhàn)。企業(yè)需要緊急學習和培訓工作防護措施,并制定安全合理的管理制度,比如安全生產操作規(guī)范、員工身體狀態(tài)跟蹤、公共區(qū)域消毒、人員流動管制等。
但是,生產型工作不可避免地帶來人員的聚集,尤其是在公共活動區(qū)域。更難的是,目前的醫(yī)療物資依然非常緊缺,對生產活動造成巨大困擾。
根據工信部統(tǒng)計信息,疫情發(fā)生之初,全國開足馬力生產可以達到2000萬只口罩/天,已經是去年生產量的近3 倍。但這樣的供應能力是遠遠不夠的,僅僅是上海2000 萬人一天的使用量。
上汽通用五菱為了支援疫情,甚至聯合供應商改造生產線,專門用于口罩的生產,每天提供170 萬只口罩的產能。
很多大城市對口罩等防護用品需求量大,目前防護物資正向醫(yī)療系統(tǒng)傾斜,上海等城市居民必須提前登記預約才能領到口罩,而沒有佩戴口罩的居民禁止外出。
在人員復工后,北上廣深等大城市對口罩的需求量急劇拉升,企業(yè)對防護物資的儲備和管理是一大挑戰(zhàn)。面臨防護用品不足,甚至買不到的困境,在沒有足夠的防護措施下貿然開工,一旦有病例傳播,損失更大。為了平衡防護管理與生產安全,企業(yè)可能采取限產、減少班組數量和班組人員等方式低位生產。
在流通領域,目前的交通管制和人員流動管制依然十分嚴厲,企業(yè)間的商務會面交流幾乎停止。零部件的運輸效率會降低,供貨及時性受到影響。
物流路線規(guī)劃需要提前制定,提早勘探運輸路線,并且做好突發(fā)狀況的準備,比如遇到道路限行,甚至運輸人員感染等情況,要有備用方案。尤其是跨省市物流的長途運輸,不排除物流出現中斷的可能。
出口型企業(yè)要面對復雜的國際問題,通關速度和效率降低,將導致成本提高。
商務交流的暫停和推遲將影響原有項目的開展。尤其是供應鏈企業(yè)間的工程交流和溝通、商務談判等,很多項目被推遲,車企的開發(fā)節(jié)奏受到影響。
大多數地方的復工時間已經至少被推遲10 天,但以當時的疫情形勢,即使復工正常,生產活動的效率將大幅下降,銷售端也將大幅萎縮,企業(yè)產能利用率大幅低于正常水平。
但是,企業(yè)的很多固定支出并不會因為延遲生產而減少。場地租賃費用、設備折舊費用、員工工資等費用并不會因此減少。此外,疫情的出現還會加重企業(yè)在防護措施上的成本投入。
很多制造型企業(yè)的利潤率本就低微。2019 年,汽車行業(yè)的下滑本就讓行業(yè)上下哀鴻遍野,疫情爆發(fā)更是雪上加霜,讓所有企業(yè)承擔了意料之外的財務壓力。
在生產延遲、產能利用不足的情況下,2 月份的財務狀況急劇惡化。尤其是中小型企業(yè),短時間內面臨極大的財務壓力,很多小企業(yè)為了減少損失,不得不停止招工,延期生產。有的小企業(yè)已經被迫停產甚至關門。
從企業(yè)微觀層面看,在供應鏈生產端,2 月份是艱難的復工恢復期。這段時期,由于疫情的不確定性,各地疫情和政策的程度也不盡相同,供應鏈上下復工的節(jié)奏并不同步,各種突發(fā)事件會影響到企業(yè)的正常運營,無論是組織生產,還是需求拉動,都將處于低位運行狀態(tài)。
從復工節(jié)奏上看,2020 年的開工時間較去年推遲10 天,如果扣除原本7 天的春節(jié)假期,相較去年一季度83天,開工時間已經減少為73 天,損失12%。
春節(jié)返城后的2 個14 天非常關鍵。疫情防控依然是最大的挑戰(zhàn),這段時間企業(yè)需要觀察和適應特殊狀態(tài)下的運營,并且需要密切觀察和處理突發(fā)疫情,基本上難以組織大規(guī)模的生產。
即便3 月10 日真的恢復正常的產能,2 月份實際產能預計也只有正常水平的一半,這意味著產能將再損失14天左右。
加上開工延遲,2020 年將損失至少24 天的生產時間,即只有60 天左右的產能。這意味著一季度產能將下滑30%以上。
當然,如上分析并沒有考慮消費端的萎靡,尤其是3 月份消費端的需求恢復,很有可能難以恢復正常水平,能達到80%已經是比較樂觀的估計。
一些機構給出了類似的預測,IHS Markit 估計若到3 月中旬才能恢復正常生產,疫情將導致中國汽車的產能下降32.3%。如果疊加原本一季度的相比2019 年的自然下跌,累計產能將下降39%。
這個判斷也和很多產業(yè)人士的觀點類似。那么,短期內供應鏈是否有中斷的風險?
必須看到,這種風險是存在且巨大的。個別企業(yè)的停擺可能引發(fā)供應鏈網絡新一輪的“蝴蝶效應”。
事實上,供應鏈企業(yè)推遲復工,已經造成海外車企停產。
如今的汽車供應鏈早已經是全球化供應鏈。中國擁有全世界數一數二的供應鏈產業(yè)體系,憑借勞動力成本和本土市場需求巨大的優(yōu)勢,不僅滿足中國本土市場的需求,也在不斷對外輸出。很多外資在華直接投資和合資的零部件公司,比如博世、大陸集團、舍弗勒等,他們的產品不僅面向中國,也面向海外。
此次疫情突發(fā),海外車企沒有春節(jié)假期,在春節(jié)前沒有收到疫情預警,中國供應鏈的突然停工,讓海外車企的準備和庫存明顯不足。在2 月份,中國大部分的供應鏈企業(yè)都處在艱難的產能恢復期,海外市場將受到明顯的沖擊。
除了產能爬坡難,目前中國對外出口的渠道和效率也受到影響。多個國家已經宣布暫停中國人員入境至少2 周,商品流通因疫情檢疫需要更多的時間和倉儲、運輸成本,這將降低中國供應鏈的成本優(yōu)勢,也將嚴重影響供應鏈效率。
因此,對中國供應鏈市場依賴度高的車企在這次疫情中首當其沖。韓國現代汽車第一個“喊?!?。韓國市場離中國市場近,而且本國的汽車產業(yè)鏈相對較弱,對中國汽車供應鏈的依賴度非常大。2019 年,韓國從中國進口汽車零部件價值達15.6 億美元,相較2018 年的14.7 億美元增長6.1%。
2 月4 日,據路透社報道,韓國現代面臨零部件供應鏈斷裂的局面,此次停產或涉及其位于韓國的7 家工廠,停產的原因在于線束短缺,該零部件主要從中國采購。有消息稱,韓國雙龍汽車也將于近期關閉韓國普永澤工廠,起因同樣是中國工廠斷供零部件。
2 月6 日,據路透社報道,FCA發(fā)出警告,如果中國零部件供應商無法恢復生產,其在歐洲的一家工廠可能在兩到四周內停產。
對國內的車企而言,主機廠和供應鏈企業(yè)處在同一個大的社會背景之中。在復工節(jié)奏上,更容易保持同步。
在“不出門,不添亂”的大環(huán)境下,短期內市場因需求總量下降,產能的總體需求不大,因此中國車企對產能恢復的需求短期內沒有海外車企迫切,但是不同車企間情況也會有所不同。
根據中國汽車流通協(xié)會的數據,2019 年12 月,中國汽車經銷商庫存系數為1.33。
但是車企之間表現不盡相同,其中合資和高端品牌庫存量較低,自主品牌庫存較大。從庫存量看,合資車企的產能恢復需求更迫切。
庫存的邏輯必然遵循熱門車庫存低、冷門車庫存高。庫存深度較大的車企主要是2019年市場表現較差的車企,2019 年12 月,庫存深度超過2 個月的品牌有10 個,最高的4 個品牌為:長安福特、一汽馬自達、寶駿、東風英菲尼迪。
在購車環(huán)境更加惡劣的情況下,消費者會簡化購車決策,熱門車型需求更高,反應到車企端,合資車企和熱門車型對產能需求更為迫切。
結合2019 年中國汽車市場車企表現,日系在國內的受歡迎程度在上升,德系雖然銷量下跌,但是市占率在提高。對市場表現出色的日系和德系車企,短期內的產能需求更強烈,受疫情影響更大。
日系品牌普遍對精益生產的控制更為嚴苛,庫存位低、市場需求量大的情況下,其對產能的恢復需求更強。但是,湖北作為東風本田和東風日產的主生產基地,疫情對本田和日產的打擊很大。
熱門車型和庫存位低的車企,產能爬坡困難,有可能面臨供應鏈中斷的風險。
汽車供應鏈具有“木桶效應”,一輛汽車1 萬多個零件,只要有一個沒有及時到達生產線,汽車就無法下線。
疫情在湖北省,尤其是武漢的發(fā)展,已成為最大的變數,給供應鏈的斷裂帶來巨大風險。
2019 年,湖北省汽車產量為224萬輛,排名中國第四,占據全國8.8%的產能,而武漢占據了湖北80%的產能。
武漢的汽車供應鏈體系同樣發(fā)達,汽車零部件公司有650 家之多,不僅供應武漢本地市場,也向全國以及全世界輸出產品。武漢的疫情對汽車供應鏈沖擊力更大,持續(xù)時間更久。
零部件領域,包括麥格納、博世、李爾、偉巴斯特等巨頭在武漢均有工廠。
博世CEO Volkmar Denner 已經表示:“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可能影響嚴重依賴中國的全球汽車供應鏈。我們需要等待事態(tài)的發(fā)展,如果這種情況繼續(xù)下去,將可能影響全球供應?!?/p>
偉巴斯特因7 名員工罹患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該公司已將其位于德國斯多克道夫的工廠暫時關閉。中國是偉巴斯特在全球最大的單一市場,份額占全球三分之一,而武漢工廠又是偉巴斯特全球最大工廠,正受到疫情的巨大沖擊。
國內車企中,對湖北省供應鏈依賴度高的車企,將受到湖北疫情的持續(xù)沖擊,部分車型有可能停產。甚至可以說,何時湖北省和武漢能夠恢復正常的生產秩序,中國的汽車供應鏈才能得到真正的恢復。
在艱難的時刻,供應鏈上下游的零部件企業(yè)和主機廠需要更有效的協(xié)同工作。尤其是主機廠,作為整個供應鏈網絡的核心,在信息流的協(xié)調和共享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合理調整供應鏈上下游的經營指標和KPI。供應商目前普遍面臨不小的財務壓力,尤其是弱勢的國內中小型供應商,主機廠如果在付款周期和付款條件方面不能給予零部件企業(yè)足夠的支持,國威科技的破產可能繼續(xù)重演。
短期內,降低甚至放棄對經銷商的考核指標,讓經銷商在資金鏈上緩口氣。實際上,已經有車企在給經銷商松綁。
通過信息系統(tǒng)和管理流程,及時掌握和分享供應鏈上的疫情、物流、信息流、資金流等關鍵信息。
在當前緊急情況下,車企在數字化和網絡化方面的管理將發(fā)揮重要的作用,信息的透明將有助于車企充分掌握和調度供應鏈,打造敏捷的供應鏈體系。
包括零部件的風險分類、庫存管理和生產跟蹤。部分零件要跟蹤到二級甚至三級。
在零部件企業(yè)評估體系里,除了質量、供應和財務風險評估,需要強化人事和地域分級管理。
對供應商所在地進行有效分類管理,至少應分為進口、本地、全國(除湖北?。⒑笔?、武漢市。根據不同地區(qū)的疫情和零件特點,制定庫存和采購規(guī)劃,在供貨源上,需要考慮備選方案。對來自湖北省的零部件供應商要有針對性的管理和安排。
供應鏈具有牛鞭效應,當下銷售端情況也異常復雜,主機廠要根據市場變化,合理規(guī)劃不同工廠和產品組合的生產以及供應計劃,爭取損失降到最小。熱門車型的產能需要重點關注,并及時將信息傳遞給上下游企業(yè)。此外,還需要合理安排生產班次,把可能出現員工缺勤導致的產能損失降至最低。
總體上,在疫情未全面結束之前,抗擊疫情依然是企業(yè)工作的重中之重。越過艱難的恢復期之后,進入第二季度產能問題將基本得到解決。
但是,生產的恢復,不代表銷售的恢復。甚至,在銷售端,車企面臨的挑戰(zhàn)更為艱巨。
車市的銷量表現,目前將是產能供給、交易環(huán)境、購車需求三者之間的角力。但是這三股力量,也隨著疫情的發(fā)展和經濟生產的恢復,在動態(tài)中不斷調整和變化。
根據對產能的分析,2 月份是一個異常艱難的月份。一季度產能損失將在30%以上,一季度之后,相信國內疫情將得到很大程度的控制,產業(yè)鏈經歷了近2 個月的磨合和準備,已經有了成熟的操作模式,產能恢復的困難很小,即使有影響也將是個別案例。
在交易環(huán)境上,根據目前的政府管制策略,3 月份之前很難恢復大規(guī)模的聚集性活動。這段時間,依然將是線上銷售為主,即使是線下消費,也需要錯峰出行,經銷商的客流將維持在低位運轉。
在線上決策流程簡化的背景下,熱門暢銷車型成為消費者購買的首選。畢竟銷量和保有量高的車型,消費者試錯的概率更小,這可能導致熱門車型的供應不足,冷門車型過剩。
對傳統(tǒng)的大型車企而言,需要在生產規(guī)劃和排產組合上做出改變。
對特斯拉、蔚來、理想汽車、小鵬汽車等造車新勢力而言,產品組合少,價格機制透明,購車決策簡單,而且經銷商門店的數量少,壓力相對較輕,主要的困難就是產能的恢復、試乘推廣以及交付端的交付效率下降。
從樂觀預期看,4 月份開始,部分省市的疫情會得到有效控制,社會生產和秩序將逐步恢復,政府的管制措施會逐步放寬,居民外出消費的信心增加,經營性活動逐步回暖。
5 月將是重要的分水嶺,正常的經營活動和社會秩序有望全面得到恢復。
但是第二季度,可能有一半的時間,消費端依然處在不振的狀態(tài),4 月份,這段時期能夠達到往年70%的交易量已經是比較可觀的估計。第二季度的整體表現,有賴于疫情的控制,如果4 月份能夠結束疫情,5 月份和6 月份必然迎來一段需求集中釋放期,銷量會快速反彈。
畢竟,購車需求一直都是在的,只是疫情暫時壓制了消費渠道。
好消息是,經歷這場疫情之后,對目前還沒有第一輛車的家庭來說,擁有一輛私家車被擺上家庭消費議程。危機時刻,公共出行使被病毒感染的概率更高,汽車將體現出其移動封閉空間的價值。加上原有自然用車消費的抑制和推遲,疫情消除后,需求需要集中釋放。
但是不利的因素在于,2020 年經濟整體下滑恐將成定局。
現在中國經濟基盤變大,發(fā)展的壓力較大。直接的后果就是遭受到沖擊的中小企業(yè)需要更長時間緩過勁來,由于中小企業(yè)占到就業(yè)人口的80%,中小企業(yè)的表現也會直接影響到消費者購買力。
經濟預期以及收入水平預期的下滑,使購買力受到影響。短期內,這將影響到一批潛在消費者的新年購買計劃,或推遲,或取消。長期看,雖然對車市的長期走向影響較小,但是也會對2020 年整體的銷量產生一定的不利影響。
如今我國汽車保有量超過2 億輛,千人保有量達到186 輛,折算到家庭,平均家庭保有量已經接近50%,2019年,首次購車率已經降到50%以下。換言之,可供刺激的剛需市場并不充足。
從我們的網絡調研中也可以看出,70%的投票認為改善型用戶的需求將大概率被推遲。針對剛需型消費,盡管此次疫情使大家知道私家車的重要性,但是一二線城市主要是換購或增購,疫情對一二線城市的拉動作用將比較有限??赡芾瓌拥男枨笾饕w現在四五線城市,但由于服務業(yè)和中小企業(yè)遭到沖擊,收入預期下滑,這部分需求又會被經濟前景的不明朗所抑制。
從網友的投票中也能看到這種略帶“糾結”的趨勢,大家認為剛需客戶提前和推遲的比例幾乎相同。
而全年整體銷量很有可能負增長。從網友的投票結果看,悲觀情緒濃厚,超過60%的投票認為較2019 年整體下滑5%以上。只有不到20%的投票認為全年正增長。
因此在2 ~3 月,在產能和需求雙頭抑制的情況下,供應鏈和消費渠道均處在艱難的適應和爬坡期。部分庫存水平低的車企,以及需求較強的熱門車型產能和供應緊張。整體市場將出現大幅下滑,在下滑幅度上,可能在30%以上。
二季度開始市場將逐步回暖,樂觀估計5 月份疫情完全結束,社會恢復正常秩序,此時擠壓的自然需求和新增的刺激性剛需將得到一次集中釋放,可能導致一個銷量小高峰出現。
二季度能否銷量轉正,還需要根據疫情的發(fā)展做判斷。去年第二季度由于國六切換和新能源汽車補貼退坡,導致一股銷量高峰,銷量基數變大,同比正增長的難度很大。
疫情結束越早,恢復和反彈越快,反之,可能依然難以扭轉。但是,從長期看,2020 年經濟大勢的下滑,會影響大眾的心理預期和收入預期,低收入人群的剛需消費和高收入人群的改善型消費被抑制,對下半年整體車市產生不利影響。全年將大概率會出現5%左右的負增長。具體的影響程度,還要看疫情的控制和經濟的復蘇。
評論
我們從這場疫情中學到什么
這場堪稱史無前例的疫情,給所有中國人上了一課。這是對所有行業(yè),所有組織、企業(yè)和個人的一次危機管理測試。
作為汽車產業(yè)人,在面對如此重大的國家級困難時,需要調整好心理預期,更要做好準備和總結。好的企業(yè),能夠學會如何在危機中生存,危機中成長。
在這場危機中,我們能看到:
1.行業(yè)淘汰賽加速。銷售端的萎靡將引發(fā)更激烈的價格戰(zhàn),市場集中度進一步提高,市場格局短期內將出現變動。
邊緣車企進一步出清,弱勢品牌進一步走向邊緣,強勢品牌市場份額提升。部分車企停擺將引發(fā)連鎖反應,并導致供應鏈危機,威脅其他企業(yè)的供應鏈安全。
2.資金鏈管理極為重要。企業(yè)要堅持底線思維,做好打持久戰(zhàn)和極限測試的準備。
一季度的大面積虧損無可避免,更嚴苛的成本控制將出臺。長期負債經營,靠輸血維持的企業(yè)財務狀況將進一步惡化,沒有資本的持續(xù)輸血,生存將非常艱難。中小型企業(yè)的抵御風險能力更小,在經歷2019 年的行業(yè)下行調整后,2020 年的調整空間已經不大,如果遇到主機廠客戶拖欠貨款甚至停擺,將引發(fā)更嚴重的危機。
3.緊急時刻,危機管理能力和應急處理能力強的企業(yè),能夠更快地適應和生存下來。新興的遠程辦公、數字化和信息化將在企業(yè)生產管理中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組織規(guī)模越龐大,信息數字化和透明度越重要,無論是企業(yè),還是更龐大的政府組織。信息化程度更高的組織,決策的速度和危機反應能力更強,敏捷性供應鏈體系將發(fā)揮巨大作用。主機廠需要發(fā)揮火車頭的作用,并且對供應鏈和經銷商企業(yè)提供實質性的幫助和支持。
4.傳統(tǒng)的線下經銷商模式將遭受進一步沖擊,行業(yè)加快向線上交易轉型的速度。價格透明的線上銷售模式將越來越體現出其價值和高效。按需生產、按需銷售的模式,在危機時刻能更有效地止損,穩(wěn)住銷售網絡。
5.政府需要適時出臺優(yōu)惠政策,幫助企業(yè)減壓,尤其是政策和資金。當前民營企業(yè)的信心需要提振,民營企業(yè)和中小型企業(yè)需要更實質的幫助和支持。
當然,好消息是,擁有一輛私家車開始占據每個人的心智,成為危機時候的剛需。對所有汽車產業(yè)人而言,這是最好的宣傳,也是最重要的鼓勵。
武漢疫情中,在床位緊張、交叉感染、出門限行等概念的狂轟亂炸下,所有人對“移動”、“隔離”、“安全空間”、“生理檢測”有了全新的認識。這些新認知和新需求,正是汽車這一特殊產品的發(fā)展方向之一。
只有一種產品,能夠同時解決“封閉空間”+“移動出行”+“安全監(jiān)測”三大需求。
這次武漢疫情中,由于病情集中爆發(fā),部分病患無法得到及時隔離和收治,在醫(yī)院狹小的空間內排隊就醫(yī),結果不斷交叉感染。交通管制之后,公共交通癱瘓,網約車停運……
試想一下,在幾十年后,當我們再次面臨相同的情景,如果有一輛配備了體溫檢測等智能檢測系統(tǒng),并且能夠實現自動駕駛的汽車,那我們也許不需要在寒風中前行,不需要在狹小的醫(yī)院內排隊,可能坐在車里就可以實現就醫(yī)會診。
自動駕駛的實現,可以讓感染者自行就醫(yī),而不用擔心打不到車,或者感染家人。無人快遞車、無人出租車、無人環(huán)衛(wèi)車、無人消毒車,甚至無人救護車等等,可以提供無接觸式工作,將極大地降低交叉感染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