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詞
[摘? ? ? ? ? ?要]? 跆拳道是一門集觀賞性與實用性為一體的運動項目,具有強身健體、培養(yǎng)競技精神的優(yōu)點。在大學生中開展跆拳道課程,能夠發(fā)揮跆拳道課程的優(yōu)勢,吸引廣大大學生的積極參與,使大學生在參與跆拳道課程中,培養(yǎng)大學生的人際交往、溝通交流、合作創(chuàng)新等方面的能力,激發(fā)大學生的競技精神,塑造大學生的良好品格。但高校跆拳道課程的開展存在一些問題,影響其教學質量,因此,針對高校跆拳道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在分析其影響因素的基礎上,提出相對應的解決對策。
[關? ? 鍵? ?詞]? 跆拳道教育;問題;對策
[中圖分類號]? G886.9? ? ? ? ? ? ? ? ?[文獻標志碼]? A? ? ? ? ? ? ? ? ? ? ? ?[文章編號]? 2096-0603(2020)27-0104-02
一、高校跆拳道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教材編制水平參差不齊
目前教育部尚未制定統(tǒng)一的跆拳道教材,高校所使用的跆拳道教材為自編版和各省、市教育廳、教育局編制的統(tǒng)編版教材。在高校自編版跆拳道教材方面,教育部鼓勵高校將跆拳道作為校本課程進行開發(fā),自2003年以后,各大高校紛紛開設跆拳道課程,并編制跆拳道課程,據關于河南省開封市高校的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在開封5所高校中,有4所高校使用的是河南省教育廳編制的跆拳道教材,只有1所高校使用的是根據本校跆拳道教學實際情況編制的跆拳道教材。高校選用統(tǒng)編版跆拳道教材,具有減輕高校跆拳道教學壓力的作用,只需按照統(tǒng)編版教材按部就班授課,便能夠完成跆拳道教學任務。統(tǒng)編版跆拳道教材與自編版跆拳道教材相比,在內容上,統(tǒng)編版教材面向全省、全市高校,其涵蓋的跆拳道知識點較為全面,符合高校大學生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的需求,指導高校跆拳道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但統(tǒng)編版教材在內容上并未凸顯跆拳道教學的差異性,無法滿足一些個性鮮明、對跆拳道有高要求的大學生的需求。自編版教材雖能凸顯針對大學生個體差異的教學,但所涵蓋的教學內容并不全面,往往側重于某個跆拳道項目。因此在高校跆拳道教材上,因統(tǒng)編版和自編版教材在編制內容上的差異,表現(xiàn)出參差不齊的問題,不利于高校依托跆拳道教材,構建完善的跆拳道教學體系。
(二)教學目標單一化
高校在跆拳道的教學目標方面,存在教學目標單一等問題,具體如下:(1)過于側重身體素質、身體健康方面的教育。據河北省石家莊市、河南省開封市、安徽省合肥市等地區(qū)高校跆拳道情況的調研結果,在教學目標上,這些地區(qū)的高校均以增強大學生身體素質、大學生身體健康為主要目標,但跆拳道教學并不單是為了提高大學生的身體素質,而是向大學生傳輸競技精神與跆拳道文化,潛移默化地影響大學生,培養(yǎng)大學生堅韌不拔的意志。教學目標單一對高校跆拳道課程的要求不夠細致,難以有效指導高校跆拳道課程向精細化方向發(fā)展。(2)側重于基本技能的訓練。跆拳道是一項競技性較強的運動,一些動作具有一定的實施難度,且容易損傷大學生身體,因而高校跆拳道運動側重于基本技能的教學,如推踢、橫踢、前踢等,缺少關于回旋踢、雙腿連踢方面的教學,不利于一些身體素質較強的大學生深入學習跆拳道,導致高校的跆拳道表演意味較強,實用性較差。
(三)課程組織形式與教學方法單一
在高校跆拳道教學中,高校、高校教師是開展跆拳道課程的主體,在跆拳道課程組織方面,存在課程組織形式與教學方法單一的問題。
在課程組織形式方面,首先是參與人數(shù)少。高校跆拳道課程以公共選修課為主,沒有納入高校必修課程之中。受限于公共選修課選報時間、人數(shù)的限制,高校中僅有小部分大學生能夠參與跆拳道課程,大部分大學生因報名失敗而無法選修跆拳道課程,因而高校跆拳道課程組織規(guī)模較小,無法滿足大學生對跆拳道課程的需求。雖然高校中開設了跆拳道社團,但相比較跆拳道課程,跆拳道社團的專業(yè)程度、教學質量難以保證。其次在課程組織中存在教學設計不合理的問題。跆拳道課程作為選修課,其在高校中不受重視,高校關于跆拳道課程的教學體系建設投入不足,未形成規(guī)范的跆拳道教學體系,對跆拳道教學中的教學設計、教學過程、教學評價等缺乏統(tǒng)一的標準,難以有效規(guī)范跆拳道課程的開展。在高校跆拳道教學中,高校并未具體指導跆拳道課程的教學工作,高校跆拳道教師具有較高的教學自主權,在教學設計上往往不按照教學目標的要求進行,具有一定的隨機性;或是按照教學目標進行,但教學設計的質量難以保證,由此導致高校跆拳道教學設計質量忽高忽低,難以有效達成跆拳道的教學目標,不利于系統(tǒng)、規(guī)范地開展跆拳道教學,大學生從跆拳道課程中所能學習到的知識與技能有限。
在教學方法方面,高校跆拳道教師常常采取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方法,具體表現(xiàn)為講授與演示相結合,由跆拳道教師講授動作要領,大學生先模仿,熟練之后再自行練習。這種教學方法較為單一,無法凸顯大學生的主體地位,大學生聽從教師的安排,雖賦予大學生一定的自主權,但尚未超出教師教學的范圍,不利于激發(fā)大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充分調動大學生學習跆拳道的積極性。尤其是一些難度較大的動作,如側旋踢,跆拳道教師演示幾遍以后,要求大學生嘗試去做,并進行具體指導,但跆拳道選修課參與人數(shù),各大高校普遍在100人以上,一節(jié)跆拳道選修課50分鐘左右,跆拳道教師很難指導到個人,因而除少數(shù)積極的大學生外,大部分大學生所能學習到的跆拳道知識有限。
二、提升高校跆拳道教學效率的有效對策
(一)開發(fā)符合大學生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的校本教材
目前高校跆拳道教學多選用統(tǒng)編版教材,統(tǒng)編版教材雖然內容較為全面,但側重點有所不同,難以指導高校跆拳道課程教學的深入進行,因此高校要積極響應國家關于將跆拳道開發(fā)為校本課程的政策,在給予大學生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的基礎上,組織高校的教師開發(fā)跆拳道校本教材,將跆拳道課程打造為高校的校本課程。首先高校所開發(fā)的跆拳道校本教材,要充分聽取大學生的意見,在高校內,以問卷調查、隨機訪談等方式,了解高校大學生關于跆拳道課程、教學內容的訴求,并做好相應的記錄工作。然后根據大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特點,如個性較強、渴望表現(xiàn)自我、希望參與集體活動等,在所開發(fā)的跆拳道校本教材中,多設計一些集體探究性、自主探究性活動,供大學生實踐,以滿足高校大學生通過跆拳道運動進行社交的需求,提供一個展示大學生風采的舞臺。其次在所編制的跆拳道校本教材中,應注重系統(tǒng)性、規(guī)范性、差異性,系統(tǒng)性強調跆拳道教材應作為一個整體對待,所開發(fā)的校本教材內容相互聯(lián)系緊密,涵蓋跆拳道的主要內容,做到重點突出,如在跆拳道的理論知識方面,應重點突出跆拳道文化,以跆拳道文化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方面的教育。規(guī)范性要求跆拳道校本教材的編寫和內容均符合高校跆拳道教學的需要,能夠有效規(guī)范和約束高校跆拳道教學活動,因此在高校跆拳道教材中應設置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的內容,凸顯跆拳道理論對實踐課程的指導性。差異性要求跆拳道校本教材應建立在大學生身體素質、學習能力、思維方式等方面差異上所設計的內容,能夠滿足各層次大學生對跆拳道課程的需求,讓身體素質好、學習能力強的大學生,能夠接受更高水平的跆拳道教育,滿足其專業(yè)性的需求。
(二)制訂多元化的教學目標
跆拳道教學目標多元化,與大學生的差異化、多元化相適應,能夠滿足大學生個性成長的需要。首先在教學目標方面,既要重視大學生身體素質與身體健康,更要重視對大學生競技精神的培養(yǎng)。將培養(yǎng)大學生競技精神納入大學生跆拳道教學目標中,要求高校跆拳道教師在教學中采取多種教學方法,塑造大學生吃苦耐勞的品格,激發(fā)大學生克服困難、迎難而上的勇氣,以榮譽感激發(fā)大學生對成功的渴望。通過系統(tǒng)的跆拳道課程,培養(yǎng)大學生的競技精神,為大學生未來走向社會后的人生奠定良好的心理素質。其次要凸顯跆拳道教學的實用性、競技性。跆拳道集觀賞性與競技性為一體,在教學目標中應強調觀賞性、實用性、競技性為一體,凸顯跆拳道教學的競技性和實用性。高校跆拳道教師在教學中應豐富跆拳道專業(yè)課程的內容,增加一些具有難度的動作,如回旋踢、雙腿連踢等,這些動作雖然難度較大,但在長期的練習中,既能培養(yǎng)大學生的毅力、韌勁,又可以鍛煉大學生的身體素質。
(三)完善課程組織形式與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
在高校跆拳道課程組織形式的完善工作中,應增添高校跆拳道選修課的數(shù)量與班級容量。高校在設置跆拳道選修課時,應組織部分骨干教師多開設幾門跆拳道課程,增加跆拳道的班級數(shù)量,給高校大學生更多的選擇機會和空間,讓更多的大學生能夠參與到跆拳道課程中,擴大跆拳道課程的選修規(guī)模;在跆拳道選修課的班級容量上,應設置為80~100人,并從大學生中選擇助教兩名,輔助跆拳道教師進行教學,同時給予大學生一個展示自我的機會,以更為有效地組織跆拳道課程。其次在跆拳道課程的教學設計、教學過程、教學評價等方面,應制定具體而明確的標準,推動高校跆拳道教學設計、教學過程、教學評價向規(guī)范化的方向發(fā)展。如在教學設計方面,要求高校跆拳道教師必須制定詳細的教學計劃,并備案、上傳至教務系統(tǒng),提供給大學生使用;每個星期高校教師應對本周教學工作進行總結,制訂下一周的教學計劃,以此督促高校跆拳道教師認真對待跆拳道教學工作。
在教學方法上,應構建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教學體系,在線上教學體系中,可使用微課教學,跆拳道的實踐課程較多,需要教師演示,大學生進行練習,為有效凸顯大學生的主體地位,激發(fā)大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教師可錄制跆拳道教學的微課視頻,上傳到高校的教務系統(tǒng),供大學生在線觀看、學習;教師則從后臺管理,監(jiān)督大學生的學習情況,對學習時間較少的大學生進行督促,幫助其學習跆拳道課程。在線下教學中,重點講授大學生所不能解決的問題,以此提高跆拳道課程的教學效率,將更多的時間集中于跆拳道教學中的難點,做到重難點突出,使跆拳道課堂教學質量得以提升。
綜上所述,在高校的跆拳道教學工作中,雖然在教學目標、教學方法、課程組織形式、課時數(shù)量、場地設施等方面存在一些問題,但隨著高校對跆拳道重視程度的提高,跆拳道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將逐一被解決,以推動跆拳道教學質量的提升。
參考文獻:
[1]徐意坤.高校跆拳道多元化教學方法分析[J].當代體育科技,2019(7).
[2]劉笑笑.高校跆拳道體育教學對大學生思想教育的作用[J].科技與市場,2019(2).
[3]張玉強,陳有忠.安徽省高校跆拳道運動的SWOT分析與對策研究[J].長春大學學報,2019(6).
[4]趙超.高校跆拳道教學的影響因素及優(yōu)化對策探討[J].科技經濟導刊,2019(12).
[5]周尤.提升高校跆拳道教學有效性的方法[J].黑龍江科學,2019(4).
[6]劉霄霄.教練員教學評價體系在跆拳道俱樂部教學中的應用效果研究[D].廣州:廣州體育學院,2019.
編輯 馮永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