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輝
漁樂圖卷(局部)? ? 五代 荊浩
五代四大家指的是中國畫史上五代時期的荊浩、關(guān)仝、董源、巨然四位山水畫家。他們是唐以后山水畫風(fēng)轉(zhuǎn)變的代表人物,“山水至二李(李思訓(xùn)、李道昭)一變,荊、關(guān)、董、巨又一變也”。 荊、關(guān)以描繪北方中原的景色為主,故曰“北方派”, 董、巨則沉浸在江南山水之間,稱為“南方派”。先看荊浩。
荊浩(約850—911),字浩然,孟州人。五代后梁時期最具影響力的畫家。出身士大夫,博經(jīng)通史,長于文章,善繪山水。唐末五代連年戰(zhàn)亂,避禍隱居于太行山洪谷,自號“洪谷子”。荊浩之畫風(fēng)雄偉深厚,堅峻挺拔,作畫“有筆有墨,水暈?zāi)隆?。荊浩常攜筆墨登太行,寫生于崇山峻嶺,云海古樹之間,擅作“云中山頂”,創(chuàng)造了筆墨并重的北派山水畫,被后世尊奉為北方山水畫派之祖。更為重要是他在畫論著作《筆法記》中提出了“氣、韻、思、景、筆、墨”,即所謂“六要”。拓展了南齊謝赫的“六法論”。所論山水畫筆墨并重,倡導(dǎo)山水畫必須“形神兼?zhèn)洹薄扒榫敖蝗凇?。是中國山水畫理論的?jīng)典論著。
荊浩將唐代以來的“水暈?zāi)隆奔挤ㄟM一步總結(jié)完善,評介山水畫的筆墨得失:“李思訓(xùn)大虧墨彩;吳道子筆勝于像,亦恨無墨;項容用墨獨得玄門,用筆全無其骨;唯張璪筆墨積微,真思卓然,不貴五彩?!鼻G浩師承張璪(對張璪持肯定態(tài)度),兼取吳、項等人的筆墨,去短用長,曰:“吳道子有筆而無墨,項容有墨而無筆,吾將采二子之所長,成一家之體?!保ā豆P法記》)荊浩山水畫筆墨兩得,皴染兼?zhèn)?。是中國山水畫技法上的又一突破?/p>
在山水畫布局上創(chuàng)新了全景式構(gòu)圖:以氣勢雄渾的主峰為主體,中近景則布以山溪云徑,間綴村橋樓亭,漁樵行人,使得畫幅境界遼闊,峻壯深厚。由此奠定了關(guān)仝、李成、范寬等后來者山水畫全景式構(gòu)圖的格局,促使山水畫走向前所未有盛世。
荊浩表現(xiàn)北方中原地域的“云中山頂,四面峻厚”雄偉風(fēng)貌,極大影響了北宋山水畫的發(fā)展走向,被奉為典范。歷代評論家對他都極為推崇,尤其是元代湯垕在《畫鑒》稱其為“唐末之冠”。荊浩的作品流傳于世的甚少,《匡廬圖》、《雪景山水圖》等僅有的幾幅畫作在其所著《筆法記》中有所記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