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帆影
【摘要】隨著素質教育理念的不斷深入,要求教師構建和諧高效的班集體,使學生獲得專業(yè)、文化、道德、思想全面發(fā)展。因此,育人成為當前小學教學工作的重點。而問題學生一直以來都是小學班級管理中比較難于解決的問題,也是令小學教師比較頭疼的事情。課堂行為不良“問題學生”不僅會干擾課堂紀律、降低教學效率,而且還影響教學管理工作的開展。
【關鍵詞】小學課堂;問題學生;轉化策略
在小學教學管理中,“問題學生”是一個比較常見的類型,對課堂教學產(chǎn)生消極影響。這些問題學生在行為習慣、心理方面存在一些問題,對小學生的個人成長和發(fā)展將會產(chǎn)生不良影響。為了構建和諧的班集體,促進小學生健康成長,教師應把“問題學生”的轉化工作視為當前教學的重點內容,制定科學合理的班級管理制度,及時了解班級上每個學生的發(fā)展情況和學習情況。
一、樹立正確的和諧關系理念,重視“問題學生”的發(fā)展
班級管理工作的對象是正在成長發(fā)展的學生,教師要兼顧各個方面。以往的教學中教師常常忽視“問題學生”的存在,把他們當做課堂中的邊緣人,任其自由發(fā)展,讓他們待在教室最末尾的角落中,只要他們不影響其他學生的學習即可。這樣一來導致課堂不良行為日益見長,甚至有些學生會以個人的激烈言行來與教師進行對抗。為此,小學教師應樹立正確的和諧關系教學理念,重視課堂“問題學生”的存在,不斷研究如何轉化“問題學生”的教學策略。小學階段是學生開始正式學習的初始階段,教師與學生的和諧關系對學生形成正確人生觀與價值觀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日常班級管理中,教師要做到松緊適度、獎罰分明,讓學生積極配合教師的管理。如,教師在教學中可以將“問題學生”從課堂上最邊緣最角落的位置放到教師最容易關注的中心位置,當“問題學生”發(fā)生不良行為時,教師能及時發(fā)現(xiàn)并作出提醒,對其持續(xù)關注,從而改善被忽視的教學方式。
二、運用趣味教學方式吸引“問題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興趣
興趣是學習的重要動力和源泉,也是學生進行有效學習的最好工具。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和教學內容比較枯燥和乏味,而“問題學生”在課堂上往往注意力容易分散,走神和溜號,導致缺乏學習興趣和熱情。為了改善“問題學生”的厭學心理,將其課堂精力集中到學習上,教師應通過各種教學措施豐富課堂教學情境,為學生營造豐富趣味的教學氛圍,激發(fā)“問題學生”的學習興趣,緩解他們在課堂上的焦慮感,讓其體驗學習帶來的愉悅和成就感。教師可利用趣味教學方式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不斷完善個人的思想認知,改正課堂中的不良行為。隨著現(xiàn)代化網(wǎng)絡技術的發(fā)展,計算機多媒體教學手段不斷深入教學實踐。多媒體教學的特點是將枯燥的教學環(huán)節(jié)化為趣味性課堂。例如,教師在課程導入環(huán)節(jié)可以在課堂上利用多媒體教學工具為學生播放一些與學習內容相關的動畫片或短視頻,將“問題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學習中來,既可以迎合這些學生的興趣,又可以讓他們配合教師參與教學。
三、積極了解“問題學生”的學習情況和心理狀態(tài)
正處小學階段的學生年齡小,心智不成熟,自我約束力有限。作為教師在日常的班級管理過程中要時刻了解“問題學生”的學習情況和心理狀態(tài),與他們進行深入有效的溝通。教師要把每個“問題學生”當成自己的孩子一樣,關注他們的身體情況和學習情況,及時了解他們的學習需求和生活狀態(tài),針對不同學生的不同特點制定適合的轉化方案和管理方法,盡力幫助“問題學生”解決在學校遇到的各類困惑問題。教師在日常管理中應經(jīng)常與“問題學生”進行課上課下溝通和交流,了解他們現(xiàn)在的生活情況,拉近師生間的距離,讓他們有一種被關注和關愛的感覺,以幫助“問題學生”改善不良行為習慣,樹立自信心。比如教師可以在每周五下午組織一次敞開心扉的談話活動,讓學生對于自己本周的學習情況進行總結和評價,教師以聊天的形式幫助“問題學生”找到出路,促使他們養(yǎng)成良好的課堂行為習慣[3]。
教師應當用愛感化學生,例如,班上同學小張,性格古怪、脾氣差,經(jīng)常擾亂課堂秩序,課上睡覺或看課外書是常有的事,對人對事都缺乏耐心、沒有禮貌,盡管教師找他談過話,但是小張經(jīng)常胡言亂語,教師很難理解學生的心理想法。此時,教師應當通過側面了解學生性格產(chǎn)生的原因,當教師了解到小張父母對小張缺乏關愛,一旦小張犯錯誤就用暴力解決時,教師就應當根據(jù)學生缺乏安全感而調整教學方案。教師應當用愛感化學生,在小張發(fā)脾氣的時候,不能第一時間對其進行指責,應當以朋友的方式給予他更多的愛護和關注,從而陪伴小張成長,使其發(fā)生改變。
四、采取溫和教育方式,維護“問題學生”的自尊心
“問題學生”的自尊心十分強,教師對這類學生進行教育時,應采取溫和的教育方式,維護他們的自尊心,使其體會到來自教師的尊重和愛護。教師還要積極鼓勵學生,對于在課堂上出現(xiàn)不良行為的學生要給予正確引導,不要過度責罵和處罰。負面的批評只會讓學生更加消極,而正面引導會讓學生有勇氣從內心承認自己的錯誤并改正,達到意想不到的結果。教師的積極評價不僅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可以讓學生正確認識自己的錯誤,對班集體產(chǎn)生熱愛,促進班級和諧。比如,某位學生在課堂上走神時,教師可以用一句幽默的話語引起學生的注意,既可以維護了“問題學生”的自尊,又可以讓課堂輕松愉悅。當學生出現(xiàn)問題時,教師應當用側面的方式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維護學生自尊心,使其發(fā)生變化。教師可以用友情推動學生改變,如,班上同學性格怪異,沒人讓他愿意與他做朋友,當老師得知這一情況后,可以為其安排積極陽光的同桌,引導學生敞開心扉,慢慢感化“問題學生”教師應當對其進行溫柔的指導,并不能一味地監(jiān)督和責罵,只有這樣“問題學生”才能突破自我,進行轉變。
五、結語
在小學課堂中,“問題學生”表現(xiàn)出來的不良行為實際上是學生的內心世界,作為小學教師需要正確引導他們,及時發(fā)現(xiàn)和指正這些學生的不良行為習慣,并給予有針對性的建議。課堂行為不良“問題學生”的轉化絕非朝夕之事,教師要根據(jù)不同學生的不同情況因材施教,制定適合“問題學生”的轉化策略,努力建設和諧的師生關系。
參考文獻:
[1]肖長珊.小學課堂行為不良“問題學生”轉化策略[J].文教資料,2018(09):237-238.
[2]趙彥美.小學問題學生成因分析與轉化策略[J].教育現(xiàn)代化,2019,6(69):192-193.
[3]程錦玉.小學“問題學生”成因及轉化策略的個案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6.
[4]李瑩.小學高年級“問題學生”心理疏導策略的研究[J].遼寧教育,2019(12):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