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旭日 曹彤琳
摘 要:作為中國文學,《駱駝祥子》具有深厚的文化內(nèi)涵。文中使用了大量文化負載詞。本文從稱呼語、粗話、地名、習語等方面對比伊萬金、施曉菁、葛浩文英譯本中的文化負載詞的翻譯策略以及不同翻譯所造成的效果差異。
關(guān)鍵詞:駱駝祥子;三個英譯本;文化負載詞
1 小結(jié)
《駱駝祥子》是老舍先生的作品,也是現(xiàn)代白話文小說中的經(jīng)典作品,它描寫的是上個世紀20年代北京人力車夫祥子的悲慘命運,反映了“一個善良的無產(chǎn)階級者徒然的掙扎?!保ㄏ闹厩?,2005:126)全篇語言樸素,充滿了地域風韻。目前,為促進中外文化交流,《駱駝祥子》已被翻譯成十幾種語言。較為著名的英譯本有四個,本文選取其中三個翻譯家的作品。即著名翻譯學家伊萬金、施曉菁、葛浩文先生分別于1945年、1988 年、2010 年所進行的重譯。這次創(chuàng)作又一次給讀者帶來全新的感受。
2 文化負載詞
2.1 文化負載詞的定義
文化負載詞指文化專有項或詞匯空缺,是語言系統(tǒng)中最能體現(xiàn)文化信息、反映人類社會生活的詞匯。國內(nèi)學者廖七一(2000:232)把文化負載詞定義為“標志某種文化中特有事物的詞、詞組和習語、俗語?!痹诼L的歷史進程中由于受到地理因素、風俗習慣等影響,人類逐漸積累有別于其他民族的、獨特的文化活動。每一種文化都形成一些特定的詞匯,如粗俗語、習語、宗教詞語等詞匯,鮮明地表現(xiàn)一個民族的文化特征。
2.2 駱駝祥子中的文化負載詞
基于對文化負載詞的了解,筆者從稱呼語、粗話、地名、習語等四個方面對《駱駝祥子》中的文化負載詞進行舉例:
1)稱呼語。稱呼語是指稱呼某人時所用的語言,《駱駝祥子》以二十年代末期的北京市民生活為背景。北平文化中稱呼極具特色,多以“爺”“勞駕”等敬語著稱。=(1)劉四爺(老舍,2005:32);(2)我一個人的大叔(老舍,2005:85);(3)哎,勞諸位的駕?。ɡ仙?,2015:87)。
2)地名。當時的地名已經(jīng)具有一些文化特征,特定的名稱表達特定的含義與功能。(1)臨完上天橋吃黑棗(老舍,2005:97);(2)像他那個歲數(shù)的小伙子們,即使有人管著,哪個不偷偷的跑“白房子”?(老舍,2005:51);(3)英國兵,法國兵,所說的萬壽山,雍和宮,“八大胡同”,他們都曉得。(老舍,2005:3)。
3)粗話。(1)地道窩窩頭腦袋(老舍,2005:54);(2)跟我犯牛脖子,沒你的好,我告訴你(老舍,2005:76);(3)給它個不論秧子吧!(老舍,2005:122)。
4)習語。習語指特定詞組,所蘊含的意義不能從單詞語中推斷出來?!恶橊勏樽印分谐霈F(xiàn)大量習語。(1)這不結(jié)啦!甭找不自在?。ɡ仙?,2005:76);(2)一個蘿卜一個坑(老舍,2005:41);(3)咱們是先斬后奏;(老舍,2005:77)
3 文化負載詞的翻譯對比
我們通過稱呼語、粗話、地名、習語等方面對和伊萬金、施曉菁、葛浩文的英譯本進行對比(簡稱伊譯、施譯、葛譯)探究文化負載詞的翻譯策略。
3.1 稱呼語翻譯對比
1)哎,勞諸位的駕!(老舍,2015:87)
伊譯:Ai,I have troubled you all!
施譯:Ai,excuse me for putting you out!
葛譯:I have put you all to a great trouble.
故事情節(jié)發(fā)生在冬天,饑寒交迫的老車夫在茶館里暈倒,熱心的掌柜與車夫及時提供了幫助。例句是老車夫醒來后對大家說的話,以表示歉意。相比之下,施譯的略有偏差,而葛與伊所翻譯的較為恰當,一方面表示歉意另一方面又表達了感謝。筆者認為伊譯最為恰當,其譯本不僅達到忠實原文意思,還再現(xiàn)原文文體。
3.2 地名翻譯對比
1)像他那個歲數(shù)的小伙子們,即使有人管著,哪個不偷偷的跑“白房子”?(老舍,2005:51)
伊譯:Steal out all the time to run among the “white house”.
施譯:Stealthily frequented brothels.
葛譯:Slipped off to a whorehouse from time to time.
“白房子”是當時下等的妓院。葛與施將其進行意譯基本表達了原文的意思。盡管伊譯的標注引號,將白宮直譯為“white house”,容易造成讀者的誤解。筆者認為白宮的翻譯可以采用音譯加標注,不僅展現(xiàn)異域風情也表現(xiàn)一定文學性。
3.3 粗話
1)地道窩窩頭腦袋(老舍,2005:54)
伊譯:Youve certainly got a head like a dough cake!
施譯:You really are a block-head!
葛譯:Youre a real bonehead!
“地道窩窩頭腦袋”在文中具有雙層含義。一方面直觀形容祥子腦袋的形狀。另一方面暗指祥子思想頑固,一輩子都是吃窩窩頭的命。葛與施的翻譯均是意譯。筆者認為伊采取直譯的方法更為恰當。不僅不會造成讀者理解障礙,同時還有利于人物形象塑造,更好傳遞中國文化。
3.4 習語
1)這不結(jié)啦!甭找不自在!(老舍,2005:76)
伊譯:“This thing isnt going to end here, and theres no use making it any more uncomfortable for yourself than you have to.”
施譯:“Now, that s better. Dont make things hard for yourself!”
葛譯:“That s better. Dont make things hard on yourself.”
“這不結(jié)啦”是北京方言,意為這不就完事了。葛譯與施譯差別不大,然而伊將其理解為這件事情沒完,屬于對文化不了解所造成的誤譯。原文語言簡潔,譯文也應(yīng)從此角度考慮,努力貼近原文風格,但伊譯過于復(fù)雜,與原文語言特征相差較大。
4 小結(jié)
對比分析三位譯者的翻譯,首先伊對部分原文的意思理解不到位,未能達到忠實的原則。施譯本秉承一貫的風格,有利于國外讀者了解中國的文化。筆者認為葛在三位譯者中略勝一籌。從忠實角度,葛運用簡單詞匯準確表達原文的含義。使用中英文中慣用的表達,不僅有利于讀者理解,更加生動傳神表達文章的思想,增加譯文可讀性。除此之外,葛譯本盡力向原作風格靠攏,還原了原文風格。
三位翻譯家譯作令筆者獲益匪淺,針對例子分析啟示如下:一,由于文化差異與中英文語言結(jié)構(gòu)差異,翻譯過程中的文化缺省問題相當普遍,但作為一名優(yōu)秀的譯者,尤其是中外文化傳遞過程中,原文特色文化不能為了省事或者方便讀者理解便省去不譯。二,譯者翻譯文學作品時需要考慮原文所要表達的效果,切忌在不了解本國文化或方言時進行操作,以免造成誤譯。三、譯文風格極大依據(jù)原文,針對文化負載詞的處理,應(yīng)盡力使用異化的翻譯方法。如果直譯或英譯不足以讓讀者理解原文的含義,就使用增譯以解釋原文。最大限度弘揚傳遞中國特色文化。
參考文獻
[1]夏志清.中國現(xiàn)代小說史[M].復(fù)旦大學出版社,2005:126.
[2]廖七一.當代西方翻譯理論探索[M].南京:譯林出版社,2000:232.
[3]老舍.駱駝祥子[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5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