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剛
“懷才不遇”通俗地說,就是你的能耐沒有得到重用。
文人的“懷才不遇”卻是兩回事。一般而言,“正常”的懷才不遇是你有鐵匠的能耐,讓你去干木匠;你有下海捕魚的能耐,卻逼著你上山打狼。而作家的“懷才不遇”卻是沒能做官。
至少有著一定數(shù)量的作家,而且還有幾個相當有名氣的作家,因為沒有擔任一定的領導職務,而心生憤懣。因為我們數(shù)千年來奉行的科舉制度,秀才們的最終出路是考官。倘若你考不上官,你就是創(chuàng)作出名震四海的詩文,也只能是整日里抑抑郁郁。有很多大作家大詩人都是沒擠上官位,而在悲憤中寫出名作來。據(jù)說《聊齋志異》的作者就是因為屢考狀元不中,不得不寫鬼怪小說。但即使是鬼怪小說給他帶來驚天的盛譽,他心里卻總為考官落榜而不是滋味兒。
從古至今,當官的有榮譽的光環(huán),科長、處長、局長、部長……經(jīng)商也有經(jīng)濟實惠的臺階:經(jīng)理、總經(jīng)理、董事長……搞科學的最終還可以享受院士的光彩??墒菂s沒有文人的榮譽柱,于是當今文人還是得追求文學以外的榮譽,一條是當官,一條是發(fā)財。否則就“懷才不遇”。
也許你會反詰:不是文人有主席副主席或什么委員的榮稱嗎?但你如果真干上了作家這一行,就會明白,所謂的主席副主席,與真正的官位相比,是多么的寒磣。幸好上級領導理解作家們的苦惱,給了一些溫柔的“土政策”,也就是主席相當于什么級別,副主席相當于什么級別,這才使一些文人面子上有些光彩。
坦白交代,我也混上了個主席,如果沒有這個“溫柔”的政策,我如今連退休工資都不知道按什么價碼開了。但是,當我看到我相當敬仰的一個作家,嘔心瀝血地寫了那么多作品,獲得了那么多的盛譽,卻時時刻刻地在“懷才不遇”中煎熬,心中不僅吃驚,而且有些酸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