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磊
袁玉冰是五四運動后較早接受馬克思主義的知識分子,是江西早期著名的馬克思主義傳播者和宣傳者,是江西第一個革命團體——改造社的主要創(chuàng)始人,是《新江西》雜志的主編,同時也是江西革命運動的杰出領導人之一。1927年12月被國民黨反動派殺害于南昌下沙窩,年僅28歲。中共中央機關刊物《布爾什維克》雜志第二十二期的文章中寫道:“他(袁玉冰——筆者注)那勇敢的精神,靈敏的思想,印到許多同志和工農、學生的腦子里,永遠不會磨滅?!睍r人把他和后來贛東北革命根據地及中國工農紅軍第十軍的創(chuàng)建者方志敏,及早期江西中共黨團組織主要創(chuàng)始人趙醒儂并稱為“江西革命三杰”。
矢愿從今堅立志
袁玉冰,別名孟冰、冰冰,1899年(另一說是1897年,本文取“1899年”之說——作者注)出生于江西省興國縣嵐峰村(今泰和縣老營盤鎮(zhèn)五豐村)。其父袁國瑞是一個開明而有遠見的農民,希望兒女讀書識字,長大有所作為。袁玉冰11歲進私塾念書,15歲到興國縣高興圩成德小學讀高小。在校期間是個品學兼優(yōu)的好學生,深得老師們喜愛。當時,學校里的一些富家子弟,染上了賭博抽煙、酗酒打架等不良習慣。袁玉冰帶頭發(fā)起禁止抽煙喝酒、禁止賭博曠課、禁止打架等“三禁”活動。他還創(chuàng)辦了學生閱書社,由學生們自己捐款,購置書刊,輪流閱讀。
高小畢業(yè)后,因家庭經濟困難,袁玉冰被迫停學一年多。1918年8月,他考入南昌二中。1919年,轟轟烈烈的五四愛國運動爆發(fā),消息傳到南昌,省城各界群情激憤。袁玉冰不再埋頭讀書,他觀察到當時社會的病態(tài),努力探索改造社會的真理,并開始注意把所學知識運用到社會改造中去。5月7日,南昌各校學生派出代表在百花洲的沈文肅祠集會,討論響應和聲援北京愛國學生運動。袁玉冰出席了這次大會。會后,他和同學們一起參加了聲勢浩大的示威游行,宣傳提倡國貨、抵制日貨,并將搜查到的日貨焚毀。17日,全市17所學校3000多名學生,在皇殿側公共體育場召開聲援大會,會后一起前往省議會、省督軍公署、省長公署等處請愿。當時,一些因循守舊分子把這些富有愛國心的學生斥之為“過激黨”,袁玉冰毫不懼怕,理直氣壯地說:“我看將來定為過激黨的天下,蓋勢所必至,而理所難逃?!?/p>
這一年,袁玉冰剛滿20周歲。他寫下了《二十初度感懷》一詩,抒發(fā)自己的愿望和抱負:“光陰去我太匆匆,忽忽年臨二十中,矢愿從今堅立志,要為世界主人翁。”另有一首《勖弟》詩說:“人生難得是青春,要學湯銘日日新,但囑加鞭須趁早,莫拋歲月負雙親?!?/p>
組織創(chuàng)建改造社
五四運動期間,袁玉冰如饑似渴地閱讀李大釗關于十月革命和馬克思主義的文章。他深深地認識到學生運動如果只局限于游行請愿、抵制外貨,是不能解決社會問題的。他主張通過組織社團、創(chuàng)辦刊物、撰寫文章,改造包括政治制度在內的各項社會制度,從而提高民眾覺悟,達到改造社會的目的。
1919年下半年,袁玉冰邀集南昌二中的多位同學,一起組建了鄱陽湖社。這是五四運動后在南昌地區(qū)創(chuàng)建的第一個革命團體。1920年12月,社員們一致決定,將鄱陽湖社更名為改造社,以標明其改造社會的目的和宗旨。
1921年元旦,改造社在南昌二中舉行了成立大會。社員大會通過了改造社簡章,一致贊同以改造社會為改造社之宗旨,并推舉袁玉冰為主要負責人。袁玉冰利用改造社這個陣地,以筆為武器向帝國主義、封建軍閥和剝削階級的一切陳腐觀念進行了堅決的斗爭,寫出了許多切中時弊、激勵進取、鼓舞斗志的好文章。
改造社成員最多的時候有20余人,大都分布在江西各地。這個革命團體為后來創(chuàng)建江西黨團組織奠定了良好的組織基礎,其中不少社員,像袁玉冰、黃道、方志敏、汪群等后來都陸續(xù)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為了把改造社建設成為改造舊社會的革命團體,袁玉冰提出了八條社規(guī),并組織社員進行認真討論。這八條社規(guī)是:(一)積極的破壞不良的社會制度;(二)社員只能信仰主義,絕對不能信仰任何宗教;(三)對于民主革命的政黨,只能援助,不能加入;(四)社員須有一種體力勞動或精神勞動的正當職業(yè);(五)社員不得為資本家的助手;(六)社員生活須平民化;(七)社員不得有不良的嗜好,如嫖賭煙酒之類;(八)社員對于下列各科,應該有研究:①馬克思學說,②社會學,③外國語(至少一種),④世界語。八條社規(guī)得到了大多數社員的贊同,改造社由此成為一個傾向于馬克思主義的革命團體。
1922年1月,湖南工人運動領導人黃愛、龐人銓慘遭反動軍閥殺害,消息傳開,社會各界群情悲憤。4月初,在改造社常會上,袁玉冰提議召開紀念五一節(jié)并追悼黃、龐兩烈士大會,得到了與會社員的一致贊同。他于是邀請大江報社、“覺社”等進步團體共同發(fā)起。5月1日當天,南昌社會各界2000多人聚集在江西省教育會,隆重紀念國際勞動節(jié),追悼黃愛、龐人銓烈士,盛況空前。《大江報》還出版了袁玉冰編輯的《五一勞動節(jié)特號》。
改造社的影響越來越大,反動當局視為眼中釘、肉中刺。在江西省督軍蔡成勛瘋狂鎮(zhèn)壓下,1923年春改造社被迫中斷活動。但是,改造社為江西革命運動的發(fā)展,為馬克思主義在江西的廣泛傳播和江西黨團組織的建立,奠定了良好的群眾基礎和思想基礎。
主編社刊《新江西》
改造社成立之初就決定設立出版部,發(fā)行機關刊物《新江西》季刊,并推舉袁玉冰為《新江西》主編。1921年5月1日,《新江西》正式創(chuàng)刊。這是江西地區(qū)最早的以宣傳馬列主義為主要任務的革命刊物。袁玉冰十分重視辦好這一刊物,從編輯、出版到發(fā)行,都花了很大的精力。
在為《新江西》創(chuàng)刊號撰寫的《本刊宣言》中,袁玉冰詳細闡述了改造社的根本宗旨:“本社是主張改造社會的。發(fā)行本刊就是改造社會的一種方法。我們改造社會,先在江西做起,本刊就在江西出版,所以叫他做《新江西》。”《宣言》提出了改造社會的三項政治主張,明確指出:“我們最終的目的,在使這個‘黑暗的舊江西變成一個‘光明的新江西。”《宣言》還強調改造“黑暗的舊江西”,建立“光明的新江西”必須做到三點:(一)社會研究;(二)社會批評;(三)社會調查。
在創(chuàng)刊號中,袁玉冰還發(fā)表了《我的希望——新江西》一文,痛斥了官僚、軍閥、政客、財紳相互勾結,禍國殃民的罪行。文章指出:“過去的江西,現(xiàn)在的江西,都是充滿了黑沉沉的、陰慘慘的色彩。社會上沒有一樁事,不是受官僚政客軍閥財主的支配,狂奴欺主,白晝殺人?!痹癖春薷瘮〉纳鐣贫?,同情勞動人民的苦難,他說:“可憐的三千萬男女同胞,在這個黑無天日,慘無人道的地獄里面過非人的生活,真是言之傷心!”面對黑暗的舊社會,他大聲疾呼:“應該有真正徹底的覺悟,犧牲奮斗的決心,把那些阻礙前途的荊棘,一刀斬去,盡力去尋出一線光明的道路來,一步一步地向前進行!”
1922年3月1日,《新江西》第一卷第二號出版,袁玉冰發(fā)表了《這是中國人到自由之路嗎?》《無產可共》等多篇文章,批駁了英國資產階級唯心主義哲學家羅素散布的錯誤觀點,一針見血地指出,羅素企圖強加給中國人民的一條所謂到達自由之路,是要中國人民“走投無路”,我們若是照他所指定的路上去,“不免令我們誤入歧途,蹈西洋人的覆轍,走西洋人走過的舊路了。有覺悟的中國人呀!大家想想:……這是中國人到自由之路嗎!”究竟什么樣的道路,才是中國人民真正的自由之路呢?袁玉冰在文章中作了明確的回答,那就是走俄國十月革命的道路。
1923年1月15日,袁玉冰在《新江西》第一卷第三號發(fā)表了《敬告青年》《江西的出版界》《南昌“五一”紀念底狀況》《我的社交十不》《主義問題》《社旨與社規(guī)》《最后一篇》等文章。這些文章批評了當時流行的種種錯誤思想,對反對馬克思主義的思潮進行了堅決的斗爭,扼要地介紹了馬克思學說中的唯物史觀、剩余價值學說、階級斗爭和勞工專政等光輝思想,闡述了自己對改造中國社會的想法。他在文章中還明確地表述了自己堅定不移地信仰馬克思主義的決心,并號召廣大青年做一名信仰馬克思主義、從事實際革命運動的戰(zhàn)士。
《新江西》雜志不愧為當時江西思想界冉冉升起的一顆明星。它揭露了舊社會的種種黑暗,指明了改造中國社會的方向和道路,起到了時代號角的作用,因而受到廣大革命者和知識青年的熱烈歡迎。它的流傳地域和影響范圍是相當大的,北京、上海、廣州、武昌和江西許多地區(qū)均有發(fā)行。
輾轉各地鬧革命
1922年8月,袁玉冰考入北京大學哲學系。到北大后,他很快結識了中國共產主義運動的偉大先驅者和奠基人之一——李大釗。李大釗稱贊袁玉冰是一心追求革命真理的優(yōu)秀青年,親自介紹他加入社會主義青年團,不久又介紹他加入中國共產黨。袁玉冰刻苦攻讀《共產黨宣言》等馬克思主義書籍,聆聽李大釗主講的《唯物史觀》《社會學》《歷史哲學》等課程。他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很快從一個普通的要求變革現(xiàn)實的熱血青年轉變成為一個自覺地為共產主義事業(yè)而奮斗的共產黨員。
1923春,袁玉冰受黨組織派遣從北大回到江西南昌工作。他很快同在南昌的趙醒儂、方志敏取得聯(lián)系,共同從事黨團組織籌建工作。為了便于在群眾中公開活動,他們發(fā)起成立了馬克思主義學說研究會和民權運動大同盟兩個公開團體。通過這兩個組織,他們團結了更多的革命群眾,大力宣傳馬克思主義和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思想,領導江西各界群眾開展反對反動軍閥的斗爭。
袁玉冰等在南昌的活動,被江西省督軍蔡成勛等視為眼中釘、肉中刺。馬克思主義學說研究會成立后不久,袁玉冰帶著給上級黨組織的報告,前往北京匯報工作。在南昌上火車時,不幸被密探發(fā)現(xiàn),慘遭逮捕,所有文件均被搜去。袁玉冰被敵人關押到軍法處的監(jiān)獄中,遭到嚴刑拷打,但他始終英勇不屈,和敵人展開了毫不妥協(xié)的斗爭。在提審室,他嚴詞詰問:“我袁某一未賣國、二未欺壓良民,何罪之有?”
袁玉冰被捕,趙醒儂等革命同志多方活動,積極營救,社會輿論也嚴厲譴責和抗議蔡成勛等反動軍閥的暴行。江西當局不得不于1923年11月將他交保釋放。
出獄后,袁玉冰被黨中央調往上海工作,擔任上海團地委秘書兼宣傳部主任。12月1日,他抵達上海,受到旅滬江西籍人士的熱烈歡迎。袁玉冰在歡迎會上略述了入獄經過后說:“我們做改造事業(yè)的人,要入監(jiān)獄,上斷頭臺是毫不足介意義的事情。”與會者熱情贊揚袁玉冰英勇不屈的可貴精神,指出:“我們歡迎冰冰的意義何在呢?我敢說道:我們是歡迎冰冰的三種精神:(一)歡迎他的犧牲精神,因為他是能舍棄自己的幸福來謀民眾幸福的;(二)歡迎他的堅強精神,因為他是能勇往直前,不屈不撓的;(三)歡迎他的科學精神,因為他是能用科學眼光去觀察社會長病的原因,知道社會真正病根的;因為他是能用科學方法來考求救濟社會的方法,知道救濟社會的適當方法的?!?/p>
1924年8月,受黨的派遣,袁玉冰赴莫斯科學習。他們一行7人,化裝成小商販、小市民,秘密抵達莫斯科,經中國共產黨駐共產國際代表團介紹,進入莫斯科東方大學學習。在莫斯科期間,袁玉冰依然十分關心國內革命運動尤其是江西革命運動的發(fā)展情況,和國內的戰(zhàn)友們保持著密切的通信聯(lián)系。
1925年冬,國內大革命運動蓬勃發(fā)展,需要大批干部。遵照黨的指示,袁玉冰提前回國,先后擔任共青團上海地委宣傳部主任、地委書記,為后來北伐軍勝利進軍江浙地區(qū)做了大量工作。1926年9月,趙醒儂慘遭軍閥殺害,袁玉冰懷著沉痛的心情,提筆寫了《悼趙醒儂同志》一文,發(fā)表在中共中央主辦的《向導》周刊上,表示悼念。1926年10月,黨領導上海工人階級舉行了第一次武裝起義,袁玉冰參加了這次斗爭。
主辦團刊《紅燈》
1926年年底,為加強對江西革命運動的領導,黨中央派袁玉冰回江西工作。北伐軍占領南昌后,中共江西區(qū)委正式成立,袁玉冰任區(qū)委委員兼宣傳部部長。不久,改任共青團江西區(qū)委書記。
這一時期,共產黨人和國民黨左派同以蔣介石為首的新右派的斗爭日益尖銳復雜。袁玉冰根據當時江西斗爭的實際情況,曾向黨中央建議:江西省政府中有我們的同志四人,“現(xiàn)時江西政府組織還在混亂時代,稍一退讓,右派即乘機而入”,我們的“意見是暫不退出,觀望形勢,以后再決定態(tài)度”。但是,袁玉冰的正確主張沒有被以陳獨秀為代表的黨中央所采納。1926年9月,國民黨中央組織部代部長陳果夫派其心腹段錫朋、鄭異竄到南昌,積極進行反共活動。1927年1月,江西省國民黨第三次代表大會召開。在國民黨右派的策劃下,上兩屆代表大會均當選的方志敏、張朝燮等共產黨員和國民黨左派被排斥出江西省黨部,而得票很少的段錫朋、周利生、洪軌、程天放等國民黨右派分子則全部被圈定為江西省黨部執(zhí)行委員、監(jiān)察委員。在段錫朋一伙控制下,江西省黨部變成了反革命的工具。段錫朋一伙還組織了一個專門排擠和迫害各級黨部中的共產黨人和國民黨左派的秘密反革命組織——AB團,并將AB團分子派往各地,宣傳反共主張,破壞革命,爭奪革命領導權。
面對國民黨右派的猖狂進攻,中共江西區(qū)委經過仔細研究,決定予以堅決的反擊。遵照區(qū)委的指示,袁玉冰積極籌劃恢復原屬共青團南昌地委的機關刊物《紅燈》。1927年2月,由袁玉冰主編的《紅燈》周刊復刊了,至7月16日,前后共出了15期。袁玉冰為復刊后的第一期寫了《〈紅燈〉的新使命》,提出該雜志的新使命:“《紅燈》是為革命而發(fā)刊的,也是為革命而??模F(xiàn)在《紅燈》繼續(xù)出版,自然仍是為革命的,即是為革命的青年作革命的指導的。我們愿意竭盡我們所有的能力,為江西青年供給革命的理論,指導革命的行動,這就是《紅燈》繼續(xù)出版以后的新使命?!睘榱税选都t燈》周刊辦好,袁玉冰常常通宵達旦地工作,還親自到車站、學校去推銷發(fā)行,并帶著周刊深入工會、農會、學生團體中去宣傳解釋,推薦閱讀。在袁玉冰的主持下,《紅燈》周刊成了名副其實的宣傳革命理論、反擊國民黨新右派進攻的重要理論和宣傳陣地。
針對當時有些人對革命形勢的糊涂認識,袁玉冰為《紅燈》周刊撰寫了一篇《誰說革命成功了?》的文章,指出北伐戰(zhàn)爭雖然取得了偉大勝利,但“此時大半個中國還是國內外的反動勢力所統(tǒng)治著,即國民政府內,也是外而帝國主義的勢力,內而買辦官僚地主土豪劣紳仍在橫行無忌”,“我們從這些現(xiàn)象中可以得出一個結論:此時國民革命離成功還遠”,“革命的道路還長,敵人的力量還強,而我們自己的實力還太小,我們更應積極的向前進”。
為了支持正在興起的工農運動,袁玉冰在《紅燈》周刊上發(fā)表了《過火》一文,批駁了所謂工農運動“過火”的謬論,斥責那些制造此種謬論的人“不向反革命的帝國主義與奸商進攻而只進攻革命的工農運動,這是多么荒謬啊”“在中國革命運動中,真正民眾的勢力只有工農群眾”,“如果我們還要繼續(xù)北伐,不與帝國主義者妥協(xié),不蹈國民二軍在河南失敗之覆轍,那么,我們便不應該再向革命的工農運動進攻,而且要遵守中山先生的遺訓去維護工農的利益”。
為了給予國民黨右派以堅決反擊,保衛(wèi)革命勝利成果,中共江西區(qū)委與國民黨左派決定組織一場規(guī)模更大的反擊段錫朋控制的省黨部的行動,由中共黨員袁玉冰和國民黨左派林修杰擔任行動總指揮。4月2日,各路隊伍按預定的時間和地點集合,然后向百花洲進發(fā),一舉摧毀了國民黨右派控制的省黨部。袁玉冰帶領革命群眾分路搜索AB團分子,捉拿到程天放、巫啟圣、曾華英等30余人。次日,南昌市兩百余個團體、三萬多民眾,在皇殿側公共體育場舉行了由袁玉冰主持的慶祝反擊右派斗爭勝利大會,對程天放等人進行了公審。這次斗爭趕走了江西省黨部右派頭子段錫朋等人,狠狠打擊了國民黨右派控制的AB團的反革命氣焰。5月20日,在方志敏等積極籌備下,重新召開了國民黨江西省第三次代表大會,革命左派重新掌握了省黨部的大權。袁玉冰熱情地歌頌這次斗爭是民眾用革命手段來回答反革命白色恐怖的壯舉,是江西革命史上光榮的一頁。
為共產主義獻身
1927年4月12日,蔣介石在上海發(fā)動反革命政變,一時間大批共產黨人和革命群眾慘遭殺害。中國共產黨的卓越領導人李大釗被反動派殺害的噩耗傳來時,袁玉冰異常悲憤,提筆寫下了《悼守常同志》一文,寄托他對自己的革命導師和同志的衷心哀悼和懷念,聲討帝國主義和反動軍閥的滔天罪行。
在黑云壓城城欲摧的形勢下,袁玉冰毫無畏懼。他奮筆疾書,于5月16日寫出了一篇討蔣檄文——《蔣介石政府的危機》,刊于《紅燈》周刊第14期。文章以無可辯駁的事實論述了蔣介石反動政府的社會基礎,深刻揭露了蔣介石“清黨”的實質,痛斥其鎮(zhèn)壓工農運動和背叛國民革命的種種罪行,號召廣大群眾不要在蔣介石鐵蹄的蹂躪之下坐以待斃,而應當高舉起革命的旗幟,為自由而戰(zhàn),為解放而戰(zhàn)。
1927年5月底6月初,在蔣介石的指使下,江西的反動派導演了一幕所謂“禮送”共產黨人出境的丑劇,白色恐怖籠罩全省。在“禮送”出境的共產黨人名單中,袁玉冰首當其沖。這時,中共江西省委為了加強地方黨組織建設,派袁玉冰去九江擔任市委書記,他不懼危險,出生入死,積極組織贛北秋收暴動。7月中旬,寧漢合流,國民黨右派的反革命氣焰更為囂張,白色恐怖更為嚴重,袁玉冰等江西黨組織的負責人和重要骨干被迫轉入了秘密活動。袁玉冰不顧個人安危,繼續(xù)辛勤地為黨堅持工作。11月,省委又改派他擔任贛西特委書記,在吉安準備組織暴動。12月10日,他還寫了一篇題為《國民黨果會為違反三民主義而死滅嗎?》的文章,發(fā)表在黨中央新出版的《布爾塞維克》雜志第5期上,表示贊成八七會議后黨中央所采取的新方針。12月13日,為聯(lián)系工作,他化裝進入南昌城,準備向省委匯報和請示工作,被叛徒藍仲和發(fā)覺并告密,不幸被反動派逮捕。
在獄中,敵人用盡了軟硬兼施的手段,施行了各種酷刑,但袁玉冰始終堅貞不屈,視死如歸,堅信著革命的未來,表現(xiàn)了一個共產黨員的崇高革命精神。12月27日午后,袁玉冰被反動派押往南昌下沙窩刑場。沿途,他慷慨激昂地高呼“中國共產黨萬歲!”“工農革命成功萬歲!”等革命口號,聲聲巨響,猶如陣陣春雷,預示著嚴冬即將過去,明媚的春天就要到來,又像贛江怒吼,震撼著南昌城。就這樣,被人們稱為大革命時期的“江西三杰”之一的袁玉冰,英勇地犧牲在國民黨反動派的屠刀之下,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yè)英勇地獻出了年輕的生命,時年僅28歲。他的偉大革命精神卻永遠活在人民心中。
(作者系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博士)
責任編輯 / 馬永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