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祥姣
(廊坊市人民醫(yī)院,河北 廊坊)
急性心肌梗死是臨床較常見的疾病[1],過勞、激動、暴飲暴食是此類疾病最常見的病因[2];胸骨疼痛是此疾病最常見的癥狀。近年來,受諸多因素的影響,此類疾病的發(fā)病率不斷上升,嚴重影響人類的正常生活[3]。醫(yī)學治療水平的不斷革新,有效地提升了此疾病的治療有效率。但是由于其疾病的特殊性,在有效治療的過程中心臟事件的發(fā)生率不斷上升,嚴重影響此類疾病的有效治療率。因而,更為有效的治療方式受到諸多的關注。本研究中,分析探討尿激酶與低分子肝素鈣聯(lián)用治療急性心肌梗死的臨床效果,具體如下。
選擇我院2017 年至2019 年收治的120 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符合急性心肌梗死的診斷標準,均已確診。將其按照治療方法的不同分為對照組(60例)和觀察組(60 例)。其中觀察組60 例,男性35 例,女性25 例,平均年齡(60.8±2.2)歲;對照組60 例,男性32 例,女性28 例,平均年齡(60.7±3.3)歲。對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進行有效分析,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對照組患者在有效治療的過程中實施尿激酶(國藥準字:H44020645,麗珠集團麗珠制藥廠)治療,將100 萬U 的尿激酶和100 mL 的生理鹽水混合均勻和在20~30 min 進行靜脈滴注,持續(xù)治療1 周。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患者治療的基礎上采用低分子肝素鈣(國藥準字:H20064066,杭州九源基因工程有限公司,規(guī)格0.4 mL)治療。
在有效治療的過程中對患者的各項情況進行有效的記錄:(1)兩組患者心臟事件發(fā)生率的對比,主要包括梗死后心絞痛與心力衰竭;(2)病死情況的對比;(3)冠狀動脈再通情況的對比?;颊咴诎l(fā)病10 h 內血清肌酸磷酸激酶峰值提前,溶栓1~2 h 胸痛等相關癥狀消失。
使用SPSS 20.0 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計量資料均以()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以(%)表示,P<0.05 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通過兩組患者治療過程中心臟事件發(fā)生率的對比發(fā)現(xiàn),組間差異顯著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如表1 所示。
表1 兩組患者心臟事件發(fā)生率的對比(n, %)
通過兩組患者病死情況的對比發(fā)現(xiàn),組間差異顯著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如表2 所示。
表2 病死情況的對比(n, %)
通過兩組患者冠狀動脈再通情況的對比發(fā)現(xiàn),組間差異顯著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如表3 所示。
表3 兩組患者冠狀動脈再通情況的對比(n, %)
急性心肌梗死是心血管內科較為常見的疾病之一[4]。相對其他疾病而言,急性心肌梗死的病死率較高。隨著人口老齡程度的不斷加劇,各類疾病的發(fā)病率不斷地上升,急性心肌梗死疾病也處于水漲船高的狀態(tài),嚴重影響人類的正常生活。醫(yī)學治療水平的不斷革新,有效地提升了各類疾病的有效治愈率。由于其疾病的復雜性,有效治療過程中心臟事件的發(fā)生率得不到有效的控制,嚴重影響此疾病的有效治療。為此,更為有效的治療方式受到了諸多的關注。
目前臨床治療急性心肌梗死的過程中最常運用的治療方式是尿激酶藥物治療,在有效治療的過程中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5]。尿激酶在治療的過程中能夠提高血管ADP 酶活性,抑制ADP 誘導的血小板聚集,預防血栓形成,在有效治療的過程中效果顯著。此外,通過靜脈注射能夠提高人體纖溶酶活性[6]。由于其疾病的特殊性,在有效治療的過程中相關的問題得不到有效的解決,嚴重影響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療有效率。
針對這一點,更為有效的治療方式受到了諸多的關注。尿激酶與低分子肝素鈣聯(lián)用治療急性心肌梗死受到了諸多的關注。低分子肝素鈣能夠有效地對一般的肝素進行分解純化,形成抗凝低分子藥物,對凝血因子有抑制作用,促進纖維蛋白的溶解,使得血細胞表明的電荷增加[7]。在有效治療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過程中,利用尿激酶與低分子肝素鈣聯(lián)用治療的效果顯著[8]。本研究顯示,在有效治療急性心肌梗死的過程中,利用尿激酶與低分子肝素鈣聯(lián)用能夠進一步提高此疾病的治療有效率,降低病死率。觀察組的各項情況優(yōu)于對照組,組間差異顯著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利用尿激酶與低分子肝素鈣聯(lián)用治療急性心肌梗死,能夠提高此病的有效治愈率,降低心臟事件的發(fā)生率和病死率,有較高的使用價值,值得有效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