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針對電工學實驗教學中存在的諸多弊端,提出把電工學實驗中使用到實驗臺,電工電子測量儀器、儀表,各種元器件的使用方法,常見故障維修方法等制作成微課,并把微課視頻融入雨課堂教學方式中來開展實驗教學,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減輕教師的教學負擔、最大程度的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團隊合作能力。
關鍵詞 微課;雨課堂;融合;電工學實驗
1電工學實驗教學模式現(xiàn)狀
電工學實驗是面向高等學校電學專業(yè)以外的其他工科專業(yè)學生開設的一門實驗基礎課,以貴州大學為例,每學期都有兩千多人,實驗設備的使用頻繁,導致故障很多,教師每節(jié)課為同學解決實驗中遇到的問題忙得團團轉,沒時間講解更多、更深入實驗相關拓展問題,實驗課的內容僅限于驗證一個簡單的理論,課后教師還要花費很多時間來維修設備。
傳統(tǒng)實驗教學采用教師先示范,學生再做的模式:教師將實驗目的、實驗原理等先寫在黑板上,對實驗過程需要注意的事項進行強調,演示一遍整個實驗過程,就讓學生分小組操作,學生只要接線正確,數據差不多,能驗證結果就算試驗成功,回去寫個實驗報告交給老師,實驗完成。幾乎90%以上的實驗都是比葫蘆畫瓢,學生學習效果非常差。
教師教學任務重、學生學習效果差是目前高校電工學實驗亟待解決的核心問題。而微課和雨課堂是近幾年隨著互聯(lián)網的發(fā)展衍生出來的新型教學方法,借助他們信息傳播快,傳播范圍廣,不受人數限制等特點,本文結合電工學實驗目前存在的弊端,提出了把微課融入雨課堂的電工學實驗教學模式,從而打破傳統(tǒng)教學模式單一的局限,使其成為電工學實驗的教學變革強有力的武器[1]。
2傳統(tǒng)電工學實驗教學中的弊端
弊端一:教師一人演示,幾十名同學觀看,僅有前面5~6名同學看到老師的演示過程,后面大部分同學既看不到也聽不清,導致大部分同學做實驗時無從下手,在規(guī)定時間無法完成實驗,實驗課基本上是混過去的,而實驗報告基本靠抄寫同組同學的數據完成。
弊端二:學生對電工實驗中常用的儀器、儀表幾乎使用幾乎沒有基礎,而受課程進度局限,教師講解實驗儀器的使用進度很快,很多同學無法利用課堂上的時間完全掌握儀器儀表的使用,導致很多學生課程結束了,仍然對常用的儀器儀表不能獨立操作。
弊端三:學生每次做完實驗都花很長時間寫實驗報告,而寫的過程往往是互相抄襲,全班數據幾乎一樣,時間浪費了而并沒有帶來更多的收獲,教師還要加班加點批改成百上千的幾乎一模一樣的實驗報告,整個課程下來,學生收獲很小,有些同學甚至連萬用表都不會用,而他的成績有可能很高,成績和學習效果嚴重不匹配[2]。
3引入微課可以解決傳統(tǒng)電工學實驗教學中的弊端
通過把教師演示環(huán)節(jié),做成短視頻,學生不僅可以在實驗前熟悉實驗中所用的儀器儀表,實驗中及時解決困惑,而且課后也可以隨時復習。在課堂上不僅可以直接操作完成實驗,有更多的時間和老師探討問題,從而達到更好的學習效果,而且還可以減輕教師每上一次課就要操作一遍的重復工作。
通過把電工學實驗中常用的儀器儀表(實驗平臺、萬用表、功率表、毫伏表、示波器等)的使用方法做成短視頻,對難點著重講解,學生可以對著視頻反復操作。不僅避免了看不到,聽不清等弊端,而且可以反復看。
學生可以把自己做的實驗制作成短視頻,教師根據流程的完整性,熟練程度等信息來判斷學生學習效果的好壞,這樣不僅能督促每個學生認真做實驗,而且可以減少他們頻繁抄寫實驗報告,減少教師批改實驗報告的時間,把有限的實驗用來做更有價值的事情,解放教師的時間。
利用雨課堂掃碼簽到、PPT長期共享、隨堂考、彈幕等功能,有效解決學生開不見,聽不清,被邊緣化的問題;還可以讓基礎差的同學通過提前預習,彌補自身弱項,提高學習效果;通過彈幕及時了解學生的想法,促進師生溝通;通過隨堂考提交學生學習興趣,減少批改實驗報告時間[3]。
4電工學考核方式變革探討
傳統(tǒng)的考核方式就是實驗報告加考勤,書寫實驗報告占用很多課余時間,教師批改實驗報告也花費很多時間,大多都是無用功。引入雨課堂和微課之后,采取多種考核方式,學生根據自身情況選擇采取哪種,具體考核和成績評定方案如下:考核方式一:實驗報告+考勤,這種方式的學生成績只能是中等及以下;考核方式二:做實驗:設置考試周,讓學生隨機抽取實驗項目,教師根據學生做實驗的過程和實驗結果直接給出考核成績,這種考核方式的學生成績在良好及以下;考核方式三:微課+答辯評優(yōu)機制,有評優(yōu)意愿的學生必須自己找團隊制作一個實驗的微課,并以答辯的形式對所做實驗項目匯報總結,這種考核方式的學生成績在良好以上。三種考核方式可以側重培養(yǎng)學生不同層面的能力,考核方式一重點培養(yǎng)學生數據分析處理、報告規(guī)范性書寫、儀器設備操作能力,考核方式二重點培養(yǎng)學生學生對實驗電路故障的發(fā)現(xiàn)、分析、排除等全方位的實踐能力;考核方式三重點培養(yǎng)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理論知識的綜合設計能力、實驗電路的設計實現(xiàn)能力、團隊合作溝通能力。
5結束語
把雨課堂和微課相融合的教學模式引入到電工學實驗教學中,可以有效地解決電工學實驗長期以來存在的教師教學任務重、學生學習效果差的核心問題,而且可以引發(fā)我們思考電工學實驗考試方式的變革,通過變革考核方式,打破傳統(tǒng)示范式教學模式,可以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真正做到讓學生自己決定自己成績的高低,不僅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在實驗教學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自主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真正意義上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對科學實驗的求知探求能力。
參考文獻
[1] 胡熙茜,侯世英,孫韜.“新工科”背景下電工學實驗教學設計與改革[J].工業(yè)和信息化教育,2018,(8):13-16.
[2] 竇勤耘.電工學實驗[M].北京:科技出版社,2018:79.
[3] 竇勤耘,謝輝.電工學實驗室開放教學模式探討[J].黑龍江科學, 2018,(7):144-145.
作者簡介
李丹丹(1989-),女;學歷:碩士研究生,講師,現(xiàn)就職單位:貴州大學電氣工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