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 康,邢孟江,侯 明,李小珍,代傳相
(1.昆明理工大學 信息工程與自動化學院,云南 昆明 650500;2.昆明學院 信息技術學院,云南 昆明 650500)
近年來,集成無源器件(Integrated Passive Device,IPD)在多芯片微波模塊應用中的使用越來越普遍。IPD技術能將包含電阻、電感和電容的電路(如濾波器、混頻器、阻抗變換器等)轉換為更小、更精確且具有良好的電路再現(xiàn)性能的集成電路(Integrated Circuit,IC)。國內外許多學者對IPD無源器件的設計進行了深入研究[1-5]。
2016年,Mervi Hirvonen等采用IPD工藝設計了一個2.4 GHz頻段的SIP無線電模塊[1],整個模塊僅為13 500 μm×7 500 μm×4 000 μm。該尺寸除了天線以外,還包括基于IPD工藝實現(xiàn)的匹配電路、濾波電路以及無線電收發(fā)器,通過采用IPD技術實現(xiàn)了極端的小型化。2017年,Sitaraman S等采用超薄玻璃基板基于IPD工藝設計了一款用于WLAN微型化帶通濾波器,通帶內插損僅為0.6 dB,阻帶內截止頻率>25 dB,面積<1 000 μm2[2]。2018年,Hamhee Jeon等學者分別利用砷化鎵和硅基集成無源器件(IPD)技術設計了兩款耦合器[3],并對其進行了比較,其中基于砷化鎵(GaAs)IPD工藝的耦合器面積為1 220 μm×720 μm,基于硅基IPD工藝的耦合器面積為820 μm×970 μm。同年,昆明理工大學的劉贛等提出了一種基于IPD工藝無反射帶通濾波器[4],中心頻率為2.03 GHz,中心頻率插損小于1 dB,-3 dB帶寬BW-3dB<1.91 GHz,整體尺寸僅為1 600 μm×1 250 μm×300 μm。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十研究所的陸宇提出了一款基于Gaas IPD工藝的發(fā)夾型k波段帶通濾波器芯片[5],在19.5~21.3 GHz內插損<2.6 dB,最小插損為20 GHz處2.2 dB,帶內回波損耗<-25 dB,尺寸為2 960 μm×1 800 μm×100 μm。
伴隨著現(xiàn)代無線通信系統(tǒng)如5G的發(fā)展,在為用戶帶來更快速的無線數據傳輸的同時,開發(fā)出更先進的射頻器件顯得尤為重要[6]。濾波器幾乎是所有電子系統(tǒng)中普遍存在的器件,尤其在無線通信系統(tǒng)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正因如此,高性能、小尺寸的濾波器設計一直是電子行業(yè)研究的熱點。目前,無源濾波器的設計主要是基于傳輸線(如波導、微帶線、同軸線)[7-9]來實現(xiàn),但基于傳輸線設計的無源濾波器往往體積偏大,可集成度較低,無法滿足當前射頻無源器件向小型化、集成化發(fā)展,但是使用IPD工藝設計的無源濾波器能很好地解決這一問題。為了順應當前射頻無源器件的發(fā)展趨勢,筆者在GaAs襯底上采用IPD工藝設計了一款高通濾波器。
由于理想型的濾波器難以實現(xiàn),因而設計中都按某個函數形式來設計,所以稱其為函數型濾波器。根據函數的類型來定義,最常見的有巴特沃斯型濾波器、切比雪夫型濾波器和橢圓函數型濾波器等。
圖1對階數N=5,-3 dB截止頻率為1 GHz,通帶內波紋RdB=-3 dB的上述3種函數類型的濾波器進行比較。由圖1可以看出,橢圓函數型濾波器在通帶內有起伏,阻帶內有傳輸零點,相較同等階數的其他函數類型濾波器而言,截止特性最好。
圖1 常見函數型濾波器性能對比
為了獲得更優(yōu)截止特性,設計了一款橢圓函數型高通濾波器。設計指標要求:截止頻率為9.1 GHz,9.8 GHz處插損<2 dB,0~7 GHz阻帶抑制>30 dB,在7.4 GHz處阻帶抑制>20 GHz。目前,關于濾波器電路設計的理論已十分成熟,通過傳統(tǒng)的歸一化方法設計濾波器,計算較為麻煩。為簡化電路設計過程,設計使用ADS中的filter guide功能,選取要使用的濾波器函數,自動生成電路原理圖和S參數仿真波形,如圖2和圖3所示。圖2中,C1=0.58 pF,C2=1.14 pF,C3=0.34 pF,C4=0.24 pF,C5=0.4 pF,C6=0.3 pF,C7=2.22 pF,L1=0.79 nH,L2=1.61 nH,L3=1.6 nH。
圖2 電路原理
圖3 在ADS中S參數仿真波形
設計采用的7階橢圓函數高通濾波器由3個高Q值螺旋電感和7個MIM電容組成。首先,單獨對螺旋電感和MIM電容的進行設計與分析,再對這些電感電容進行合理布局與連結,得到一個完整高通濾波器模型。
設計采用的高Q值螺旋電感材料為金,螺旋電感線厚度為4 μm,線寬固定為10 μm。螺旋電感的等效電路模型如圖4所示,其中電感LL占主導地位。電容CL是由電感自身寄生效應產生,電阻RL由電感自身損耗引起,而Cd是螺旋電感線-襯底GaAs-最底層金屬M0之間形成了類似MIM電容結構產生的。通過3維電磁場仿真軟件HFSS對電感模型進行仿真,分別對電感外部品質因數Q值和電感值L進行提取。
圖4 螺旋電感等效電路模型
在HFSS中比較線圈匝數N和線圈間距d對L和Q的影響,如圖5所示。在圖5(a)和圖5(b)中的L值曲線與圖5(c)和圖5(d)中的值曲線,隨著頻率的變化而起伏,這是因為圖4中產生的寄生電容CL、Cd和電阻RL隨頻率增大而變化引起的。由圖5(a)和圖5(b)可以看出,當N、d增大時,電感值L曲線會整體上移,這主要由于在N、d增大的同時,螺旋電感的有效電感線長度也會增加,所以電感值會在一定程度上增大。
圖5 線圈匝數N和間距d對電感的影響
MIM等效電路模型如圖6所示,C占主導地位,電感LC由電容寄生效應產生,電阻由電容的損耗引起,而Cd是電容下極板-GaAs襯底-最底層金屬M0之間形成了類似MIM電容結構而產生的。
圖6 MIM電容等效電路模型
該設計所采用的為MIM(金屬-介質-金屬)電容,可以近似為平行板電容器,故能用平行板電容器計算公式的式(1)計算MIM電容[10]:
式中s為上下兩層金屬重疊的面積,其中ε0為真空介電常數,εr為中間介質的相對介電常數,d為兩層金屬之間介質的厚度。本設計中,電容的上極板與螺旋電感處在同一層,厚度與電感厚度一致為4 μm,電容的下極板厚度為1 μm。電感上下層的金屬材料為金,真空介電常數ε0約為1,中間介質材料為氮化硅。常溫下相對介電常數εr約為7,厚度d=0.1 μm,代入式(1)得到單位面積的電容值,約為 7 fF/μm2。
通過調節(jié)電感線圈扎數N和間距d,能設計滿足圖2中元件值要求且高Q值的螺旋電感,依據根式(1)單位面積的電容值(7 fF/μm2),能設計出滿足圖2中電容值的MIM電容,并通金屬(金)連接線將它們連結。不過,通過上述方法獲得的電感、電容集成在一起時會由耦合效應而產生電容或電感,且它們自身也有寄生效應產生的寄生電容Cd、CL和電感LC,隨著頻率升高這些影響不能被忽略。這時應當在HFSS中通過調節(jié)這些元件的大小和布局來消除和利用這些耦合和寄生,最終設計的7階橢圓函數型濾波器HFSS模型如圖7和圖8所示。包括G-S-G(地-信號-地)測試端口在內,該模型尺寸僅有640 μm×865 μm×84 μm。
圖7 7階橢圓型高通濾波器結構
圖8 7階橢圓型高通濾波器3D模型
在HFSS中對圖7和圖8模型進行電磁場仿真,得到該模型的S參數波形如圖9所示??梢钥吹剑贖FSS中仿真得到的S參數波形與在ADS仿真得到的波形有偏差,在HFSS中通帶內的插損明顯要比在理想情況下差,阻帶截止特性也沒有在理想情況下陡峭。這種偏差的產生主要是由于電路連接線有損耗,且通過上述方法設計的高Q值螺旋電感與MIM電容之間的耦合效應和寄生效應。由圖9可看出,該高通濾波器的截止頻率為9.1 GHz,在0~7.2 GHz處的阻帶抑制都大于30 dB,在2.8~5.8 GHz處阻帶抑制大于40 dB,基本滿足設計指標要求。
圖9 S參數仿真結果對比
在GaAs襯底上利用IPD工藝設計了一款集總式7階橢圓函數高通濾波器,不僅具有良好的性能,而且大幅縮減了尺寸。通過圖9對比ADS仿真結果與HFSS仿真結果,驗證了在GaAs襯底上使用IPD工藝進行集總式濾波器設計的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