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艷
【摘? 要】? 文章依托小學語文教材閱讀教學,根據文本特點,適時抓住遷移拓展點進行課程深化遷移,領悟文本的閱讀方法或寫作方法,進行“由讀向讀”或“由讀向寫”的拓展,實現(xiàn)得法于課內,運用于課外,從而強化知識,打開學生的視野,活躍學生的思維,拓展提升學生閱讀和寫作能力,形成語文閱讀遷移拓展教學模式。
【關鍵詞】?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遷移拓展;教學模式
針對如何有效利用語文教材深化閱讀教學,作者在總結教師教學經驗基礎上,逐步進行探索研究,形成了遷移拓展課堂教學中“實踐運用學法—回顧梳理方法—閱讀交流分享—延伸拓展練習”四步教學模式,通過語文課文的閱讀教學,提煉相關讀寫方法,并設計拓展課程,組織學生自覺運用閱讀課上學到的語文知識和閱讀方法進行擴展性的閱讀,鞏固深化學生能力培養(yǎng)。
一、實踐運用學法,拓展課程設計
葉圣陶先生說:“語文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憑這個例子要使學生能夠舉一反三,練成閱讀和寫作的熟練技能?!痹谡n堂教學中,教師要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借助教材這個例子,主動理解和體驗,獲得學習方法,提高語文素養(yǎng)。
1.組織自讀自悟,實現(xiàn)整體感知。教師要按照讀準字音—讀通句子—讀連貫—讀出不同句子的不同語氣這樣一個讀書過程,引導學生充分地閱讀課文,從而讓學生整體感知課文。
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注重指導學生邊讀邊想,整理讀書中產生的問題的同時,寫出讀書的感受和體會,隨后適時組織與周圍同學進行交流、討論。其間教師還要適時地訂正字音,強化生字學習,采取多種形式了解學生朗讀課文的情況,充分保證學生讀的時間和讀的質量。
2.組織情感朗讀,感知寫法。按照《課程標準》“在閱讀中揣摩文章的表達順序,通過組織進行情感閱讀,初步領悟文章的基本表達方法”原則,在這一階段中教師要充分重視學生的個性化閱讀體驗,重視課堂生成。教師要讓學生充分地讀,采取多種形式的朗讀: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同桌互相讀、分角色讀、指讀、齊讀、師生共讀、評價讀等讓學生“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體會重點詞句段的含義,明確感悟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揣摩其中具體的表達方法,感知具體寫法。
3.引導形象感受,了解描寫方法。本環(huán)節(jié)是遷移拓展學習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學生通過課文的學習,已經領悟到了相關的閱讀方法及學習方法。因此,這一階段教師要圍繞課文的重點、難點,按照學習課文的方法與步驟,聯(lián)系課文內容或單元專題,組織學生細細品味課文內容,理解課文內容,通過個人獨立思考、相互合作交流,從中學習作者抓住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tài)、正面描寫、側面描寫等描寫人物的方法,體會人物的性格特點及表現(xiàn)人物特點的方法。
二、落實回顧梳理,明晰深化寫法、學法
本環(huán)節(jié)教師要根據文本特點,立足課程訓練重點,注重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通過各種方式讓學生領會、體驗其中的表達方法,進行必要的梳理和歸納,體會作家的動作描寫、語言描寫、肖像描寫、心理描寫及細節(jié)描寫等寫作方法,從而領悟明晰文本的閱讀方法及寫作方法,便于組織“由讀向讀”或“由讀向寫”的拓展。具體知識的回顧梳理可結合課程實際適時或專題進行。
如從一篇課文的教學中遷移拓展。在閱讀教學中,學生通過對文本的精讀,領悟文本的讀寫方法,適時梳理。例如四年級上冊第四組《白鵝》這一課,在教學過程中,我們首先按照教程安排學生朗讀,讓學生在讀通課文的基礎上自讀自悟,然后相互交流:課文中描寫的白鵝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教師要引導學生結合課文中相關語句,概括出白鵝的具體特點,引導學生弄明白課文從哪些方面體現(xiàn)了“鵝的高傲”,體會作者在寫作過程中采取的先總后分的特點。
再如專題組閱讀教學的遷移拓展。五年級下冊第七組課文以“作家筆下的人”為專題,安排了3篇課文(《人物描寫一組》《刷子李》《金錢的魅力》,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讓學生清楚了解課文中描寫人物的形象,體會人物鮮明的特點,同時了解作家在刻畫人物時采取的不同手法。在學習《人物描寫一組》過程中,教師一方面引導學生體會小嘎子摔跤時的動作,重復描述“站、圍、蹦、轉、揪、推、拉、拽、頂、扳”等動作中使用的具體詞語,認識到作者從各個角度對小嘎子的摔跤動作進行細致描寫,另一方面引導學生體會其中夾雜的對嘎子心理活動的描寫,比如,“總想使巧招,下冷絆子”,“剛想用腳去勾他的腿”,了解嘎子的人物性格,讓學生認識到運用準確動詞刻畫細致的心理活動,才塑造出小嘎子頑皮、機敏、富有心計的個性特點。再如《“鳳辣子”初見林黛玉》一文,教師要引導學生體會對王熙鳳語言、外貌、動作的描寫,認識到作者通過這些描寫淋漓盡致地表現(xiàn)出來王熙鳳的性格特點。
三、適時組織閱讀交流分享,熟練掌握讀寫技能
本環(huán)節(jié)中教師主要結合上述環(huán)節(jié)學生的體驗,適時設計組織遷移性閱讀練習,有目的地向學生推薦一些蘊含類似課文的書籍,進一步讓學生通過閱讀分析、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放手讓學生在自主探究中熟練掌握語文技能。
如學習豐子愷的《白鵝》后,教師可以向學生推薦葉諾索夫的《白公鵝》、老舍的《貓》《母雞》等作品,讓學生體驗同樣是寫動物,都表達了同樣的情感——作者對動物真摯的喜愛和真誠的贊美,但不同的作者有不同的觀察角度,使用了不同的表達方法,運用各具特色的語言,從而形成了不同的心理體驗,促進學生進一步鞏固相關動物的描寫方法。
在“人物風采”專題中,學習完《鄧稼先》《誰是最可愛的人》《冬日看海人》后,教師在課堂教學策略的運用上,則可以以學生為主,引導學生對照單元主題進行自讀自悟與合作學習,根據自己的條件拓展查閱資料、摘錄筆記,讓學生按自己的閱讀習慣,選擇自己合適的方式,運用工具書批注抄錄,有條件的情況下可以組織學生自由討論或自問自答,或與同桌交流,或以小組討論,或離開座位和自己喜歡的同學組合,全面加深學生對相關人物、故事背景的了解,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語文實踐,抒發(fā)感受……
四、組織延伸拓展練習,提升語文素養(yǎng)
在這一階段,教師要根據課文的特點,在學生理解內容的基礎上就閱讀方法、寫作方法進行適當的深化、延伸,使學生學以致用,真正形成語文能力,提高語文素養(yǎng)。
本環(huán)節(jié)拓展練習的內容要根據課文特點靈活安排。如,“作家筆下的人”單元專題,其內容可以是:
1.摘抄文中的好詞佳句,熟讀成誦,豐富學生的語言;
2.寫一寫學習的感受和收獲,深化認識;
3.補充與課文內容緊密聯(lián)系的文章進行閱讀,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和自能讀書的能力;
4.充分挖掘課文的含金量,通過仿寫小練筆,提高學生的閱讀作文水平。
總之,通過“實踐運用學法—回顧梳理方法—閱讀交流分享—延伸拓展練習”四步教學模式,針對文本多角度拓展整合教材,進行相關拓展閱讀、群文閱讀等,從而強化學生知識,豐富情感體驗,拓寬閱讀視野,活躍學生的思維,可進一步拓展提升學生閱讀和寫作能力,訓練學生讀寫能力。
【參考文獻】
[1]尹祖琴.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研究——教師成長篇[M].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
[2]施嘉平.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設計[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