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迪 吳方華
摘 要:我國現有的大蒜機械播種設備,多是體積較大,難以手扶使用的機械,難以適應小地塊的大蒜播種需求。但是使用人工進行大蒜整地、作畦、播種成本過高,并且耗時也較長。根據前人研究經驗,結合自身的實踐工作以及小面積大蒜種植地區(qū)的需求,進一步設計了一種新型大蒜播種機,并對其關鍵技術進行了相應的研究,該機械集合了整地、作畦、播種技術,成功降低種植成本以及種蒜人員的勞動強度,一舉多得。
關鍵詞:新型;大蒜播種機;關鍵技術;一舉多得
中圖分類號:S223.2文獻標識碼:A
doi:10.14031/j.cnki.njwx.2020.02.018
大蒜種植時因為種植要求較高,制約了大蒜機械化的發(fā)展。通過整合播種過程實踐經驗,重新設計了一種新型大蒜播種機,可以實現面積較小地塊以及大棚內障礙較多區(qū)域的手扶機械化蒜瓣種植,能有效解決當前小面積種蒜的難題。
1 設計原理
新型大蒜播種機主要是由大蒜種桶、導種槽、連接桿、開槽器、送種桿、傳動齒輪等部件構成。大蒜種桶上有進種口、下有出種口、導種槽等,導種槽連接播種通道,播種部件旋轉就可以使播種通道和出種口連通,并且播種塊是利用連接桿連接,導種槽下是開槽器;種桶內的旋轉軸和出種口對應,至少一端和驅動、傳動齒輪連接,作為手扶機械的動力輸出連接。這樣的設計使播種機械體積更小,手扶即可使用[1]。
2 工作流程
新型大蒜播種機在使用時僅需將種桶安置在手扶把上即可,設備動力輸出是利用驅動齒輪完成,行走以及播種速度相同,作業(yè)時,拉桿驅動旋轉軸旋轉進而實現播種。此設備對于大蒜種有一定的要求,需要對蒜種進行分級分類播種,這樣才能將播種密度以及均勻度控制好。其具體的分類標準是單瓣大于5 g、3.3~5 g、2.5~3.3 g、1.5~2.5 g四個等級。當然這樣的分級后前兩個重量單位的蒜種適合作為薹蒜栽培,而較小的兩個則是可以作為苗蒜栽培。對于單瓣重量低于1 g的蒜種及時淘汰,以免影響第二年收獲。
該播種設備基本的工作流程就是大蒜種植戶先把大蒜種桶固定于手扶把上,之后手扶動力輸出,這時的動力就會通過齒輪、傳送帶傳輸,分離器齒輪工作,蒜種通過進種口被安置到對應的種桶上,手扶推動時,旋轉軸帶動播種塊旋轉,蒜種就被輸送到開槽器作業(yè)開出的種槽內,送種桿將大蒜種下,之后重復上述操作即實現大蒜的機械化播種。
該新型大蒜播種機僅需手扶推動向前行走即可完成播種,并且大蒜種桶下表面并列設有多個出種口,可以適應多行播種作業(yè)需求。播種塊設在導種槽內,導種槽旋轉就可以使播種通道和出種口連通,開槽器則通過支撐桿連接在大蒜種桶上,開槽器則是由兩個圓形金屬塊局部連接制作而成,呈V型設計,適合開溝。并且所使用的驅動齒輪是利用傳動帶和分離器連接,之后再通過傳動帶和動力輸出軸連接,結構簡單并且使用、維護、保養(yǎng)方便。而且新型大蒜播種機的分離器由第一、第二分離桿及多個固定圈組成,二者分別由固定圈加固,二者的相鄰端套有滑動活動套,二者通過齒輪和自身的工作單元相連。并且對應的移動滑筒可以通過間距的調整來改變播種通道的大小[2]。
3 新型大蒜播種機的優(yōu)勢
第一,新型播種設備的種子都集中于大蒜種桶上,控制方便,并且需要使用時僅需將其放置在手扶把上即可播種。第二,該設備的動力輸出主要是通過驅動齒輪以及傳送帶完成,連接方便、結構簡單,便于維護保養(yǎng)。第三,這一播種設備的手扶機械行走速度就是實際的播種速度,所以控制播種密度的時效性強,僅需手扶機械行走,播種設備中驅動裝置的旋轉軸就會在人力的作用下旋轉播種。第四,該設備主要通過人機配合實現,節(jié)約資源,滿足構建資源節(jié)約型社會的需求。第五,該設備適用于面積較小以及大棚內障礙較多地塊的使用,體積小,靈活,實用性更好,適用性也更廣。
新型手扶大蒜播種機設計的關鍵技術就是如何保證大蒜的種植密度以及蒜種間距,本文所設計的大蒜播種設備,利用大蒜種桶下表面的多個出種口來進行多行播種,導種槽內的播種塊旋轉時就可以實現蒜種對應的點播,同時手扶動力輸出,連接桿、齒輪、傳送帶傳輸動力,在開槽器開壟的作用下實現蒜種的播種。該新型大蒜播種機體積小,構造簡單,維護、保養(yǎng)、使用方便,能夠適應不同面積、地形、坡度的大蒜播種需求,主要適用于小田塊、大棚內使用,并且手扶動力輸出,十分適合在我國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張芳.新型大蒜播種機關鍵技術研究[J].時代農機,2019(4):34-35.
[2] 呂文剛,丁保江.新型大蒜播種機的研制[J].農業(yè)開發(fā)與裝備,2018(9).
(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