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科
家中養(yǎng)的幾盆花草和一缸金魚因為素日疏于管理,全都紛紛命喪黃泉。在一個寡淡庸常的周末,我將那些枯敗的花草連根拔掉、將魚缸騰空洗凈之后,便揣著塑料袋子趁著黑夜跑到郊外“搬”來一些泥土,并將泥土倒進那些大小不一、形狀各異的花盆里,以及空出的魚缸里,然后依次種上大蒜、香菜、菠菜和小茴香等菜蔬,這樣我在陽臺上營造的“一畝三分田”就大功告成了。我發(fā)誓一定要善待那些種子,看著偌大的陽臺上一字排開的盆缽瓶罐,一派即將到來的豐收景象赫然映入腦海。
陽臺上有了10余盆“菜地”,我也開始忙碌起來.每天下班之后,都要檢查一遍花盆和魚缸里的泥土是否干裂,每天都在等著我的蔬菜生根發(fā)芽。我學(xué)著鄉(xiāng)下父親種地的樣子去打理那些蔬菜種子,并把每一個花盆都當成風水寶地進行精耕細作。陽臺面積很大,視線也較為開闊,我?guī)缀趺刻於家ㄙM半個小時,與我在城市里的“一畝三分田”相伴。面對“搬運”來的泥土和自己種下的蔬菜種子,內(nèi)心的期待和欣喜無以言表。我特別喜歡在悠閑的周末,給花盆松松土、施施肥、澆澆水,并跟它們說說話,鼓勵種子早日生根發(fā)芽;也喜歡坐在陽臺上的書桌邊看書、寫字、喝茶、聽廣播,抑或回憶兒時與父輩在田間勞作的溫情往事。我對待我的“微型田園”,就像父親對待他的廣袤土地一樣熱忱赤誠。有了陽臺上的這些“牽掛”,每天下班身心俱疲地回到家利用半個小時打理完“莊稼”,我的心情都會輕松愉悅很多,縈繞在心頭的愁云,皆被泥土下的種子消化。
在一個不經(jīng)意的周末上午,我端著一盆洗菜水準備給“莊稼”澆水時,竟驚奇地發(fā)現(xiàn)大蒜、香菜和小茴香業(yè)已露出嫩芽。我放下水盆輕蹲下來,細數(shù)了那些嫩芽的數(shù)量,然后小心翼翼地將水輕輕澆灌上去。時間與精力總算沒有白費,我種的“莊稼”發(fā)芽啦!那星星點點的菜芽,幾乎讓我錯信自己就是種植蔬菜的行家。
為了防止長出的幼芽中途夭折,我每隔幾天就會與鄉(xiāng)下的父親通視頻電話,請教他下一步該如何打理這些“莊稼”。習慣了大面積種植農(nóng)作物的父親,非但沒有對我那可憐的巴掌大的“一畝三分田”嗤之以鼻,反而非常有耐心地對我傳道授業(yè)解惑,并將一切種植技巧傾囊相授。我像養(yǎng)育孩子一般養(yǎng)育著那些微不足道的蔬菜幼芽,我期盼它們早日長大,以便在我繁碌的工作之余,與它們進行恬淡安適的心靈對話。自打經(jīng)營“菜園”以來,我的心情越發(fā)平靜,也從中明白了一個道理,沒有什么問題是時間解決不了的。原來種菜,也可減壓驅(qū)愁。
一段時間過后,蒜苗已經(jīng)長到10多厘米高,由于花盆的體積小,里面裝的泥土有限,空間與養(yǎng)分的匱乏,致使蒜苗無法像長在鄉(xiāng)村土地里那樣結(jié)成雞蛋大小的蒜頭。于是我便按照父親的提議,用剪刀將蒜苗齊根剪掉,然后拿到廚房準備攤蒜苗雞蛋煎餅用。我將蒜苗洗凈切碎放入飯盆,再倒進面粉以及香菜、雞蛋液和蔥姜鹽等一應(yīng)佐料,加水攪拌成糊狀后,就開始起火倒油攤蒜苗雞蛋煎餅吃,那味道簡直令人垂涎欲滴。
隨著時間的緩緩?fù)埔?,魚缸里的菠菜也漸漸長大了,油綠的菜葉覆蓋了整個泥土,偶爾拔掉一顆洗凈放進鍋里做雞蛋菠菜面,抑或涼拌菠菜花生仁,味道也堪稱一絕。
其實我也深知,并非是這些簡單的飯食味道多么誘人,只是緣于有些食材是出于自己的勞動成果而已。身居喧囂繁碌的都市,人是需要一片心靈棲息之地的,心靈得以撫慰的方式不一而足,種菜只是其中之一罷了。城市囿于空間所限,種菜并不適合每一個人,但我慶幸自己找到了給生活減壓的方式,我每次看到自己經(jīng)營的“一畝三分田”,心情都會恬淡安然。
生在凡塵俗世,有時需要給幸??鞓窢I造一種心境,而我在陽臺上的“一畝三分田”,就是我暫避塵世喧囂的寧謐港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