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湃
“卓爾不群”為成語,形容優(yōu)秀卓越、與眾不同。斑固《漢書·景十三王傳贊》:“夫唯大雅,卓爾不群,河間獻王近之關?!薄昂娱g”,漢高帝置郡,文帝改國,治東城(今河北獻縣東南)。文中意為河間的獻王有優(yōu)秀卓越的風范。“卓爾不群”可以形容人,也可以形容物。形容物,即意為在眾多的物品中出類拔萃、高出一般、超群出眾。
日本學者奧蘭田把收藏宜興紫砂壺作為一種愛好,并把愛好上升為研究,追根求源,紫砂壺為什么美?美在何處?他把自己及朋友收藏的壺畫成圖錄,每圖配有說明文字,其說明文字以人喻壺,把每把壺都作為知己。如以泥色喻人的有“浴后妃子”:“泥色純朱,按鳴遠一時之巧手,務要清瘦,用意丁寧,工夫百煉,調(diào)色不茍,有惜墨如金之意,通體柔情綽態(tài),嬋娟如妃子浴華清池中,故曰‘浴后妃子”。以壺式喻人的如“風流宰相”:“形制橢而四隅微圓,端麗精致,吳騫名陶錄曰,鳴遠一技之能,間世特出,自百余年來,諸家傳器日少,故其名尤噪,則此壺不易獲,可知也。通體風流高雅,超然出于庸俗,故號曰‘風流宰相?!眾W蘭田的說明文字文采風流,形容貼切生動,讀后深受啟迪。
“卓蓮壺”(見圖1)的創(chuàng)作,受奧蘭田以人喻壺的影響,是一款卓然獨立、超然出塵的壺型。以明代制壺大家的壺式作為參考,選中了時大彬高徒徐友泉所制“平肩橄欖壺”的壺型,橄欖、蓮子都是長橢圓形,以它們的形態(tài)設計壺型,造型挺秀、俏麗,器型高而爽,是對“卓爾不群”這一成語的語意很好的詮釋。楊永善在《中國傳統(tǒng)陶瓷的造型意識》一文中論述到:“象形取意的造型方法,其長處能夠借助于自然界的植物、動物形態(tài)和人為的各種器物的形態(tài)和樣式的啟發(fā),發(fā)揮想象、發(fā)展構思,創(chuàng)造有別于原型的優(yōu)美的陶瓷造型,甚至比原型更為美好、更為動人,更具有自己的特點。在完成造型的象形取意過程中,不受原型的限制,而是根據(jù)所創(chuàng)造的陶瓷器物的特點,充分發(fā)揮作者的創(chuàng)造性,把個人對原型的觀察和理解、感受、愛好表現(xiàn)出來。”
通過對自然物橄欖、蓮子的觀察和感受,并參照傳統(tǒng)的明式壺型,我在“卓蓮壺”的壺身造型上加進了自己的美學理念?!捌郊玳蠙靿亍奔绮康摹皠x凹”技法,用得非常精致、獨到,那壺腹至壺肩處的凹型轉換自然流暢,更凸現(xiàn)了壺腹的豐盈飽滿。對于這一精到的技藝,徐友泉沒有沾沾自喜,到晚年他常自嘆,“吾之精,終不及時之粗也?!蔽覀兗葌鞒兴募妓嚕惨阉@種謙遜好學、精益求精的精神學到手,這是想業(yè)有大成的壺藝家的必由之路。
“卓蓮壺”的制作傳承了這一“剎凹”技法,與“平肩橄欖壺”不同的是,“卓蓮壺”在壺的肩部、底部都用了這種技法。底部的“剎凹”把底部的圈足線型映襯得更加清晰、明快。壺肩處的“剎凹”使若隱若現(xiàn)的肩線顯得更加耐人尋味。上下對稱的“剎凹”,襯托出壺腹的飽滿軒昂,有浩然之氣,顯示出卓爾不群的氣度,而沒有尋常的俗氣、習氣。
“剎凹”確是一種精細的活,必須用竹刀把這凹型一遍又一遍地壓出來,使之達到適度、美觀、統(tǒng)一協(xié)調(diào)的境地。最后要用特制的篦只對之進行規(guī)整,直到其凹型出現(xiàn)行云流水般的美感為止。在壺蓋的造型上,“平肩橄欖壺”用的是“將軍罐”蓋,“卓蓮壺”用的是圓形蓋,在蓋口相合后,這種形狀在整體上與橄欖、蓮子的形更為接近,更為神似;改圓形鈕為圓橋形鈕,其鈕線與蓋口線、圈足線上下呼應;改三彎嘴為直嘴,直中微曲,其微曲的線與壺體的銜接順暢通達;“平肩橄欖壺”的耳把呈傾斜狀,“卓蓮壺”的耳把與壺體的曲線接近平行,顯得規(guī)整而高挺,在鈕與把上都有圓環(huán)的裝飾,這一裝飾小巧而靈動,宜于把玩,增添了賞壺的樂趣。
“卓蓮壺”制壺技藝的精細、精到還在于明針功夫的到位。紫砂壺優(yōu)良的透氣性能全在于砂,把粗細適當?shù)纳傲U{(diào)入泥中,砂的量要適度,要宜于成型,成型后用竹刀把粗細的砂粒壓下,為紅泥所包裹。通過明針的砑光,使壺的整體光潤、明亮如鏡面,燒成后“水色”喜人。奧蘭田把“泥色如朱砂,表面像油脂般滋潤”的壺,稱之為“紅顏少年”?!白可弶亍钡膲厣策_到了這一境地,如紅顏少年般的青春亮麗。
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顧景舟指導他的弟子,在造型設計上要追求和諧。壺的鈕、蓋、肩、腹、足、嘴、把這幾個部分,點、線、面的銜接要順暢,明暗轉折、虛實對比要協(xié)調(diào)統(tǒng)一?!白可弶亍钡木€型上下、左右協(xié)調(diào);其塊面上下呼應、轉折自然,觀之賞心悅目。紫砂明式壺有一種非凡的美,那是前輩大師精心提煉的結果,我們后學者要細心領會這種美的精神實質(zhì),把我們的壺藝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