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平成 姚燚垚
總是遇到無法解決的攝影問題?滿腦子的疑惑卻無人可問?以下2種方式皆可參與:
一、在微博發(fā)布問題@影像視覺雜志并添加標簽#專家指導#;
二、將問題發(fā)至郵箱zhongsj@syzychina.com。
Q:為什么在我長曝光的照片中發(fā)現(xiàn)感應器上有許多灰塵,而其他照片就不明顯?
-Charlie Posner
A:快門打開的時間長短并不會影響畫面中感應器灰塵是否顯現(xiàn)出來,但是有另一個因素往往與長曝光攝影密不可分,從而讓人以為是由于長曝光造成的。事實上選擇的光圈會帶來最大的差異。小光圈可以換來更大的景深,例如f/11或f/16,從而增加感應器灰塵顯現(xiàn)出來的概率。
使用長曝光拍攝風光時,攝影師往往會使用小光圈盡量延長曝光時間,因為小光圈時進入的光線更少。長曝光的特性意味著像多云的天空或絲滑的流水這些區(qū)域往往比較明亮,意味著較暗的塵斑更容易顯現(xiàn)出來。
作為數字攝影的一部分,傳感器上存在灰塵是很正常的,只是有時實在煩人。盡管許多相機內置了傳感器清潔功能試圖將灰塵抖掉,但是在相機的使用壽命周期內很有可能需要對傳感器進行正確的清潔。市場上有許多產品可以幫助你進行清潔,或者也可以將相機送到專業(yè)的工作室進行清潔。DigitalCamera World提供了DIY清潔感應器的教程,網址為www.bit.ly/dc22lsensor
如果我只遇到一兩個塵斑從來不會感到焦慮,因為只要幾秒鐘就可以用Photoshop中的污點修復畫筆清除干凈。但是當傳感器的塵斑積累到一定程度(不論你如何小心,塵斑總是會不斷累積),就需要進行清除了。
我們在長曝光中經常使用的小光圈會讓感應器上的灰塵更明顯。
紀實影像
1尋找生動有趣的故事
優(yōu)秀的紀實照片有對拍攝對象的敘事線索。不一定全部容納在一張照片里,可以用一組各種各樣的照片建立起你要講述的故事,以照片集的形式講述有趣的事情。
2拍攝自己的家庭
也許最困難的拍攝項目就是捕捉你身邊的日常生活而又不干擾行為的方式。事實上,一些最強有力的紀實影像很可能在家庭生活中就能找到,但你和你的拍攝對象必須做好不加掩飾地以素面示人的準備。
3開誠布公
紀實攝影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拍攝你所看到的。你不能試圖對場景施加影響——或者更糟的是創(chuàng)造出一些與主題不符的東西。不要為了迎合理想的攝影而試圖改變你所看到的。
4處理成黑白獲得經典感
不一定非要拍攝黑白照片或者后期處理成黑白效果——許多非常棒的拍攝計劃都是彩色的——但有時黑白攝影簡潔、簡單地呈現(xiàn)可以承載更多的情感。
5做一個旁觀者,但不要完全置之事外
拍攝紀實風格的作品并不意味著需要你成為完全隱形、無聲的旁觀者。事實上花些時間好好了解拍攝對象,意味著他們會在你面前更為放松,讓你可以更自由地拍攝。
6放慢節(jié)奏
紀實風格的攝影急不得。你可以選擇用一天、一周或者數年的時間拍攝你的人物。時間的流逝本身可能就頗具啟發(fā)性,并成為你要講述的故事的一部分。
Q:我想把一幅圖像轉換為黑白,只保留一種顏色——但是我不用Photoshop只用Lightroom。我還能實現(xiàn)這種效果嗎?
-Lucy Heaps
A:Lucy你好,答案是可以,只要把除了你想保留的色彩以外其他所有色彩通道的飽和度降低就行了。顯然采用這種方法時畫面中相同的色彩都會被保留下來,所以并不是有絕對的選擇性。但如果你拍攝的是藍色背景前的紅、黃、綠色的辣椒,就可以進入Lightroom的HSL面板,選擇飽和度,將除了紅色通道以外所有其他顏色的滑塊都調整為-100,就能得到你想要的效果。值得注意的是有些色彩是自然重疊的。例如紅色的西紅柿可能包含橙色,所以當橙色飽和度滑塊設為-100時紅色色調可能會發(fā)生改變。不過你可以提高紅色通道的飽和度讓色彩表現(xiàn)獲得增強。我對上圖的操作正是如此,只有鮮紅色的汽車與左上角的一條紅褲子依然保留了色彩。
這種技法的常用術語是“色彩彈出”。你會發(fā)現(xiàn)它偶爾用于廣告,用來突出部分物體,此外它曾經是婚禮攝影師喜歡使用的一種后期處理手法。我感覺最近一段時間用得不多了,但如果你能找到合適的圖像希望單獨保留某種色彩,可以進行一番有趣的嘗試。
Q:我喜愛拍攝微距,但是常常發(fā)現(xiàn)光線不足是個問題。最好的解決方法是什么呢?使用閃光燈還是反射自然光?
-Connie Smith
A:Connie你好,兩種方法在拍攝時都很實用,所以我不會排除任何一個。如果可能的話我更喜歡使用自然光,所以我一定會建議你隨身攜帶一塊小反光板,這樣就可以用來柔化或反射可用的自然光。我喜歡用白色反光板從背面反光到拍攝對象上,例如蘑菇之類的物體,但一切還是取決于你的選擇。有時用銀色反光板可以帶來額外的一點邊緣光,以獲得你想要的效果。
當然,嘗試使用反光板用于那些活躍的、容易受到驚擾的對象,比如蝴蝶或豆娘,就完全是另一回事兒了。除了把它們嚇走外,要在灌木叢中找到放置反光板的位置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這種情況下,使用閃光燈就會帶來很大不同。
關鍵在于要讓閃光看起來盡可能自然,因此你一定不希望閃光燈的照明功率過高??梢赃x擇一款專用的環(huán)形閃光燈用于近距拍攝,但也可以用普通閃光燈獲得出色的效果。我用手動離機閃光的方式使用閃光燈,這樣就可以讓閃光與主體形成一定角度,此外還要確保采用擴散方式對光線進行柔化。
上面這張照片使用100mm微距鏡頭,曝光參數1/160s、f/5.6。豆娘落在樹叢里,所以照到的光線不多:我用一只閃光燈從右上方提供照明。閃光燈手動設為1/8功率輸出,剛好足夠讓主體突出出來。
Q:我在考慮升級到全幅機身。能解釋一下全幅的好處嗎?
-Toby Weir
A:最明顯的,也許是最重要的因素是全幅傳感器——之所以這么叫是因為它基于35mm膠片畫幅——讓你可以用更高的ISO拍攝而不會受到噪點的困擾。這并不是說全幅傳感器沒有噪點問題,噪點依然存在,但是可以讓你用更高的感光度拍攝而不必擔心噪點毀掉你的圖像。這意味著你可以在弱光環(huán)境下更自信、更高效地拍攝。使用全幅傳感器,你還能獲得更大的動態(tài)范圍,因此理論上可以用更寬廣的影調范圍記錄面前的場景,涵蓋更強烈的高光、中間調以及更深邃的陰影區(qū)域。
另一個需要考慮的是全幅傳感器可以帶給你更淺的景深,這對特定題材的拍攝非常重要,尤其是肖像攝影。使用全幅相機拍攝不用考慮較小尺寸感應器帶來的裁切系數問題,后者意味著焦距將被放大。如果我裝上50mm鏡頭,得到的就是50mm!也許實際上無關緊要,但是我認為攝影新手發(fā)現(xiàn)鏡頭的焦距在自己的非全幅機身上變得不同會造成困惑。
相機傳感器尺寸大小并不會決定你能否拍出好照片,但全幅傳感器確實能為你帶來一系列優(yōu)勢,包括更高的感光度、記錄更豐富的細節(jié)。全幅相機不可避免地會更貴,因此需要你權衡收益與成本。
小心使用閃光燈可以增強微距攝影的效果,又不會留下過重的人工痕跡。
Q:喜歡看電影,也想拍攝一些且有電影感的照片,請問老師該如何拍攝,有什么器材可以推薦?
-James
A:姚燚垚的回答:想要照片具有電影感,需要掌握幾個拍攝要領。首先是構圖,需要考慮畫面的劃分,主體、前景、后景與景別的大小,通過一張照片能讓人感受到其中的故事。其次是色彩,通過飽和度高低、色調冷暖來烘托出截然不同的氣氛,創(chuàng)造不同的情緒基礎。接下來是用光,順光、側光、逆光,每種不同的光效,都可以讓畫面產生不同的效果。另外還要考慮細節(jié)質感,很多時候畫面能夠給人非常真實的感覺,不僅僅是寬容度接近人眼,也因其對我們熟悉的事物表面質感的正確呈現(xiàn)。最后還有畫幅,采用16:9或者更寬的2.35:1比例畫幅,這樣的寬幅讓畫面更為精簡,更像電影所展現(xiàn)出的視覺效果。
關于器材,市面上能同時兼顧照片和視頻拍攝的機器非常多,但如果說為了追求極致的電影感,我推薦這款全新的適馬fp全畫幅無反相機。首先,這是一臺具備2460萬有效像素的全畫幅相機,可拍攝高品質、高寬容度的靜態(tài)照片。其搭載了非常豐富的色彩模式,首次加入了好萊塢電影慣用的色彩模式“Teal and Orange”,讓直出照片就具備電影般的色彩。另外,機內可直接拍攝2.35:1畫幅的照片,讓使用者在拍攝時感受更加直觀。最后,它雖然體積小巧,但還是一臺不折不扣的視頻機,只要一鍵就能瞬間切換照片模式和視頻模式。視頻模式下,搭載了以專業(yè)電影攝影機為標準的各種專用功能,例如快門角度顯示、曝光量和色彩信息的波形顯示功能、斑馬線顯示功能等,實現(xiàn)了可以像傳統(tǒng)攝影器材一樣使用的功能和影像顯示。適馬fp就是這樣一臺魚與熊掌兼得的相機。
Q:照片有很多種畫幅比例,請問老師該用哪種畫幅進行拍攝,另外每種畫幅照片的效果會有什么不同?
- Cindy
A:姚燚垚的回答:照片有多種不同的比例,最初是因為相機使用的膠片型號尺寸不同,進入數碼時代后,不同相機的CMOS長寬比也不盡相同,這種畫幅比例是自然而然形成的。
當下常見的畫幅比例有3:2、4:3、1:1、16:9等等,我們已經可以利用數碼相機的裁切優(yōu)勢自由選擇不同的畫幅比例。而之所以這些畫幅比例還存在著,證明不同比例的畫幅適合表現(xiàn)不同的拍攝題材,以及給人的視覺和心理感受都是不相同的。
從攝影發(fā)展歷史來說,1:1是最早的一種畫幅形式,一些習慣于使用中、大畫幅拍攝的用戶來說,1:1是他們的最愛。當前許多圖片分享平臺流行使用1:1畫幅,攝影愛好者為追求這種文藝和復古的效果,經常會嘗試1:1的畫幅比例形式。
3:2是當下最為流行的一種畫幅比例。絕大多數相機直出的照片比例就是3:2,而且這個比例更接近于黃金比例。3:2的比例讓照片看起來更加平衡,符合天然的審美規(guī)律,即便是在照片內部,也可通過進行各種劃分來安排主體的位置,讓照片更加和諧美觀。
在手機攝影逐漸成為一種流行的當下,采用4:3畫幅的照片數量絕對是最多的。這種比例能夠以更經濟的尺寸,展現(xiàn)更多的內容。4:3的畫面比例,在塑造單獨的被攝體形象時,也會具有一些天生的優(yōu)勢。類似于方形構圖,它可以裁掉左右兩側過大的空白區(qū)域,讓畫面顯得緊湊,讓主體顯得更近、更突出。
而隨著寬屏時代的來臨,16:9這種畫幅逐漸顯露頭角。這種畫幅被使用在電影等視頻領域,滿足于影院屏幕、電腦屏幕甚至是手機屏幕的需要。寬畫幅形式適合呈現(xiàn)大的風光場景,能夠容納更多景物,同時也符合人眼的視覺規(guī)律。
一張具有強烈黑白潛力的照片……
這張從高處俯拍的過曝照片依然很有潛力,但是需要進行處理。過曝程度不算很強烈,可以進入Camera Raw調整高光、白色以及曝光滑塊進行快速修復1?;謴蛯ζ毓夥秶目刂坪罂梢钥闯?,畫面中有許多有趣的形狀和圖案,轉換成黑白應該效果不錯。
首先我進入預設面板,選擇“黑白穿透”。之前被綠色掩蓋的所有影調立刻鮮活起來2?,F(xiàn)在打開色調曲線,選擇自定義,設置一個強烈的S曲線讓圖像獲得更高的對比度3。
為了強化構圖,我選擇裁剪工具把畫面的各個邊緣裁掉一點4。這樣就搞定了:豐富的影調,各種形狀和圖案,隱藏于原本過曝的原圖之中。
Q:Lightroom Classic的目錄是什么,我應該用嗎?
-Ruby French
A:如果你在用Lightroom,那么你就已經有一個保存圖像的目錄了。多數人只要一個目錄就夠了:這是管理照片最容易的方法,因為同一時間只能瀏覽一個目錄??梢园涯夸浛醋饕粋€包含所有關于你的圖像信息的清單。它并不保存圖像本身—一只記錄關鍵詞、評級或你對每一張圖像作出的編輯。有的人確實會使用不止一個目錄——例如每年一個。然而如果你這樣分而又想搜索較老的圖像,就要在不同的目錄之間切換,可能由此帶來混淆。
Q:我剛剛大出血收了一支尼克爾85mm f/1.4鏡頭,但我發(fā)現(xiàn)在全開光圈拍攝時往往不夠銳利。這是正常的還是鏡頭的問題?
-Roger Corden
A:鏡頭可能出了問題,但我認為首先你需要考慮自己的技術,確保不是自己的問題!如果你尚未習慣使用如此大的光圈拍攝,就需要先慢慢習慣。在f/1.4大光圈下清晰的范圍非常小,因此第一要務就是精確保證對焦點位于你希望保持銳利的地方——眼睛。那就意味著將單一AF對焦點對準它拍攝!在此基礎上,要確保你與拍攝對象之間沒有相對移動。
Q:我一直在拍攝慢速快門用于表現(xiàn)流水的動感,但是似乎一致性不夠好。有沒有一種簡單的方法記住哪個快門速度效果最好呢?
-Kevin Foley
A:有一條經驗法則是,曝光時間越長、水的流速越快,動感模糊的效果越明顯,但并沒有精確的數值。要想找到一個適合于任何拍攝的快門速度是不可能的,因為水的流速各不相同。如果你拍攝的是一條小溪,溪水拍打在巖石上,從1/15s到1s以上都可以獲得動感模糊效果。當然,模糊的程度取決于每個人的口味。我喜歡達到一種模糊感,但又不是“一團漿糊”,所以我拍攝湍急的溪流時經常用1/8s或1/30s。
這位讀者第二次嘗試天文攝影大獲成功。
T讀者
Paul Byers
大鄧福爾距離坎布里亞的彭里斯只有15分鐘。我并不確定能拍到什么,但是當我開始向山頂走時,簡直無法相信當時的天空多么晴朗通透。當銀河升起到我可以拍攝的位置時,氣溫只有-5℃。我的尼康D850相機與lrix 15mm鏡頭很好地記錄了銀河的細節(jié)。我用f/2.8、ISO 6400的參數拍攝了8張曝光10s的照片,再加上用ISO 800拍攝了2張前景照片,曝光過程中我用光繪照亮了前景。最后,所有照片用Photoshop進行堆棧合成。
W專家
Andrew James
Paul你好,這還只是你第二次嘗試天文攝影——你拍的簡直太棒了。誠然,現(xiàn)代處理技術與數字相機的能力讓拍攝如此細節(jié)豐富的天文攝影作品更容易實現(xiàn)。但是能夠到達一個合適的位置避開光污染,依然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此外要得到引人矚目的精彩影像,前期與后期都離不開精湛的技藝。
這一切你都完成得非常出色。能夠看到星星的豐富細節(jié)真是太棒了,雷達站的球型罩也形成了完美的呼應,讓畫面科幻感十足。
我并不介意15mm鏡頭造成的輕微變形,但我在想,天空部分的反差如果更大一些,會不會讓星星以及畫面的色彩更具沖擊力。當你放大查看時會發(fā)現(xiàn)有少量偽象需要用仿制圖章工具抹掉。不過這張作品真的是太棒了!
√拍攝與后期的技巧都非常強大
×增強天空的反差獲得額外的沖擊力,讓觀眾傾倒
√非常適合天文攝影的絕佳位置
×抹掉少數偽象將起最后的潤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