胥佳明 王超
2019年青少年高校科學營大連海事大學分營以“瀚海凌風”為主題,將活動整體劃分為“夢青春”“夢科技”和“夢中國”3個篇章,對營員進行愛國、勵志、求真、力行等方面的教育培養(yǎng)。第1篇章“夢青春:立鴻鵠志,做奮斗者”,通過開展系列文化知識和科普知識講座,帶領營員領略航??萍际泛秃竭\業(yè)前沿科技成果,感受科學精神和科學魅力。第2篇章“夢科技:求真學問,練真本領”,通過開展現(xiàn)代技術和創(chuàng)新技術系列主題體驗活動,激發(fā)營員的科研熱情,鼓勵他們樹立投身航運科研事業(yè)的青春夢。第3篇章“夢中國:知行合一,做實干家”,通過開展“瀚海凌風”船舶主題活動日等活動,帶領營員真實感受航海家的生活,引導他們乘新時代春風,在祖國的萬里長空放飛青春夢想。
活動概述
“瀚海凌風”船舶主題活動日通過水手繩結制作、海圖制定、航海模擬器操縱等10項航??茖W實踐活動,引導營員通過前期學習的相關知識進行載人船舶的材料收集和制作,通過開展載人船舶競速比賽等活動,啟發(fā)營員科學思維,培養(yǎng)團隊能力,引導他們成為有理想、有學問、有才干的實干家,在新時代干出一番事業(yè),為海運強國事業(yè)助力。
活動內容
“深藍行動”——水手繩結制作
活動背景:凌風少年提出,若攜帶現(xiàn)代科技知識重走海上絲綢之路,能否如古人般改變歷史,推動全球文明進步呢?正當少年為此爭論不休時,龐大的潮汐瞬間涌動起來,不一會兒,風力變弱,只見一行人走來,定睛一看,原來是戰(zhàn)略研究師,他們的到來正是為少年答疑解惑,指點迷津。
任務簡述:為表感激之情,少年親手制作水手結送給幫助他們的研究師。為此凌風少年向一位精通繩結工藝的水手長學習這項技能。學習完畢后,水手長通過游戲比賽的形式對少年進行考核,并將自己手中的“絲綢之路勛章”按水手結的成績分發(fā)給凌風少年。
“錨定凌志——建筑心中的夢想”——海圖制定
活動背景:凌風少年在正式開航前提出,海上風險重重,海況千變萬化,還需經驗豐富的前輩提前教之應對。說罷,凌風少年一行前去請教海圖繪制師。海圖繪制師具有深厚的航海知識和多年的海圖繪制經驗,他們攜圖備航,與少年一道研究路線,制定出精確的海圖。
任務簡述:在大連海事大學航海模擬器實驗室,凌風少年在海圖繪制師指導下,在海圖上畫出正確航線,畫好航線后告知二副進行檢驗。
“鍛器以待——踏上星辰大海的征途”——航海模擬器操縱
活動背景:帶著此次航行的海圖,凌風少年又來到航海模擬實驗室,向前輩們孜孜以求,殷殷追問,以期作好萬全的準備。通過熟記操作方法,熟悉機艙結構,以圖為驥,將海上絲路的航程遍遍模擬,對潛在危險狀況一一化解,少年終于掌握了充足的航海技能,萬事俱備,只待開航。
任務簡述:每個凌風少年連隊選拔4名少年,分別扮演不同的角色,到全景航海模擬器進行船舶競速比賽,在規(guī)定時間內到達指定地點,完成任務。
“舶交海中——共享豐贍燦煥的盛宴”——科技嘉年華活動
活動背景:凌風少年一行浩浩蕩蕩,由泉州始經占城,繼續(xù)向南,到達爪哇。爪哇今為印度尼西亞首都雅加達所在島嶼,風光旖旎,物產豐饒,凌風少年決定以此為首站,體會古今之情。印度尼西亞自古便與中國往來密切,有豐富精彩的往來歷史,少年被奉為座上賓,雙方共同點亮一場科學盛宴。
任務簡述:比賽項目共有11項,分別為機器魚管道漏油檢測、自制手電筒、太陽能小車、水果音樂鍵盤、51單片機DIY流水燈、結構設計、水動力火箭、紙飛機競距、VR體驗、C語言圖片打印,以及天文望遠鏡之太陽表層觀測,每隊可選擇其中8項進行比拼。
“瀚海迷途——探索滿天繁星的秘密”——六分儀觀星辨位
任務背景:告別印度尼西亞,凌風少年繼續(xù)前行,時值小暑前后,船隊隨北印度洋季風環(huán)流一路向孟加拉駛去。一股強烈的颶風襲擊了船隊,船只儀器損壞,定位失誤,與外界斷掉聯(lián)系,堅毅勇敢的少年晝夜未歇,白日以六分儀測緯,夜晚以星象辨位,終于憑借智慧與勇氣重尋方向,駛向孟加拉。
任務簡述:凌風少年在教師的指引和教導下,在大連海事大學天象館學習天體的相關知識,觀測十二星座及在航海中進行天文定位的星座;學習掌握六分儀這一航海儀器,并通過實際操作熟悉其操作流程。
“鵬圖既展——探秘速度里的激情”——定向越野
活動背景:船隊沿印度悠長海岸線航行到了斯里蘭卡,于斯里蘭卡最大市集售賣攜帶之絲綢、瓷器等貨物,儲備糧食、蔬菜、瓜果、淡水,此外斯里蘭卡以寶石、紅茶享譽世界,凌風少年得到一份標記寶石作坊和紅茶莊園的地圖,勇敢的凌風少年,需要運用配載和定向越野的技能按圖尋寶,進而完成采購任務。
任務簡述:凌風少年將進行以下比賽內容:心有斯里;斯里雕像;“貨物”運輸;踏上絲綢之路;不定始知圓;靜若處子,動若脫兔;緣起斯里;投入斯里。
“風濤萬頃——救援風浪中的孤舟”——救助打撈實驗
活動背景:凌風少年接收到遇險船只求救信號,穿戴好救援裝備,并緊急聯(lián)絡前方巴基斯坦救援隊,共同救助漁民、打撈船體,以智慧機變之識,協(xié)助擊退海盜,重還這片海域寧靜與安全。
任務簡述:少年通過“爭分奪秒——穿著救生衣”“心肺復蘇——拯救落水漁民”“親身體驗——傳承救撈精神”3個比賽項目了解先進的海上救援裝備和技術,掌握基本的海上救生技能。通過模擬直升機機艙體驗救助起吊過程,讓營員切身體驗直升機救助過程,加強救助過程記憶。
“同舟共濟——解密風聲中的訊息”——摩爾斯電碼譯識
活動背景:凌風少年接到船只求救信號,破解船只方位和海盜信息,成功擊退海盜營救遇險船只。
任務簡述:了解并體驗摩爾斯電碼收發(fā)和譯識,培養(yǎng)營員集體協(xié)作意識與能力。
“乘風破浪——抵達遠方的彼岸”——船舶競速比賽
活動背景:曼德海峽溝通印度洋和地中海,是亞歐非三大洲的海上交通要道,凌風少年一路來始終牢記“凌風精神”,以勇氣為航、堅毅為帆,朵朵浪花隨劈波斬浪的利劍而奔騰,這似火的熱烈之聲正是凌海少年青春斗志的體現(xiàn)。
任務簡介:通過動手制作船舶,了解船舶結構知識和航行基本理論,培養(yǎng)營員海洋意識和集體榮譽感。
參觀校船“育鯤”輪
活動背景:這趟重走海上絲綢之路的航程到達尾聲,凌風少年的最后一站——埃及。今天的埃及,具有開放型市場經濟,旅游外貿發(fā)展良好。凌風少年參觀當?shù)仫L光,并對所學船舶航海技術和城市發(fā)展建設理念再次進行交流學習,梳理一路所思所獲,希望可以留下一段親身參與的歷史。
任務簡述:活動組織營員參觀世界上最先進的專用遠洋教學實習船之一——“育鯤”輪,帶領營員真實感受航海家的生活,并在船上組織全體營員給未來的自己寫一封信,加強他們理想信念教育,培育青少年心中的中國夢、青春夢、科技夢,引導他們乘新時代春風,在祖國的萬里長空放飛青春夢想。
“‘嘀、嘀、嗒、嗒、嗒……營員們聚精會神地圍坐在摩爾斯電碼收發(fā)器旁,流露出一絲緊張卻又無比興奮的神情,小組成員中有的負責翻譯,有的負責記錄,有的負責校對,分工明確,合作無間。同學們第一次體驗到即使不用語言交流,也可以實現(xiàn)信息的傳遞。大家紛紛感嘆科技的無比神奇與人類的無窮智慧,流露出成功譯識電碼的喜悅之情與成就之感,對接下來的系列科技體驗活動充滿了好奇與期待。”
——天津市第四十一中學 劉羽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