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沙龍主題:幫忙。
知乎上36個神問答、被沙龍兄弟姐妹們戲稱為“36計”的第32計。
第32個神問答:
問:為什么有些事對別人來說只是舉手之勞,可他們卻不愿幫忙?
答:做一件事并不是因為它簡單,而是因為它是否值得。
這期題眼,還是各自“標準”不對稱問題。貌似渾然天成的問答,也有漏洞:父母家人或不是親人勝似親人的,也是別人吧?找?guī)兔?,他們拒絕過嗎?他們會考量值不值得嗎?
如果有一個反例,這問答就不成立,至少不是那么嚴謹。
講個故事。
劇集《慶余年》里一段關系:男主和男配,有趣。
這男主他媽是個英雄,留下這樣的話,還被刻在石碑上:“我希望慶國之民,有真理可循,知禮儀,守仁心,不以錢財論成敗,不因權勢而屈從,同情弱小,痛恨不平,危難時堅心志,無人處常自省……”好了,有這樣的媽,娃也錯不到哪兒去,努力實現媽媽遺愿唄。
然后,他意外認識了男配,最后,男配給他做了護衛(wèi)。但人物關系很有特點,男配一直強調以掙錢和家人為重:做護衛(wèi)可以,給錢!而且關鍵時候一定逃跑,因為犧牲自己只有家人才值得!男主笑笑接納。
結果呢?戲劇反轉套路,大家一定猜個大概:男配為男主獻出生命,因為已經把男主當家人??催@一場戲時,彈幕催淚,觀眾被感動了。
回到這期問答,你請別人幫忙,憑什么自定義人家是“舉手之勞”?你又怎么能了解別人的“值不值得”?大家處境不同,關系網不同,牽一發(fā)而動全身這回事,不身在其中,真正了解的可能性極低。
但是,世間就沒有進化論解釋不了的“情義”嗎?當然有。
比如,我們的親人。捫心自問:父母家人期待我們做的事,可有乖乖做好?
再推及外人,匹配問題就出現了。大家各自有太多不同,如何才能達成親人境界?難度系數非常高,但不能說沒有,登堂拜母、桃園結義、金蘭之好、鄉(xiāng)里鄉(xiāng)親……前提只有一個:情投意合,我愿意。就像上面提到的男主和男配,惺惺相惜,情義無價。
所以呢,找別人幫忙這事兒,自自然然就好。幫,感恩;不幫,莫糾結。心里永遠有一根弦:意恐你遲遲歸的,是親人和有類似情義的人,莫負。
愿你我一生純良,不舍愛與自由。
(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