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佛山市順德區(qū)陳村職業(yè)技術學校 李 華
聽力會話在英語教學中占據(jù)重要的地位,如何提高學生的英語聽力會話能力是每位中職教師值得思考的問題。中職生英語學習最大的障礙就是學習方式和認知方式的不恰當。因此,在中職英語教學中,教師要善于運用腳本理論指導不同場景的職業(yè)會話聽力教學,幫助學生理解聽力會話材料,強化學生職業(yè)技能的培養(yǎng),積極探索中職英語聽力會話教學的有效方法。
腳本或情景模式指專門為經(jīng)常出現(xiàn)的事件設計的知識結構,它是由一系列與特定環(huán)境有關的事件和行動組成的一些意義單位。例如在商店購物的腳本包含以下信息:主題(買什么),典型角色(顧客、導購、售后服務人員),在商店的一系列場景(顧客進入商店,瀏覽商品,咨詢,試用,支付,離開)。我們在每個場景中又可以細分出一系列動作(包括顧客詢問商品的型號、尺寸,銷售人員根據(jù)顧客的意見提供相應服務)。人腦把日常生活中的典型場景或活動變成某個特定概念,并內(nèi)化為一種穩(wěn)定的具有認知意義的記憶單元,即腳本(script)。腳本是特定情景下一系列事件在大腦中的表征形式,它是人們根據(jù)日常生活經(jīng)驗對發(fā)生過的事件進行歸納總結,整理后固化在人腦中的信息。
腳本是認知語境的一個組成部分。語用者依賴人腦中關于真實生活中反復出現(xiàn)的典型情景或活動的知識結構自覺或不自覺地進行推導,為其言語行為提供指導和幫助。如提及某一特定場合,人們就會自然聯(lián)想起用于該場合的語言表達。人們對外部世界的概括或抽象化理解日漸在人腦中產(chǎn)生了基本的知識結構。這種知識結構在特定的場景中通過人們經(jīng)常使用的語言表現(xiàn)出來,形成大腦中的認知語境,并由此催生了腳本理論。
計算機科學家Minsky的框架理論(frame theory)認為,人們的知識在記憶中是以數(shù)據(jù)結構的形式(框架frame)貯存的。Fillmore在 20 世紀70年代開始將框架理論引入到語言學的研究中。與框架理論類比發(fā)展出來的是Schank& Abelson在1975 年提出的腳本理論(script theory)。他們認為腳本是圖式的特殊類型,是指“專門為經(jīng)常出現(xiàn)的事件序列設計的知識結構”,在人的頭腦中有許許多多的圖式,人們可以把圖式聯(lián)系起來推測事件。
腳本理論在受話者(receiver)對聽力會話理解的過程中如何產(chǎn)生影響呢?會話理解過程涉及腳本提取、補充新信息調(diào)整腳本、重建新腳本的過程。筆者試以下例進行探討。本例選自中職學校現(xiàn)行使用的外研社“十二五”職業(yè)教育國家規(guī)劃教材《新技能英語基礎教程》(3)Unit 6 Are You Feeling Better Today?的對話。
Listen to the dialogue happens in the hospital.
Dr Green:Hi,Leo.What’s wrong?
Leo:I have a stomachache.
Dr Green:Do you have meals regularly?
Leo:Not really.Lately,I usually stay up and watch TV till midnight.I then have something to eat before going to bed.
Dr Green:How long have you been like this?
Leo:For about a week.Could you give me some suggestions as the pain in my stomach is killing me?
Dr Green:OK.That’s easy.Go to bed early and don’t eat anything two hours before going to bed.Go outside and enjoy the sun.Meanwhile,I’ll give you some pills that will help ease the pain.
Leo:I get it.Thank you very much.
腳本提取。當聽到提示詞“Listen to the dialogue happens in the hospital”的時候,我們可能馬上就想起了去醫(yī)院看病的情形。實際上,“去醫(yī)院看病”這個知識腳本是固定在人腦中可供人們選擇的認知單元,并且一直都儲存著的腳本。這個腳本中典型的角色包括:病人、醫(yī)生、護士,甚至還有病人家屬。在這個語境中,它包括一系列的場景和流程:“病人感到不適”“到醫(yī)院掛號”“候診”“護士叫診”“醫(yī)生檢查”“診斷”“開藥”“交費”“拿藥”“離開醫(yī)院”。每一個過程可能還包括若干子成分,如:“病人感到不適”包括頭疼、牙疼、胃疼、發(fā)燒、感冒等子成分。人們通過生活經(jīng)驗自然能判斷出各個成分之間的結構關系,最終對各種現(xiàn)象經(jīng)驗化、邏輯化、內(nèi)在化。只要一提到“去看病”,人腦將會激活這些經(jīng)驗并協(xié)助預測相關內(nèi)容。這個腳本一旦被激活,就會遵照規(guī)定的次序進行。這表明人們會對經(jīng)常反復出現(xiàn)或使用的認知單元進行整合,形成一定的知識結構,即腳本,并永久地儲存在人腦中。一旦遇見類似的場合,腦海中的腳本立刻被激活使用。
盡管對話的開頭就是“Dr.Green : Hi,Leo! What’s wrong with you? Leo :I have a stomachache.”并沒有過多地提及“去看病”這個腳本的哪個場景、動作,但是受話者可以通過話語內(nèi)容,加上自己的經(jīng)驗推斷出:這個對話是“患者和醫(yī)生”之間發(fā)生的。一提到“在醫(yī)院”,頭腦中的腳本可能就是掛號、候診、叫診、醫(yī)生檢查和診斷、交費、取藥,等等。
人們對腳本進行加工后也會增加別的成分,例如在“檢查”過程中增加了“不良生活習慣導致的疾病”(I usually stay up late and watch TV till midnight.I then have something to eat before going to bed),在“診斷”結果中增加了“醫(yī)生的建議”(Go to bed early and don’t eat anything two hours before going to bed! Go outside and enjoy the sun),等等。這時“去醫(yī)院看病”這個腳本里的各個成分都得以體現(xiàn)。
在中職英語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腳本理論指導不同場景的職業(yè)會話聽力教學,強化學生職業(yè)技能的培養(yǎng)。教師可通過以下手段激發(fā)學生提取在頭腦中原有的腳本,引導學生進行腳本的調(diào)整和重構。
1.構建詞匯網(wǎng)
教師在播放聽力材料之前,可以幫助學生建立一個與學習內(nèi)容主題密切相關的詞匯包。比如:聽前可以對學生說“The dialogue happens in the hospital”,直接引出主題,運用brainstorming的形式建立一個包括doctor,patient,illness等相關的詞匯網(wǎng)絡,激活學生的思維,然后才開始聽錄音,這樣做不僅有利于學生對聽力主題的把握,還可以在聽的過程中有的放矢,避免盲目性。另一方面,也可以根據(jù)關鍵詞,猜測說話人的目的,提高聽力理解的正確率。
2.構建聽力腳手架
教師可以圍繞聽力材料的以下幾方面幫助學生構建腳手架:
(1) What’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speakers?
(2)When and where did the conversation happen?
(3)What are they talking about?
(4)How do the speakers feel about?
對于情節(jié)性強的聽力材料,可使用6W+1H 問題圖式來呈現(xiàn)內(nèi)容,即What -When-Where -Who-Whom-Why- How等特殊疑問句,按事件發(fā)展的脈絡給學生搭建聽力理解的腳手架,學生對聽力材料有選擇性地去關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對材料的理解能力。
就以上提到的例子而言,可以圍繞材料提出以下問題:
(1)What’s wrong with Leo?
(2)How long has Leo been like this?
(3)What’s the reason for Leo’s stomachache?
(4)What are the suggestions from Dr.Green?
3.激發(fā)職業(yè)經(jīng)驗和知識
教師引導學生回憶過往生活經(jīng)驗,激發(fā)頭腦對相關主題事件的固有體驗,比如:
(1)Have you ever been to the hospital?
(2)Why did you go there?
(3)How did you feel?
(4)What did the doctor or the nurse do with you?
(5)What happened in the hospital?
……
不同學生有著不同的經(jīng)驗,互相交流可以促使學生豐富對該主題的認知。
另一方面,在中職英語聽力會話課堂上,教師可結合學生專業(yè)特點和就業(yè)需求開展崗位模擬教學,激發(fā)學生的相關知識體驗,激活學生頭腦中的腳本。例如:在課堂教學設計中,圍繞職場相關主題,結合學生職業(yè)能力分析,設計工作崗位;將特定主題與學生的學習、生活和未來職業(yè)發(fā)展建立關聯(lián),為學生創(chuàng)設和主題相關的語境,讓學生在崗位角色扮演中不斷強化語言腳本,從而達到中職英語教學能讓學生在職場中綜合運用語言知識和技能進行交流,為學生未來職業(yè)發(fā)展服務的課程目標。
4.豐富文化背景知識,提取相應腳本
聽者對材料涉及的主題或熟悉程度是完善交際能力的基礎。如果學生對聽力會話材料所涉及的內(nèi)容比較熟悉,理解起來就會容易得多。
中職英語的聽力會話題材內(nèi)容大多選自于人們?nèi)粘I畹牡湫颓榫?,如校園生活、出行問路、旅游交通、求醫(yī)就診、休閑娛樂等,幾乎覆蓋新課程標準提到的所有話題。
然而,中西方文化存在一定的差異,勢必影響學生對聽力材料的理解。如果教師能幫助學生提前認知和聽力材料相關的話題或相應的文化背景知識,學生在聽的過程中就會自動激活大腦所儲存的相關腳本,有助于全方位理解材料所包含的意義。
鑒于中職生的認知特點和學習能力,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要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為目的,豐富學生有關西方國家在政治、經(jīng)濟、文化、宗教和科技等方面的背景知識,給學生提供足夠的信息,填補頭腦中相應背景的空缺,為理解話語建立必備的腳本。
綜上所述,腳本是外語學習和表達不可或缺的重要維度,也是創(chuàng)新的源泉和基礎,由此可見,腳本理論對于中職英語聽力會話教學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聽力會話理解的整個過程涉及腳本提取、調(diào)整腳本、重建腳本,它是對現(xiàn)實情況的高度抽象與系統(tǒng)化的重新建構,是知識結構的一種典型形式。
在中職英語聽力會話教學中,教師應善于運用腳本理論指導學生對英語聽力會話的學習,訓練學生善于用腳本思維提高對英語聽力會話的理解,從而提升語言交際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