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燕鷗
重癥肺炎是一種常見的呼吸系統(tǒng)感染疾病,此類患者多病情危急,需在重癥醫(yī)學科接受治療[1]。目前,重癥醫(yī)學科對于重癥肺炎患者的治療普遍以抗感染治療為主,同時聯(lián)合其他對癥治療。如治療方案選擇不當,易造成患者病情遷延不愈,并引起多藥耐藥反應,對患者生命安全造成威脅[2]。美羅培南是一種常見抗感染藥物。相關(guān)報道指出,美羅培南不同輸注方案其抗感染效果之間存在一定差異[3]。本次研究以32 例重癥醫(yī)學科重癥肺炎患者作為觀察對象,以探討美羅培南不同輸注方案對此類患者治療效果的差異。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 年12 月~2017 年1 月本院重癥醫(yī)學科收治的重癥肺炎患者32 例,對其病史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其中9 例合并心腦血管疾病,1 例合并腎功能不全,8 例合并糖尿病,10 例合并高血壓。32 例患者均采用美羅培南進行抗感染治療,按照輸注方案的不同將其分為觀察組(20 例)和對照組(12 例)。觀察組男12 例,女8 例;平均年齡(61.2±10.3)歲;平均急性生理學與慢性健康狀況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 Ⅱ,APACHE Ⅱ) 評分(20.8±4.9)分。對照組男7 例,女5 例;平均年齡(60.5±9.5)歲;平均APACHE Ⅱ評分(21.4±5.2)分。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1.2.1 納入標準 ①符合中華醫(yī)學會呼吸學會《社區(qū)獲得性肺炎診斷和治療指南》[4]中重癥肺炎的相關(guān)診斷標準;②患者及其家屬配合治療。
1.2.2 排除標準 ①合并其他感染性疾病者;②對相關(guān)治療藥物存在過敏反應者。
1.3 方法
1.3.1 抗感染治療 患者入重癥醫(yī)學科后均給予重癥監(jiān)護,在不延遲應用抗生素的前提下,積極完善胸部影像學檢查,痰培養(yǎng)及藥敏試驗檢查,痰細菌涂片檢查等相關(guān)實驗室及器械檢查,除應用抗感染治療外,還根據(jù)病情給予化痰、被液、糾正水電解質(zhì)紊亂等治療。本次研究中32 例患者均采用美羅培南(浙江海正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進行抗感染治療,用法為采用微量注射泵控制輸注,每8小時給藥1000 mg,3次/d,觀察組微量注射泵持續(xù)輸注4 h,對照組微量注射泵持續(xù)輸注2 h。
1.3.2 護理干預 兩組患者在重癥醫(yī)學科治療過程中均接受綜合性護理干預,包括病情觀察、管道管理、咳嗽咳痰護理、飲食護理及皮膚護理等方面。
1.4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1.4.1 整體療效 ①治愈:治療后患者臨床體征、實驗室檢查結(jié)果均恢復正常;②顯效:治療后患者臨床癥狀明顯好轉(zhuǎn),但實驗室檢查結(jié)果仍未恢復正常;③有效:治療后患者臨床癥狀和體征有所減輕;④無效:治療后患者臨床癥狀和體征無明顯變化??傆行?(治愈+顯效+有效)/總例數(shù)×100%。
1.4.2 細菌學療效 參照《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對患者細菌學療效進行評估,①清除:患者連續(xù)2 次病原菌培養(yǎng)結(jié)果呈陰性;②未清除:患者臨床癥狀有所好轉(zhuǎn),但病原菌培養(yǎng)結(jié)果仍呈陽性。
1.4.3 實驗室檢查指標 對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清白細胞計數(shù)、降鈣素原、C 反應蛋白水平進行檢測記錄,并比較。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 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整體療效比較 觀察組患者總有效率為90.00%,與對照組的83.33%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整體療效比較[n(%)]
2.2 兩組患者細菌學療效比較 觀察組患者的病原菌培養(yǎng)結(jié)果顯示,16 例清除,4 例未清除,細菌清除率為80.00%;對照組患者的病原菌培養(yǎng)結(jié)果顯示,5 例清除,7 例未清除,細菌清除率為41.67%。觀察組患者的細菌清除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4.885,P=0.027<0.05)。
2.3 兩組患者實驗室檢查指標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的白細胞計數(shù)、降鈣素原、C 反應蛋白水平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的白細胞計數(shù)、降鈣素原、C 反應蛋白水平均較本組治療前降低,且觀察組白細胞計數(shù)(7.3±2.3)×109/L、降鈣素原(0.7±0.2)mg/dl、C 反應蛋白(4.8±1.2)mg/L 均低于對照組的(9.4±3.2)×109/L、(1.5±0.4)mg/dl、(10.6±2.1)mg/L,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實驗室檢查指標比較()
表2 兩組患者實驗室檢查指標比較()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a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bP<0.05
重癥肺炎是一種重癥醫(yī)學科病房常見的呼吸系統(tǒng)疾病,患者以肺組織充血、水腫、肺泡炎性滲出為主要表現(xiàn),造成有效呼吸膜面積減少,導致通氣和換氣障礙[5]。隨著病情的逐漸惡化,肺部局部炎癥可引起全身炎癥反應,嚴重時可造成心肌受損,并導致多臟器損傷[6-8]。因此,探討如何對重癥肺炎患者進行有效治療具有十分重要的臨床意義。
美羅培南是一種碳青霉烯類抗生素,對于革蘭陽性菌和革蘭陰性菌均有效,抗菌效果顯著[9]。臨床試驗證實,美羅培南可對β-內(nèi)酰胺酶具有穩(wěn)定的抗菌效果,在治療肺炎克雷伯菌、肺炎鏈球菌等常見重癥肺炎致病菌具有顯著的抗菌效果[10]。美羅培南是一種時間依賴型抗菌藥物,藥物的抗菌活性同輸注時間呈正相關(guān),其中延長輸注時間可延長組織中游離藥物有效濃度維持時間,從而造成抗菌效果[11-13]。
本次研究中,觀察組患者總有效率為90.00%,與對照組的83.33%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的細菌清除率80.00%明顯高于對照組的41.67%,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4.885,P=0.027<0.05)。治療前,兩組患者的白細胞計數(shù)、降鈣素原、C 反應蛋白水平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的白細胞計數(shù)、降鈣素原、C 反應蛋白水平均較本組治療前降低,且觀察組白細胞計數(shù)(7.3±2.3)×109/L、降鈣素原(0.7±0.2)mg/dl、C 反應蛋白(4.8±1.2)mg/L 均低于對照組的(9.4±3.2)×109/L、(1.5±0.4)mg/dl、(10.6±2.1)mg/L,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盡管兩組患者的總有效率并無明顯差異,但觀察組患者的細菌清除率、治療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均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表明在重癥醫(yī)學科治療中,采用美羅培南長時間輸注可增強對重癥肺炎患者的治療效果。
綜上所述,對于重癥醫(yī)學科重癥肺炎患者,采用美羅培南作為抗菌藥物,并采用低劑量長時間輸注方式給藥,可有效增強抗菌效果,對于改善患者預后具有十分積極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