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秀英
“人民的需要,國家的需要,是推動我深入研究的很大動力”。很多同期的科學大家都是這樣,特殊的時代背景造就了他們深厚的家國情懷。對于出身貧窮,受過旁人許多照拂的曾慶存來說,這種情懷更甚。他不止一次感嘆:“沒有黨、沒有新中國,我哪能上大學!當時就一個念頭,國家需要我做什么,我就做什么?!?/p>
采訪那天,談起榮獲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這一至高榮譽,他坦言:我很平靜,只是深感國家給的榮譽太多,受之有愧。
時間閃回到1957年。
那一年,新中國已建成1647個氣象臺站,形成具有一定密度的氣象臺站網,開始為公眾服務。但同時,國內學科人才嚴重缺失的問題亟待解決。
國家選派一批人到蘇聯學習氣象專業(yè)。22歲的曾慶存名列其中。在蘇聯,他師從國際著名氣象學家、蘇聯科學院通訊院士基別爾。
初到蘇聯的曾慶存就被狠狠打擊。
輕言放棄不是曾慶存的性格。
一年半后,他才以扎實的數學物理功底引起基別爾的注意。
這位大牛導師以一種特別的方式褒獎了優(yōu)秀學生——給他出了一道世界難題,即用原始方程作短期天氣預報。初出茅廬的曾慶存不知道,他即將做出世界數值天氣預報史上里程碑式的成果。
1950年,美國首次求解一個簡單方程,但結果達不到實用的要求,研究原始方程作數值天氣預報不可避免。當時,各國科學家都在攻克這一難題。
基別爾也在研究原始方程,但他的研究碰到很大困難。他把這難題交給了曾慶存。
總結老師過去的工作,沒日沒夜的計算,曾慶存苦讀冥思,反復試驗,終于,從分析大氣運動規(guī)律的本質入手,想出了用不同的計算方法分別計算不同過程的方法,一試成功,最后只用了很少的計算機機時把論文做完。
他提出的,正是著名的“半隱式差分法”。這是世界上首個用原始方程直接進行實際天氣預報的方法,隨即用于實際天氣預報業(yè)務,至今仍在沿用。應用原始方程是一個劃時代的進步,奠定了當今數值天氣預報業(yè)務模式的動力框架基礎。
自此,曾慶存開始了“攀上珠峰踏北邊”的攀登科研高峰之旅——踏足全新的氣象衛(wèi)星領域,提出“最佳信息層”和反演方法,出版國際上第一本系統(tǒng)講述衛(wèi)星大氣紅外遙感定量理論的《大氣紅外遙測原理》、出版被譽為“氣象學理論化極重要篇章”的《數值天氣預報的數學物理基礎》、開創(chuàng)跨季度氣候動力學預測研究和氣象災害監(jiān)測預報與防災調度方法研究、提出人工調控自然環(huán)境的理論方法、氣象災害的監(jiān)測、預測和防控調度實用研究……
為何曾慶存能在科研路上披荊斬棘?他曾多次說過,做科研需要“勇敢、嚴謹、堅韌”?!安桓揖筒荒軇?chuàng)新,錯失了‘正確的萌芽;不嚴謹就會根據不足,為錯誤開了門戶;不堅韌就可能達不到循此路本可達到的正確的地方?!?/p>
與曾慶存共事多年的大氣所研究員趙思雄則用三個字來概括:安、專、迷。
“他最讓我佩服的是安貧樂道,安心做事,一簞食一瓢飲,不改其樂。”趙思雄回憶,剛回國時曾慶存住在中關村六號樓只有幾平方米的房子里,里面放著兩張床,進去幾個人就轉不過身了。
專,即專心研究,不受外界干擾,專心搞研究。
回國后的曾慶存雖然迫切想推動中國的數值天氣預報發(fā)展,但苦于沒有使用電子計算機的條件,他就集中注意力研究大氣和地球流體力學的基本理論問題,以及進一步發(fā)展數值天氣預報中要解決的理論問題。
因為熱愛,所以癡迷。這是學生胡非眼里的老師。而要探究這求知欲的來源,不得不說到曾慶存的父母。
曾慶存雖然家境貧寒,但曾慶存父母對孩子的教育卻格外重視。每日晚餐后,父親手執(zhí)火把和兄弟倆一起溫習功課,督促他們寫作業(yè)。
父親的教育則讓他們上交的作業(yè)總是一絲不茍、一題不錯,也養(yǎng)成了曾慶存極度勤奮、嚴謹、堅韌的個性。
曾慶存的心中,除了知識,更有祖國。
因為國家需要,1970年,曾慶存被急調參加我國氣象衛(wèi)星工程。作為科學指導,他暫時放下此前的研究,投入到完全陌生的衛(wèi)星工程和空間遙感問題的研究中。
最終,結合氣象衛(wèi)星遙感中的一些實際和理論問題,曾慶存出版了《大氣紅外遙測原理》。這是國際上第一本系統(tǒng)講述衛(wèi)星大氣紅外遙感定量理論的專著,澄清了國際上一些模糊和錯誤觀念,也為中國和世界氣象衛(wèi)星遙感和資料應用提供理論依據。
1988年,我國第一顆氣象衛(wèi)星風云1號終于成功發(fā)射。很多人不知道的是,那段時間其實是曾慶存的低落期,工作舉步維艱,他大病一場,還失去了自己摯愛的哥哥。
在給自己四姐的信里,他形容自己當時的情況是“樹欲靜而風不止”,“十二級臺風”似乎有吹毀一切的架勢。不少人選擇放棄,他卻逆風前進。
“人生在世,就得與天地共同奮斗,推動社會向前進。”曾慶存常說。
因為心懷國家和人民,曾慶存能跳出一己、一團隊之利,放眼全局,成為一個具有戰(zhàn)略眼光的科學家。
1984年,49歲的曾慶存便挑起了大氣所所長的大梁。
那是一段艱難歲月。由于種種原因,20世紀80年代初期的大氣所處于極其困窘的境地,缺少必要的科研經費、工作和生活條件的保證。
剛剛上任數月的曾慶存按照中央關于中國科學院要“大力加強應用研究”的指示,提交了大氣所辦所方針和改革設想,提出長遠目標是要將大氣所辦成“一個高水平的大氣科學研究中心,對國內外開放,在世界大氣科學發(fā)展中作出貢獻”。
正是因為這樣的發(fā)展愿景,曾慶存頂住各種困難與壓力,先后創(chuàng)立大氣科學和地球流體力學數值模擬國家重點實驗室、大氣邊界層物理和大氣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及國際氣候與環(huán)境科學中心,極大提升了研究所的科研水平和實力。
曾慶存還推動成立了廣東區(qū)域數值預報重點實驗室?!霸壬鷵螌W術委員會主任,每年至少來一次廣州,對實驗室的各項工作給予細致指導?!睆V東區(qū)域數值預報重點實驗室主任馮業(yè)榮說,該實驗室已成為國內最好的區(qū)域數值預報機構。
眼下,曾慶存最關心的是自主地球系統(tǒng)模式的研制和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地球系統(tǒng)數值模擬裝置的落地建設。
地球系統(tǒng)數值模擬裝置可以對大氣圈、水圈、冰凍圈、巖石圈、生物圈等各圈層之間的相互聯系、相互作用開展研究,幫助人類應對全球氣候和生態(tài)環(huán)境的變化。
位于北京懷柔科學城的這座大科學裝置計劃于2022年完成?!暗冉ǔ闪?,我一定要去現場看一看。”曾慶存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