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傳度:4000000+
有人說:在人的耳朵耳垂部位,如有一條皺褶或斜紋,那就意味著這個人可能會有高血脂、冠心病、動脈硬化等方面的疾病。網上說美國前總統小布什曾在德克薩斯州一家醫(yī)院被診斷為冠心病,還放了支架,小布什雙側耳朵的耳垂都有皺褶。
我們會發(fā)現,身邊許多人耳垂上都有一條褶皺,耳垂上有褶皺是否會得冠心???耳垂有褶皺到底是怎么回事?
主持/孟慶義
主任醫(yī)師 教授 博士生導師
中國老年保健協會全科醫(yī)學與老年保健專業(yè)委員會 主任委員
中國老年保健協會心肺復蘇專業(yè)委員會 副主任委員
中國老年保健協會中低碳飲食營養(yǎng)干預與推廣委員會 副主任委員
中國毒理學會中毒與救治專業(yè)委員會 副主任委員兼秘書長
中國研究型醫(yī)院學會心肺復蘇專業(yè)委員會 副主任委員
中國國際友好聯絡會 理事
上述說法有一定道理,但不完全正確。
耳垂皺褶在醫(yī)學上稱為Franker征,是一條從耳屏開始走向后下終止于耳廓后緣的呈45度角的對角皺褶(diagonal earlobe crease)。最早于1973年由美國醫(yī)生Frank提出,并認為有很大概率是因為罹患冠心病或腦動脈硬化等疾病的影響,故耳垂上的斜紋也因此有了專業(yè)的命名,醫(yī)學上叫做“耳褶心征”。
早年世界權威醫(yī)學雜志《新英格蘭醫(yī)學雜志》也曾刊登了一例有趣的病例:一位59歲的男性高血壓患者,有勞力型心絞痛,但是心電圖沒有明顯異常;可是冠狀動脈造影卻顯示冠脈血管嚴重狹窄,還放置了兩枚支架。比較有趣的是,該患者的雙側耳垂都有皺褶。
耳垂皺褶,也就是Franks征是如何形成的呢?目前還沒有一個明確的、合理的解釋。有學者認為人的耳垂是由蜂窩組織構成,無軟骨、肌肉或韌帶,耳垂能呈現出充盈的狀態(tài),主要是靠血液支撐的,而耳垂中的血液來自耳后動脈、頸淺動脈耳前支;正常情況下,由于各部分動脈對耳垂的供血很充足,耳垂充盈無褶皺,富有彈性,呈現出飽滿的形狀。而當心臟或者腦動脈出問題或發(fā)生病變時,會導致上述兩個動脈分支出現供血不足,從而導致耳垂萎縮,屆時就會出現耳垂斜紋。因此,耳垂斜紋才成為診斷早期冠心病或血管異變的重要依據。不過,后來有學者通過組織活檢卻發(fā)現Franks征患者耳垂部位只存在微血管彈力纖維的退化,并不存在血供不足。亦有日本學者研究發(fā)現,Franks征伴代謝綜合征患者的染色體終端更短,這代表了快速的老化及早期動脈硬化的發(fā)生。
有Franks征的患者就一定患冠心病嗎?這也存有爭議。美國醫(yī)學家在尸體解剖中發(fā)現凡死于冠心病者(基本年齡在40歲以上),耳垂皮膚幾乎都有一條皺紋;并認為耳垂出現皺褶,表明生命有風險。一個耳垂有皺褶冠心病風險增加33%,兩個耳垂有皺褶冠心病風險則增加77%。以往的研究認為,耳垂皺褶可能不適用于印第安人以及亞裔人;不過,在關于日本人的研究中發(fā)現,耳垂皺褶在冠心病和無冠心病的人群中,其出現的幾率分別為25%和5%;在國內學者的研究中也顯示出:根據耳垂皺褶,可以較為準確地預測冠心病,尤其是在男性中最為準確。還有的研究發(fā)現Franks征對缺血性心臟病預測價值的敏感性只為48%,特異性為88%;不過,該研究尚未將年齡這個重要因素對缺血性心臟病及Franks征的影響納入其中,進行綜合考量。故而,在科學性上應存疑。
總之,簡單的說,可以將Franks征視為一種反映衰老的客觀征象,就像白頭發(fā)、黃色瘤一樣。因而在>60歲的人群中,因存在老化,Franks征對缺血性心臟病沒有任何預示價值。但對于<60歲的人群,Franks征的出現則具有一定的臨床意義,它代表著過早的衰老及患缺血性心臟病的可能性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