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記得我的母親/只是當我從臥室的窗里/外望悠遠的藍天/我仿佛覺得母親凝住我的目光/布滿了整個天空”
如果要問世界上哪種感情最真最純,不帶一絲私心雜念,全身心付出而又不求任何回報,那答案一定是母愛;如果要問遠離家鄉(xiāng)、漂泊在外的游子最思念的是什么,那一定是媽媽。泰戈爾的這首《母親》,吟唱出人們心底深處最柔軟的、至真至深的對媽媽的頌歌。
從第一聲啼哭開始,媽媽就是愛、無私、責任、包容、無所不會、所向披靡的代名詞。古今中外,莫不如是。
對于媽媽,任何的贊美都不為過,任何的語言都難以企及。
2020年,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讓一些特殊崗位的媽媽責任在肩,堅強如鋼。
哈醫(yī)大二院第二批支援湖北醫(yī)療隊護理二組組長、神經外科五病房護士長宋玲麗,在武漢前線寫給女兒一封家書,告訴自己的孩子: “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媽媽光榮地火線入黨了,這是媽媽最自豪的事,將終生難忘。 ”
一頭板寸進入方艙醫(yī)院工作的蘆秀敏,是河北支援湖北醫(yī)療隊第五批隊員石家莊護理組的一名護士,在視頻中對著不太認識自己的孩子瀟灑地說: “疫情散去,媽媽一頭秀發(fā)陪你來武漢看櫻花?!?/p>
“兒子,人生不應該是求得安逸,有奉獻才能體現(xiàn)人生價值,晚年亦復如是。兒子,媽媽選擇了醫(yī)生這個職業(yè),就注定我們聚少離多。三十年前,我就與傳染病結下不解之緣。你見過患了傳染病的病人及家屬看我的目光嗎?那里面透出的是對醫(yī)生的信任、對健康的追求、對生命的渴望,在他們眼里,我就是他們人生的希望?!背恢菔械诙嗣襻t(yī)院曹曉英即將進入隔離病區(qū)前,給兒子寫了一封信,字字真切,字字千鈞。
2020年,在疫情中還有更多的媽媽守護著家人,平凡瑣碎,但又無所不能。
沒有哪一年像2020年這樣的特殊,也因為這樣的特殊,讓2020年的母親節(jié)顯得格外與眾不同。因為,一個個媽媽為孩子們樹立了一個個榜樣、建立了一個個信念,也賦與 “媽媽”更多更真切的內涵和力量。
也因此,2020年的母親節(jié),不再是孩子發(fā)在朋友圈的一場 “秀”。
特殊時期關于生命、關于人生、關于感恩、關于生活的思考不再遙遠,關乎這些而展開的家庭間的深度對話,也是開啟深度思維的重要時機。我們可以沉靜下來思考一些我們平時日復一日的忙碌中,鮮少觸及的人生課題。
2020年,因為口罩、護目鏡而留下滿臉的壓痕,因為反復消毒帶來的皮膚損傷,讓媽媽更美麗更動人更驕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