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豐子愷
二十七夜過年,是個盛典。白天忙著燒祭品:豬頭、全雞、大魚、大肉,都是裝大盤子的。吃過夜飯之后,把兩張八仙桌接起來,上面供設(shè)“六神牌”,前面圍著大紅桌圍,擺著巨大的鋁制的香爐蠟臺。桌上供著許多祭品,兩旁圍著年糕。我們這廳屋是三家公用的,我家居中,右邊是五叔家,左邊是嘉林哥家,三家同時祭起年菩薩來,屋子里燈火輝煌,香煙繚繞,氣象好不繁華!三家比較起來,我家的供桌最為體面。何況我們還有小年菩薩,即在大桌旁邊設(shè)兩張茶幾,也是接長的,也供一位小菩薩像,用小香爐蠟臺,設(shè)小盤祭品,竟像是小人國里的過年。記得那時我所欣賞的,是“六神牌”和祭品盤上的紅紙蓋。這六神牌畫得非常精美,一共六版,每版上畫好幾個菩薩,佛、觀音、玉皇大帝、孔子、文昌帝君、魁星……都包括在內(nèi)。
[中]南懷瑾
為什么拜灶神?如果以政治哲學(xué)的思想來講,“民以食為天”,這是管子講的名言。因為飲食最值得重視,值得注意,所以拜灶神。尤其在過去,教育不普及,講禮治的時代,家里有灶神、財神和祖宗等神只的牌位。據(jù)說灶神一年到頭,不但對家里人的行為要管,連在心里起了好念頭,或動過歪腦筋,他都會記錄下來,到一年終了:上天報告好壞。所以鄉(xiāng)下人送灶,弄塊糖給他吃,送一個紅包給他,以便“上天言好事,下地報吉祥?!闭埶咸靾蟾鏁r,多替家里講講好話,回來時候多賜些福祉。所以在臘月二十三以后,一直等到第二年初四之間,他在天上還未回來以前,不在家里的時候,偶爾背后轟他下,暗地里幽默他幾句。
[中]莫言
年時還有一件趣事不能不提,那就是裝財神和接財神。往往是你一家人剛剛圍桌吃餃子時,大門外就起了響亮的歌唱聲:財神到,財神到,過新年,放鞭炮??齑饛?fù),快答復(fù),你家年年蓋瓦屋。快點(diǎn)拿,快點(diǎn)拿,金子銀子往家爬……聽到門外財神的歌唱聲,母親就盛上半碗餃子,讓男孩送出去。扮財神的,都是叫花子。他們提著瓦罐,有的提著竹籃,站在寒風(fēng)里,等待著人們的施舍。這是叫花子們的黃金時刻,無論多么吝嗇的人家,這時候也不會舍不出那半碗餃子?,F(xiàn)在,如果愿意,餃子可以天天吃,沒有了吃的吸引,過年的興趣就去了大半,人到中年,更感到時光的難留,每過一次年,就好像敲響了次警鐘。沒有美食的誘惑、沒有神秘的氣氛、沒有純潔的童心,就沒有過年的樂趣,但這年還是得過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