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浙江·一景之月
一
有人說宋代是個文人的時代,但這話后面總會被人嘆息一聲后跟著補充道,宋代也是個英雄輩出的時代。
之所以這么說,在于趙宋王朝不是一個大一統(tǒng)王朝,沒有絕對的國家安全,需要英雄來守護(hù)。
這個王朝從建立之初,命運就好比海上的小舟,隨時都有顛覆的可能。
起先是遼國。遼國與趙宋好比一對兄弟,哥哥窮苦,但力氣大,弟弟銀子不少,卻年少武力值不夠,從此你來我往,打打談?wù)勽[得不亦樂乎。
好不容易等到哥哥年老體衰了,弟弟立即聯(lián)合了蠢蠢欲動的金國,滅了兄長。
本以為會松口氣,卻不想后起之秀的金國比遼國的胃口更大,而且更能打,直接把趙宋王朝趕到了長江以南。
二
但是宋朝有韌性,能熬。
相同的戲碼演了幾十次之后,一直衰弱不堪的南宋聯(lián)合蒙古人,趁著金國從上到下紙醉金迷的時候,一舉干掉了金國。
但南宋君臣的目光實在是短淺,他們不知道蒙古帝國比遼國、金國更可怕,胃口更大。
打遍天下無敵手的蒙古騎兵,以為滅掉南宋只是小菜一碟。但他們想錯了,一個王朝能頑強存活數(shù)百年,總有那么幾個英雄走出來。
他們未必能力挽狂瀾,但總能留下一些精神。
這樣的人很多,范仲淹、楊業(yè)、宗澤、岳飛、韓世忠、辛棄疾、陸游,當(dāng)然還有文天祥。
與前輩每時每刻展現(xiàn)憂國憂民的腔調(diào)相比,文天祥似乎并不喜歡這種調(diào)調(diào),至少他的前半生是不喜歡的。
南宋自從高宗皇帝定都杭州,百姓的日子過得很舒坦,從上到下彌漫著一股紙醉金迷的味道,文天祥就是這種味道熏陶出來的。
如果弄個評美大賽,評古代最完美的男人,第一名應(yīng)該是三國時的周瑜,相貌俊的比女人還耐看,媳婦更是一等一的大美人。
然而中華文明五千年,周瑜一人豈能獨美?因為無論是從才情、相貌以及影響力說,文天祥就是那個超越周瑜的完美存在。
史書記載,他體貌豐偉,美皙如玉,秀眉長目,顧盼燁然。
一個人若光有相貌而沒了內(nèi)在,再好看也是繡花枕頭。
文天祥不是這樣的人。文家雖不是官宦世家,但骨子里的文人底子還在,尤其是文天祥的父親,雖沒做過官,但對書本的愛差不多超過了自家的老婆,嗜書如命,只要書本在手,就廢寢忘食,經(jīng)常一盞孤燈,通宵苦讀。天色微明,又站在屋檐下細(xì)認(rèn)蠅頭小字。
他的學(xué)問十分淵博,對經(jīng)史百家無不精研,甚至天文、地理、醫(yī)藥、占卜之書也廣泛涉獵。
有了這些愛好還不算,老人家還有買書的嗜好,有時沒有錢,即使把身上的衣服典當(dāng),也要把書買下。
家底敗光的好處是給子孫后代留下了不少精神財富。
三
還是個孩子的時候,文天祥看到書房里歐陽修、楊邦乂、胡銓的畫像,謚號都為“忠”,即為此高興,羨慕不已。說:“如果不成為其中的一員,就不是真正的男子漢。”
在這份雄心的刺激下,文天祥二十歲即考取進(jìn)士,在集英殿答對論策。當(dāng)時宋理宗已當(dāng)了三十多年的皇帝,根本無心治理國家,平日坐在大殿上只是走走過場。所以對這一次的殿試,他老人家也沒報什么希望,若不是群臣都坐在那兒,他根本懶得來一趟。
大殿上,絲毫不怯場的文天祥以“法天不息”為題議論策對,其文章有一萬多字,沒有草稿,一氣寫完便交了試卷。
理宗皇帝還沒看到有人寫文章這么快,驚訝之余不免有些好奇,便讓人將文天祥的試卷拿了過來。手中的這份試卷先不說題目膽大妄為,就是文章內(nèi)容也是言之有物的,讓他一看就喜歡,當(dāng)即定了文天祥的狀元。
這位做了三十年皇帝,做了一輩子錯誤決定的人,卻在最后的八年里做了一次最正確的決定。
一旁的主考官王應(yīng)麟一看理宗的表情,便心領(lǐng)神會。當(dāng)即奏道:“這個試卷以古代的事情作為借鑒,忠心肝膽好似鐵石,我以為能得到這樣的人才可喜可賀?!?/p>
但沒過多久,胡大人差點沒把腸子悔青了。因為文天祥是個浪蕩子。
年少成名,模樣也好,偏生才情高卓,這樣的人不過輕衣怒馬的放蕩日子那才是怪事。史書上說他“性豪華,平生自奉甚厚,聲妓滿前”??芍^左擁右抱,好不瀟灑。吃飯時,“食前方丈”,意思就是說眼前擺滿了珍饈佳肴。
享受了不說,還大言不慚地寫下“云擁旌旗,笑聲人在畫闌曲”“回首宮蓮,夜深歸院燭”。
看到這兒,你可能要懷疑人生了:這還是咱們的民族英雄么?
四
紈绔少年文天祥真正的蛻變應(yīng)該是從開慶初年(公元1259年)開始,當(dāng)時蒙古大軍在滅了金國后,便開始將目光轉(zhuǎn)向富庶的南宋。
數(shù)萬蒙古大軍兵駐江上,距離南宋疆土不過數(shù)百里之地,一向懦弱的理宗皇帝頓時沒了主意。許久才用顫抖地語調(diào)問自己的臣子:“諸位愛卿朕當(dāng)如何?”
四周一片寂靜,多年的紙醉金迷,早讓他們喪失起碼的職責(zé)。
這時,宦官董宋臣對皇上說:“咱們遷都吧!”
沒人敢說這個主意是錯的,甚至連反對的人都不曾有。忽的大殿響起了一個聲音:“微臣懇請皇上誅殺董宋臣,以統(tǒng)一人心?!?/p>
聲音不大,卻透著義無反顧。
大殿一陣沉默,數(shù)百的文武官員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最后將目光落在了寧海軍節(jié)度判官文天祥的臉上。
這位剛剛丁憂回來的狀元郎毫無畏懼地迎接了文武百官的目光。
理宗皇帝雖十分欣賞他的勇氣,但卻下不了這個決心。碰了一鼻子灰的文天祥,心頭郁悶,干脆脫下了官袍返回了江西老家,關(guān)上門過自己的浪子生活。
但事情并沒有就此了結(jié),與大多數(shù)狀元不同的是,文天祥擁有永不服輸?shù)膭蓬^,沒多久,他重新返回了朝廷。官職從當(dāng)初的寧海軍節(jié)度判官,做到了刑部侍郎,正兒八經(jīng)的三品官。憋了一肚子氣的他再一次上書,一一列舉董宋臣的罪行,那犀利的筆法差點沒把董宋臣給罵死。
上書到了理宗皇帝手中,這位本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皇上,再一次不理會。
此后的幾年,董宋臣開始露出了他的爪牙,文天祥被外調(diào)瑞州知州,不久改遷江南西路提刑,尚書左司郎官,多次遭臺官議論罷職,最差的時候擔(dān)任軍器監(jiān),這本是太監(jiān)干的活兒。
輪番的打擊,并沒有讓文天祥意志消沉,反而越活越精神,他的膽子越來越大,藏在心頭那份想改變這一切的心思也越來越大。
好在朝廷還有不少老臣對他頗為照顧,宰相江萬里就是領(lǐng)頭人。
咸淳九年(公元1 2 7 3年),文天祥被起用為荊湖南路提刑,也因此見到了聲望極高的前任宰相江萬里。江萬里同他談到國事,神色憂傷地說:“我老了,觀察天時人事應(yīng)當(dāng)有變化,我看到的人很多,擔(dān)任治理國家的責(zé)任,不就是在你嗎?望你努力?!?/p>
望著老前輩心有不甘的神情,文天祥用力點了點頭,道:”我絕不辜負(fù)你們的期望?!?/p>
老天爺似乎很喜歡考驗這個一身硬骨的中年人,僅過了一年,文天祥被委任為贛州知州,此時,對宋朝垂涎已久的蒙古大軍自漢水而下,劍鋒直指國都杭州。
太后詔令天下勤王。
文天祥捧著詔書流涕哭泣,他開始變賣家產(chǎn)作為軍費。每當(dāng)與賓客、僚屬談到國家時事,就痛哭流涕,撫案道:“以別人的快樂為快樂的人,也憂慮別人憂慮的事情,以別人的衣食為衣食來源的人,應(yīng)為別人的事而至死不辭?!?/p>
他積極召集天下兵馬,同時聯(lián)絡(luò)溪峒蠻,派方興召集吉州的士兵,各英雄豪杰群起響應(yīng),聚集兵眾萬人。
自此,文天祥開啟了他波瀾壯闊的下半場人生。
數(shù)萬大軍勤王的消息傳至京城,讓當(dāng)權(quán)的太后看到了一絲希望,立即命他以江南西路提刑安撫使的名義率軍入衛(wèi)京師。
出于安全考慮,朋友制止他說:“現(xiàn)在元兵分三路南下,攻破京城市郊,進(jìn)迫內(nèi)地,你以烏合之眾萬余人赴京入衛(wèi),這與驅(qū)趕群羊同猛虎相斗沒有什么差別?!蔽奶煜榇鸬溃骸拔乙仓朗沁@么回事。但是,國家撫養(yǎng)培育臣民百姓三百多年,一旦有危急,征集天下的兵丁,沒有一人一騎入衛(wèi)京師,我為此感到深深地遺憾。所以不自量力,而以身殉國,希望天下忠臣義士將會有聽說此事后而奮起的。依靠仁義取勝就可以自立,依靠人多就可以促成事業(yè)成功,如果按此而行,那么國家就有保障了?!?/p>
朋友為之動容。
五
當(dāng)年八月,文天祥率兵到臨安,擔(dān)任平江府知府。
昔日歌舞升平的杭州城,早已不復(fù)當(dāng)年神采。
當(dāng)朝皇帝一看數(shù)萬大軍前來,自覺底氣足了不少,竟別開生面想要跟蒙古人和談。
但蒙古人可不是昔日的遼國、金國,他們的野心豈能局限于一個小小的南宋,所以他們對南宋很不客氣。
不久,文天祥被任命為右丞相兼樞密使,作為使臣到元軍中講和談判,與元朝丞相伯顏在皋亭山針鋒相對。
伯顏爭論不過,耍賴,竟將文天祥關(guān)了起來。
總算他機靈,趁著一次戰(zhàn)斗成功逃脫,逃跑途中他心有所感,寫了一首詩來堅定自己的決心。
幾日隨風(fēng)北海游,回從揚子大江頭。
臣心一片磁針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文天祥脫逃后,伯顏的大軍隨即如潮水一般席卷而來,虛弱不堪的趙家王朝亂成一鍋粥。先是益王死了,衛(wèi)王繼承王位。文天祥上表自責(zé),請求入朝,沒有獲準(zhǔn)。接著軍中瘟疫又流行,士兵死了幾百人。瘟疫還奪走了他唯一的兒子和母親。很快,文天祥被叛徒出賣,被俘了。他被押至大都,在路上八天沒有吃飯,沒有死,才又開始吃飯。
皇帝忽必烈知道文天祥的身份,開始千方百計地對他勸降、逼降、誘降,參與勸降的人物之多,威逼利誘的手段之毒,許諾的條件之優(yōu)厚,等待的時間之長久,都超過了其他宋臣。
但文天祥不為所動。
最后被逼急了,他揮筆寫下千古絕句《過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經(jīng),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風(fēng)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里嘆零丁。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六
在獄中,有一天他接到女兒的信,信中訴說她們的苦楚。
他雖然肝腸寸斷,但仍然堅定地說:“人誰無妻兒骨肉之情,但今日事已如此,于義當(dāng)死,乃是命也。奈何,奈何?!?/p>
皇帝見他不為所動,開始用酷刑折磨。
他吃不飽飯,睡不好覺。牢房空氣惡濁,臭穢不堪,他還得忍受窮兇極惡的獄卒呼來喝去。甚至,元丞相孛羅威脅他說:“你要死,偏不讓你死,就是要監(jiān)禁你!”
他毫不示弱:“我既不怕死,還怕什么監(jiān)禁!”
不屈的態(tài)度,終于磨滅了對手最后的一絲耐心。
忽必烈召見文天祥告諭說:“你有什么愿望?”
文天祥回答:“天祥深受宋朝的恩德,身為宰相,哪能侍奉二姓,愿賜我一死就滿足了?!?/p>
忽必烈心有不忍,但禁不住百官的勸說,最終揮揮手下了指令。
九月,大都。
在大都被關(guān)押了三年的文天祥被押到了刑場,地點是在柴市(今北京東城區(qū)交道口)。來觀看的百姓不少,不少人落下了眼淚。
文天祥從容不迫,他問城中百姓哪個方向是南方,百姓指給他。他向南跪拜行禮,然后對吏卒說:“我的事完了?!?/p>
監(jiān)斬官問:“丞相有什么話要說?回奏尚可免死?!?/p>
文天祥不再說話,他若怕死,用不著吃這四年的苦。
這一年,他四十七歲。
幾天以后,妻子歐陽氏收拾他的尸體,發(fā)現(xiàn)了衣服夾層里的絕筆:
“孔子說成仁,孟子說取義,只有忠義至盡,仁也就做到了。讀圣賢的書,所學(xué)習(xí)的是什么呢?自今以后,可算是問心無愧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