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水的地方,自然有魚蝦,無論是淺水池,還是江河湖海,各有其類。就像魚蝦有地圖,魚蝦的烹制也有地圖,靠??拷牧饔?,物產(chǎn)不同,烹飪手法自然不同。魚蝦又是最鮮活的,在廚師的手中,成就了與時間競賽的技藝。
撰文:emmer 攝影:regen 圖片提供:薈宴融品、世博園公館、濱江1818等
博爾赫斯在他那本著名的《詩人》中,不僅提到了“魚蝦”,還“曾談及《月歷》里干旱的駱駝那個同樣是由其環(huán)境引出的說法”,然后,他又說“恰在這個時候,我的夢影消散了,就像是水重又匯入了水中”。
這當然又是一個關(guān)于“魚蝦”的隱喻。二月雖然不是魚蝦最為豐腴的秋季,但春天卻是魚蝦產(chǎn)卵繁殖的季節(jié),往年天價的長江刀魚,便是每年二三月份開始由海入江,溯流而上。洄游魚類努力搏擊長江風(fēng)浪,積累脂肪,自然肥美,然而,今年正是長江刀魚禁捕一周年,江刀的美味自然也就成為了傳說。這對江刀是一種保護,說明我們還有盼望能在未來的某一天,重新看到恢復(fù)生態(tài)的長江刀魚走上餐桌。
最近,又有一則新聞,中國淡水魚之王中華白鱘滅絕,消息傳出,四海皆驚。為了亡羊補牢,農(nóng)業(yè)農(nóng)村部宣布長江禁漁十年,從今年元旦開始實施。中華白鱘又稱“象魚”,體型碩大,有著長長的鼻子,自然就是“水中的大象”,它是一種古老的魚類,大概也是古人餐桌上的美味,古人云:“千斤臘子,萬斤象”,說的就是它。
好在世間萬物,各從其類,水中雖無熊掌,人類的餐桌上卻少不了魚蝦。聊了那么多魚類的故事,還沒有說到蝦。蝦跟魚一樣,也分海鮮和河鮮兩種,還有湖蝦,太湖白蝦就是其中的一種,海蝦體型大而美味,比如龍蝦、對蝦,河蝦是小而鮮嫩。龍宮里有蝦兵蟹將,并沒有提到魚類,《聊齋志異》里倒是提到了豬婆龍,據(jù)說就是揚子鱷,鱷魚雖名為魚,其實是爬行動物,肉質(zhì)也粗糙難吃,另外一篇《羅剎海市》里提到過鮫人,大概是最接近魚類的品種了。有水的地方自然有魚蝦,全國各地的菜系雖然復(fù)雜,但魚蝦都是不可缺少的,其中,尤其以粵菜的海鮮和淮揚菜的江鮮為代表。
粵菜:波龍甘美,鱈魚金黃
粵菜中的廣州、潮汕都是沿海地區(qū),海鮮自然是粵菜的主角,粵菜師傅做海鮮的手藝,還得追溯到歷史的源頭。得益于全球化和物流的發(fā)達,原產(chǎn)世界各地的海鮮漸漸占據(jù)了粵菜的原材料市場,因此,波士頓龍蝦和遠洋的深海鱈魚也成了粵菜師傅們的新寵。
世博源公館的謝向陽師傅,人稱陽哥,是土生土長的廣東人,從小耳濡目染,傳承了純正的粵式烹飪手法,各種食材在他手中都能變化出神奇的美味,他也是做龍蝦和銀鱈魚的高手。其實,與其這么說,倒不如說他更是一個色彩搭配的天才,火紅的龍蝦殼、雪白的龍蝦肉、翠綠的菠菜汁,再加上最后那一抹黑松露,整個活色生香就出來了。銀鱈魚也是吃其新鮮,經(jīng)過簡單的腌制后,煎得金黃,陽哥反復(fù)強調(diào)那種雪白上的金黃脆感,是他最精心、最得意的手筆。采訪那天陽光很好,透過玻璃窗斜照進來,銀鱈魚反射著陽光,晶瑩剔透。陽哥用一個小勺,灑上紅酒醬汁,手不抖,就很寫意,頗有波洛克的味道。
波龍學(xué)名叫做美洲鰲龍蝦,因為多產(chǎn)于緬因州,因此在美國也俗稱“緬因龍蝦”,因為經(jīng)過波士頓港口運往世界各地,所以“波龍”的說法就沿襲了下來?,F(xiàn)在,當然運輸手段更發(fā)達了,龍蝦坐飛機已經(jīng)司空見慣。傳統(tǒng)焗龍蝦和刺生較多,通常要配黃油、奶酪、檸檬汁等等。陽哥使用了菠菜汁,顯得較為養(yǎng)生,也較為中式。菠菜原產(chǎn)波斯,傳到中國是唐朝時候的事情了,《新唐書·西域傳》記載了尼波羅(現(xiàn)在尼泊爾、印度一帶)進貢菠菜的事情,當時稱菠棱菜,煉丹的道士稱其為波斯草,據(jù)說吃了可以化解服用丹藥的不適感。關(guān)于菠菜還有一個民間傳說,乾隆下江南的時候,農(nóng)婦從自家園子里挖了一些菠菜,做了菠菜豆腐湯,問其菜名,農(nóng)婦說:“金鑲白玉版,紅嘴綠鸚哥?!庇谑?,菠菜的鸚鵡菜別名就流傳下來了。波龍配菠菜,恰似紅嘴綠鸚哥,可謂名正言順,畫面也美。
跟生活在海岸淺水中的波龍不同,銀鱈魚是深海魚類,學(xué)名叫裸蓋魚,又叫裸頭魚,主要分布在北冰洋、北太平洋,“銀鱈魚”最早是日本市場的叫法,價格比我們通常說的鱈魚貴很多。銀鱈魚棲息在深海近底水層,成魚棲息水層深達600至9042英尺,可以說是超級“潛水員”,因為含有大量脂肪,而且富含“腦黃金”DHA,所以肉質(zhì)極為白細鮮嫩,經(jīng)過簡單處理就十分美味。陽哥對銀鱈魚的處理非常簡單,主要是吃其鮮嫩的原味,油煎后呈現(xiàn)出金鑲玉般的紋理,配上時蔬,擺盤也很美觀,紅酒醬汁更是錦上添花。
淮揚菜:風(fēng)干魚和生蝦
淮揚菜也是魚蝦的一個大系,歷史十分悠久,“飛雪堆盤燴魚腹”,說的就是淮揚菜,從明朝起,揚州一帶江面產(chǎn)的鰣魚、刀魚、鮰魚就并稱“長江三鮮”。自古以降,淮揚菜都以口味清淡鮮甜著稱,蟹粉獅子頭、軟兜長魚、大煮干絲都是淮揚名菜,“淮白魚”的歷史更是要追溯到魏晉南北朝,這都是眾所周知的。鮮為人知的是,古代的淮揚菜竟然出現(xiàn)過熊掌、活猴,到了清代后期才逐漸廢止,也正是在那個時期,淮安廚風(fēng)從“烹龍炮鳳”轉(zhuǎn)為烹制“家野小鮮”,最終成為一種獨特的菜品流派。還有一個冷知識,很多人可能不知道,風(fēng)靡大街小巷的“盱眙龍蝦”,竟然也是淮揚菜的一種,口味鮮香麻辣,可謂淮安地圖上的異數(shù)。
上海的淮揚菜自然是經(jīng)過了改良,更加適合海派風(fēng)味,比如思南公館的薈宴融品,不但口味上融入了本幫菜的特點,比如使用醬油,口味更加甜糯,原料產(chǎn)地也來自離上海較近的啟東呂四港。呂四漁港是全國六大漁港之一,大廚說,他們選用的帶魚、鯧魚,還有海青蝦,都是每天早上從啟東呂四港送過來的,十分新鮮,沒有經(jīng)過冰凍。廚師自己調(diào)制了獨特的醬汁,比較適合上海人的口味。啟東的海蝦跟上海的熗河蝦有很大的不同,熗河蝦肉是脆的,而海青蝦特別糯,新鮮的海蝦是可以吃生的,也放了一些白酒,但酒味很淡,能吃得出的只是生抽的味道,雖然加了蔥花、辣椒,卻一點不辣,只是新鮮軟糯。
帶魚和鯧魚經(jīng)過醬油腌制,拼了當季的冬筍,一起蒸制。帶魚腌了兩天半將近三天,然后,經(jīng)過48小時自然風(fēng)干,形成了獨特的風(fēng)味。鯧魚切成豆腐干大小,表面切了十字花刀,口味較帶魚更咸一些。廚師說,啟東的帶魚跟舟山的帶魚不一樣,肉質(zhì)特別細膩、肥厚,經(jīng)過腌制、風(fēng)干,滋味也濃厚,有點時光的味道在里面,有點時間沉淀的感覺。
坐落在黃浦江畔的濱江1818也是主打淮揚菜,一道砂鍋焗長江鱸魚,選用了8斤的長江大條鱸魚,結(jié)合江陰、靖江、張江港地區(qū)烹制江鮮的手藝,加蔥姜、芹菜、白酒、粗鹽,爆鹽6小時后,再加蘇北老母雞湯、北腿、生姜、花椒,放入砂鍋生焗,爆鹽后的蒜瓣肉,吸收了雞湯的鮮、北腿的香,鮮美無比。還有一道酒糟煮活蝦,是當著客人的面煮熟的,端上桌的活蝦加了蔥姜、糟毛豆,還鮮蹦亂跳,煮器實際上是個蒸鍋,分兩層,下層是沸水,透過玻璃蒸鍋,可以清楚看到活蝦慢慢變紅,比起火鍋更加原汁原味,蘸上秘制香糟鹵汁,回味無窮。菜肴是時光催化的美味,魚類腌制時間不同,形成的風(fēng)味就不同,因此廚藝也千變?nèi)f化。蝦需觀其鮮活的樣子,是手藝,也是表演,一邊眺望江景,一邊享受美味,便是人生一大樂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