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夏菲,張建鵬,谷加賀
(1.中鐵十局集團第八工程有限公司,天津 300380;2.山東省建筑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山東 濟南 250031;3.中鐵十局集團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山東 濟南 250101)
預應力混凝土雙 T 板由兩根高窄的肋和寬大的面板組成,是一種梁板結合的預應力混凝土構件,其受壓區(qū)截面較大,中和軸基本接近面板,受拉主筋具有較大的力臂。因此,與普通鋼筋混凝土結構相比,具有剛度大、抗裂性好的結構力學性能,與鋼結構相比,具有節(jié)省用鋼量,防火防腐性能較好的優(yōu)點[1]。由于預應力混凝土雙 T 板良好的結構受力性能,被廣泛應用于跨度較大、覆蓋面比較廣的廠房、禮堂和會議室等相關工程建設領域。預應力混凝土雙 T 板在施工安裝過程中需要較高的施工工藝,因此,過程中需對施工工藝進行控制,保證其順利安裝施工[2]。隨著工程實踐的發(fā)展,預應力雙 T 板在實際使用過程中也出現(xiàn)諸類問題,因此,有必要對預應力雙 T 板結構性能進行深入研究[3]。
本文為檢驗某中學餐廳工程中采用的 JSTB 27-2 型預應力混凝土雙 T 板(以下簡稱“雙 T 板”)是否滿足安全性使用要求,現(xiàn)場選取現(xiàn)齡期混凝土強度推定值最低的雙T板,建立雙 T 板支撐模型,分級加載,進行靜力加載試驗,通過測量雙 T 板的承載力、撓度、裂縫等指標,對試驗結果分析和研究,為工程實際提供借鑒。
某中學餐廳為三層框架結構,樓面采用鋼筋混凝土現(xiàn)澆板,屋面采用預應力鋼筋混凝土雙 T 板。結構設計安全等級為二級,建筑抗震設防類別為重點設防類,抗震設防烈度為 8 度,設計基本地震加速度為 0.20 g,地震分組為第一組,框架抗震等級為一級。工程立面如圖 1 所示。屋面現(xiàn)已完成預應力鋼筋混凝土雙 T 板的吊裝,因懷疑預應力鋼筋混凝土雙 T 板的混凝土強度,為保證結構工程的安全使用,經有關部門檢測,選取其中混凝土強度推定值最低的雙 T 板進行安全性靜載檢驗。
圖1 立面圖
依據(jù) JGJ/T 23-2011《回彈法檢測混凝土抗壓強度技術規(guī)程》,現(xiàn)場對雙 T 板 1、2、5、6、7、12、13 號采用回彈法對其混凝土強度進行檢測,并按單個構件推定其混凝土強度,經檢測,雙 T 板 5 號、12 號現(xiàn)齡期混凝土強度推定值滿足設計強度等級 C 50 的要求,其余所檢雙 T 板現(xiàn)齡期混凝土強度推定值達不到設計強度等級 C 50 的要求,其中雙 T 板 6 號現(xiàn)齡期混凝土強度推定值最低,為 41.3 MPa。具體檢測結果如表 1 所示。
表1 混凝土強度檢測結果
根據(jù)混凝土強度檢測結果,選取混凝土強度推定值最低的雙 T 板 6 號進行安全性靜載檢驗,具體過程如下。
根據(jù)設計圖紙、圖集對屋面恒荷載進行統(tǒng)計,具體如表 2 所示;不上人屋面活荷載按 0.5 kN/m2取值。依據(jù) GB/T 50784-2013《混凝土結構現(xiàn)場檢測技術標準》和 GB 50009-2012《建筑結構荷載規(guī)范》,采用安全性靜載的檢驗荷載進行加載,即:承載能力極限狀態(tài)荷載效應組合的設計值,經計算,為 7.99 kN/m2;本試驗采用沙袋作為加載重物,試驗前對加載重物進行稱重裝袋,并在雙T板上表面用墨線彈出區(qū)格,加載時沙袋堆共 11 個,沙袋堆之間的凈距為 200 mm;在雙 T 板的兩個腹板底面跨中位置設置百分表。加載分 5 級,第一級荷載為雙T板自重狀態(tài),第六級荷載為加載試驗結束后進行卸載,每級荷載持荷時間嚴格按 GB/T 50152-2012《混凝土結構試驗方法標準》的規(guī)定執(zhí)行。加載現(xiàn)場如圖 2~9 所示。
表2 屋面恒荷載統(tǒng)計
圖2 第一次加載
圖3 第二次加載
圖4 第三次加載
圖5 第四次加載
圖6 第五次加載
圖7 卸載
圖8 西腹板百分表撓度檢測
圖9 東腹板百分表撓度檢測
試驗結果表明,在構件安全性檢驗荷載作用下,整個加載過程中,雙 T 板 6 號未開裂,且構件無破壞現(xiàn)象;在各級荷載作用下,荷載和撓度基本呈直線關系,各級荷載與撓度實測值關系曲線如圖 10 所示。
圖10 荷載-撓度曲線
結構構件殘余變形是檢驗結構構件彈性恢復能力的重要指標,相對殘余撓度率 Sp越小,構件越接近于彈性狀態(tài),彈性恢復能力越強,依據(jù) GB/T 50784-2013《混凝土結構現(xiàn)場檢測技術標準》要求,相對殘余撓度率不大于 20 %[4],該構件可按原設計使用功能安全使用,具體計算如式(1)~(2)所示。
式中:S′P為結構構件在試驗荷載下測點的相對殘余撓度率;SP為結構構件在試驗荷載下測點的相對殘余撓度;St為結構構件在試驗荷載下測點的實測總撓度;Se為結構構件在試驗荷載下測點的彈性撓度。
卸載一段時間后,對構件兩腹板殘余撓度進行讀數(shù),西、東腹板百分表測得的構件殘余撓度分別為18.2 %、18.5 %,均不大于最大撓度的 20 %,西、東腹板百分表撓度實測值分別為 46.40 mm、43.84 mm。各級荷載作用下?lián)隙葘崪y值如表 3 所示。
表3 各級荷載作用下檢驗結果
依據(jù) L06GT08《鋼絞線預應力混凝土雙 T 板》規(guī)定的結構性能的檢驗要求,西、東腹板百分表撓度實測值均小于撓度檢驗允許值[αs]=46.40mm,加載過程中,未發(fā)現(xiàn)構件存在開裂現(xiàn)象;為檢驗試驗荷載下構件測點的撓度實測與理論值,一般采用測點撓度檢驗系數(shù) δ 如式(3)所示。
式中:Se為結構構件在試驗荷載下測點的彈性撓度;Ss為結構構件在試驗荷載下測點的理論計算撓度。
測點撓度檢驗系數(shù)是對結構構件工作情況的評估,確定構件承載力的重要指標,依據(jù) GB 50784-2013《混凝土結構現(xiàn)場檢測技術標準》規(guī)定,測點撓度檢驗系數(shù) δ 不大于 1.0,該工程試驗構件西、東腹板撓度實測值分別為46.40 mm、43.84 mm,理論計算值分別為 89.18 mm、83.31 mm,檢驗系數(shù)分別為 0.52、0.53,均小于 1.0,該構件在試驗荷載下豎向剛度滿足規(guī)范要求。
該試驗構件為預應力混凝土構件,試驗前檢查構件實際情況,未發(fā)現(xiàn)裂縫現(xiàn)象,試驗過程中,未存在構件較大幅度變化的現(xiàn)象,構件未發(fā)現(xiàn)裂縫現(xiàn)象,符合預制構件的規(guī)范要求。
依據(jù) GB 50784-2013《混凝土結構現(xiàn)場檢測技術標準》靜力加載試驗規(guī)范規(guī)定[5]:在結構構件安全性檢驗荷載試驗條件下,構件未產生明顯破壞現(xiàn)象,結構構件的實測的撓度各參數(shù)滿足以下三條(①構件測點實測撓度值小于理論撓度值,②構件的殘余撓度率不大于最大撓度的 20 %,③試驗過程中的撓度與試驗荷載呈直線關系)的任意一條,即可判定為為結構構件滿足結構使用功能的安全性要求。
本文結合實際工程,根據(jù)相關規(guī)范,采用分級加載方式對雙 T 板進行加載,試驗樓板在承載能力極限狀態(tài)荷載效應組合設計值的作用下,未發(fā)現(xiàn)開裂,無破壞跡象。構件測點實測撓度值小于理論撓度值,構件的殘余撓度率不大于最大撓度的 20 %,試驗過程中的撓度與試驗荷載呈直線關系。依據(jù) GB 50784-2013《混凝土結構現(xiàn)場檢測技術標準》靜力加載試驗規(guī)范規(guī)定,該工程所檢雙 T 板 6 號安全性滿足規(guī)范要求,可按原設計功能安全使用,試驗結果與理論基本相吻合,為后續(xù)類似工程提供借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