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聰 陳 冰 周文杰 胡振興
前列腺癌是一種常見泌尿系統(tǒng)腫瘤,具有明顯的雄激素依賴性。有研究發(fā)現[1],前列腺癌發(fā)病主要有遺傳因素,且與患者生活習慣息息相關。有研究表明[2-3],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我國前列腺癌患者的發(fā)病率正在逐年上升。有研究顯示[4],早期前列腺癌經手術后多可治愈。開放前列腺癌根治術具有創(chuàng)傷較大,且有術后恢復緩慢、并發(fā)癥多等特點,對患者的預后影響較大,而微創(chuàng)手術是目前外科手術的一個新發(fā)現,具有創(chuàng)傷小、患者術后恢復快等優(yōu)點[5],但其對早期前列腺癌根治術術后的生活質量及尿動力學的影響研究較少[6]。因此本文回顧性分析了開放手術與腹腔鏡下前列腺根治術對早期前列腺癌患者生活質量及尿流動力學的影響,以為早期前列腺癌患者選擇合適的手術方式提供依據。
選取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早期前列腺癌患者79例,所有患者均符合早期前列腺癌診斷標準。排除合并嚴重肝腎功能障礙者、腫瘤已突破包膜且出現遠端轉移者、系統(tǒng)嚴重疾病者、隨訪資料不全者、伴有血液系統(tǒng)嚴重疾病者?;颊卟〕谭秶鸀?個月至4年,平均病程為(2.5±0.7)年;年齡范圍為44~81歲,平均年齡為(66.8±8.9)歲;腫瘤分期:T1c期41例、T2期38例。根據所用手術方法不同,將患者分為觀察組(39例)及對照組(40例)。2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本研究所有患者知情同意,且經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同意。
表1 2組患者一般資料對比
對照組患者采用開放性前列腺根治術,待全麻后,清掃髂血管旁淋巴結,之后將術野移動至恥骨后間隙,將盆腔筋膜打開,將恥骨前列腺韌帶切開,縫合陰莖背深靜脈,并進行結扎、切斷處理。游離前列腺近端、尖端尿道,操作時注意保護神經束及血管,之后將輸精管切斷,游離出精囊,徹底根除前列腺及周圍腫瘤組織,縮小膀胱頸口,將黏膜外翻,術畢將切口逐層縫合,留置導尿管。
觀察組采用腹腔鏡前列腺根治術,待全麻后,取頭高腳低式仰臥位,雙腿角度30°,在臍下做一1.0 cm長的切口,建議CO2氣腹,之后置入腹腔鏡器械及套管針,分離閉孔神經及髂血管,清掃盆腔淋巴結,沿髂總管分支走向,清除淋巴組織及周圍脂肪組織送病理檢查。之后按照Montsouris七步法進行手術,經后路、前路游離前列腺,將膀胱頸切斷,游離前列腺兩側壁,之后分離前列腺尖端,重建膀胱頸,操作時保護血管、神經,保留患者性功能,術后留置導尿管,服用抗生素抗感染。
(1)對比2組的圍術期指標,包括術中出血量、手術時間、尿管留置時間及住院時間。(2)對比2組患者的充盈期膀胱順應性值、逼尿肌不穩(wěn)定發(fā)生率、最大尿流率、殘留尿量值。(3)對比2組的吻合口瘺、切口感染、盆腔感染、膀胱刺激癥等。(4)術后1年對比2組患者的尿控率及生化復發(fā)率。(5)對比2組手術前后的國際前列腺癥狀評分。
觀察組的術中出血量、尿管留置時間及住院時間明顯低于(短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的手術時間明顯較對照組長(P<0.05)。見表2。
觀察組的充盈期膀胱順應性值、逼尿肌不穩(wěn)定發(fā)生率、最大尿流率及殘留尿量值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2 2組的圍術期指標
表3 2組尿流動力學對比
觀察組的并發(fā)癥總發(fā)生率為5.1%(2/39),低于對照組的22.5%(9/4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4.972,P=0.026)。見表4。
2組患者的生化復發(fā)率、尿控率對比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術前,2組患者的國際前列腺癥狀評分對比無統(tǒng)計學意義,術后,觀察組的國際前列腺癥狀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5。
表4 2組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對比/例
表5 2組術后1年生化復發(fā)率、尿控率及手術前后國際前列腺癥狀評分對比
前列腺癌的發(fā)生率與雄性激素呈明顯依賴性,對于早期及時進行手術或藥物治療[7],可實現疾病根治,若病情進一步發(fā)展為晚期,手術或藥物不能及時將雄激素生成阻斷,則會導致整體的治療效果較差[8],因此,對前列腺癌患者的早期診斷及治療尤為重要[9]。目前對于早期前列腺癌患者,多采用手術根治術,但傳統(tǒng)的開放前列腺根治術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癥狀,延長患者的生存期,但其術中出血量大、手術創(chuàng)傷大、且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較高,對患者的生活質量造成極大影響[10]。隨著腹腔鏡技術的不斷發(fā)展,目前,腹腔鏡前列腺根治術已廣泛用于早期前列腺根治術中[11]。因此本文回顧性對比分析了我院開放手術與腹腔鏡下前列腺根治術對早期前列腺癌患者的生活質量及尿流動力學影響。
本文結果表明,觀察組的術中出血量、尿管留置時間及住院時間明顯低于(短于)對照組,表明腹腔經下前列腺根治術對早期前列腺癌患者的創(chuàng)傷小,主要是由于腹腔鏡下前列腺根治術可通過腹腔鏡手術的引導,經小切口完成手術,術中的視野廣,可避免對周圍血管、組織及神經的損傷,同時建立人工氣腹,從而降低了術中的出血量、縮短了住院時間等[12]。觀察組的手術時間明顯較對照組長,主要是由于觀察組的手術操作較對照組復雜,隨著術者手術技術的不斷熟練,手術時間可逐漸縮短[13]。觀察組的充盈期膀胱順應性值、逼尿肌不穩(wěn)定發(fā)生率、最大尿流率及殘留尿量值均明顯低于對照組,主要是由于腹腔鏡下前列腺根治術可精確判斷患者的盆腔深部重要結構,解決了男性盆腔狹窄的先天性生理弊端,降低了術中對海綿體神經、尿道括約肌、血管束的損傷,同時術中無需牽拉腸管,對腹腔內臟臟器的影響較小,從而促進了尿流動力學的恢復[14]。觀察組的并發(fā)癥總發(fā)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主要是由于腹腔鏡手術時使用套管針,可降低患者的游離膀胱及尿道吻合口張力,避免吻合口瘺等并發(fā)癥[15]。2組患者的生化復發(fā)率、尿控率對比無統(tǒng)計學意義,表明2組的術后尿控率均較為理想,術后生化復發(fā)率均較低;術前,2組患者的國際前列腺癥狀評分對比無統(tǒng)計學意義,術后,觀察組的國際前列腺癥狀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表明腹腔鏡下前列腺根治術對早期前列腺癌患者的遠期療效較好。
綜上所述,腹腔鏡下前列腺根治術可降低對早期前列腺癌患者的創(chuàng)傷,且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低,可促進尿流動力學的恢復,提高患者生活質量。